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條涉及到美國華人的新聞,說的是紐約疫情中華人的死亡率位列第一,比一般認為死亡率偏高的黑人還要高,而其中很大可能性和紐約華人年紀較大,紐約底層華人較多有關,也有可能是醫院對華人有歧視,在危重病床緊缺的情況下不給華人使用。
其實這假如發生在黑人身上不算什麼,因為之前已經爆出很多黑人患者被歧視的情況了,但是發生在華人身上,就讓很多華人受不了,因為很多華人潛意識裡是覺得自己比黑人高一等的。
可事實上呢,姑且不管這個新聞真假的問題,就說在美國華人和黑人誰的政治地位更高,這不是明擺著的嘛。肯定是黑人高。
這裡大概很多人覺得不可能,但實際上這就是事實,別看提到黑人就想到貧民窟,很多人印象裡黑人就是貧窮暴力的象徵,但實際上是,黑人話題在美國就涉及到政治正確,黑人被歧視就是大事,會被口誅筆伐,雖然很多白人心裡可能和歧視黑人,但是在表面上至少要表現出黑白都是一家人,因為搞不好就會被人說種族歧視,甚至為了黑人就學讀書還要設定種族比例。
而華人呢,雖然歧視華人也會被認為是種族歧視,可是呢,大多數情況下華人只能忍氣吞聲,面對隱形或者明著來的歧視忍受而已,甚至自我安慰,我們華人教育好,有涵養,不和別人一般見識,而事實上美國社會弱肉強食,你越忍越被歧視。
關於華人和黑人的地位,其實從影視劇中就可以看出來了,在美國影視劇中,華人有沒有?有,但是少的可憐,而且越來越少,實際上在九十年代之前,出現黃種人面孔,一般都是華人身份,雖然很多都是反面角色。而在近幾年的影視劇中,出現黃種人面孔大都是日裔和韓裔身份。雖然說一些美國電影加進了華人,不過那些電影可不是為了美國華人,而是為了在中國市場多拿點票房,甚至不惜搞美國和中國兩個版本。
而黑人呢,就不用多說了吧,九十年代的電影還說黑人不能做主角,不能拿奧斯卡,而現在的電影,黑人拿主角和奧斯卡已經是常事,甚至黑人題材電影都專門出來了,至於說音樂方面更不用說,黑人音樂基本上可以算美國音樂的半邊天了。
實際上,華人的政治地位這本來就是很搞笑的話題,很多華人歧視除了白人的其他族裔,認為自己的經濟地位高,智商高,但是這是典型的錯誤認識。
先說智商高低,這裡就不說華人智商多高的問題,就說一句,要是認為智商高就代表政治地位高,那麼美國總統就應該是科學家而不是政客來做了。
再說說華人在美國的經濟地位,其實華人在美國雖然說中產多,但是底層也不少,美國人提到華人首先就想到中餐外賣,而從事這種檔次的華人比在麥當勞肯德基打工的黑人說真的高不到哪裡去,在白人眼裡都是一樣。
雖然說華人的中產不少,問題中產在政治上是沒有什麼地位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中產和底層是一樣的,一個有房有車的工程師,和貧民窟的無業游民,都是一張選票,而且工程師說不定忙於工作,沒空去投票。對於政客來說,同樣的選票,一邊是中產,一邊是窮人,肯定不會在重心放在中產這邊,因為同樣的資源投入,要拉到一堆中產,肯定要花很多力氣,許諾一堆條件,而且還未必成功,舉例來說,中產階級可能會要求改善居住環境,建造新學校,建設圖書館,各種各樣,花費巨大,而且說不定相互衝突。而貧民窟就好多了,說不定只要求找到一份工作或者福利。
更不用說華人是出名的對政治不感興趣,所以政客不會對華人甚至中產華人花精力,與其這樣還不如去黑人社區作秀呢。
當然,對於政客來說,富豪的地位就不同了,在美國富豪是一個可以抵得上一群中產或者說普通人的,華人富豪也不少,可是遠遠達不到猶太人在美國的地位,何況許多華人富豪根本不把自己當成華人的一份子,更多的認為自己是榮譽白人,不在政治上花錢,或者說不在改善華人政治地位上花錢,那他們的財富對於華人來說,實際上是沒有意義的。
何況,經濟地位本來就不等於政治地位,美國的富豪不都是猶太人,但是猶太人佔據了許多重要行業的重要地位,甚至有些行業有統治地位,這些地位可以作為籌碼交換到政治地位,這才是關鍵。而美國華人在美國沒什麼有統治地位的行業能作為籌碼作為交換。(實際上就算東南亞華人有經濟地位,政治地位也只能說一般,當然這是東南亞的話題,不另外扯了。)
而美國黑人呢,因為他們的人數優勢,實際上在總體精英上是多於美國華人的,更不用說他們在體育和娛樂等行業越來越佔據統治地位,而這些地位有著極大的影響力,能加強和改善他們的地位。
當然,人數也不是關鍵,黑人在美國的總人口也只有13%,已經很多年沒有變化了,現在還沒後來居上的拉美裔人多,更不用說白人了,卻能在許多地方佔據話語權。華人在美國總體不佔優勢,可是在加州等少部分地區人口比例還算可以,美國州權的地位又很高,華人完全可以爭取一下。
可是結果是華人在美國基本沒有話語權,為什麼呢?兩個原因:
