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賦能+多元共治,阿里知產保護模式獲國家知識產權局推廣

2021-01-09 騰訊網

【獵雲網(微信:ilieyun)北京】12月29日報導

「2020年是電子商務對智慧財產權強化保護並深入探索的一年。」12月28 日,國家知識產權局智慧財產權發展研究中心(簡稱「國知局研究中心」)在北京召開發布會,正式發布《中國電子商務智慧財產權發展研究報告(2020)》(下稱《報告》)。

《報告》在研究阿里巴巴等主流電商平臺案例後,指出政企合作、平臺自治、權利人合作、消費者等多元社會主體協同的社會共治模式,在智慧財產權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其中,由阿里通過實踐總結提出的「技術賦能+多元共治」數字經濟治理體系成效顯著,值得推廣。

這也是繼2019年,國知局研究中心首次發布年度報告,提出法治護航、平臺自治、社會共治、智慧之治的「四治」理念後,再次聚焦並高度評價企業實踐經驗。

社會共治「中國經驗」成全球共識

上述《報告》指出,在社會共治方面,各平臺企業切實履行平臺義務,細化平臺內智慧財產權保護管理,各大電商平臺智慧財產權權利人入駐數量不斷增長。其中,阿里智慧財產權保護平臺設置更嚴格的商家入駐審核機制,從身份、資質兩方面入手對商家進行審核,對依法需要取得相關許可的店鋪和商品,採取「人工必審」制度,96%的智慧財產權投訴在24小時內即被處理。

再以今年疫情期間的事件為例,中國政府和電商平臺等通過開展疫情期間的專項智慧財產權保護行動,多管齊下、社會共治,發揮了促發展、保民生的重要支撐作用。

其中,阿里在2月初就對平臺內涉防疫類違規行為加大了處罰力度,發布「最嚴口罩禁令」,對問題口罩和違規賣家「零容忍」,對涉嫌假冒偽劣、哄抬物價、虛假宣傳等違規問題的商品和店鋪,「發現一家、處理一家,讓疫情期間的作惡者傾家蕩產。」

《報告》強調,社會共治的「中國經驗」也在逐步成為全球共識。多年來,中國電商企業長期協助警方辦理跨國打假案件,2019年初,美國服裝和鞋履協會(AAFA)公布的旨在褒揚全球範圍內在智慧財產權保護、創新等問題作出關鍵貢獻的企業和個人的獎項,阿里位列其中。

技術賦能帶來知產保護新局面

除了社會共治,作為「四治」理念之一的智慧之治也取得重要進展。國家知識產權局智慧財產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韓秀成指出,阿里「智慧財產權保護科技大腦」在國內外斬獲「2020創新研發獎」、「質量之光年度事件」等多項大獎,其累積的打假圖片樣本量就超過137億張,系統樣本數據總量相當於 186個中國國家圖書館館藏量。

「平臺還配套推出『視頻版權保護計劃』,以打假技術為依託,聯合電影公司、發行方等社會各界力量,用『技術賦能+多元共治』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防控和打擊盜版視頻。」韓秀成說。

除了上述舉措,阿里還將圖片算法、雲計算等技術運用到智慧財產權保護當中。其中,「電子存證」、「商品首發」、「原創備案」、「投訴維權」、「IP 商業化」等 5 個角度組成的原創保護平臺作為典型代表,其保護範圍已從設計手稿、圖片擴大到了短視頻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為從根源上解決電商平臺的「盜圖」問題,今年12月,阿里推出全國首款AI虛擬模特——塔璣,由阿里巴巴自主研發,用於給服飾商家提供模特靜態圖、短視頻、直播解決方案,為商家減負、降低盜圖風險,用創新技術保護智慧財產權、保護創新創造。

此外,該報告還對保護標準、跨境電商這兩個重點問題開展深入研究。11月,國內首個明確規定電子商務平臺智慧財產權保護管理的推薦性國家標準《電商平臺智慧財產權保護管理》正式出臺,確立電商領域智慧財產權保護最佳實踐。

