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禁令,割裂的是整個半導體世界

2020-09-16 迪迪科技Freestyle

9月15日,美國商務部對華為的禁令正式生效。全球主要半導體廠商對華為的晶片供應將停止。

華為即將要度過一段至暗時期,全球的半導體行業也將要承受因此而來的強烈衝擊。即使後續會發生一些改觀,整個行業也會留下深深的烙印。

禁令三重升級,封堵四面八方

川普政府為了截斷華為的晶片供應鏈,層層加碼,以三波禁令來實行全面圍堵。

2019年5月15日,美國商務部首次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Entity List),限定美國技術出售或轉讓給華為需要BIS頒發的許可證,技術限定標準為25%,從實質上禁止了美國企業與華為的合作。

不過,為了平衡各方利益,美國商務部隨後又於5月20日開始,連續頒發了5次通用許可證,將出貨有效期延長到2020年5月15日。

2020年5月15日,禁令進一步升級,規定「只要採用到美國相關技術和設備生產的晶片,都需先取得美國政府的許可」,將技術限定標準降為0,這讓華為很難避開美國的出口管制,而獲得相應的軟體和硬體。

隨後,美國再次頒發了有效期為90天臨時許可證。

2020年8月17日,禁令全面升級,在「實體清單」上新添了21個國家的38家華為子公司,並收緊了對實體清單中的華為方面作為買方、中間收貨人、最終收貨人或最終用戶參與相關交易的限制。

如果說,前兩次的禁令只是增加了供應鏈企業的合規成本,但並未斷絕合作的機會。8月17日的禁令則對華為進行了全方位的封殺,阻斷了華為之後直接從其他使用了美國技術的晶片製造商購買晶片的路。

作為全球排名第三的晶片買家,華為在2019年的半導體採購支出為208億美元。就像冰山突然融化一樣,如此巨額訂單的消失,讓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都陷入了漩渦。

無怪乎SIA(美國半導體協會)主席認為,對商業晶片銷售的廣泛限制將給美國半導體行業帶來重大破壞。

禁令之下 焉有完卵

在華為採購的晶片中,美國產品佔據了超過1/3的份額。美國揮向華為的大棒,也掃到了美國半導體企業自身。

SEMI(國際半導體協會)在8月24日的聲明中表示,美國商務部發布新的出口管制條例,將損害美國半導體業,更對供應鏈造成嚴重的不確定性與破壞,最終影響美國國家安全。

華為是美國晶片公司的大買家,如博通公司年銷售額中的8.7%來自華為,英特爾每年也向華為銷售15億美元的數據中心晶片。如果華為採購減少,將直接導致美國的半導體企業銷售額下降。

這種負面影響會有多大?2020年,波士頓諮詢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受僱於SIA進行了一項獨立研究。通過對終端應用市場和半導體產品的全球需求和供應動態進行詳細建模,可以推算出未來三到五年內美國公司會面臨如下情況:

(1)如果美國維持現行實體清單中規定的限制,將損失8%的全球份額和16%的收入。

(2)如果美國完全禁止半導體公司向中國客戶銷售,實際上會導致技術與中國脫鉤,那麼將損失18個百分點的全球份額和37%的收入。

(3)這些收入下降將不可避免地導致研發和資本支出的大幅削減,以及美國半導體行業15000至40000個高技能直接工作崗位的流失。

歐洲半導體工業協會(ESIA)也持有同樣的觀點,其發表聲明說,美國在2020年8月17日宣布出口管制措施將「產生重大影響並給全球半導體產業帶來破壞」。

歐洲晶片大廠與華為的業務往來緊密,意法半導體、英飛凌、NXP、ams和Dialog等公司直接向華為提供晶片,禁令執行將讓這些公司承受很大壓力。

在半導體新興重鎮亞洲地區,華為禁令帶來的震蕩更為顯著。英國調查公司Omdia估計,日本、韓國與中國臺灣供應商每年為華為供應零組件交易額約264億美元。一旦華為生產停滯,這些業務也將陷入困境。

供應近30%華為零部件的日本公司將遭受最大的打擊。僅索尼公司,每年就向中國公司出售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智慧型手機圖像傳感器。

中國臺灣的供應商亦將面臨相同局面。世界上最大的晶圓代工廠臺積電每年從華為獲得超過50億美元的年銷售額,聯發科公司每年與華為的業務價值也近5億美元。受到禁令打擊,這些業務也會隨之消失。

