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改變教育的下一個爆點?

2021-01-08 雷鋒網

當今,全球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各種新興技術層出不窮,雲計算便是其中之一。雲計算服務從最初的興起到逐漸落地到各個行業,經過了黃金髮展的十年,一直保持著高速增長的趨勢,被視為21世紀最有前景的市場之一。

2020年,一場突發的新冠疫情,再次引爆了雲計算市場。

疫情之下,足不出戶,帶來了「在線服務」的大爆發,學校在各種雲平臺上開展在線教學,企業在雲平臺上開展視頻會議,進行線上協同辦公,無論是線上教學,還是線上辦公,其背後都需要穩定的雲服務來保障。疫情期間的流量大考,暴露出卡頓、流量超載等問題,讓人們更加清晰地認知到雲技術的重要性以及當前雲計算產業發展的不足。

疫情終將結束,但疫情給教育信息化帶來的變革不會止步。對學校和老師來說,過去的雲僅僅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概念,如今,疫情倒逼每位師生接受了在線教學的體驗,教學、授課、練習、作業批改、家校互動……一切都在雲端進行。雲的理念將不再是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神秘技術,而真真切切烙印在了師生的心裡。

當然,雲計算對於教育的滲透將不僅於此,未來雲對教育行業的影響,仍是一幅值得無盡暢想的藍圖。

雲計算何以被「眾星捧月」?

雲計算技術興起後,因其便捷、靈活的IT資源部署和按需支付的模式,使其成為全球科技和通信巨頭們爭相布局的「香餑餑」,在短短數十年間,便得到了迅猛發展,甚至被譽為數位化時代的基礎設施。

雲計算何以被「眾星捧月」,它究竟有何魅力?

根據美國國家標準和技術研究院NIST的定義,雲計算是採用虛擬化技術,將各地區的伺服器組成一個集群,根據用戶消耗多少交多少錢的方式,可以為用戶隨時隨地的接入和獲取資源。集成在一個虛擬化的資源池中,用戶可以方便、迅速的獲取資源,不需要太多的管理,只是偶爾的通信。

早在2006年,Amazon對全世界宣布了一組雲計算服務,推出雲計算服務環境EC2(elastic Compute Cloud)以及雲存儲服務Amazon S3(Simple Storage Service)。Google在 2012 年正式發布 Google Drive,它是一款雲存儲服務系統。隨後,國內的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等也都基於雲計算平臺搭建了各種應用為用戶提供雲服務。

雲計算的出現,賦予了IT資源更大的優勢,讓一切變得「觸手可及」。

圖片來源:《基於雲計算的教育資源共享方案研究》 所有者:姚金

其彈性擴展、伸縮性強的特點,用戶通過服務平臺可以對存儲在網際網路上的資源可以實現共享;其虛擬化的特點,使得存儲的內容無需具象在某臺伺服器或計算機終端,所有的東西都在「雲」上,只要在能聯網的地方,隨時都可以獲取網際網路資源;相對於傳統自建機房,雲計算技術靈活性強,由於沒有固定的應用以及動態分配的特點,用戶無需投入大量時間和資金,便可以輕鬆享受雲服務,省去了傳統運維工作中繁瑣的操作過程,如管理伺服器、部署代碼、安裝資料庫、存儲文件、保持負載均衡等,高效的自動化運維大大節省了運維人力和成本資源,讓員工專注於主營業務;而且,雲計算系統將各個區域計算機和伺服器的整合在一個虛擬的環境中,採用多重安全認證的機制大大提高了資源和服務的可靠性。雲計算,教育信息化的土壤

從最早的私塾教育,到日漸普及化的學校教育;從言傳身授,到遠程網課,上千年來,教育技術從無到有,不斷滲透、改變著教育的形態。

我們先來復盤下近現代教育技術的演變歷程。

1990-1999年為前網際網路時代,這個時代,學校開始搭建區域網,一部分教學材料和試卷、教材應用平臺實現簡單的計算機化,也探索了廣播電視、遠程網線等新興傳播技術。2000-2009年為PC網際網路時代,教務系統開始出現一些單點的應用,比如試卷和教材的應用平臺。在教學上也開始使用多媒體投影、MOOC、遠程網校等技術形式。2010年後,來到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技術對教育行業的影響進入升級階段,2012年,國家頒布「三通兩平臺」戰略,教育信息化開始成為人們口中的熱詞,更多的教務系統和教學終端進入學校。2015年-2019年,雲計算和軟體服務的興起,使用戶從繁重、複雜的計算機資源管理中解放出來,教育局、中小學、高校等機構開始建設教育雲平臺、搭建智慧校園。與此同時,直播、翻轉課堂、雲中教室、AI雙師等新模式被應用到教學場景中,教務、教學開始共同邁入智能化時代。