相關焦點

  • 佳萊科技頻譜反傳銷-引入區塊鏈技術升級知產保護體系
    北京時間5月23日,阿里巴巴集團平臺治理部宣布,將引入區塊鏈技術升級知產保護體系,更好地為全球企業和品牌、特別是中小企業提供知產保護服務,保護創新,捍衛正品。阿里知產保護總監李溪涵表示,利用區塊鏈的開放性、透明性、不可篡改性等特點,阿里正在對智慧財產權存證備案做升級。
  • 多元共治+技術賦能 2020數位化治理論壇聚焦社會治理模式重塑
    浙江大學副校長黃先海在大會發言中提出,面對伴隨著數字經濟蓬勃發展而產生的各種挑戰,法治體系應敏銳把握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動向做出積極回應,促進數字經濟循法而治、向善而治。多元共治重塑社會治理新模式「之所以強調治理,而不是沿用過去所說的管理,其深意在於,治理更強調的是政府和多元主體展開充分互動。」賈康說,只有實現多元共治,才有利於充分調動所有社會成員、各類主體創新的潛力和活力,進一步解放生產力。
  • 阿里知產保護方案助海內外品牌商標維權
    近日,泰國最大通訊公司AIS公司收到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裁定書,宣告該公司被搶註商標無效。這是阿里巴巴推出智慧財產權生態服務市場以來,幫助海外品牌商標維權的首批成功案例之一。  AIS公司是泰國最大的移動通訊公司,去過泰國旅遊的朋友可能就購買過「AIS」品牌的手機卡,用於在泰國旅遊期間的通訊。可如此知名的企業,在進入中國市場時,商標被一家香港公司搶註了。
  • 阿里正式啟動「視頻版權保護計劃」 復聯4成首部受益影片
    阿里正式啟動「視頻版權保護計劃」 復聯4成首部受益影片 圖片版權所屬:站長之家站長之家(ChinaZ.com) 4月23日 消息:今天,阿里巴巴正式啟動「視頻版權保護計劃」,《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為首部受益影片。
  • 多元共治+技術賦能 數位化治理為社會和商業治理開闢新通路
    浙江大學副校長黃先海在大會發言中提出,面對伴隨著數字經濟蓬勃發展而產生的各種挑戰,法治體系應敏銳把握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動向做出積極回應,促進數字經濟循法而治、向善而治。多元共治重塑社會治理新模式「之所以強調治理,而不是沿用過去所說的管理,其深意在於,治理更強調的是政府和多元主體展開充分互動。」賈康說,只有實現多元共治,才有利於充分調動所有社會成員、各類主體創新的潛力和活力,進一步解放生產力。
  • 走向環境治理的多元共治模式:現實挑戰與路徑選擇
    為進一步優化我國環境治理體系,推動環境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升生態環境治理成效,環境治理中迫切需要引入新思維與新理念,以克服政府、市場和社會單一主體的治理缺陷,打造基於政府、市場和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分工協作的多元共治模式,形成一個融合多元治理主體、倡導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型共同體,推動這一新型共同體「進行自主治理,從而能在所有人都面對搭便車、規避責任或其他機會主義行為誘惑的情況下,取得持續的共同收益。」
  • 阿里和京東吵起來了,還把國家知識產權局告了
    2018年,京東公司認為阿里集團在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的三年間,沒有實際使用「雙十一」商標,故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撤銷該商標的申請。京東公司、阿里集團對該覆審決定均不服,京東公司不服維持註冊部分,阿里集團不服被撤銷註冊部分,兩公司分別向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令國家知識產權局重作決定。11月10日下午,兩起案件開庭審理,京東公司、阿里集團在兩起案件中分別作為原告一方參與訴訟,兩案的被告均為國家知識產權局。
  • 超強大腦一鍵生成100個商標名稱 阿里向社會免費開放AI商標註冊...
    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中國累計有效註冊商標量達2478萬件。阿里巴巴智慧財產權保護運營總監王華丹指出,阿里結合多年來在智慧財產權保護方面的數據技術,研發出AI商標註冊智慧機器人。
  • 「雙十一」商標大戰升級,阿里京東分別起訴國家知識產權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覆審後認為,涉案商標在廣告等服務上的註冊應予維持,但在其餘多項服務上應予撤銷。IT之家獲悉,對國家知識產權局的覆審決定,阿里集團和京東公司均表示不服,兩公司分別起訴至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11 月 10 日下午,圍繞 「雙十一」商標的這兩起商標行政案件在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開庭審理,結果將擇日宣判。
  • 「知產」變「資產」濟南農商銀行助力智慧財產權賦能惠企
