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譽已達24億元 愛爾眼科千億市值背後的百億併購

2020-12-23 新浪財經

來源:新京報

原標題:愛爾眼科千億市值背後的百億併購

1月9日,愛爾眼科又一次披露了收購草案。

草案顯示,愛爾眼科本次擬以18.7億元的價格收購天津中視信100%股權、奧理德視光100%股權、宣城眼科醫院80%股權、萬州愛瑞90%股權與開州愛瑞90%股權。五個標的下面,共包含30家眼科醫院資產。

對於在收併購上習慣了大手筆的愛爾眼科來說,這只是常規操作。Choice數據顯示,自上市以來,愛爾眼科總併購涉及標的超60個,總交易金額超過110億元。

在行業東風驅動的內生增長,以及大規模外延併購的「雙輪驅動」下,愛爾眼科高速發展。上市十年,營業收入增長12.22倍,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增長9.97倍,市值增長超33倍。

不過,愛爾眼科高速成長的背後也不無隱憂。大規模的溢價收購,帶來了超過24億元的商譽積累;愛爾眼科的流動性也逐年吃緊,大部分年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淨流入都不足以覆蓋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淨流出,資產負債率已經從2009年的12.61%飆升到了2019年三季度末的40.78%;除此之外,高速擴張帶來的管理壓力也越來越大。

隨著時間的推移,愛爾眼科正面臨著越來越大的考驗。

 上市十年股價漲幅超33倍

在愛爾眼科的成長史中,較為知名的就是公司的兩大創始人。

陳邦與李力均是1965年9月出生。1996年,陳邦發現投資設備與醫院合作的事值得做,便找到機會在長沙市第三人民醫院中以「院中院」的形式做起了白內障治療。

2003年,長沙愛爾眼科醫院成立,這成為後來愛爾眼科的前身。

作為專科醫院,愛爾眼科主要經營五大項目,屈光項目、白內障項目、眼前段項目、眼後段項目和視光服務項目。

這些年來,我國人口結構愈發老齡化,與年齡相關性眼病患者不斷增加,同時,青少年的眼部健康問題也日趨嚴重。在需求不斷增長的背景下,愛爾眼科也逐步發展。

2009年10月30日,第一批創業板企業上市,愛爾眼科也位列其中。在招股說明書中,愛爾眼科表示「公司目前已在全國12個省(直轄市)設立了19家連鎖眼科醫院。」

上市之後,愛爾眼科推出了「三級連鎖」模式,把臨床及科研能力最強的上海愛爾作為一級醫院,並對二級醫院進行技術支持,把具有一定規模和較強臨床能力、位於省會城市的連鎖醫院作為二級醫院,並對建立在地市級城市的三級醫院提供技術支持,疑難眼病患者可輸送到上級醫院就診。

2009年-2018年,愛爾眼科始終保持穩定且較快速度的增長,營業收入從6.06億元增長到80.09億元,10年增長12.22倍,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從0.92億元增長到10.09億元,10年增長9.97倍,且無一年出現衰退。這種水平,即便放眼整個A股市場,都並不多見。

與之對應的,愛爾眼科的市值也一路飆升。2019年11月19日,愛爾眼科收盤價報47.75元/股,對應總市值1479.2億元,創下上市以來的新高。即便以1287億元的最新市值來算,相較IPO發行時的37.38億元,10年時間,愛爾眼科的漲幅也高達33倍之多。

這份成績的背後,陳邦和李力無疑是最大的贏家。在2019年的胡潤百富榜中,陳邦以530億元的財富值排名第47位,李力以130億元排名第291位。

百億併購撐起市值

除了行業東風驅動的內生增長,外延併購是愛爾眼科高增長的另一個支點。

Choice數據顯示,自愛爾眼科上市以來,總併購涉及標的超60個,總交易金額超過110億元。

在上市之初的2010年3月,愛爾眼科就宣布計劃收購南昌愛爾眼科、濟南愛爾眼科醫院部分股權,重慶明目麥格眼科門診部、南充麥格眼科門診部、石家莊麥格明目眼科門診部全部股權。

