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人對種族歧視勇敢說「不」

2020-12-18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海外網

人們在美國華盛頓國會附近遊行。新華社記者 劉 傑攝

當地時間5月25日,非洲裔美國人弗洛伊德遭遇明尼蘇達州阿波利斯市白人警察暴力執法,隨後身亡。弗洛伊德之死再次揭開美國種族歧視的陳年瘡疤,引發國內外輿論譁然。連日來,大規模抗議活動在全美50個州、包括首都華盛頓特區在內的數百個城市蔓延。

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多位在美華人譴責美國社會的種族歧視現象,呼籲保護少數族裔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種族歧視是美國癌症」

「由弗洛伊德案件引發的全美反種族歧視抗議活動,是根植於美國歷史中的種族主義累積多年後的一次大爆發。」紐約羅斯·裡根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孫瀾濤表示,美國是一個移民「大熔爐」。經過上世紀60年代的民權運動,雖然明面上的種族歧視言行不多了,但實際上少數族裔在就業、求職等方面依舊面臨著各種「隱形歧視」。

失業、貧窮、曾感染新冠病毒……弗洛伊德生前的種種遭遇可以說是美國弱勢群體的真實寫照。在美國華商總會顧問蔡文耀看來,種族歧視現象在美國由來已久,弗洛伊德之死如同一個引子,引爆了疫情下的多重社會矛盾。「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許多美國人失去了工作,廣大中下層低收入群體及少數族裔生活更加困難,民眾借弗洛伊德案件宣洩憤怒與不滿情緒。該事件通過社交網絡平臺進一步發酵,引發廣泛反響,這是美國社會的巨大創傷。」

「經濟水平跌至新低,社會矛盾達到新高。」美國波特蘭州立大學教授李斧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給美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很大衝擊,失業率創下幾十年來新高,最近由抗議活動引發的騷亂如同雪上加霜。美國社會正面臨重大挑戰。」

「在美國,歧視華裔的事件也時有發生。」美東華人社團聯合總會會長梁冠軍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美國部分地區發生了借疫情針對華裔甚至亞裔的歧視現象,尤其在華人集中的加州和紐約地區較多。除言語騷擾外,還有推搡、肢體攻擊、禁入場所甚至打砸等極端事件。「一些美國政客將『中國病毒』掛在嘴邊,起到了推波助瀾的負面作用。」

李斧指出,亞裔和華裔群體分別約佔美國總人口的3%和1.5%,是名副其實的少數族裔,但美國針對少數族裔的一些保護和扶助政策很少包含亞裔和華裔。

「種族歧視是美國社會的癌症,多年來種族矛盾一直未得到有效調和。」美中經貿科技促進總會首任理事長徐德清說。

「團結起來保護自己」

當前,美國部分地區的反種族歧視示威抗議演變成騷亂,一些店鋪遭到縱火和搶劫,華人社區也受到波及。梁冠軍介紹說,紐約華埠一些臨街商店被暴亂分子砸毀,店內物品被洗劫。李斧也關注到,他所在的俄勒岡州波特蘭市,一家開業不久的中餐廳被暴力破壞。

面對困難,團結是最好的武器。近期,紐約、芝加哥和洛杉磯等地華人自發組織起來,成立巡邏隊應對騷亂衝擊,為華人社區撐起安全保護傘。疫情發生以來,許多華人社團紛紛行動起來,或自發建群互助,或組織各種活動聯名請願抗議歧視及汙名化言行。

孫瀾濤表示,「對一個人不公,就是對所有人不公」,我們要記住這句話。反對種族歧視不是一個人或一個團體的小事,而是整個華裔、亞裔等少數族裔群體在美爭取生存空間的大事,每個人都不能坐視不管。

據梁冠軍介紹,目前,美國許多華人聚居地區成立了「SOS互助微信群」,大家承諾共同應對風險。紐約皇后區森林小丘等地的華人還組織成立志願者巡邏隊,發現違法犯罪行為立即報警或介入制止。「經歷危機後,華人將更加團結。我們更認識到手中選票和積極參政的重要性,以更好地保護自身權益。」

