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明白為什麼排超六強賽天津險勝江蘇,看完分析,豁然開朗。網友熱議一針見血地指出:本場比賽,天津女排贏在訓練質量。這很明顯是一場無關名次的比賽,難得兩隊都上替補,應該是王寶泉和蔡斌約定好的。從陣容名單看,天津女排的板凳差了不少,老隊員比江蘇多。李雅楠,陳博雅終於可以完整打上一局球。空有朱婷,王寶泉還是太保守了。贏球原因很簡單,天津女排訓練質量更高,無謂失誤比較少,起球和傳球質量好了不少,其他方面綜合起來看彼此彼此。打起打落很正常,但關鍵的第五局,天津女排笑到最後,打比分取勝,這也說明天津女排的心理素質更加強大,這就是傳承吧!陳博雅的心理素質我真是沒想到,第一次正式比賽主接一傳,居然沒有任何緊張,動作也不發僵。
陳博雅的一場不錯,打球有靈性,天生就是全面型主攻。是棵不錯的苗子,但是,路還很長,要注意培養,力量要加強,進攻要提高力量。這是今後的培養方向。這樣的身體條件放在其他人口大省不算什麼,但在天津已經是不錯的苗子了,可得珍惜。等她兩三年,將是李盈瑩很好的幫手。王藝竹還沒有在崩潰的狀態下恢復過來,進攻時好時壞。這是最會傳主攻的二閨女傳的,打不好,就是主攻的問題了。開局明細沒有適應二閨女的球,第二局慢慢找到感覺,也下些球。一會兒主攻,一會兒接應,然後,又主攻。不要說年輕球員,就是成熟球員,也有可能找不到進攻感覺,何況有換二傳。所以,波動也可以理解。這不是王藝竹的問題,而是教練的問題。
球員的培養大致是如下步驟:1)打到球,主要是早期訓練。無論什麼樣來球,必須上手拍過去。2)低點發力,這一關看是簡單,也很不容易。3)高點發力,這一關很多專業球員沒有通過,張常寧,龔翔宇就卡在這一關上。白白浪費身體條件。沒有這一關,個人成就肯定不會高,即使身體素質非常棒。高點發力,是一切進攻技術的基礎。吊球,抹手,平打等等技術都依賴這一技術生存。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胡克兒高點輕拍,有朱婷李盈瑩保駕,還是有一陣沒一陣。龔翔宇別看數據不錯,但在下面強強碰撞下,原來的龔翔宇還會回來的。4)這一階段的球員不多,能夠彌補二傳。好比朱婷,李盈瑩。王藝竹的水平已經達到低點發力的階段。當然,因為年輕,還不純熟,不追求上限,只要這樣堅持打下去,也馬馬虎虎可以用。大家記得19年的單場40分嗎?如果發不了力,一局過後,被人熟悉後,就會不下球,二傳也不敢追傳。現在出現瓶頸,這是陳友泉要求造成。
去年聯賽,王藝竹出場鍛鍊,很多天女球迷非常失望,認為不下球,露餡了。這些數據控球迷根本沒有看到王藝竹控球動作改變了,起步(助跑)距離變短,擊球點提高,不再是以前的衝跳進攻。改了技術動作,自然需要適應過程。終於明白為什麼排超六強賽天津險勝江蘇,看完分析,豁然開朗。再加上換了主教練的影響,現在正處於瓶頸時期,能夠突破,她進國家隊就有希望,不能夠突破也就是這樣,鍛鍊好身體,替李盈瑩分擔些進攻。高點發力很是重要,最容易的線路打出來,再考慮線路分化,就容易多了。練節奏變化,發力變化,也非常容易。球打多了,球性和球感更加熟悉,捅捅吊吊自然也會了。主攻打好了,再打接應也容易了。我想這應該是陳有泉的思路,一步一步來,所以,去年打球都是一條線路打到黑。如今換了王寶泉,我看他不出思路,應該是否定陳有泉的做法。要線路分化,要會這,要會那。高點發力的進步不明顯。但在一般球迷眼裡,進攻卻非常大。
當然,高點發力很難,容易的話,張常寧就不會老是被換下來。也許王寶泉有自己的看法,也不好隨便指責。李盈瑩把天津女排球迷的胃口吊得太高了。這很不好。我有耐心等待王藝竹的成長,畢竟王藝竹明白陳友泉的苦衷,現在即使碰到瓶頸,也堅持按照陳有泉意見,嚴格要求自己。沒有改掉技術動作,跟去年非常相似。心理崩潰,哭了,繼續練。多好的一個球員。希望大家多支持支持吧!本場比賽,兩邊球員完全就是兩種風格,也挺有意思;一邊歡快活潑,一邊沉默是金;天津替補們別看不言不語,下手可是越來越狠,正應了人狠話不多,自帶衝擊波。王藝竹應該堅決放在接應位置上,本場比賽作為主攻雖然拿到24分,但68扣23中,成功率不高,且有5自失4被攔!接應位置不好打,不要天天切換來切換去。陳博雅一傳還可以,以後可以往小主攻方向培養。
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我的關注,創作路上感謝大家的陪伴,我會繼續加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