半年後,愛爾眼科又相繼宣布計劃收購天津麥格眼科醫院、郴州市光明眼科醫院、北京華信英智眼鏡公司、北京英智眼科醫院等公司股權。

「三級連鎖」模式之外,2014年開始,愛爾眼科又提出了「公司+產業基金雙輪驅動」模式,即通過公司和產業基金的自建、收併購,加快布局。

當年3月,愛爾眼科宣布,擬使用自有資金2000萬元與深圳前海東方創業共同發起設立深圳前海東方愛爾醫療產業併購基金,作為專門從事眼科醫療服務產業併購整合的投資平臺。12月,又宣布計劃以自有資金9800萬元與中鈺創投共同發起設立湖南愛爾中鈺眼科醫療產業併購投資基金。

2015年7月,愛爾眼科宣布,計劃公司以2億元參與設立江蘇華泰瑞聯併購基金中心。2016年,再次宣布子公司山南智聯作為有限合伙人投資設立南京愛爾安星眼科醫療產業投資中心。

上述併購基金或產業投資中心,均為愛爾眼科醫療服務網絡布局及相關產業併購整合的投資平臺。這種模式下,先由產業基金收併購或新建投資醫院,愛爾眼科再選擇時機將這些公司併入上市公司。

在2016年4月的一次投資者關係活動中,愛爾眼科表示,併購基金收購的醫院項目在最近幾年會陸續併入上市公司;新建醫院項目因市場培育期需要三年左右實現盈利,其盈利水平達到300萬元-500萬元/家,即可以併入上市公司。

換句話說,凡是後期能被裝入上市公司的標的醫院,都是已經能實現穩定盈利的優質資產。

2016年度,愛爾眼科首次收購了產業併購基金先期培育的9家醫院。2019年4月,愛爾眼科又收購了湖南亮視交銀眼科醫療合夥企業持有的上海愛爾睛亮眼科醫院、淄博康明愛爾眼科醫院部分股權。

在此次對天津中視信的收購中,中信產業基金同樣作為「中間商」先行收購了26家醫院。

1月10日,愛爾眼科回應新京報記者表示,愛爾產業基金因存續期所限,上市公司直接對其發行股份存在一定的局限,而中信產業基金通過天津中視信「先接手、後出售」成為公司的戰略投資人,「此模式不會成為愛爾眼科併購的常規模式」。

累計24億商譽佔淨資產37%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產業基金作為「中間商」,為愛爾眼科承擔了收購的先期風險,同樣也會從愛爾眼科身上賺一筆差價。

以本次收購為例,天津中視信100%股權、奧理德視光100%股權、宣城眼科醫院80%股權、萬州愛瑞90%股權、開州愛瑞90%股權的交易作價分別為12.7億元、2.17億元、9300萬元、2.18億元、6984萬元,對應的全部權益的評估增值率分別為4%、607.22%、2284.46%、2245.43%、873.43%。

大幅溢價收購,也意味著商譽的大幅積累。2019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前三季度,愛爾眼科資產減值損失4047.33萬元,主要是報告期計提商譽減值所致。計提之後,仍有24.42億元商譽懸頂,佔愛爾眼科同期淨資產的比重已經高達37.88%。

1月10日,新京報記者向愛爾眼科了解公司未來會採用哪些手段防患商譽大額減值風險,公司回應表示,項目估值高於相應的可辨認淨資產的公允價值從而產生商譽,是一種正常的財務現象。

「愛爾眼科國內外的併購,都是始終圍繞戰略規劃和核心標準而進行,併購前進行嚴格的調查和篩選,併購後進行全面的整合和融入,總體上保障了項目發展符合預期,在財務和業務上產生有利的結果。」