「長期以來,華裔不夠團結、參政意識不強、投票率不高且選票分散,在美國社會影響力較弱,這種狀況在近幾年有了一定改善。最明顯的表現是,2016年全美多個城市華人同時發起示威遊行,呼籲公正審判華裔警官梁彼得案件。」李斧表示,在美華人形成一股團結的政治力量至關重要。

徐德清指出,從過去忍氣吞聲到如今抱團發聲,華人在應對種族歧視上有很大進步。如今,生活在美國的600萬華人需進一步團結起來,讓主流社會聽到華人的聲音和訴求。

「與其他各族平等相處」

近日,美國華人華僑聯合總會發布的倡議書指出,華人不僅要消除族裔歧視,還要幫助弱勢群體,多多開展文化交流活動,共建和諧社區。同時號召在美華人團結其他族裔居民,共同應對當前困難,保衛各地家園。

對此,徐德清深有感觸。不久前,由美國華人組織的「全美華人愛心中餐日」活動在美國50個州100多個城市舉行,向美國醫護人員、社區弱勢人群捐贈免費食物或提供熱餐,徐德清也參與其中。此外,他還向自己居住的北海文鎮政府和警察局捐贈口罩,幫助當地民眾抗擊疫情。

「華人不僅要保護自己的利益,也要保護社會的公平正義,與其他族裔民眾加強團結,平等友好地相處。這是華人的根本利益所在。」徐德清說,「面對疫情挑戰,越來越多人意識到反對種族歧視的必要性。只有超越種族,互相幫助,才能渡過難關。華人要落地生根,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一定會得到當地民眾的公正評價。」

李斧表示,疫情期間,許多華人團體向當地公共服務部門捐贈口罩等防疫物資,不少中餐館向貧困人群派發免費餐盒等,這些善舉為樹立華人的良好形象發揮了作用,也是華人對當地社會作出的實實在在的貢獻。

「我們要對種族歧視『零容忍』。」蔡文耀指出,華人社區要了解其他少數族裔的歷史和生活,關心、支持他們的生存與發展。「在美少數族裔要團結在一起,勇於發聲,向種族歧視說『不』。」(記者 李嘉寶)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06月15日 第06 版)

