▲地震發生後武警官兵救助當地群眾。(資料圖武警玉樹支隊提供)
▲在功能齊全、設施完備的校園中,孩子們求知的眼睛。(資料圖姚斌攝)
轉瞬10年,4·14玉樹地震災區已穿越災難,頑強挺起。
回首10年,在搶救生命、重建家園、振興發展的過程中,全國各族兒女在滿目瘡痍的廢墟上創造了高海拔地區災後重建的偉大奇蹟。
春日燦爛,登上當代山的觀景臺,從東、西、北三個方向俯瞰山下,色彩不同的院落式住宅由兩面的山坡向谷地蔓延開來,現代化小區依扎曲河而坐落。
2010年4月14日7時49分,玉樹發生7.1級強烈地震,涉及全州6個市縣19個鄉鎮,受災面積約3.58萬平方公裡;涉及24.68萬人、2698人遇難、270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610萬元。受災最嚴重的結古地區,基本夷為平地。
十年已過,從抗震救災到災後重建,從拆危清墟到新居滿目,一片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園呈現在世人面前。
3月30日,從警22年的玉樹州公安局副局長拉巴隱患癌症,生命永遠定格在了46歲的這個春天,這一天正是他出殯的日子。清晨,整個玉樹都在為拉巴默哀,道路兩側站滿了自發為他送行的群眾,41歲的老羅也在其中。靈車緩緩駛過,老羅肅立,眼淚順著臉頰滴落下來。
「我聽說過很多關於他的故事,他怎麼得的病?還不是為老百姓操心操的。這樣的人不能忘記!」老羅說。
玉樹是懂得知恩、感恩、銘恩、報恩的,他們不會忘記為玉樹拼過命的人,玉樹地震災後重建期間,全國人民的無疆大愛,玉樹永遠不會忘記!」
「看到災區的孩子們都在受苦受難,總書記、總理也到了災區第一線,我是一名老黨員,我也一定要儘自己的一點力量。」當年,81歲的江蘇南通市老人吳錦泉,向玉樹捐出1000元,而這是這位老人平時以磨刀貼補家用的血汗錢。
地震當天清晨,武警玉樹支隊400多名官兵迅速分成40多個救援小組,衝向廢墟展開生死大營救。救人!救人!不惜一切代價救人。到處是廢墟,到處是瓦礫,到處是灰塵……沒有專業工具,官兵就用手掏、用鐵釺挖,手上、身上都劃出了血痕、磨出了血泡。頭頂、腳下,處處面臨砸傷、砸殘的危險,但誰也沒有退卻半步。
「我們都是玉樹人。」這是援建者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十年來,在地震初期的生命大營救中釋放出巨大能量的愛國熱情,一直延續到災後重建:全國數以萬計的援建者來到災區,數以千計的志願者趕赴災區,與玉樹群眾同舟共濟。
玉樹抗震救災是迄今為止人類在高原高寒地區開展的一次規模最大、成效最顯著的救援行動,其難度之大、條件之艱苦、環境之惡劣,世所罕見。也正是在這種極限挑戰面前,催生了一個又一個令人震撼的救災奇蹟。
擦去眼淚,感恩奮進。黨員幹部推動新玉樹翻開了綠色崛起的新篇章,足能告慰逝者;這個十年,玉樹整理行裝再出發,以保護生態的顯著成果不斷聚焦全世界的目光,踐行了「綠色感恩、生態報國」的誓言;這個十年,玉樹始終高揚主旋律,以激揚向上的姿態在新時代構築精神文明的高地,不負韶華,奮勇前行。
飛躍三江源牛頭碑,這些排列在山脊兩側、平原河谷的農牧民和城鎮居民住房,是災區如今最美的圖景。僅僅用了不到三年時間,玉樹地震災區1.67萬戶農村永久住房完工,2.05萬套永久性城市居民住房建成,1.09萬戶維修加固的住戶全部完工。災區生活生產不僅已經全面恢復,而且已普遍超過震前水平。這些屹立在災區廢墟上的新家園,兌現了黨和政府在災後的莊嚴承諾、體現了災區百姓堅強不屈的偉大精神,見證了援建單位的無私奉獻,也銘記著每一個為災區新生付出愛心和力量人們的名字。
「災後重建,帶動了玉樹州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促進玉樹市發展為三江源地區中心城市,吸引大批國內外遊客和客商前來考察投資,年旅遊人數由9.7萬人增長到147萬人。」玉樹州委副書記、玉樹市委書記蔡成勇說。
十年,玉樹人民用信心、智慧和科學,跨越了地震這條溝壑。在祖國強大力量的支撐下,玉樹經濟總量翻了一番,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經濟規模不斷跨上新臺階,經濟發展取得了輝煌成就。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斷增長,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升,社會和諧局面持續鞏固,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三江源國家公園、可可西裡世界自然遺產、藏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河湖長制等前所未有的機遇,讓山美水美人美的嚮往不再是夢想。
回顧這十年,崛起的奮鬥飽經風霜,發展的成果壯麗輝煌,留下的記憶彌足珍貴。
▲4月的新玉樹航拍圖
