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海峰
11月19日-20日,2020中國5G+工業網際網路大會在湖北武漢舉辦。這是5G+工業網際網路領域的首個國家級大會,獲得產業界各方的高度關注與積極參與。這幾年,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發展迅速,取得不少成績。三大運營商等通信行業企業,積極發揮5G網絡基礎能力,構建工業網際網路生態,推動技術和產業融合創新。
那麼,在5G SA規模發展背景下,未來5G技術要如何落地到工業網際網路領域中,帶給行業更多商業價值?11月20日,在2020中國5G+工業網際網路大會,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指出,工業網際網路進入快速發展期,即有共識、有能力、有實踐。為更好地推動5G+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胡厚崑提出三大建議:持續創新、安全保障和行業融合。
中國5G基礎強,工業網際網路發展正當時
5G、工業網際網路等數位技術,既是實現產業數位化和產業升級的技術保障,也是經濟和社會轉型的重要驅動力量,可有效推動我國雙循環戰略落地。我國非常重視5G+工業網際網路,記得2019年11月,工信部印發了《「5G+工業網際網路」512工程推進方案》,明確到2022年,打造5個產業公共服務平臺,覆蓋10個重點行業,形成至少20大典型工業應用場景。今年3月,工信部印發了《關於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加快發展的通知》,進一步細化了2020年「5G+工業網際網路」的工作要求和推進舉措。
三大運營商也正與有實力的工業企業以市場化的手段對接合作。據工信部統計,我國合作建設的「5G+工業網際網路」項目已超過800個,投資超過34億元,應用於工業網際網路的5G基站超過3.2萬個,在航空、機械、汽車、鋼鐵、礦業、港口、能源等行業實現率先發展,應用範圍向生產製造核心環節持續延伸,疊加倍增效應和巨大應用潛力不斷釋放。
可見,我國的5G網絡規模性部署,已經初步完成,圍繞5G的應用創新,也正在各行各業,和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展開,工業網際網路也進入快速發展期。通過觀察,胡厚崑總結了當前時期的三個特點,即有共識、有能力、有實踐。
首先,有共識,工業領域轉型方向清晰。胡厚崑介紹,工業領域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的轉型方向,已經在行業中形成廣泛共識。三化轉型不僅為產業升級提供了明確的方向,也為「5G+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提供了路徑指引。
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積極應用5G、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技術,可以幫助工業企業逐步實現——原材料、生產裝備、生產過程、產品和服務的智能化,優化和重構企業的供應鏈、知識鏈以及資金鍊。
「在這種共識下,我們看到了數位化轉型的場景越來越豐富,機會也越來越多。」胡厚崑說。目前5G工業網際網路領域已經誕生39個大類、191個中類以及525個小類。
其次,有能力,5G+工業網際網路為產業數位化提供技術保障。
我們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能力。我們國家的工業網際網路發展,在行業覆蓋度、工業企業的聯接量、工業設備的連接數上,也都取得了可喜的進步。據悉,我國工業網際網路建設駛入快車道,實現超4000萬設備聯接,超過18萬個企業連接以及超過30萬個行業覆蓋。
數據顯示,中國已經建成全球最好的5G網絡,運營商建設了超過60萬個5G基站、覆蓋300多個城市,實現1.6億5G終端連接。其中,5G+工業網際網路的基站超過3萬個。「這些新能力,必將為企業數位化轉型,提供更好的技術保障。」
