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汙泥的性能指標是什麼?汙泥膨脹有幾種?活性汙泥法運行關注點...

2021-01-04 中國水網

活性汙泥法是水處理中運用最為廣泛的一種方法,今天就來講一下關於活性汙泥的10個基本知識。

1、什麼是活性汙泥?

活性汙泥是具有很強吸附、分解能力的絮凝體。活性汙泥的核心在於一個「活」字。大家也知道,天然的河流都有自淨功能,這是因為水中生活著一群微生物,微生物吃掉了汙染物,所以水體會恢復乾淨。所以「活」就體現在微生物這個群體上。

微生物是活性汙泥的一部分,除此之外,活性汙泥還包括微生物代謝產生的殘留物,吸附在微生物的有機物和無機物。平時看到的曝氣池中的混合液就是活性汙泥在水中的形態。

2、菌膠團和絲狀菌的關係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菌膠團和絲狀菌是活性汙泥的重要組成部分。

菌膠團是具有粘液或者莢膜的絮凝劑細菌抱團形成的,可以吸附廢水中的雜質和游離的微生物,菌膠團使活性汙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並且保護了廢水中的微型動物被吞噬或者中毒。

絲狀菌是活性汙泥的骨架、在菌膠團的附著之下不斷生長伸長,可以使絮體形成較大顆粒,同時保持活性汙泥的鬆散度。

絲狀菌和菌膠團屬於你強我就弱的關係 。絲狀菌在菌膠團的附著之下可以良好生長,暴露於混合液中時不利於其生長。當處於低氧環境中時,絲狀菌大量繁殖導致汙泥膨脹。

3、活性汙泥的生長曲線

4、活性汙泥性能指標

活性汙泥的性能指標有3個:汙泥沉降比SV,汙泥濃度MLSS和汙泥體積指數SVI。

SV很容易測定,但是結果不能完全反應汙泥性質和數量。城市汙水處理廠的正常SV值一般在20%~30%之間,而有些工業廢水處理廠的正常SV值在90%以上。因此每個汙水廠都應該根據自己的運行經驗確定本廠的最佳SV值。SV用圖解釋如下:

MLSS可以反應汙泥數量。曝氣池混合液必須維持相對固定的汙泥濃度,才能維持處理效果和處理系統穩定運行。每一種活性汙泥工藝都有其最佳的汙泥濃度。MLSS用圖解釋如下:

SVI則可以全面的反映汙泥凝聚和沉降性能。一般情況下,SVI過低說明汙泥顆粒小,缺乏活性;SVI過高說明汙泥沉降性能差,即將或已經發生汙泥膨脹。

曝氣池混合液SVI升高的原因如下:

5、微生物的指示作用

出現的原生動物主要是固著型纖毛蟲,比如鍾蟲屬、累枝蟲屬、蓋蟲屬、聚縮蟲屬等,說明汙泥凝聚沉降性能較好。而且鏡檢時會發現輪蟲等後生動物;

當出現大量遊泳型纖毛蟲類原生動物,比如豆形蟲、腎形蟲、草履蟲時,說明活性汙泥的菌膠團尚未形成良好狀態,處於曝氣啟動階段;

當曝氣混合液中出現大量扭頭蟲時,說明曝氣池內已經發生厭氧反應;

當混合液中各種變形蟲和輪蟲出現大量繁殖時,說明曝氣過度,活性汙泥沉降性能變差;

當出現大量遊僕蟲屬時、鞍甲輪蟲屬、異尾輪蟲屬等原生動物時,表示進水濃度極低;

當盾纖蟲數量急劇減少時,說明混合液有衝擊負荷和有毒物質進入;

當出現鞭毛蟲(一般只有波豆蟲屬和屋滴蟲屬)時,說明活性汙泥性能差;

當原生動物和後生動物都消失時,表示活性汙泥狀態極端惡化;