▲圖為搬進新居前的搖號現場。(資料圖姚斌攝)
十年,玉樹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徵程——全力承接,積極推進國家公園建設;突出教育引導,大力培育生態文明理念;狠抓項目實施,推進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緊盯重點部位,提升生態環境治理成效。經過不斷努力,森林覆蓋率由2010年的3.2%提高到了2019年的3.97%,2010年至2019年累計實施荒漠化和黑土灘治理面積464.73萬畝,佔總面積的16.7%。2015年中央決定建設三江源國家公園後,已有1.8萬人走上生態公益性崗位。
十年,玉樹經濟發展取得新突破——加快玉樹畜牧業發展,深入推進文化旅遊,著力破解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探索經濟發展新「引擎」。到2019年底,玉樹州生產總值累計達到492.03億元,由2011年的40.2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59.8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853.25億元;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1010元增加到35167元;農牧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由2419元增長到9138元。
十年,玉樹教育發展顯著提升——10年來,累計投入20億元資金,實施普通高中、義務教育建設、學前教育和教育現代化項目,著力補齊初高中教育和學前教育短板。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新建7所初高中學校,在海東市異地新建1所高級中學,有效緩解了初高中教育資源緊缺的現狀。初升高升學率從32%提高到98%;151所幼兒園建成投運,幼兒園入園率從3.5%達提高到68%;義務教育鞏固率從90.2%提升至96.1%。啟動大規模異地辦學工程,7073名學生在北京、遼寧、四川、湖北等地就讀。
十年,玉樹醫療服務不斷攀升——啟動《玉樹州重大傳染病和地方病「十三五」防控規劃》,首次展開了覆蓋全州的重大地方病、傳染病篩查和防治工作,完成34.2萬人次的全民普查任務,成為國家級包蟲病防治試點地區。人均基本公共衛生經費從15元提高到65元,人均期望壽命較2010年提高了6歲。貧困人口參保率達100%,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覆蓋率達100%。全州90%以上的縣、鄉醫院,97%以上的村衛生室都能提供藏醫藥服務。
十年,玉樹社會保障鞏固提升——全面推進綜合醫改,實現基本藥物制度、大病醫療保險制度全覆蓋,「三個一批」「一站式」服務、「先住院後結算」等便民措施全面落實,各級醫療機構診療人次比醫改前增長15.64%,病床使用率提高7%,基本藥物價格平均下降15%,村醫補助增長了1.5倍。實施新農合醫療保險城鄉一體化和州級統籌大病醫療保險及城鎮職工、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
十年,玉樹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效——通過集中攻堅,貧困人口人均收入從2015年的2970元上升到2019年的5200元以上,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底的34%下降到2019年底的3%以內。玉樹市、稱多縣順利完成省級和國家驗收,已向全省公示退出深度貧困縣序列。囊謙、雜多、治多、曲麻萊4個貧困縣、16個貧困村、2.57萬貧困人口達到脫貧摘帽退出標準,玉樹州實現絕對貧困「清零」目標,將與全省一道邁入小康社會。
正如玉樹州委書記吳德軍所言:「回顧十年來的發展歷程,思緒良多,感慨萬千。這個十年,我們與災難鬥爭,經歷了感天動地的抗震救災和波瀾壯闊的災後重建;這個十年,我們與時代同行,探索新玉樹的管理運營和轉型發展之路;這個十年,我們與人民同心,踐行『綠色感恩、生態報國』的誓言,綠水青山正在變成金山銀山。如今的玉樹,已踏著春天的步伐,迎接全面小康,全州上下幹勁十足,一片欣欣向榮。」
▲結古鎮民南小區鬧布昂江全家在新居前留影。(資料圖姚斌攝)
▲新建的囊謙縣毛莊村全景。(資料圖姚斌攝)
信息來源丨青海新聞網
審 核丨李萬成
編 輯丨尼瑪旦周
玉樹4·14抗震救災十周年系列直播活動開啟
我為什麼在這裡淚流滿面丨楊明偉
三江之源見證中國奇蹟
新時代·新玉樹·新生活
推介��
原標題:《【新時代·新玉樹·新生活】玉樹十年 繼往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