除大規模併購積累的商譽,愛爾眼科的流動性也逐年吃緊。

上市以來,愛爾眼科的總負債逐年增長,2009年只有1.78億元,到2019年第三季度末,已經增長到了46.87億元。對應的,同期資產負債率已經從12.61%增長到了40.78%。

2009年-2018年的十個年頭裡,其中有7年,愛爾眼科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淨流入額都小於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淨流出額。

本次收購中,愛爾眼科還發布了擬募集配套資金7.1億元的公告,其中2.17億元用於支付收購的現金對價,另外4.67億元,則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除此之外,大規模擴張下的愛爾眼科,也難以避免醫療糾紛的出現。

2017年年報顯示,愛爾眼科醫療糾紛產生的未決訴訟餘額為208.3萬元。2018年年報顯示,愛爾眼科子公司ClínicaBaviera.S.A及其下屬診所與患者發生的醫療糾紛事項未判決,已計提預計負債141萬元。

1月12日,新京報記者在中國裁判文書網查閱發現,在黃岡愛爾眼科醫院、曲靖愛爾眼科醫院、太原愛爾眼科醫院、重慶愛爾眼科醫院、貴陽愛爾眼科醫院、蘭州愛爾眼科醫院均曾涉及醫療損害相關訴訟。

愛爾眼科在定期報告中,也曾屢次提及管理風險及對應方案。在2019年半年度報告中就表示,連鎖經營有利於公司發揮資源充分共享、模式快速複製、規模迅速擴大的優勢,但隨著連鎖醫療服務網絡不斷擴大,公司在管理方面將面臨較大挑戰。