相關焦點

  • 感到「不安全」 紐西蘭華人男子遭遇種族歧視報警
    中新網12月17日電 據紐西蘭天維網編譯報導,日前,紐西蘭奧克蘭一名華人男子報警,稱他與其嶽母在住所附近遭遇種族歧視,但他對警方沒有採取進一步行動感到失望。這名華人男子說,當他和嶽母騎自行車返家時,一名同住一條街上的男子走向他們,然後問他們「是否住在這裡」。當他們回答說「是」時,男子開始對他們大喊種族歧視言論。這讓他感到「不安全」和「受到威脅」,隨後立刻報警。但該男子表示,警方並沒有採取進一步行動,「他們只是給我們留下了一個電話號碼,並說他們給了該男子口頭警告。
  • 斥責種族歧視傳單 美國華人社團支持亞裔參選公職
    斥責種族歧視傳單 美國華人社團支持亞裔參選公職
  • 限定種族比例!ACA5在美國審議通過,華人以後想在美國讀書難了
    美國是一個多人種混合組成的國家,配合美國的制度,美國的種族歧視一直存在,最近的美國暴亂就是美國社會的真實反應,事情能鬧的這麼大,足以說明美國種族歧視有多深,也能看到種族歧視下埋藏的矛盾有多大,但事實上在美國不僅黑人受到歧視,亞裔,華人則更是被歧視的群體,而很多時候他們甚至不如美國黑人敢發聲,而現在美國加州通過的一個法案則更是對在美亞裔和華人的歧視
  • 澳大利亞華人留學生被暴打!只因不講英文!種族歧視太噁心
    「種族歧視」受害者!說實話,種族歧視在澳大利亞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大家沒想到的是,竟然有那麼多華人朋友親身經歷過被歧視的事情!他們衝著我們大喊『Ching Chong』,以為我們聽不懂英語。」這三個人圍著畢勝的女朋友口出惡言,大叫著「滾回你們的國家去」,還口爆一些種族歧視言語。
  • 美國的種族歧視問題,不過是經濟問題的外化而已
    各個種族如此之大的規模,自然構成了獨具生命力的文化群。這些文化群落,既不是美國主流文化的全面翻版,也不是原有文化的海外分支。使用少數族裔這個字眼,是很難充分描繪美國社會的這些巨大種族社群的,因為沒有誰不屬於少數族裔。英裔人算是最大的單一種族了,他們只佔美國人口的15%,比佔13%的德裔人和佔11%的黑人實在多不了多少。由於世代混居,許多美國人甚至已經說不清自己到底屬於哪一個種族。
  • 三個月發生近400起種族歧視案件!澳大利亞華人送餐小哥在唐人街被...
    中新社·華輿訊 據微雪梨報導,自從疫情爆發以來,澳大利亞人對華人的歧視,甚至是種族攻擊日益加重, 平時的種族歧視事件數量也翻倍, 而這一次,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的街頭, 又現當地澳人攻擊華人送餐小哥!
  • 華人小姐姐遭辱罵 種族歧視全球蔓延?
    加拿大三級政府,包括聯邦衛生部長、安省衛生廳長以及多倫多市長今天在唐人街中餐館內召開記者會,譴責因新冠病毒爆發後發生的種族歧視事件。而剛過去的周末,唐人街附近發生一宗針對亞洲人的歧視事件,一名白人女子破口大罵一群亞洲女子,不但辱罵醜陋的B*tch,還稱所有亞洲人都長得一模一樣。
  • 美國專家疑惑:美國黑人如此被排擠,為何中國沒有種族歧視
    慢慢隨著人口增多,大自然可供需的資源已經不夠這麼多的消費者使用,於是出現資源分配的制度,但是有時候因為資源分配不均,勢必會引起受到不公平待遇人的不滿。久而久之,為了爭奪資源開始出現等級的區分。被壓迫的時間久了也會起來反抗,所以實力相對比較弱的就被驅逐了。這就相當於現在美國很嚴重的種族歧視現象,之前黑人被警察暴力執法致死的新聞成為很多新聞節目談論的頭條熱點。
  • 美國種族歧視抗議
    抗議者留下的黑人命也是命美國種族歧視抗議活動已經十幾天了。首先對死去的喬治·弗洛伊德深表哀悼希望逝者安息;對他家人表示誠摯的問候。美國發生抗議這段日子裡,美國人民好像已經忘記了疫情很多抗議者都沒戴口罩。
  • 疫情衝擊下的矽谷華人:失業、身份困擾、種族歧視-新冠疫情,矽谷...
    華人頭上的第三塊烏云:種族歧視疫情在美國的失控加上美國白宮和媒體的渲染,使得美國國內對中國和華人、亞裔產生了巨大的負面情緒。3月16號又是一個特殊的日子,美國總統川普居然公然在推特上將國際規定使用的新冠肺炎(COVID-19)標準名稱冠以「中國病毒」之名。
  • 反歧視 美國南加州華人社團聯合會舉辦「多元化論壇」
    【美國新聞速遞】楊平俊洛杉磯報導 美國南加州華人社團聯合會於8月15日舉辦線上「多元化論壇」。華人社區聚焦營造一個相互理解和尊重、平等和包容的生態環境,建設和諧共處的多元化社區,反對任何形式的歧視。
  • 美國:無法消除的種族歧視
