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簡稱「鎬」,古稱長安、鎬京,是陝西省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關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工業基地。歷史上先後有十多個王朝在此建都 ,豐鎬都城、秦阿房宮、兵馬俑,漢未央宮、長樂宮,隋大興城,唐大明宮、興慶宮等勾勒出「長安情結」。2018年2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支持西安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建成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西安市城區3座火車站,分別是西安站、西安北站、西安南站。
01西安站
西安站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是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的特等站,是西安鐵路樞紐的三大火車站之一。西安站始建於1934年12月,於1935年6月正式運營。1937年,西安站更名為長安站。1952年1月,恢復西安站名稱。1988年8月,西安站由一等客運站升格為特等客運站。2016年07月,西安站改擴建工程啟動。
西安站建築的主要特點為站房主樓造型與古城風貌及規劃中的周圍景物協調一致,這是西安站建築的主要特點。車站的立面設計是矩形對稱式仿唐建築,屋門廊和站前連廊的屋頂是具有唐代建築特色的琉璃瓦,簷口下飾有深米黃色鬥拱和人字拱,配合大面積乳黃色釉面磚外牆貼面,貫通一、二層的高大銀白色鋁合金門窗,鑲以淡藍色的吸熱玻璃。車站展示著古城文化內涵和魅力。
西安站建築面積為32982平方米,有效候車面積為7000平方米,站臺線路規模為5臺9線。西安站主樓中心是高達20米的進站大廳,東西兩翼為候車室,靠近站臺一側設有老弱、團體、軟席和貴賓候車室。大廳正中有兩臺自動扶梯和一個寬闊的步行樓梯與二樓相通。樓內共有4個大型普通候車室,每個候車室可同時容納1400名旅客。底層旅客可以直接進入第一站臺,樓上旅客通過天橋進入站臺。
02西安北站
西安北站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未央區,是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的鐵路車站,於2008年9月19日開工建設、2011年1月11日投入使用,總投資超過60億元人民幣。西安北站位於西安市城區北部中軸線上,分別距西安市中心鐘樓12公裡、西安市行政中心3公裡、西安鹹陽國際機場20公裡,是西北地區最重要的、規模最大的鐵路客運樞紐,是西安鐵路樞紐的主要客運站之一。
西安北站佔地面積53.3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3.66萬平方米,西安北站由3個站場(鄭西、西寶場,大西、西成場,西銀、關中城際場)組成, 設18臺34線(2個側式站臺+16個島式站臺)。
西安北站的設計立意為「唐風漢韻、盛世華章」,整體樸素莊重、雄奇壯美,氣勢恢宏、彰顯濃鬱的漢唐雄風。西安北站融合了唐朝建築大明宮含元殿和西安城牆的元素,屋頂、進站大廳、高架層分別源自大明宮含元殿出簷深遠的屋頂、結構外露的牆身、渾厚有力的臺基。
西安北站地區規劃建設長途汽車站、大型地下停車場,將滿足車輛停放和運輸旅客;並貫通西安地鐵2號線(至長安區)、4號線(至航天基地)、13號線(市域快線,至臨潼工業組團)、15號線(市域快線,至西安鹹陽國際機場)等4條軌道交通線路;以北客站及南、北廣場為中心,建設一條環形城市輕軌。
西安北站是西安市最大的地標性建築,是集鐵路、公路、城市交通於一體的現代化大型鐵路客運車站,與地鐵、公交、計程車、私家車、長途汽車等交通工具實現了「零換乘」。
西安北站的建成投用,有利於西安城市建設、促進西鹹經濟一體化和「一線兩帶」的構架形成,同時隨著中國高速鐵路網的逐步完善及鄭西、西寶、大西、西成、西銀和關中城際鐵路的先後引入,將讓西安與全國各大城市形成「一日交通圈」,從西安出發1小時內到達寶雞、漢中,2小時內到達鄭州、蘭州、太原,3小時內到達成都,4小時內到達武漢,4個半小時內到達北京,5小時內到達重慶,6個小時到上海。
03西安南站
西安南站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是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西安車務段管轄的鐵路車站,1996年開工,2001年竣工。西安南站西康二線改擴建工程於2013年8月8日竣工,完工後旅客日發送量將由100人增至2000人。2006年7月1日開始負責接發西安往西康線方向的過路車,避免在西安站換頭折返。西安南站現有兩個站臺7條到發線(含正線)。
西安南站候車室擴建工程自2017年4月6日開始於2018年1月31日竣工。新的候車室已於2018年2月1日正式啟用。
崑山市作為縣級市,擁有4座火車站
作為亞洲最佳航海城,青島市擁有5座火車站
作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徐州市城區擁有4座火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