過去的十年裡,人們看到技術對於教育領域的影響開始逐漸深入,那麼,2020年作為下一個十年的起點,隨著人工智慧、雲計算、5G、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應用,技術不僅將繼續改變教學的過程,甚至將會重構校園的邊界和內涵,無論是課堂還是校園,都將變得更加「智慧化」,科技將真正開始「顛覆」教育行業。

全球經濟快速發展,人們消費水平不斷升級,人們對教育的需求也呈現出多樣化和個性化的特點。不同於AI、大數據技術直接作用於教學練考管的各個環節,還有5G技術對於在線直播的流暢度的可觀性,在過去的幾年裡屢見報端,被業界津津樂道。

相比而言,雲計算這個網際網路時代的底層技術,因其本身的虛擬和抽象屬性,有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神秘感,更多扮演著「底座」和「託盤」的角色,而常常被人們所忽略,但其重要程度無疑是不言而喻的。

打個比方,如果說AI、大數據等技術像是陽光和雨露,讓教育的森林更加鬱鬱蔥蔥,那麼雲計算就像是支撐它們腳下的土壤,為教育技術變革提供賴以生存的水分和養分。雲計算作為一種新型的技術模式,以其快速、安全、易擴散的計算和數據存儲能力,將會給教育信息化建設帶來巨大的變革。

雲計算應用在教育行業,就誕生了「教育雲」,即依靠網際網路將教育資源和系統進行虛擬化,租用雲平臺供應商提供的伺服器並在雲平臺上部署自己的資源和系統架構。

在「教育雲」平臺上,學校管理者和師生可以通過接入網際網路方便分享和下載想要的教育資源,老師也可以將教材、教學課件、教學視頻等資料存儲到雲平臺上,學生通過移動終端便可輕鬆獲取。同時,教育資源的數位化,可以將各個學校或機構的教育資源集合到一起,打破了信息孤島,促進教育資源使用效率的提升。

教育雲平臺可以構建一體化、可靠、優質、快速的教育網絡環境,通過虛擬桌面雲終端的設計方式,老師和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通過雲平臺實現有效交流,將老師、學生和教育管理者從傳統的教學方式中解放出來,促進了教與學的全面互動。

除了教育資源的數位化,雲計算還可以實現教育基礎設施和管理的數位化,把各種系統、終端連接起來,實現集中的平臺管理,跨終端數據採集、信息挖掘分析,記錄學生的學習軌跡,從而推動個性化的教學,打造全方位的智慧校園。

另外,雲平臺的一個重要的優勢就是安全性。其加密和備災的功能,可以從物理層、網絡層到應用層做到實時自動化監控,保證數據安全。當設備出現故障時,將數據存儲在雲端、多可用區部署,可以有效避免信息丟失,使學校能夠快速搭建穩定的信息架構。

雲在教育領域的無限可能性

當前,世界主要國家已充分認識到雲計算的基礎作用,紛紛加大對雲計算產業的扶植力度,全球雲計算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近年來,在政策和產業的雙重推動下,我國的雲計算產業也迎來了春天。

早在2015年開始,政府就出臺相關政策,支持雲計算行業發展。

2015年1月,國務院引發的《關於促進雲計算創新發展培育信息產業新業態的意見》中指出,到2020年雲計算應用基本普及,雲計算服務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17年4月,工信部印發《雲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發布五個層面的重點行動計劃以此推動中國雲計算市場發展。2018年8月,工信部引發《推動企業上雲實施指南》,指導和促進企業運用雲計算加快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2020年,中央密集發聲聚焦「新基建」,5G+雲計算「數據中心」作為新基建的重要領域,成為我國下一階段經濟工作的重點。在政策的春風吹拂下,我國雲計算產業方興未艾,網際網路、零售、金融、醫療、教育等新老行業紛紛推動「上雲」。