一個是華人不爭取,黑人一旦遇到歧視馬上就跳出來要求權利,甚至不惜動用武力。因為黑人更熟悉美國政治,在長期的鬥爭中,美國黑人發現只有鬥才有機會,就算收買也只有鬥才會有人來收買你,所以一旦遇到歧視,就會發聲呼籲大家重視。
而華人呢,連叫嚷都少的可憐,這些華人大都在政治上有兩個傾向:要麼不參與政治,以唐人街華人為代表,這一批人來美很早,因為長期在夾縫裡生存,對歧視基本上已經司空見慣,不在乎了,說起來很多老一代黑人,也是這種態度。
第二種則是要麼乾脆排斥自己人,甚至要求自己的子女少和華人交流,試圖把自己當成美國人,忽略自己的華人身份,其實黑人也有這種人,一些黑人精英就是交白人朋友,娶白人妻子,基本不和黑人來往,最典型的就是辛普森了,不過最搞笑的就是,最終大家還是把他當成黑人代表,審案的時候還需要抬出種族歧視為自己辯護。
這兩種人,前者被迫的忽視華人需求,後者主動的忽視華人需求,甚至出賣華人需求,最典型的就是當華人傳出被歧視的傳聞後,正常的做法自然是要求捍衛華人權力,黑人就是這樣做一點點擴大自己的影響力,而一些華人精英會出來說沒有的事,我們沒有被歧視,這種反常的做法就是典型的出賣華人權利為自己撈取好處。
第二個原因就是華人不抱團,黑人之所以能一點點爭取到自己的地位就是抱團,在各種議題上以一個聲音說話,這樣美國兩黨都不能忽視黑人的選票,就算要買選票也要出個好價錢,至少裝也要裝個樣子。
而華人呢,本來人數就不多,還不抱團,不能用一個聲音說話,那麼兩黨自然根本不用在意華人,反正你們就不是固定的票倉,甚至連捐款都少得可憐,那誰會在意和收買你們的選票,更不會在意華人的死活了。
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又涉及到華人社區和黑人社區的問題了,很多華人在移民後或者移民前,都會受到這樣的勸說,儘量和白人住在一起,不要和華人在一起,融入美國社會才是最關鍵的,就是忘掉華人身份,做一個美國人。
而實際上呢,這基本上是完全的錯誤的,其實看看美國的歷史就知道,他們建國之初就是以社區為紐帶建立的,社區的形成主要就是種族,即便現在也是如此,舉個例子來說,現在很多黑人社區,其實本來是白人社區,那麼為什麼會變成黑人社區呢?因為種族隔離取消之後,不再強制要求黑人不能和白人住在一起,那麼一些黑人精英賺到錢之後就搬家到白人社區,然後呢?白人鄰居們看到黑人進來,一個個都搬家了。
這幾乎是一種本能了,不光是黑人和白人之間,其他種族也是一樣,不管你怎麼做,你總是改變不了自己的種族身份,華人不管如何接近白人,依然還是華人,最終發現自己還是融入不進去,單打獨鬥。
而一些族裔則在這方面要聰明的多,擅長得多,這裡舉兩個例子。一個是大家都知道得猶太人,大家都說猶太人聰明,會做生意,但其實猶太人最厲害得一點還是抱團,相互幫忙,相互介紹和扶持,猶太人依靠抱團這招不斷的向金融娛樂等行業滲透,一步步控制了財富和權勢。
而另一個例子則是印度裔,有一個笑話:有一個印度人進了一家公司,然後過幾天整個公司都是印度人了,這是嘲笑印度人的拉幫結夥。但是這實際上反而證明了印度人的成功,因為不管怎麼說,印度人在美國政界和經濟界都是靠這個辦法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就是抱團,美國華人明明在人數上超過印度裔,但是其影響力卻不如印度裔很大程度上就是不善於抱團。
還有一個比較成功的例子則是黑人了,黑人在體育圈和娛樂圈的做法其實和猶太人和印度裔的做法基本上一樣,就是拉攏自己人,排擠其他族裔。
另外黑人在經濟上雖然不如印度裔和猶太人,可是他們也有自己的優勢,黑人尤其是普通黑人基本以社區為中心集中居住,而且有自己的社區領袖,會以一個聲音說話,而且黑人基本上都支持自己人,所以黑人的選票最終都會集中在黑人精英中,這些黑人精英雖然平時不在黑人社區中,但是通過黑人社區領袖牢牢控制著這些選票,考慮到黑人的數量,在選舉中也是舉足輕重的力量,最典型的就是歐巴馬的競選,能獲取90%以上的黑人選票,而且黑人參與投票人數也大大提高,光這點就超過對手一大截。所以美國少數族裔的發聲在目前依然是以黑人為主體,不是沒有原因的。
而拉美裔在人數上其實已經超過了黑人,但是組織力度還稍微遜色,不過相對於黑人又有其他優勢,拉美裔以後可能會後來居上,當然關於拉美裔的事以後再說。
華人要麼學習猶太人和印度人在各個組織中抱團,排擠其他對手,獲得組織或者行業的統治地位,要麼學習黑人在基層社區中加強聯繫,以一個聲音說話。這兩種方式都能為華人爭取到一定的政治地位。
而現實是,美國華人兩者都做不到,所以其美國的政治地位自然低人一等,也是很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