在韓國方面,華為去年佔三星的銷售額的3.2%,佔SK海力士整體銷售額的11.4%。據韓國媒體報導,禁止出口華為持續一年以上時,韓國半導體業的年損失額將達10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576億元。韓國工業經濟與貿易研究所分析師KimYang-paeng表示,美國對華為的禁令可能導致韓國對中國科技產品出口減少,包含半導體在內。如果來自中國的晶片需求減少,韓國的出口可能永遠無法像過去一樣。

禁令衝擊波掃過,全球半導體行業無人能夠倖免。

漩渦

為了度過凜冽的寒冬,華為利用禁令的緩衝期,大量採購晶片和相關產品。這些急單也讓很多半導體企業感受到了短暫的甜蜜。

臺積電8 月營收 1228.78 億元,在華為禁令生效前趕工出貨,帶動營收月增 16%,再改寫今年 6 月寫下的單月營收新高紀錄。聯發科加速生產出貨,帶動 8 月營收一舉突破 300 億元,創歷史新高,而顯示器集成電路驅動器晶片供應商Novatek的8月收入更是猛增了30%以上。

這樣興旺的勢頭也傳遞到了DRAM晶片市場。日經研究發現,截止上周五,基準8G DDR4類型晶片的現貨價格約為2.95美元,比月初的近期低點高7%。據日本一家半導體貿易公司的消息人士稱,隨著華盛頓晶片禁運的臨近,華為正在最後一刻進行採購。

不過,9月15日鐘聲一響,這種短暫的興旺就立刻煙消雲散。

像臺積電這樣的行業巨擘,華為禁令帶來的缺口,可以由其他大廠彌補。對於客戶群比較單一的廠商,情況就並不樂觀。全球最大的晶片封裝和測試公司日月光科技控股公司(ASE Technology Holding)已警告稱,對華為的禁令將對2020年的收入帶來很大打擊。

存儲業分析師稱,三星和SK海力士等韓國存儲晶片製造商也預計會產生負面影響,而華為禁令後,整個存儲器市場可能面臨調整。存儲器市場本季原本就面臨供過於求的壓力,華為是全球第二大智慧型手機廠暨5G基站龍頭,單是手機年出貨量就高達2億支,使用的存儲器用量在全球品牌廠中數一數二,若存儲器廠無法供貨,勢必面臨更大的削價清庫存壓力,恐讓短期市場狀況雪上加霜。

再來觀察CIS,因為其主要應用智慧型手機與汽車,受疫情衝擊,兩者銷售都不佳的情況下,2020年產值原預計年減1.3%,在禁令執行後,考慮索尼高端鏡頭無法出貨給華為,年減幅度將下修至1.5%。

面板方面,AMOLED面板產能充沛,但各家面板廠技術層次不同,客戶供貨關係緊密度也不一。隨著華為手機出貨量的減少,可能會造成面板廠之間爭搶客戶的競爭趨於激烈,面板價格滑落速度加劇。

在禁令的發源地美國,廠商受到的傷害則更大。美國政府對華為採取的限制措施,引發了整個晶片行業大量積壓未售產品的庫存,研究機構VLSIResearch執行長DanHutcheson向路透社表示:「在表面之下,有大量的庫存積壓。我們看到集成電路的庫存水平比經濟下滑之前更為典型。」

還有一個潛在的影響也開始浮出水面,華為禁令將影響技術升級的速度。天風證券郭明錤就表示,華為手機對相機、HDI、存儲與5G晶片的零部件規格與單價要求明顯高於Android競爭對手,故若華為手機競爭力衰退,上述零部件技術升級趨勢將放緩。

一面封堵,一面砸重金

在封堵華為的同時,美國也在竭力保住自己在半導體行業的霸權。

SEMI 認為,美國商務部擴大限制,可能導致更多損失,除了侵蝕美國產品的既有客戶基礎,也加劇企業對美國技術供應的不信任,更促使其他企業努力取代美國技術,屆時恐使美企收入減少,影響投入研發資源,削弱美國創新,進而損害國家安全。

美國的半導體行業多年來一直傲視全球,其核心在於兩個因素:研發強度和市場規模。從歷史上看,美國半導體公司一直將其收入的約17%至20%用於研發,大大高於其他地區的半導體公司的7%至14%。實際上,2018年美國半導體公司的研發強度水平在美國經濟所有部門中排名第二,僅次於製藥/生物技術部門。

市場規模是創新良性循環的第二大支柱。美國半導體產業在2018年的全球產品收入約為2260億美元,遠大於其他競爭地區的半導體產業。它的規模是韓國半導體產業的兩倍,是日本的五倍,是歐洲的六倍,是中國的十五倍。