2019年7月,IDC公布全球公有雲服務商 Top10,中國雲廠商佔據四強席位。

2020年5月8日,IDC 發布的《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跟蹤》報告顯示,2019下半年中國公有雲服務整體市場規模(IaaS/PaaS/SaaS)達到69.6億美元。IaaS市場增長60.9%,PaaS市場增長76.3%。

據《2019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預計到2023年,我國雲計算市場規模將突破3000億元。

圖片來源:《2019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白皮書》

作為新基建的一環,未來的雲計算不再只是人們印象中枯燥乏味的IT技術,而將變成各個行業的「水和電」,雲的內涵將更加豐富,雲辦公、雲醫療、雲教育、雲法庭等新型業態噴湧而出,雲將進一步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萬物雲化將不再是夢。

相比於雲計算在零售、金融、醫療等行業的落地已日漸純熟,目前雲在教育領域的滲透還處於初級階段,全國中小學、高校、教育局的數位化覆蓋率還遠遠不夠,教育「雲化」擁有廣闊的增量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關於教育與技術的關係,國內許多教育專家、校長也都表示過積極擁抱的態度,這也意味著雲在教育領域的無限可能性。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技術學院黃榮懷教授:

為實現"教育現代化2035"的目標,可以使用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等智能技術,加快推動教學方式、教學環境、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

中央電教館副館長韓駿:

教育信息化已然成為教育現代化的顯著特徵與必然之路。通過大數據、雲計算與人工智慧的融合,促進學生的智慧發展才是教育的目的。

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智能+研究院院長、數據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周傲英:

數字經濟下,「Data is Power」,教育科技2.0時代,要探索一條應用、技術、科學研究聯動和融合的創新之路。通過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區塊鏈等技術,依託教育底層基礎設施的升級,對教育資源進行精準高效連接,從而實現供給端資源的高效個性化配置。

面向教育領域,阿里雲、騰訊雲、百度智能雲、華為雲等國內雲廠商都已推出了教育專屬解決方案,打造智慧教育雲生態,幫助學校、教育局、教育企業實現數位化。除了巨頭入局,一些中小型雲服務商和電信服務商也在為教育行業提供定製化的PaSS、SaSS能力。

雲+教育正在以強勁的勢頭重構教育行業,雲計算或許將成為改變教育行業的下一個爆點,教育技術又將迎來一個波瀾壯闊的新時代。(雷鋒網雷鋒網)