當出現漫遊蟲屬、斜管蟲屬、尖毛蟲屬等緩慢遊動或者匍匐前進的原生動物時(類似於曝氣啟動階段),表示活性汙泥狀況在漸漸好轉。

6、絲狀菌膨脹的原因

因為絲狀菌表面積大,在混合液中爭奪食物時較菌膠團更具有優勢,從而大量繁殖導致膨脹。比如:碳源的爭奪、其他營養物質的爭奪;

也因為絲狀菌的表面積大,在水溫合適的條件下,絲狀菌比菌膠團更利於生長從而導致膨脹;

絲狀菌適合在低氧條件下生產,所以溶解氧降低時可導致絲狀菌膨脹;

在pH較低的情況下,利於真菌類的絲狀菌生存,而不利於菌膠團的生存,所以引起絲狀菌過度繁殖。

7、非絲狀菌膨脹的原因

非絲狀菌膨脹,是菌膠團細菌生理活動異常導致活性汙泥沉降性能的惡化。

這類汙泥膨脹又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由於進水中溶解性有機物太多,使汙泥負荷F/M 太高,而氮、磷等營養物質又太少,或者混合液內溶解氧不足。

另一種非絲狀菌是進水中含有較多的毒性物質,導致活性汙泥中毒,細菌不能分泌出足夠量的粘性物質基礎,形不成絮體,從而也無法在二沉池進行泥水分離最終導致汙泥解體。

事實上,90%以上的汙泥膨脹是由絲狀菌引起,只有不到10%的是由非絲狀菌引起的。

8、汙泥老化的原因

汙泥老化現象從表面觀察時,主要體現為:活性汙泥色澤深暗,生物絮凝能力變差;好氧池池面出現生物泡沫累積;汙泥絮體壓縮性好,但上清液中會殘留難以沉降的細小活性汙泥絮體,從而使出水渾濁;有時二沉池會有一層稀薄的浮泥影響出水水質。