但是,禁令直接打擊了美國半導體公司的銷售業務,讓其利潤率下降,進而削弱其研發的投入。另者,對華為的禁令,也讓美國公司會逐步失去一些重要市場。比如,總部位於日本和歐洲等市場的外國公司可能會開始從非美國公司那裡尋求更多供應,以免被美國的長臂管轄所影響。

隨著亞洲半導體行業的快速崛起,美國已經感受到了很大的壓力。為了讓美國的半導體行業保持競爭力,2020年6月,美國德克薩斯州共和黨參議員John Cornyn和維吉尼亞州民主黨參議員Mark Warner聯合提出一項法案,希望為美國本土半導體製造商提供至少228億美元的資金支持。隨後,美國共和黨參議員John Cornyn和Michael McCaul也提出一項法案來扶助美國半導體產業,希望為美國半導體製造業提供可用於研究、建廠和稅賦優惠等預估最高250億美元的經費補貼。

SIA也為這項舉措站臺,並將補貼額度提高到370億美元。其理由是,半導體產業是美國的第五大出口產業,該行業去年在研發上投入了400億美元,約為其收入的五分之一。但是,美國聯邦政府在半導體研發方面所用的資金佔GDP的比例多年來一直持平,而中國和其他國家則在一直增加該領域的支出。

不過,美國一分析師指出,這些補貼還達不到所需資金水平,「若是500億美元還有可能獲得理想的結果」。

這些重金現在還停留在紙面上,倒是對華為的禁令已經切實在削弱美國半導體的霸權。波士頓諮詢集團最新報告就指出,與中國的貿易摩擦和對華為的新政策可能會終止美國在半導體領域的領導地位。

圖 中美貿易摩擦如何削弱美國半導體領導地位(來自BCG)

割裂的半導體世界

樂觀者認為,隨著5G需求的逐步釋放,市場在動蕩之後趨於穩定。可情況並非如此,華為禁令的背後是半導體逆全球化的思潮,其影響是長遠的。

為了鞏固美國自己的半導體供應鏈,美國政府不遺餘力拉攏臺積電、三星等亞洲半導體巨頭在美國設廠。

5月15日,臺積電宣布在美國聯邦政府和亞利桑納州的支持下,計劃投資120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設與運營一家採用5nm製程技術、月產2萬片晶圓的的先進晶圓廠。該廠預計在2024年建成投產。

在半導體產業鏈上遊的設備和材料領域擁有絕對的話語權的日本也在跟進。今年伊始,日本政府及企業開始考慮半導體相關產業鏈回遷計劃。日本經濟產業省(METI)提出2200億日元(約145.6億人民幣)促進日本投資事業費用補助預算案,資助企業將生產基地遷回日本。同時,日本企業加快供應鏈的整編腳步,日本電子零件廠出現產能回流日本的動向。例如半導體大廠羅姆、JDI已開始評估要將海外部分產能移回日本。

在吸引企業回流和投資的同時,美國則強推逆全球化,強迫一些國家或地區站隊,比如限制荷蘭ASML向中國晶圓廠出售EUV光刻機,或是限制日本信越、勝高向中企出售原材料,或是限制臺積電給大陸企業提供代工服務。這些做法,實質上就在分裂半導體世界。

有評論就認為,美國此舉勢必引發半導體行業的保護主義盛行。發達國家都可能會限制半導體技術的擴散,強化在半導體技術領域的壟斷,使發展中國家很難真正融入到半導體產業中。對於那些原本向那些處於產業鏈邊緣甚至還未能入局的國家,敞開的半導體技術大門正在緩緩關上。

最為重要的是,這件事會在整個行業中埋下一顆不信任的種子。

半導體本是一個全球化非常徹底的產業,任何國家都僅是其中的一環。逆勢而為,並不會讓一個國家的技術創新能力和產業升級能力得以持續。但是,為了保證經濟基礎,國家安全,很多有實力的國家和地區都意識到了實現自身半導體供應鏈完整的必要性。比如,日本去年對高科技晶片材料實施出口限制後,韓國正努力實現自給自足。疫情和中美科技戰可能加速供應鏈轉變,讓韓國意識到晶片技術自力更生的需求變得越來越重要。