    強烈的抗議,洶湧的民意,再次將種族歧視,這道美國社會無法癒合的傷口暴露在世人面前。從法律上,美國的種族隔離和種族歧視在上世紀60年代已經廢除。但在現實層面,時至今日,以非洲裔為代表的美國少數族裔群體,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各個領域,仍然遭受長期、廣泛、系統性的歧視。數據顯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非洲裔美國人的患病率是白人的5倍多,死亡率也遠遠高於白人。
  • 美國種族歧視竟是「常態」
    今年5月,美國非洲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暴力執法致死後,以「黑人的命也是命」為代表的反種族主義運動迅速席捲全美,美國學者稱之為「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抗議活動」。美國種族歧視問題引起廣泛國際關注,來自國際社會的批評針針見血。54個非洲國家聯名向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提交決議草案,請求聯合國介入調查美國及其他國家對非洲裔族群的系統性種族歧視、警察暴力執法等問題。
  • 新冠肺炎疫情之際,世界對亞洲人的種族歧視又來了?
    令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等媒體發出這樣感嘆的,是連日來世界各地不斷出現的針對華人乃至亞裔群體的種族歧視事例。在國外一些地方,華人甚至亞洲人出行時仿佛被套上一個看不見的「傳染圈」,有人唯恐避之不及。擔憂、自保跟歧視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在一些外媒報導中,新型冠狀病毒被「種族化」。
  • 美國種族歧視頑疾難祛
    大批抗議者次日即不顧疫情嚴重走上街頭,共同抗議警察針對少數族裔的歧視行為和暴力執法。△NBC新聞表示,社會學專家稱,美國警察暴力執法案例不斷重演種族歧視遺留問題有待解決,美國警察對少數族裔迫害由來已久《紐約時報》5月29日專門刊文,重點歷數了美國近年來發生的幾起針對少數族裔的暴力執法事件。
  • 美國種族歧視無處不在 非洲裔美國人生存難、「很受傷」
    美國既有的種族歧視問題一直未見緩解,種族關係進一步惡化,社會對立加劇。少數族裔,特別是非洲裔,在就業、薪酬、教育等領域,遭受不公正待遇的現象尤為嚴重。美國佛羅裡達州聖彼得斯堡市長競選人 保羅·孔格密:如果你不喜歡美國,隨時可以從機場離開,滾回非洲!滾回非洲!
  • 美國華人的政治地位為什麼這麼低?因為不爭不鬧不團結
    最近有一條涉及到美國華人的新聞,說的是紐約疫情中華人的死亡率位列第一,比一般認為死亡率偏高的黑人還要高,而其中很大可能性和紐約華人年紀較大,紐約底層華人較多有關,也有可能是醫院對華人有歧視,在危重病床緊缺的情況下不給華人使用。
  • 鳳姐接受採訪:我把美國人當親人 受到種族歧視
    5月14日,紐約時報中文網採訪了鳳姐,本意是調查美國紐約美甲沙龍工人的生存境況,但顯然鳳姐說得遠不止這些。在介紹完自己在紐約美甲業的工作經歷後,鳳姐談起了自己對「美國夢」的看法。她說美國夢是自由平等,她到美國就是奔著自由女神去的,但同時她又說自己在工作中受到了嚴重的種族歧視。說起離開中國的原因,鳳姐說「因為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而我最不擅長與人交往,所以我在那裡呆不下去。
  • 種族歧視成為「常態」,美國悲劇再重現
    導讀:如今的美國社會中,存在各式各樣的問題,美國政府雖然可以發現問題所在,但是缺乏制止這些問題出現的實際行動,其中,種族歧視問題就是非常典型例子。然而,要想真正追尋種族歧視源頭,還得到美國建國初期,由於白人資產階級與其他階級之間的經濟矛盾,是造成當下美國種族歧視的主要根源。1776年美國《獨立宣言》中明確寫道,人人生而自由平等,但生活在底層的人民都深知平等與他們毫無關係,「平等」對他們來說是遙不可及的夢想,美國種族批判理論學者德裡克·貝爾表示,種族歧視將會是美國持久且主要的標識。
  • 作為百衲衣的美國——讀《美國種族簡史》
    本書介紹了美國建國後,移民至美國的不同種族,書中介紹了愛爾蘭人、德國人、猶太人、義大利人、華人、日本人、黑人、波多黎各人和墨西哥人的移民歷史。在書中,作者使用了很多數據,較為清晰地呈現了不同種族的狀況。不過,本書並沒有介紹盎格魯·撒克遜人和印第安人的狀況。全書內容比較淺顯易讀,材料比較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