新京報記者 李雲琦

相關焦點

  • 愛爾眼科千億市值背後的百億併購
    Choice數據顯示,自上市以來,愛爾眼科總併購涉及標的超60個,總交易金額超過110億元。  在行業東風驅動的內生增長,以及大規模外延併購的「雙輪驅動」下,愛爾眼科高速發展。上市十年,營業收入增長12.22倍,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增長9.97倍,市值增長超33倍。  不過,愛爾眼科高速成長的背後也不無隱憂。
  • 愛爾眼科併購撐起3200億市值,野蠻生長藏隱憂
    一場沸沸揚揚的醫療事故風波,終究沒能阻擋愛爾眼科(300015.SZ)股價上漲的步伐。短暫下跌後,愛爾眼科的市值又重新站上了3000億關口。頭頂著民營醫療上市第一股的光環,2009年上市至今,愛爾眼科的市值,從不足40億元,狂飆到最新的近3200億元,累計飆漲近80倍。近一年來,公司市值便猛增了超過2000億元。
  • 議市廳丨愛爾眼科一口氣吞下30家眼科醫院,攀高的商譽或成「後遺症...
    「十年十倍股」成長記,內生增長+外延併購  公開資料顯示,愛爾眼科創立於2002年,是創業板2009年的第一批上市企業,上市初期的市值僅為70億左右,但這支高成長股的市值在十年之中翻了十倍,截至11月4日收盤,市值已突破1300億,回報率居A股創業板首位。
  • 並表30家醫院後愛爾眼科三季度業績回暖 市值衝上行業第四 商譽卻...
    摘要 【並表30家醫院後愛爾眼科三季度業績回暖 市值衝上行業第四 商譽卻突破40億】與慘澹的半年報相比,愛爾眼科三季報實現了營收、淨利雙增長。近日,愛爾眼科醫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愛爾眼科」)發布三季報。
  • 並表30家醫院後愛爾眼科三季度業績回暖,市值衝上行業第四,商譽卻...
    41億元商譽壓頂需要「預警」的是,在業績上升的同時,公司的商譽也在增長。截至今年9月末,該公司累計商譽達41.26億元,較年初增長56.41%,佔淨資產比重達43%。對於商譽問題,愛爾眼科董秘吳士君在回復《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完全沒必要對商譽都妖魔化,關鍵是項目的經營業績與當時估值的預期是否相符。愛爾眼科在國內外的併購,都是始終圍繞戰略規劃和核心標準而進行。併購前進行嚴格的調查和篩選,併購後進行全面的整合和融入,總體上保障了項目發展符合預期。」
  • 熱點|「艾芬事件」重創愛爾眼科 市值蒸發275億元 疾速擴張背後誰...
    熱點|「艾芬事件」重創愛爾眼科 市值蒸發275億元 疾速擴張背後誰為「眼安全」負責?,市值蒸發275億元,疾速擴張背後誰為「眼安全」負責?  起初,愛爾眼科通過自建和直接收購的形式擴張網絡,但擴張速度並不快,據過往年報信息,2010年,愛爾眼科連鎖醫院達31家,2011年該數字增至36家,2012年達到44家,2013年達49家。為以更快速度佔領市場,從2014年起,愛爾眼科成立併購基金,以投資形式發掘各地眼科醫院發展潛力,待其盈利能力穩定再由上市公司愛爾眼科完成收購。
  • 「套娃」愛爾眼科
    12月31日,愛爾眼科的市值再次站上了歷史新高,2009年愛爾眼科上市市值僅69億,至今十餘年其市值已突破3000億大關,估值已經高達220倍。根據choice顯示,目前A股市值達到3000億的總共只有42隻,而愛爾眼科就是其中之一,恰巧就排在第42位。不過,相比市值其市盈率排名靠前些,以220倍的市盈率高居第三,但高估值或許並不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情。
  • 一年營收近百億!愛爾眼科19年年報出爐,這些經營模式值得借鑑!
    來源:民營院長俱樂部作者:孢子菌﹏﹏﹏﹏市值千億,一年營收近百億,愛爾眼科的連鎖發展模式至今依然值得借鑑。4月23日,中國證監會官網發布了併購重組委2020年第15次會議審核結果公告,公告顯示,民營眼科連鎖龍頭企業「愛爾眼科」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一事已獲得有條件通過。
  • 愛爾眼科股價大跌超9% 單日市值蒸發超200億元
    武漢醫生艾芬和愛爾眼科的醫療糾紛在新年伊始發酵,A股2021年首個交易日,愛爾眼科股價大跌超9%,市值從3000多億元跌至周一收盤的2800億元,單日市值蒸發超200億元。
  • 愛爾眼科的艾芬之問 5個併購隱患 陳邦快慢經怎麼念