最後,有實踐。今年我們看到,5G網絡助力抗疫,在多個行業產生社會價值,5G應用也在多個行業落地。
比如,在武漢抗擊疫情的工作中,5G協同AI、雲等技術,發揮了作用。在武漢,各個運營商在短短的72小時之內,就建成了覆蓋雷神山、火神山醫院的5G網絡。在5G網絡的支撐下,通過跨企業、跨地域、跨行業的合作,不到2個月的時間裡,運營商就完成了19個5G應用場景的集成與測試,實現了遠程會診、遠程B超、多功能醫療機器人,以及防護服穿戴自檢及指導等等應用。
「這些成果不光在武漢和全國抗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一些還在海外醫療機構落地,幫助了全球抗疫、防疫。」胡厚崑點評說。
當然,5G技術不僅僅能服務於抗擊疫情,5G 還給更多的行業帶來改變。比如說,寧波港依託5G網絡,實現龍門吊的遠程控制,讓港口的裝卸效率提升了20%,人工成本有希望下降50%。龍門吊司機們再也不用像過去一樣,坐在離地30多米高的操作室裡,三班倒的連續作業,而是坐在辦公室遠程操控,真正是「從桑拿房進到了空調房」。工人的工作環境得到了改善,港區的安全生產環境也更好。
我們一直強調科技向善,從5G在醫療和電力行業的應用,可以發現5G給人們工作環境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基於此,胡厚崑說,這些5G應用不只是帶了經濟價值,還創造了巨大的社會價值。
「目前,5G已經在20多個行業得到應用,創新實踐項目超過了5000個,商用項目超過1000個。」胡厚崑分享說,通過各行業的創新實踐,我們看到,遠程控制、視頻回傳、機器視覺、人員和設備定位等等場景,已經形成了代表各個行業共性的剛需,具有在更大範圍進行複製、推廣的價值。未來,隨著5G應用的發展,更多的場景湧現出來。
未來怎麼走?華為提出三大建議
雖然我國5G+工業網際網路已經取得了可喜的突破和進步,但是我國的數位化產業升級還處在起步的階段,5G和工業網際網路,也還處在蓬勃發展的初期,還需要通力合作,解決很多發展中的問題。
作為大型製造型企業和ICT解決方案提供商,華為是如何思考5G+工業網際網路未來發展的?胡厚崑結合自身的實踐,提出三方面的建議,即持續創新、安全保障和行業融合。
首先,持續創新,夯實基礎。胡厚崑說,行業要持續地創新,尤其要圍繞基礎網絡能力、行業終端和行業應用這三個關鍵領域,以此夯實5G+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的基礎。
第一,網絡基礎能力提升。在各行各業的應用中,5G網絡要面對多元化、複雜化的場景,要能滿足不同行業生產環境的要求,因此,對網絡的性能、對網絡的「規劃、建設、維護、優化」等工程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比如說,當5G網絡在煤礦的井下部署時,5G設備就必須符合井下安全生產防爆的要求,必須完成防爆改造,控制發射功率在6W以下,這就需要創新。
再比如說,在鋼鐵行業的生產車間內,在一個200m*300m的有大量金屬設備的空間中,為了支持遠程控制等5G業務,我們需要部署10個5G基站,但在正常人與人的通信情況下,一到兩個基站就夠了。這就必須要解決金屬環境信號反射、無線設備間的相互幹擾等技術問題。要解決這類問題,就需要運營商和設備商一起,深入行業場景中去技術創新。
第二,各類行業終端也需要大發展。在5G行業應用裡,各類行業終端既是5G網絡的末端觸點,也是工業網際網路應用的入口,終端不能成為瓶頸。
目前業界已經有了60多款5G模組,但相比4G模組的1400多款的種類和價格,5G模組的種類還偏少、價格還偏高,行業終端種類還不足匹配各行各業的市場需求。當前,晶片、模組和行業終端廠家間正在加速創新合作,這必將帶來5G模組更多的種類、更低的價格。華為預計,到今年年底,5G模組將價格降到100美元,2022年底,進一步降低到40美元左右。
第三,要超越聯接開展應用創新。5G+工業網際網路,不僅僅有工業所需要的連接能力,還可以提供邊緣計算能力、雲服務能力等。這種雲網協同的融合能力,可以為工業企業,提供更為強大的數位化轉型支撐,也為跨行業的協作、應用創新提供了更大舞臺。
