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英語,你的「音形義」都必須是英語的
從「音形義」看出你是否把英語學好了
1) 音:你的英語單詞句子發音讀音可以「不好」、「難發」,但是,你的英語「發音」卻「必須是英語的」!
我沒見過學英語的人「發音」是「中文的」是能把英語學好的:pregnant發音怎麼讀?中文「諧音」,實則「中文發音」「撲來個男的」就是英語pregnant(懷孕);pest發音怎麼讀?中文「諧音」,實則「中文發音」「拍死它」就是英語pest(害蟲);ambulance怎麼發音?中文「諧音」,實則「中文發音」「俺不能死」就是英語ambulance(救護車),如此等等不勝枚舉。
這類學英語的人連發音都懶得去,或者堅決拒絕「必須是英語的」,而是繼續讓自己的英語發音「保留在中文這一邊」,它除了能讓這種「發音都是中文的」英語語音學習「始作俑者」感到「頗為得意」之外,於英語語音本是「白紙一張最好作畫」的初學者會帶來怎樣的後患無窮。我甚至懷疑這樣的「始作俑者」自己的英語發音不說「讀的標準漂亮」,甚至能起碼讀的讓人聽懂都是否做到。
「英語發音必須是英語的」意味著你在平時的英語閱讀默讀過程中不論那個單詞句子發音對你多麼困難,你都必修強迫自己「讀它的英語發音」:養成習慣-形成能力。
多拿一些英語文章「用英語默讀吧,慢慢讓你的「音」變成是英語的。
「英語發音必須是英語的」也意味著這是日後說好英語口語最基本和最起碼的要求,也是英語口語最早的表現形式。
2) 形:你讀英語26個字母時必須是英語的
這點好理解,估計沒有幾個人讀英語26個字母是讀成漢語拼音「波坡夫」的。
3)義:你學習英語詞義時的「義」必須是英語的。
在英語「音形義」三者的「必須是英語的」學習中,這是最重要的一項,卻也是被最嚴重忽視的一項
對中國人而言,英語詞句的「義」有兩種:中文義和英語義。
Time是什麼意思?有人對英語time的「義」「是中文的」,即中文「時間」
但是,要學好英語,time的「義」「必須是英語的」,即time is the past,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Time is the hour,the minute and the second
Weekend是什麼意思?
多數人「義是中文的」,即:周末。其實,weekend的「義」「必須是英語的」:Weekend means Saturday and Sunday.
我們可以通俗一點的說:除非你有機會和條件在生活中學習運用英語,否則在「無條件」前提下,你怎麼可能「用一門外語去學會另外一門外語」?這跟站在岸上永遠也學不會遊泳是一樣的道理。
英語起步階段限於英語條件限制,我們學習英語的「義」可以是中文的,也只能是中文的。這個階段,中文的「義」不會對英語進步產生「掣肘」作用,但是,隨著英語的「成長」,尤其到了高中具備3500左右詞彙和相當的英語語法基礎後,中文的「義」就轉變成了一種「副作用」:它妨礙了我們通過「義必須是英語的」做到「把學過的英語用起來」的能力訓練,讓英語的「學以致用」變成「學」「用」脫節,學不致用,英語只學不用。
當我們把time 的「義」必須是英語的從中文變成英文is the past,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Tine is the hour,the minute and the second時,這樣的英語說好了不也就是「英語口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