相關焦點

  • 雲計算如何助力在線教育?
    在6月17日舉辦的2020年AI在線教育大會上,浪潮集團北京區首席技術官杜懷亮以「AI智算中心助力在線教育新基建」為題發表了演講。顯然,在2020年,雲計算成為了一個新的爆發點。連結成一個集群、為用戶隨時隨地接入和獲取資源並以用戶消耗多少來向用戶收費的一種虛擬化技術,是一個虛擬化的資源池。
  • 區塊鏈下一個爆點:他們所說的DAO到底是什麼?
    DAO的組織形式經常有人說區塊鏈將改變生產關係,即區塊鏈將改變人類協作的組織形態。而DAO將會成為萬眾矚目的組織形式。DAO是合作運作(合作博弈),所謂合作博弈就是在不損害任何人的利益的前提下,至少讓一部分人受益。
  • 歷屆中國雲計算大會PPT集萃(四):教育、醫療、智慧城市
    網際網路改變了世界,從PC、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再到風起雲湧的雲計算,每一次網際網路革命浪潮,都給IT行業帶來變革性的影響。雲計算因其資源高度共享、隨時隨取的突出特點,已從概念階段正式進入到真正的「化云為雨」的落地階段。雲計算技術的興起,給傳統行業的技術支撐帶來了突破性的發展。
  • 電視遊戲或成下一個爆點!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娛樂的方式也早已發生了改變。近些年,遊戲已然成為娛樂巨頭,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投入到遊戲的開發和運營之中。從中我們可以非常簡單的得到一個結論,主機遊戲玩家,也就是電視遊戲玩家,相對更小眾。而作為遊戲從業者的我們知道,主機遊戲的遊戲質量往往要高於其他平臺。換言之,主機遊戲或者說電視遊戲有著非常多的潛在用戶。沒錯,就是那些正在玩PC端或者移動遊戲的玩家。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電視遊戲將會成為遊戲行業的下一個爆點。
  • 下一代去中心化的雲計算底層作業系統BHP將如何改變雲計算?
    與傳統IT部署結構相比,雲計算實現了資源的按需供給以及數據的充分利用,為物聯網、大數據等新興領域的發展提供了基礎支撐,因此雲計算未來必將取代傳統架構,成為企業IT部署的不二選擇。目前,雲市場增量需求爆發已經得到印證,2018年全球雲計算(Iaas/Paas/Saas)市場規模達到2720億美元,預計到2023年增加至6233億美元。
  • 《黎明殺機》爆點信息機制是什麼 爆點信息機制介紹
    導 讀 在《黎明殺機》這款遊戲中,有很多的爆點信息,這是遊戲中的一種機制,讓屠夫或者人類能夠了解地圖上正在發生的一些事情,並對此作出應對。
  • 《第五人格》爆點標誌有哪些 六種爆點標誌介紹
    第五人格爆點標誌是什麼樣子的?爆點標誌是求生者一點被監管者知道了具體的方位,那麼就會出現一個爆點的標誌,爆點分為很多種,不同的爆點標誌也不同,求生者需要認識各種爆點標誌,以免暴露了自己的位置還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第五人格系列 軟體 最新版本下載
  • 阿里云:用雲原生開啟雲計算下一個十年
    2020雲棲大會首次以線上+線下的形式,落下了帷幕。回想起這緊湊豐富的兩天,最出圈、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聽說老馬家生了頭驢』。阿里巴巴雲原生技術委員會陣容強大這個陣容等於是宣告,阿里巴巴已經把雲原生當成阿里雲開啟下一個十年的重要技術戰略了
  • 新基建的紅利期下,雲計算到達一個新高度
    近年來,雲計算發展迅速,行業持續高速增長,對各行各業的數字轉型和經濟轉型升級起到了巨大的支撐作用。最近,中國加快了新基礎設施建設的進程,雲計算成為數字基礎設施重要的領域之一。5月26日,騰訊也對外宣布,未來5年要將5000億重點投入到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伺服器、大型數據中心等重點領域,加速新基建布局。這很清楚地顯示了新基建和雲計算巨大潛力。
  • 為什麼說雲主數據管理(MDM)是企業IT下一個「爆點」?
    眾所周知,主數據管理(MDM)並不是一個新概念,早在傳統IT架構的時候,企業就對數據孤島現象深惡痛絕,為了改變煙囪式架構,企業把希望寄託於上雲。  雲主數據管理(MDM)是企業數位化轉型過程中的產物  至於,為什麼說雲主數據管理(MDM)會是企業IT下一個「爆點」?和企業業務發展現狀有關!  2020年,受疫情影響,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大數位化轉型步伐,為了實現向IT要效益、要核心競爭力的目標,企業必須跨越雲端數據管理這個「坎兒」。
  • MiniLED將成為下一個爆點 2020年彩電市場將走向何方?