應用創新需要社會支持。胡厚崑特別提到工業和信息化部舉辦「綻放杯」5G應用大賽,「就是非常好的舉措」。據悉,「綻放杯」歷時三年,參賽項目從2018年的300多個,增長到2020年的4000多個,有力的促進了圍繞5G的協作創新。
其次,未雨綢繆,保障安全。安全要有保障。5G+工業網際網路,在加速產業數位化的同時,也面臨著新的安全挑戰。胡厚崑指出安全方面的變化。第一,新技術多,虛擬化、雲化、邊緣計算等等大量新技術被引入;第二,海量的工業設備接入,種類繁多、安全能力參差不齊;第三,安全場景變得更加複雜,暴露面大幅度增加。
「因為涉及關鍵的工業生產和社會管理,一旦發生系統中斷、數據洩露,可能會對社會和公眾帶來較大的危害,因此5G+工業網際網路的安全問題,需要各方給予高度的重視。」胡厚崑表示。
為了應對安全的挑戰,華為建議從構建安全體系,加速行業安全架構升級兩個方面,通過全產業鏈的密切協作、明確邊界、打通壁壘,來打造安全保障體系。華為正在持續加強、加大在安全的投入,協助各行業保障網絡、雲、應用及數據的安全。
最後,行業融合,攜手轉型。行業協作歷來是產業數位化發展的重要一環,但如何將行業協作落到實處,實現高效快速合作共贏,需要各界多思考。如何推動5G+工業網際網路行業協作?胡厚崑認為要抓住三個關鍵。
一是摸需求。過去ICT產業不懂垂直行業需求,垂直行業也不太了解ICT技術的能力。通過合作,各方才能熟悉場景,摸準需求,進而滿足需求。
二是建標準。行業應用的標準和規範,對於5G在各行業的快速推廣非常關鍵。有些行業已經採取了積極的行動,比如醫療行業,發布了基於5G技術的醫院網絡建設標準,以及醫療裝備5G通信能力的要求規範,基於這些標準和規範,產業界推出了7大類20多款醫療設備;再比如,智慧港口的通信標準、智慧煤礦的5G建網標準,也都在制定和發布的過程中。
三是搭平臺。為了更好的促進行業協作,我們需要一系列的平臺。政府在這方面可以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在湖北,由政府牽頭建立了5G產業聯盟,各部委、地方政府和行業組織已經牽引建設了5G應用創新中心。行業的頭部企業也是有所作為,比如商飛搭建起了5G產業聯盟。
「華為也願意增加投入,與各省市政府、產業組織、行業龍頭企業一起,聯合建設好這類公共服務平臺,促進5G應用創新和融合型人才的培養。」胡厚崑表示。面向未來,華為持續創新的步子不會停下來。華為將堅持戰略聚焦,打造好ICT基礎設施,促進5G+工業網際網路的融合發展,為各行各業的數位化、智能化升級,貢獻力量。
觀察:5G為根,生態為葉,融合創新
5G+工業網際網路可能老百姓不是很關注,但對我們國家數字經濟發展而言,是戰略級的發展方向。從胡厚崑的介紹可知,如今業界也達成共識,5G技術的確可以給工業網際網路注入更多發展動力。
在此次大會上,三大運營商展示了大量5G+工業網際網路技術和案例,華為也重點展示了5G在工業網際網路領域的產品解決方案、創新實踐、技術突破,並展現面向未來的ICT基礎設施能力以及智能終端產品。這些都說明,5G+工業和網絡已從「勢」到「實」。
筆者了解到,在此次展會上,中國電信與湖北三寧化工、上海寶武、海螺水泥、青島國網、吉利汽車等行業標杆企業展示了5G創新實踐案例。中國移動與展示了5G+工業網際網路「1+1+1+N」產品體系以及多個實踐案例。而中國聯通攜手華為、騰訊等數十位合作夥伴發起了5G+智慧教育合作聯盟,並啟動了5G+智慧教育領航者計劃。
面向未來,通信與工業行業不能等待「美好未來逐步發生」,需繼續主動出擊,因為5G+工業網際網路,依然存在網絡能力需要進一步提升、跨界融合場景太細碎以及商業模式探索等挑戰。對此,胡厚崑提出的持續創新、安全保障和行業融合,可謂產業發展的真知灼見。
而在筆者看來,5G+工業網際網路有大量參與方,從電信運營商以及各電信設備商等通信行業力量角度看,我們下一步需要堅持5G為根,生態為葉,推動融合創新。具體而言,我們需要繼續提升5G網絡基礎能力,在生態方面下大功夫,最終超越聯接這種傳統商業模式,推動技術與市場方面更深層次的融合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