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技術,命運就在別人手裡。」
90年代初,存在倒閉風險的連雲港製藥廠,剛剛扭虧為盈,新任廠長孫飄揚在員工大會上,憂心忡忡的喊出上面這句盛世危言。
01 起源
1982年,從中國藥科大學畢業,回到蘇北的孫飄揚,一直將心思放在研發方面,並未受到連雲港製藥廠的重視,有一段時間被上級單位調往其他事業單位,但是在製藥廠出現嚴重問題解決無望後,在1990年左右,又把32歲的孫飄揚返聘回廠,並將其任命為廠長。
1980年代的工廠
這意味著,32歲之前,將近10年的時間,孫飄揚都處於一種對未來看不到實際希望的狀態。
鍾慧娟,同樣是在1982年,剛剛從江蘇師範大學畢業,在連雲港當了一名化學老師。
沒有任何記錄證明,他們是在什麼樣的場合結識,也沒有人提到過當時是否兩人會意識到一些即將發生但當時不太可能覺察到的變化。
也許因為都是大學所學專業相似的,同樣對醫藥領域擁有近乎於超越時代的熱愛,這些因素也許讓孫飄揚、鍾慧娟在飯後之餘多了一些共同的談資。
說不清楚到底是孫飄揚影響了鍾慧娟,還是鍾慧娟鼓勵了孫飄揚,或者兩者兼而有之。
電視劇《大江大河》劇照
總之,在1995年前後。
孫飄揚將一個連雲港即將倒閉的小工廠,在1996年實現年收入過億,令整個江蘇省的醫藥行業為之震動。
在1995年,妻子鍾慧娟離開了教師崗位,找到一個香港商人一起合資,成立了一家小公司,取名叫豪森醫藥,已經當了10多年的老師,當時並沒有人知道她是否適合創業。
鍾慧娟並非藥劑專業,但她是化學科班出身,在之後的業務發展中,公司逐漸龐大的營業額證明了她在管理和經營上完全是一個天才。
起初,這家公司僅僅是依靠仿製藥徵服市場,但鍾慧娟當時提到,中國醫藥要發展起來,絕不能只靠仿製藥,一定要花精力做研發。
連雲港
於是,鍾慧娟將豪森醫藥每年10%的營收拿來投資研發,在1997年,豪森醫藥就推出了自己研發的藥品。
在妻子獲得商業成功的同時。
孫飄揚並非閒人。
連雲港製藥廠在90年代同樣是走仿製藥的策略,但一步步向創新藥轉型。
並於1997年,在藥廠進行股份制改造的同時改名為:恆瑞醫藥
2000年左右,孫飄揚在上海和連雲港同時建立研發中心。
到2003年,孫飄揚終於迎來自己人生中第二個高光時刻。
恆瑞醫藥創始人孫飄揚
在這一年政策發生變化,孫飄揚完成對管理層的收購,成為公司的大股東。
在此時此刻,恆瑞醫藥才真正變為一家有國企參股的大型私企,但那一年並不是終點,而是一個新的開始。
在過去一段時間,孫飄揚計劃將妻子的公司「豪森醫藥」收為己有,但被拒絕。
到2004年,豪森醫藥的市值超過恆瑞醫藥,成為中國醫藥行業的百強公司,這一年,豪森醫藥僅僅成立第一個10年。
於香港上市的豪森集團,左二鍾慧娟
與此同時,恆瑞醫藥就像坐上火箭。
拋棄仿製藥路線,將絕大部分精力投放到研發創新藥上。
02 研發
通過2018~2020年恆瑞醫藥的公開財務報表顯示,該公司近三年平均每年將15%的資金投入到研發中,國內沒有第二家醫藥公司達到這樣的水平。
恆瑞醫藥公司展覽廳
大多數醫藥公司不願意花大價錢做研發,主要原因在於以下三點:
第一,研發周期長,從研發到投入市場正式普及,大約需要至少10~15年;
第二,研發成本高,光藥劑實驗所用的白鼠單價就需要數千,甚至數萬元人民幣。在藥物研發的開始階段,需要確定「靶標和藥物分子」,靶標可以通過調研來確定,藥物分子則需要不斷的篩選,失敗率很高。確認分子之後,要花大價錢進行體內外實驗。錯一步,以上全部推倒重來。
第三,臨床研究時間長,一般需要幾個月到幾年。
平均來算,一款新藥從研發到成功上市,大約需要60億元人民幣的成本。
以上三點因素,大部分藥企基於現實原因無法承擔。
藥物研發的風險極大,不過一旦成功收益會遠超預期。
恆瑞醫藥的藥物研發主要包含抗擊癌症、內分泌治療、心血管、感染、手術用藥、抗腫瘤藥物。
腫瘤示意圖
2003年以來恆瑞醫藥已經累計申報了49個創新品種,恆瑞醫藥已經申報的創新藥中5個已經獲批,截止2019年9月底公司已經申報了13個一類生物藥,目前公司在研的新藥品種還有33個,其中抗腫瘤藥18個,糖尿病、心血管、麻醉鎮痛、自身免疫疾病和婦科病新藥分別有5個、4個、3個、2個和1個。
媒體很少講清楚恆瑞醫藥的創新藥,以及相關原理,因為太複雜,任何一個媒體看到這些藥物的化學分子式之後,也會一片茫然,因此基本繞開恆瑞醫藥這家公司不講,即使提到它,因為不理解它的運行規則,只好將其評定為泡沫嚴重,但事實上也許正好相反。
這家「連雲港製藥廠」也許被嚴重低估,以致於大多數人不知道它的存在。
恆瑞醫藥除了專注本公司的實驗室,還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聯合建立COX-2酶抑制劑創新實驗室,目前已合成上百個化合物。
和中科院林國強院士合作開發新藥,目前已開發生產 鹽酸左旋布比卡因,另外還有幾個品種正在進行臨床研究。