編輯:趙凡

相關焦點

  • 活性汙泥十條經驗總結很全面
    活性汙泥法是水處理中應用最廣泛的方法。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關於活性汙泥的10個基礎知識。 1.什麼是活性汙泥? 活性汙泥是一種具有很強吸附和分解能力的絮凝體。活性汙泥的核心在於「活」字。眾所周知,天然河流具有自我淨化的功能。
  • 東道爾水技術:活性汙泥法處理工藝12種方法分析
    因此,在處理同樣水量時,同其他類型的活性汙泥法相比,曝氣池相對龐大、佔地多、能耗費用高。 階段曝氣活性汙泥法 階段曝氣法也稱為多點進水活性汙泥法,它是普通活性汙泥法的一個簡單的改進,可克服普通活性汙泥法供氧同需氧不平衡的矛盾。
  • 活性汙泥法運行中的常見問題及故障解答
    活性汙泥法運行中的常見問題及故障解答北極星水處理網訊:(一) 普通活性汙泥法處理市政汙水,發生汙泥膨脹,SVI>400,決定在曝氣池前端分隔設厭氧選擇器。由於這方面的經驗少,想搞清楚,如果把選擇器設大一些,會有什麼不好的嗎?
  • 活性汙泥質量好壞的判斷標準!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汙水中呈膠體狀態的有機物首先被吸附到活性汙泥絮體上,並進一步被吸附到細菌表面附近才能被分解代謝;活性汙泥的生物活性是指汙泥絮體內的微生物分解代謝有機汙染物質的能力;只有沉降性能較好的活性汙泥才能在二陳池進行有效的泥水分離。只有活性汙泥具有良好的濃縮性能,才能在二沉池得到較高的排泥濃度和回流汙泥濃度。
  • A/O工藝運行指標的控制!,汙水處理,活性汙泥,曝氣池-環保在線
    汙水處理的運行需要眾多控制參數的合理調控,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處理工藝的正常、高效運行。本文詳細介紹A/O(脫氮)工藝主要參數指標的控制!    3)重點觀測前5分鐘的沉降值(自由沉澱階段)和絮凝性能。   4)用1000mL量筒,不要用100mL量筒觀測,否則混合液汙泥掛壁造成結果偏差。   穩定工藝的SV30在15%~35%。過小說明汙泥中無機物含量比較多,過高則可能是汙泥活性過強或發生汙泥膨脹。
  • 什麼是汙泥回流?如何控制?,汙水處理,活性汙泥,曝氣設備-環保在線
    活性汙泥法的運行需要眾多控制參數的合理調控,其中包括活性汙泥回流的控制,它是汙水系統日常運行中常用的指標之一。   1、汙泥回流的定義   汙泥回流是由二次沉澱(或沉澱區)分離出來,回流到曝氣池的活性汙泥。
  • 全面解析活性汙泥法工藝的原理
    1.活性汙泥法工藝活性汙泥法工藝是一種應用最廣泛的廢水好氧生化處理技術,其主要由曝氣池、二次沉澱池、曝氣系統以及汙泥回流系統等組成。廢水經初次沉澱池後與二次沉澱池底部回流的活性汙泥同時進入曝氣池,通過曝氣,活性汙泥呈懸浮狀態,並與廢水充分接觸。
  • 【手冊】活性汙泥法運行培訓手冊,汙泥F/M、DO、PH、溫度、HRT、SRT等等影響情況及計算方法!
    活性汙泥運行培訓手冊運行指標:PH:6~9   最適宜的為6.5~8PH<4.5:原生動物全部消失,大多數微生物的活動受到限制,活性汙泥絮體受到破壞,產生汙泥膨脹現象。PH>9.0:微生物的代謝速率將受極大影響,菌膠團會解體,會產生汙泥膨脹現象。溫度:最適宜的溫度15~30℃>40℃或<5℃時,活性汙泥的功能全部停止。溶解氧(DO):1.5~2mg/l DO過低,易滋生絲狀菌,產生汙泥膨脹。
  • 餘氯對活性汙泥的影響及對策!
    2、餘氯對活性汙泥的量根據王永輝[1]的研究證明:在pH接近中性條件下, 主要以次氯酸和次氯酸鹽離子存在, 如圖所示:不過此研究中的餘氯值是以傳統活性汙泥法為對象的,對於存在脫氮要求的汙水處理廠,不能簡單的認為進水餘氯量1.0mg/L對系統就是有影響的,如果加上內回流(一般控制r=200以上)的作用,筆者認為,對於有脫氮工藝的汙水處理廠的進水餘氯不大於2mg/L,是可以承受的!在汙託邦技術交流群中有位小夥伴的進水餘氯超到了2mg/L以上,反硝化才出現異常可以做為一個佐證!
  • 活性汙泥的基本原理及淨化過程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活性汙泥法實質上是天然水體自淨作用的人工強化,能從汙水中去除溶解態和膠體態的可生物降解有機物以及能被活性汙泥吸附的懸浮固體和其他物質,具有對水質水量的適應性廣、運行方式靈活多樣、可控制性好等特點,已成為生物處理方法的主體。
  • 活性汙泥特性對MBR系統運行有什麼影響?