    濟南農商銀行深入貫徹省市黨委政府決策部署,認真落實省聯社工作安排,結合濟南市「四個中心」建設等重大發展戰略需要,通過持續加大對智慧財產權企業信貸支持力度,撬動「閒置資產」引進金融活水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截止目前,該行已向3戶企業投放智慧財產權貸款818萬元。
  • 阿里知產保護科技大腦打破世界紀錄,中國科學戰疫的又一份力量
    中國在醫療、技術、社會大協同等方面不斷完善,這次的疫情讓我們看到很多東西!儘管疫情的突然爆發讓國人捏了一把汗,但中國上下一體的抗疫決心、還有嚴防死守的抗疫政策、以及全方位的科學技術滲入,讓我們很快從疫情中走了出來,並主動幫助其他國家抵抗疫情。隨著&34;按下快進鍵,中國企業也不斷衝鋒突進,給中國消費者的幸福指數再加一道保險。
  • 阿里、京東分別起訴國家知識產權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覆審後認為,涉案商標在廣告等服務上的註冊應予維持,但在其餘多項服務上應予撤銷。對國家知識產權局的覆審決定,阿里集團和京東公司均表示不服,兩公司分別起訴至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但是,2018年,京東公司認為阿里集團在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的三年間,沒有實際使用「雙十一」商標,故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撤銷該商標的申請。
  • 智能配料系統獲國家知識產權局實用新型專利授權
    日前,德豐電創自主研發的《一種配料的方法和配料系統》獲國家知識產權局發明專利授權(專利號:ZL2017103054702)。當前倉儲物流行業運作痛點:倉儲現場大多採用傳統人工分貨、人工配送,人力成本高;速度慢、效率低;多發、少發、發錯貨物概率高。
  • 阿里知產保護科技大腦一項技術刷新世界紀錄;曠視推出AI生產力平臺...
    風向早報廣電5G技術標準體系通過專家論證曠視推出AI生產力平臺Brain+覆蓋AI全流程研發安徽首條5G自動駕駛示範線路將開建第一款AI藥物誕生:英國公司「光速」製藥碾壓傳統研發阿里知產保護科技大腦一項技術刷新世界紀錄
  • 全球AI大咖齊聚清華暢談AI治理 曠視:多元共治與企業自律缺一不可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白雅婷女士也提到,要想實現發展,我們要確保人人都能享受人工智慧帶來的紅利,否則現有的「數字鴻溝」將繼續擴大。外交部國際經濟司司長王小龍指出,人工智慧是國際合作的共同結晶,其健康有序發展同樣離不開各國的協調努力。 全球多方共治過程中,營造開放合作的有益環境至關重要。
  • 阿里推出「知產快車道」 24小時內處理96%知產投訴
    阿里推出「知產快車道」 24小時內處理96%知產投訴 2017-08-11 21:44:5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大觀:構建「一核為主·多元共治」的基層治理模式
    大觀:構建「一核為主·多元共治」的基層治理模式 2020-04-14 11:49:03   來源:安慶新聞網
  • 楊洪濤到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拜訪對接
    統籌推進全市智慧財產權規劃與發展德州新聞網訊(王榮亮)12月18日,市委副書記、市長楊洪濤帶隊拜訪國家知識產權局,考察對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周暉國,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副總經理龔波、產業部部長李雪梅,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運河經濟開發區黨工委第一書記彭小毛,副市長張桂愛,市政府秘書長王勝強分別參加有關活動。在國家知識產權局,楊洪濤介紹了我市智慧財產權工作,並就創建中國(德州)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進行了說明。
  • 兩項實用新型專利獲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
    原標題:兩項實用新型專利獲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   記者獲悉,近日,廣東省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中山檢測院(簡稱「中山檢測院」)兩項實用新型專利《一種現場用可攜式超景深
  • 杭州持續探索「流域共治」長效模式
    隨著「五水共治」的深入推進,跨區域、跨流域的河道治理登上了治水的「熱搜榜」。面對不同的建設主體和管護單位,或者是面臨不同背景下的歷史遺留問題,如何統籌推進河道的治和管,成了擺在杭州治水人面前的難題。 近日,記者從杭州市治水辦了解到,杭州市正持續探索水環境治理「流域共治」模式,統籌推進水環境、水資源、水生態的系統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