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菲勒發財了,開礦的人眼紅,也紛紛轉行都做了煉油生意,短短三年,煉油廠爆增3倍,但油質下降,油價暴跌,好油也得虧本賣,他想到一條妙計,把公司名稱直接改為成「標準石油」,從此也徹底改寫了命運。
他把公司改名後,又拿出所有的積蓄,收購了周邊大量快要破產的小煉油廠,把鐵路上的油罐車和儲油設備都承包下來,並把這種操作模式複製到美國其他地方,從此壟斷了石油市場。
他就是被譽為「石油大王」的洛克菲勒。
1839年,洛克菲勒出生在美國一個貧窮的醫生家庭裡,只讀到高中,他沒有選擇繼續上大學繼承父業,而是參加一個會計短期培訓班,成為一名記帳員,開始接觸財務。
後來他預測,隨著工業技術快速發展,石油會變得很重要,於是他投身到石油行業中。
首先從石油加工產品開始,他找了化學專家安德魯斯合作開了煉油廠,然後又找了化學家赫爾曼弗拉希脫硫,低價收購人人都嫌棄的含硫油田。
他用獨特的眼光找到專業的人才,以廉價的原材料,化廢為寶,找到一條降低成本和簡易加工的辦法提煉高質量的油,很快就站穩腳跟。
後來,他成了一個令人羨慕的大富豪,但是創業容易守業難!
一般的富豪家族,一代創業,二代守業,三代就敗家,富不過三代的言論就像一個詛咒一樣落在人間,但是,洛克菲勒家族,至今已經傳承到了第七代,依然是根基牢固,枝葉茂盛,那麼它的奧秘在哪裡?
答案是家庭教育。
洛克菲勒不僅有創造財富的能力,對財富的傳承方面,更有獨特見解,他的主要方法是從培養後代的觀念開始。
他要求兒子生活上要節儉,孩子8歲之前,穿的都是姐姐的舊衣服,零花錢必須通過做家務來換得,對每一分的支出,都要做好記錄,苛刻的家庭教育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限制奢侈生活,拒絕讓孩子不勞而獲,鼓勵他們依靠自己的能力創造價值 。
他把這些教育理念寫成一本家書,叫做《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洛克菲勒在信中說: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更不能一直維持現狀。
他還說:財富是意外之物,是勤奮工作的副產品。
在這本家書的教育下,洛克菲勒家族不僅做到了財富的傳承,成為最老的億萬富翁,讓子孫後代衣食無憂,更做到了富足精神的傳承,堅持做慈善,讓更多的人受益,比如協和醫院、燕京大學、現代藝術博物館都是他們出資捐助的。
這本書,是一個偉大的父親對兒子的諄諄教誨,更是一個成功前輩對晚輩的殷切希望,這本家書被譽為「影響世界」的家書,看過的人都會受到啟發。
比爾蓋茨說:我心中的賺錢英雄只有一個名字,那就是洛克菲勒!
而這本家書,僅僅需要36元,一頓飯的錢就可以擁有,點擊圖片下方「看一看」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