和中科院謝毓元院士合作開發抗骨質疏鬆藥物。此外公司還與中國藥科大學共建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創新實 驗室,和南京大學聯合創建了鉑類化合物創新實驗室。
2001年10月,恆瑞醫藥上市,募資5億元人民幣。
恆瑞醫藥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斥資2億元在上海設立研發總部,研發中心參照美國四大藥企之一的Chrion體系建立。
接著,恆瑞拿下了20%的抗癌藥市場,坐實了抗癌藥領域的頭把交椅。
2015年,恆瑞卡瑞利珠單抗以8億美金的價格轉讓給美國Incyte公司,這是歷史上第一次有中國藥企向國外輸出創新藥。
到2018年恆瑞醫藥的研發投入為26.7億元,比上一年增長了一半,佔營業收入174.18億元的15.3%。
據上海恆瑞醫藥有限公司藥化部總監李心講:「我加入恆瑞的時候,它的名氣還不是很大,但公司鼓勵創新的氛圍一直都很好。」
2007年在美國完成了博士後工作,當時的上海已經是全國的創新醫藥產業聚集地。
李心來到了上海,研製出了抗乳腺癌新藥吡咯替尼(艾瑞妮)。其臨床對照組比較的國外產品,一般只有七個月的無疾病進展生存期,而吡咯替尼可以達到18.1個月。
緊接著,恆瑞的目光走向全球,在美國、日本、歐洲設立研發中心,招攬全世界醫藥領域人才,成為一家真正意義上海納百川的中國企業。
在國外,胃癌很少被藥企關注,因為胃癌並非國外主流疾病,但在中國是重中之重。
一旦有國人患了胃癌晚期,基本上無藥可救。
恆瑞立足於拯救未來的使命中,研發生產了全球第一個抗胃癌小分子靶向藥——阿帕替尼(艾坦)
這款藥物的臨床研究被美國臨床腫瘤學會選作大會報告,這是中國創新藥研究第一次在該頂級學術會議上作口頭報告。該產品2017年進入我國醫保目錄,遍布全國近2000家醫院,累計治療患者40萬餘人,為國內患者節約費用90億元人民幣。
在癌症治療最前沿的免疫治療領域,恆瑞的注射用卡瑞利珠單抗已申報上市。該產品的適應症為中國高發和難治的瘤種,如肝癌、胃癌、肺癌、食管癌、鼻咽癌等,治療復發/難治性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客觀緩解率高達86.4%;治療晚期肝癌的研究結果也非常喜人,客觀有效率為14%,與國外同類藥物相當。
恆瑞成立了轉化醫學部門,計劃通過多靶點組合,讓更多腫瘤病人獲益。
該公司向澎湃新聞等媒體解釋道:「我們不僅僅是一家做藥的企業,也不僅僅是一家研究所,我們最想做的是把先進的技術成果轉化成藥物,這就需要我們做出更多的開創性工作。」
當一部分公司在角逐社區團購市場時,恆瑞醫藥正在「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永遠堅持長期主義,將普通人的健康放在第一位。
據最新的一份公開報告顯示,2020年12月公司正在研發「蘋果酸法米替尼膠囊」和「注射用卡瑞利珠單抗」。
截止道2020年12月23日,「蘋果膠囊」的研發費用約1.2601億元人民幣,「卡瑞利」研發費用約12.8411億元人民幣。
這些僅僅是該公司研發藥物工作中的冰山一角。
03 風控
根據恆瑞醫藥(600276)公開財務報表顯示,截止道2020年第三個季度末尾,恆瑞醫藥的總資產為325億元人民幣。
公司帳戶裡可使用的貨幣資金有110億元人民幣,2020年不算第四個季度,營業總收入為194.13億元人民幣,其中淨利潤為83.98億元人民幣,毛利率達到43%。
今年前3個季度,投發在研發上的費用達到21.08億元人民幣,這意味著僅今年的研發費用相當於建造42家大型工廠。
根據智能風控平臺RiskRaider風險雷達分析,該公司2020年淨利潤疑似有所增長,近期訴訟案與民事有關,對公司無負面影響,近5年均無失信記錄,無拖欠借款,也不存在拖欠貨款的行為,信用狀況極佳。
下面和大家分享「江蘇恆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的企業徵信報告,大家可以看到股權鏈條、歷史投資、控股公司、行政許可、疑似實際控制人等等方面。
基於風控數據表明恆瑞是一家極其優秀的醫藥企業,未來的市場是可能會延伸至全球有醫院的地方,未來估值極高。
目前,90%的創新藥來自於美國,恆瑞醫藥在另外10%裡面的部分,這部分包括了日本、歐洲、北非、中東、澳洲、紐西蘭等等國家的全部醫藥公司。
中國的醫藥行業能否反超美國,主要看創新藥方面能否取得重大突破,以及能否獲得全球市場。
今天這篇報告主要分析孫飄揚的企業,她妻子所擁有的豪森醫藥,則是另外一個「劇本」。
而她們倆唯一的女兒孫遠,生於1987年,畢業於劍橋大學醫學學士學位,2011年10月加入江蘇豪森,同時是Sunrise信託的受益人,在此之前,擁有醫療投資管理行業研究方面近7年的經驗。
這可能是國內身價綜合市值最大的家庭之一了。
最後,凜冬已至,風險無處不在!
任何一家公司,都需要更好的風控!
讓生意更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