所以,在今後的半導體世界中,閉關保護和開放依然是明暗交織的兩條主線。而隨著美國對華為禁令影響的持續發酵,半導體行業還將承受更多的陣痛。

文/集微網

相關焦點

  • 世界兩大半導體組織警告,華為禁令或迎兩點轉機
    理解一下, John Neuffer的意思就是,美國限制了一個華為,實質上是限制了美國半導體企業的市場和客戶,因為中國甚至是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客戶都在採取避開美國供應鏈以及美國技術的行動,減少了收入哪還有錢做研發,不做研發就沒有競爭優勢。說白了,這種禁令不就是美國半導體的自殘嗎!
  • 斷供華為晶片就完了?美國野心曝光:或限制整個中國半導體產業
    美國針對華為的晶片禁令,在數月內再次縮緊。根據路透社報導,美國或將目光擴大至整個中國半導體產業,來對中國進行「掐喉」。,美國再次下髮禁令,來限制華為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時隔兩個月,美國將晶片禁令縮緊,使得華為無法繼續自研晶片、對外採購晶片。目前,華為業務覆蓋全球170個多國家,業務包括了消費者產品、電力、通信等等。由於美國晶片禁令的「一刀切」,這將對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產生消極的影響。然而,根據最新消息顯示,美國並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 「華為禁令」衝擊日本半導體產業
    、軟體設計和製造半導體晶片,此舉將使得華為進一步被美國出口管控政策所限制。8月17日,美國商務部進一步收緊了對華為獲取美國技術的限制,同時將華為在全球21個國家的38家子公司列入「實體名單」。美國對華為的禁令,在9月15日正式生效。此後全球所有公司在向華為供應採用美國技術的產品前,都必須先向美方申請許可證。受美國禁令影響,索尼、鎧俠等日本半導體廠商已停止對華為供貨。
  • 華為新禁令。重創全球半導體產業
    而代表全球逾2千家半導體相關企業及超過130萬產業人士的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亦發布聲明,認為升級對華為管制將對美國半導體產業造成損害,並要求美國官方應給予120天寬限期。海思代工,臺積電9月14日後無法再出貨予華為,華為原本向美國技術含量低於25%的第三方晶片供應商採購手機晶片,聯發科受惠最大。
  • 「禁令」再升級:我國半導體再迎風暴,麒麟「絕版」華為何去何從
    ,不只對於美國公司,只要是全球一切應用了美國技術的公司都將受到該禁令的相關約束和限制,並且涉及到美國技術的公司,不得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進行與華為等有關公司的合作。雖然在美國禁令實施前的一段時間,華為曾計劃通過聯發科來躲避美國的禁令限制和自己的晶片危機。但是這一切隨著川普政府發布的「終極禁令」而奪走了華為最後的生存機會。這也就是說,在華為的海思晶片被迫停產後,甚至對於聯發科在內的任何一家晶片供貨商和一切晶片製造廠都不可以向華為提供晶片,華為的「芯」痛之路,已經到達了最致命的時刻。
  • 國際半導體協會希望美國繼續寬限華為禁令
    近日,在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為華為發聲之後,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也在官網發布了聲援華為的聲明,聲明中希望美國政府能夠將華為的禁令實施時間再延長120天。SEMI在聲明中表示,雖然出口管制在維護美國國家安全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最新的出口管制條例毫無疑問將會最終損害美國半導體產業,並且對半導體供應鏈造成巨大的不確定性和破壞性。
  • 國際半導體協會發出「警告」,外媒:華為晶片禁令要延期?
    2020年8月17日,美國動用「晶片絕殺」大權對華為芯「趕盡殺絕」,讓華為陷入了「造不能造,買不能買」的尷尬境地。對此,業內人士除去指責美國的「科技霸凌行」為之外,也都對華為芯目前的境況感到悲觀,認為華為這次可能真的是在劫難逃了,至少手機業務將面臨絕境。然而沒有想到的是,就在近日,外媒傳來消息,國際半導體協會發出「警告」,華為晶片禁令或將延期?
  • 禁令再升級!華為還沒著急,「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先急了?
    禁令再升級!華為還沒著急,「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先急了?其實中國和美國之間的差異,不僅僅只是政治體制不同,文化上的差異性也導致了社會結構,尤其是政商關係上,中美之間有巨大的不同。今年的這次新冠肺炎疫情,讓全世界都知道了美國究竟有多「自由」,位居世界第一名的感染量和死亡人數,那真的是夠「自由」啊!
  • 為打壓華為,拿整個行業做「賭注」:美國半導體行業面臨三大危機