    膜生物反應器MBR,是將膜分離技術和活性汙泥系統結合,形成的一種高效、新型的汙水處理技術;與傳統活性汙泥工藝相比,MBR 工藝具有佔地面積小、出水水質穩定、無需後續處理、易於自動控制等優點。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下活性汙泥特性對MBR系統運行有什麼影響吧。
  • 活性汙泥系統的常見異常現象與對策!
    5、汙泥膨脹:是指活性汙泥質量變輕、膨大,沉降性能惡化,在二沉池中不能正常沉澱下來,SVI異常增高,可達400以上。1) 因絲狀菌異常增殖而導致的絲狀菌性膨脹;主要是由於絲狀菌異常增殖而引起的,主要的絲狀菌有:球衣菌屬、貝氏硫細菌、以及正常活性汙泥中的某些絲狀菌如芽孢桿菌屬等、某些黴菌;(1) 汙泥膨脹理論:① 低F/M比(即低基質濃度)引起的營養缺乏型膨脹;② 低溶解氧濃度引起的溶解氧缺乏型膨脹;③ 高H2S濃度引起的硫細菌型膨脹
  • 為了徹底搞懂活性汙泥法,在教材中提煉了這些乾貨!
    活性汙泥法是汙水處理的核心工藝,為了徹底搞懂活性汙泥法,我進行了很深度的學習,研讀了各個版本的教材,終於在靈魂深處摸清了這門技術的精髓。分為兩塊內容:一是微生物的增殖規律;二是活性汙泥法運行中的5大問題及對策。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微生物的增殖規律。微生物的增殖規律活性汙泥法是一門關於人類組織微生物吃有機物的學問。
  • 汙泥解體的原因及對策!
    汙泥解體的原因及對策!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活性汙泥法是廣泛使用的汙水處理技術,因此,活性汙泥的良好性狀與活性汙泥法的高效運行息息相關。活性汙泥解體是一種常見的現象。汙泥解體主要徵兆有岀水水質非常渾濁、透明度下降、汙泥破碎、絮體細微化等。
  • 關於汙泥指數(SVI)的詳解!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1、汙泥指數(SVI)的定義汙泥指數又稱汙泥容積指數(SVI),是衡量活性汙泥沉降性能的指標。指曝氣池混合液經30min沉澱後, 相應的1g幹汙泥所佔的容積(以mL計), 單位mL/g 。
  • 總結共享 | 汙水調試及運營中汙泥沉降比SV的經驗總結
    沉降比只是一個工藝運行好壞的間接表現,要結合汙泥濃度,汙泥濃度和沉降比兩者的綜合後的指標,SVI 是一個直接指標,SVI的高低一般能夠衡量系統的好壞
  • 關於汙泥沉降比(SV)的詳解!
    2、沉降速率與沉降性能在SV的測定中,排除上層液的狀況,僅從沉降速率來說可分為快和慢二種汙泥,沉降速度快的汙泥不一定都好,沉降速度慢的汙泥也不一定都不好,當然這種所謂的「快」和「慢」是相對的。沉降性能沉降性能是綜合考核指標,而沉降速率只是正確觀察汙泥沉降性能的最基本內容之一,要進一步了解汙泥沉降速率不同的原因,通過大量實際運行數據的對比分析,根據本單位的工藝特性和運行情況來衡量其是否在正常範圍內。操作人員在做沉降試驗時,還要注意觀察沉降初期的沉降情況和單位時間內的汙泥沉降量。我們進行汙泥沉降比(SV)試驗的目的是要通過試驗判斷汙泥的沉降性能,而不是簡單地要一個數據。
  • 活性汙泥為什麼是帶負電荷的?t塗山環保
    活性汙泥表面帶負電荷,物化汙泥帶正電荷,是很多人知道的,所以生化產生的汙泥選擇陽離子絮凝劑,物化泥選用陰離子絮凝劑。但是活性汙泥為什麼帶負電荷?這跟活性汙泥的主要組成細菌有關係,細菌的電荷決定了活性汙泥的電荷,本文帶你全面解析細菌帶電荷的原理!
  • 汙水處理曝氣池汙泥膨脹原因分析和解決辦法!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汙泥膨脹原因分析和解決辦法廢水生物處理是利用有關微生物的代謝過程,是對廢水中有機物進行降解或轉化的過程。微生物在降解有機物的同時其本身也得到了增殖。汙泥膨脹有兩種類型,一是由於活性汙泥中大量絲狀菌的繁殖而引起的汙泥絲狀菌膨脹,二是由於菌膠團細菌體內大量累積高粘性物質(如葡萄糖、甘露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和脫氧核糖等形成的多類糖)而引起的非絲狀菌性膨脹。
  • 汙水處理廠冬季低溫導致的汙泥膨脹的原因及對策!
    1、低溫非絲膨脹的原理關於低溫非絲膨脹的主流觀點是在低溫的環境中,微生物活性變差,活性汙泥變慢,不能將汙水中的有機物完全降解,而以EPS(多糖類高粘性物質)儲存在細菌胞外,由於EPS中具有許多氫氧基,與水的結合力很強,呈親水性,是一種非常穩定的親水凝膠體,使得活性汙泥不易與水分離;細胞胞外覆蓋的高粘性代謝物能吸附生化曝氣產生的細小氣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