    千億巨頭的5大隱患來看資本態度。1月4日開盤,愛爾眼科股票大跌。截至收盤,愛爾眼科股價報8.22元/股,跌幅8.91%,對市值2812億元。較12月31日縮水274億元。股吧裡,用戶「better1818」指出:別討論手術事故了,找最本質的!愛爾假業績,不要錢的送股拆分、除權填權創新高,高瓴資本坐莊抱團炒作,完全高度控盤!
  • A股|愛爾眼科收購30家醫院遭深交所26問 大步擴張或面臨商譽問題
    來源:挖貝新三板文 | 挖貝網 邢荇挖貝網 1月16日消息,愛爾眼科(300015)18.7億元收購30家醫院股權遭深交所26問。布局三四線城市大幅度擴張的背後,愛爾科技或將面臨商譽問題。加大併購步伐 愛爾眼科或面臨商譽考驗公司披露的報告顯示,除去增資以外,愛爾眼科2019年收購了14家眼科醫院,其中11家是通過產業基金體外培育的醫院,3家是其他公司的醫院,而愛爾眼科自行投資設立的醫院或醫療科技公司也有5家。
  • 愛爾眼科醫療糾紛背後,小公司大市值,利潤饑渴帶來的隱患!
    涉嫌過度醫療的背後,是過度追求利潤導致的。 愛爾眼科市值高達3000億,利潤卻很少,2019年淨利潤只有13.79億,市盈率高達200倍。在高市值的倒逼下,愛爾眼科確實一直有利潤饑渴症!小股試圖從財報裡,去探究一下愛爾眼科對淨利潤的渴求程度!
  • 艾芬「失明」背後:愛爾眼科醫療事故頻發,曾致患者左眼失明
    而愛爾眼科通過多年跑馬圈地,現已成為國內最大民營眼科醫療機構,公司市值在年末站上了3000億元,一年時間市值增加超1800億元。不過,其業績增長更依靠併購來的資產並表驅動,這也讓愛爾眼科累積了41億元商譽。
  • 一夜暴跌230億,是什麼遮住了愛爾眼科的眼?
    截至當日收盤,愛爾眼科報收68.22元/股,跌幅8.91%,總市值相比上一個交易日蒸發約230億元。圖源:東方財富消息面上,元旦假期期間,有患者質疑愛爾眼科診療過程中的不規範行為,導致其在白內障手術後半年發生視網膜脫離,近乎失明,或是引發愛爾眼科此次股價大跌的「導火索」。
  • 抗疫醫生被「套路」幾乎失明,3000億市值的愛爾眼科還值得信任嗎?
    有著「全球最大眼科集團」之稱的愛爾眼科,憑著瘋狂併購撐起了3000億的市值,並被譽為「中國醫療一股」。以2020年12月31日收盤計,愛爾眼科的股價已經漲到了74.89元/股,市值更是達到3086.6億元。 通過上市公司+PE的模式對眾多醫院進行收購是愛爾眼科規模持續增長的原因。通過與PE機構共同成立產業併購基金,愛爾僅需投資少量資本,即可「撬動」眾多醫院,如果後續這些醫院經營狀況良好,愛爾就對其加大投資,實現並表。
  • 商譽雷頻發!我把美的和愛爾眼科的商譽拆開看了下
    下文將重點討論商譽佔比較高的兩家公司:愛爾眼科(商譽佔總資產22.25%)和美的集團(商譽佔總資產11.54%)。作者:一隻生猛的猴子來源:雪球愛爾眼科的商譽約有21.65億,主要來自於ClínicaBaviera.S.A的收購(11.1億的商譽)和各地眼科醫院的收購。
  • 3000億愛爾眼科的「軟肋」
    尤其「眼茅」愛爾眼科,2009年上市至今,其股價漲幅接近80倍,妥妥的大牛股。雖說「眼茅」的動態市盈率已超過150倍,但仍在不斷刷新投資者的認知上限。2020年下半年,其漲幅便接近72.36%,是茅臺漲幅(36.55%)的2倍。愛爾眼科之所以牛氣沖天,核心在於極其確定的業績增長。
  • 估值上天 愛爾眼科值不值?
    公開資料顯示,愛爾眼科是全球規模最大、診療量最多的眼科醫療連鎖機構,在中國、西班牙、新加坡擁有3家上市公司。截至2019年底,愛爾眼科及愛爾產業併購基金旗下588家眼科醫療機構,覆蓋中國大陸、中國香港、歐洲、美國、東南亞等,擁有5000餘名專業眼科醫生,40000餘名全球員工,年門診量超1000萬人次。
  • 抗疫醫生術後視網膜脫落,愛爾眼科陷風波,實控人系湖南首富
    文|AI財經社 周享玥編輯|遊勇著名抗疫醫生艾芬的遭遇和指責,讓3000億市值的愛爾眼科陷入信任危機和輿論漩渦。1月2日凌晨,愛爾眼科微信公眾號發布通告稱,對於艾芬女士在武漢愛爾眼科醫院的眼病診治事件,愛爾眼科醫院集團高度重視,迅即成立集團調查工作組,已於2021年1月1日連夜趕赴武漢進行調查。
  • 愛爾眼科「鯨吞」30家基層醫院
    4月23日,據證監會官網披露的併購重組委2020年第15次會議審核結果公告顯示,愛爾眼科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獲有條件通過。此前,愛爾眼科曾發布公告,公司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奧理德視光等30家基層醫院,交易金額合計18.7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