    不顧全球多數企業、多家組織的反對,美國晶片禁令再度升級。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美國一意孤行,讓全球半導體產業格局發生重大改變。據悉,在最新的禁令中,華為無法對外採購包含有美國技術的半導體產品。令人遺憾的是,介於美國半導體技術在產業中的地位,幾乎全部的尖端製程工藝晶片都受到了限制。這一禁令,或導致華為旗下包括手機在內的多個業務陷入窘境,甚至是退出市場。當然,在全球經濟逐漸一體化的今天,華為受到的打壓,並非是唯一的影響,美企晶片巨頭們,也在這場博弈中損失慘重。
  • 美國對華為禁令即將生效,會給半導體市場帶來怎樣的連鎖反應?
    9月15日,美國對華為的禁令即將生效,分析機構Trendforce對失去「華為訂單」後的全球半導體市場進行了一個簡要的分析和預測代工廠方面:臺積電訂單較為飽和,影響不會太大;中芯國際和臺灣穩懋(砷化鎵射頻產品)會受較大影響,特別是中芯國際,除華為的直接影響外,被禁令影響到的其他不能為華為供貨的設計公司可能也會相應砍單。
  • 面對華為禁令再次升級!為何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卻急了?
    8月17日,美國商務部再一次升級了華為的禁令,不但將華為全部的38個子公司列為實體清單,還對所有受出口管理條例的項目規定了許可證要求。當然,這也是沒辦法的,畢竟國內半導體行業落後不少,這也使得華為無法做出強有力的反制,場面十分被動。
  • 華為晶片迎來轉機,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建議美國延長禁令120天
    在3G和4G網絡時代,高通牢牢掌握著行業的話語權,直到華為在5G網絡領域上嶄露頭角,才讓白宮意識到自己的危機。川普上臺後,先後打壓華為的發展,近期 美國商務部對華為的禁令再度升級,將華為在全球21個國家的38家子公司列入實體清單。
  • 華為晶片禁令要延期?外媒傳來消息,國際半導體協會發出「警告」
    然而沒有想到的是,就在近日,外媒傳來消息,國際半導體協會力挺華為,華為晶片禁令或將延期?8月26日發出聲明力挺華為,稱美國商務部在8月17日針對華為發布的相關禁令,除去會侵蝕美國產品的客戶基礎,還會促使其他企業努力取代美國技術,最終損害國家安全。
  • 國際半導體協會請求美將華為晶片禁令延長120天
    繼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發聲之後,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在其官網發布最新聲明,請求美國商務部將華為禁令延長120天。SEMI在聲明中表示,認識到出口管制措施在應對美國國家安全威脅方面的作用。
  • 國際半導體協會:請求美將華為晶片禁令延長120天
    繼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發聲之後,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在其官網發布最新聲明,請求美國商務部將華為禁令延長120天。SEMI在聲明中表示,認識到出口管制措施在應對美國國家安全威脅方面的作用。
  • 華為禁令殺到桃太郎!日半導體企業受衝擊1兆日圓
    國對華為的禁令已於15日生效,預料日本半導體將受到嚴重衝擊。(美聯社資料照) 由於美國對華為的禁令已於15日生效,包括臺積電、SK海力士及三星等廠商停止供貨華為,預料日本半導體企業如索尼、東芝和其他供應商等,將受到嚴重衝擊,零件出貨影響規模估計達1兆日圓,約新臺幣3000億元以上。
  •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就華為禁令發聲:請求將禁令寬限120天
    轉自「快閃記憶體市場」公眾號繼18日SIA(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 就美國升級華為禁令發聲後,SEMI(國際半導體協會) 當地時間24日也發表聲明,強調美國商務部8月17日發布的新禁令,除了侵蝕美國產品的客戶基礎,更促使其他企業努力取代美國技術,最終損害國家安全,因此請求美國商務部將禁令延長120天執行。
  • 華為海思半導體首次躋身全球十大半導體供應商
    近日,有媒體稱,為了應對美國對華為的技術打壓和封鎖,華為已經在本月悄然啟動了一項名為「南泥灣」項目。該項目意在製造終端產品的過程中,規避應用美國的技術,以加速實現供應鏈的「去美國化」。實際上在聊華為的「南泥灣」項目之前,我想要先說一下美國對華為的禁令發展情況和最近的一個半導體行業的銷售數據統計。
  • 美國半導體協會正式就華為發聲卻讓臺積電哭笑不得,300億要飛
    不僅如此,美國還出臺了相關的政策限制世界範圍內的各大企業與華為進行合作,但是美國在制裁華為的同時也蒙受到了很大的損失。不過川普為了能夠幫助自己獲得更多的選票,已經毫不在意美國利益,美國的半導體協會對美國政府這樣的行為已經不能再忍了。
  • 晶片禁令發布後,華為終於迎來了大動作,或將插足半導體設備行業
    晶片禁令發布後,華為終於迎來了大動作,或將插足半導體設備行業近期最為廣大科技愛好者們所熱議的就是關於華為的消息,今年的華為遭受了來自各方的諸多壓力,手機行業甚至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但就是在這樣風口浪尖下,華為卻又迎來了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