    從今年的CES展可以看出,MiniLED將成為彩電行業下一個爆點。那麼,2020年彩電市場的突破點在哪,行業將會走向何方?今天筆者就來為大家簡析一下,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不妨接著往下了解。在上遊廠商的協同下,8K顯示產業發展進度將會加快步伐,在場景應用上也會有更多想像空間。在人工智慧浪潮的帶動下,電視機產品已進入了優化升級的快車道,在5G加持後,8K電視將被開啟更多玩法。  Micro LED會成為下一個爆點?  從今年CES展上各大彩電品牌展出的新品電視可以看出,除了競爭白熱化的量子點和OLED以及雷射,2020年還加入了Micro LED。
  • 馬雲:數位化時代教育必須改變,教育數位化意識如何養成?
    但有一點是確定的:數字時代會帶來巨大的機會,改變傳統行業,未來10年世界如何適應數位技術非常重要。面對數位化時代,教育必須改變。「疫情之後,數位技術的潛力已經清晰展現在世界面前,過去,數位技術是幫助我們過上更好的生活。在未來,數位技術會幫助我們生存下去」,馬雲說。馬雲特別向與會者發出教育改革呼籲,稱必須為了數位化時代改變教育。過去的教育模式是為了支持工業化。
  • 雲計算是教育遊戲的生產工具
    雲計算是簡單的分布式計算,解決任務分發,並進行計算結果的合併。因而雲計算又稱為網格計算。通過這項技術,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對數以萬計的數據的處理,從而達到強大的網絡服務。雲計算服務不單單是一種分布式計算,而是分布式計算、效用計算、負載均衡、並行計算、網絡存儲、熱備份冗雜和虛擬化等計算機技術混合演進並躍升的結果。雲計算一種生產工具,雲計算在教育遊戲之中主要用於架構設計,技術開發,機制構建。這是一種最先進的生產工具,基於雲計算可以建構全新的競爭力。
  • 雲計算仍將迎來下一個黃金十年,企業上雲進程將進一步加速
    中國信通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副所長慄蔚在會上發布並解讀《雲計算發展白皮書(2020年)》,分享中國信通院基於對雲計算市場的長期觀察和研究結果。「雲計算以服務的形態已經為產業界接受。」慄蔚表示,當前全球雲計算市場穩定增長,我國公有雲服務規模更是首超私有雲。中國信通院統計顯示,2019年,全球雲計算市場規模達到1883億美元,增速20.86%。
  • BiUP劉勇:「區塊鏈+遊戲」將成交易所下一個爆點
    BiUP創始人劉勇,發表了題為「區塊鏈+遊戲」交易所平臺下一個爆點的主題演講,從交易所生態平臺的維度,深度闡述了區塊鏈遊戲對交易所增量市場開發、規模商用等方面的推動作用。
  • 阿里雲召喚神龍,開啟雲計算下一個十年
    可以遇見,未來雲計算市場仍然有非常大的增長空間,摩爾定律還沒終結,但是雲計算時代的先到來了。可以說,虛擬化技術是雲計算的核心思想,但是虛擬化技術同樣也是很多人不看好雲計算的原因。歸根結底,虛擬化的開銷太大了。我們平時的電腦都是有處理器、內存、硬碟等資源。雲計算平臺通過虛擬化技術,把處理器、內存、磁碟等資源進行池化,從而提升資源的利用率。比如我們購買阿里雲的ECS產品,一個1核心的實例,我們並不是真正獲得了一個處理器核心,而是一個虛擬的處理器核心。這個虛擬的處理器核心是虛擬化以後的處理器。
  • 雲計算+行動裝置,下一個風口是不是雲電腦?
    如果為過去十年科技屆發生的大事進行排名,有兩件事情非常重要,一件事情是雲計算從「阿凡達時代」走進了現實,另一件事情是智慧型手機的繁榮。而對於個人用戶來說,未來雲計算開始成為全社會共用得基礎設施,個人用戶如何借力雲計算的無窮算力,則需要全新的「落地作業系統」。
  • 無伺服器架構,雲計算的下一個紀元
    而過去十年來,雲計算發展得如火如荼,湧現出了很多改變傳統IT架構和運維方式的新技術,比如虛擬機、容器和微服務等,而Serverless(無伺服器)架構的出現,掀起了一場不小的波瀾,亞馬遜、微軟、谷歌等大型廠商已經在無伺服器架構領域重資投入,追趕革命的浪潮。有人說Serverless架構的興起,將雲計算的發展拉入了下一個紀元時代。
  • 雲計算下一個時代!阿里、騰訊爭先恐後,雲原生到底有啥魔力
    「下一個時代」那麼,雲原生究竟有什麼魔力能讓谷歌、亞馬遜、微軟、阿里、騰訊、華為等各大雲廠商爭先恐後?雲原生能帶來微服務化架構,一個微服務基本是一個能獨立發布的應用服務,因此可以作為獨立組件升級、灰度或復用等,對整個大應用的影響也較小,每個服務可以由專門的組織來單獨完成,依賴方只要定好輸入和輸出口即可完全開發、甚至整個團隊的組織架構也會更精簡,因此溝通成本低、效率高。
  • 護航教育信息化,有孚網絡時刻在線
    以企業級雲計算運營商有孚網絡為例,疫情期間,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下,有孚網絡為上海眾多高校及校外培訓機構的在線教育學習平臺免費提供了穩定有力的雲計算技術保障,包括雲伺服器、雲存儲、CDN、網絡等多種資源和技術服務支持,保證各教育平臺的穩定,確保學生可以通過網上自主學習,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