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獸島已確定首批上島辦公企業。
波瀾壯闊的世界城市發展史,就是一部輝煌燦爛的科技創新進步史。從德國慕尼黑科學城、英國蘇格蘭科學城到日本筑波科學城,無不是依託科技創新驅動,成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
放眼中國創新版圖,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安徽合肥、深圳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其定位均是強化基礎性科學研究,為科技創新發展提供內生源動力。
四城之外,還有誰?今年初,中央提出加快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要求以「一城多園」模式共建西部科學城。5月,《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提出,支持西部地區在特色優勢領域優先布局建設國家級創新平臺和大科學裝置。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置身時代風口,成都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6月3日,成都市科技創新大會上,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首度亮相。兩院院士領銜、對標國內外科學城先進經驗「打磨」的361.6平方公裡科學城,將肩負國家使命,打造未來之城。
從成渝對話合作到頭部企業落戶,從政策出臺到超算中心布局……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亮相一月以來,打造直面未來的增長極和動力源,一刻都沒有停息。
政
制度創新
科技創新能力建設「18條」正式發布
高起點、高標準,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戰略謀定之初就定位明確。落子開局,全市科技創新大會之後,成都動作頻頻,一個月裡,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加速成長。
從頂層設計出發,練好科技創新「內功」。6月11日,成都就《成都市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條例(草案)》(徵求意見稿)網上公開徵求意見,提出了堅持緊扣發展,為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提供源動力;堅持改革引領,以制度創新促進科技創新等成都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基本原則。
6月3日,成都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建設「18條」發布,6月30日正式印發。從載體建設、主體培育、人才激勵、環境營造、投入保障5個方面,共推出18條創新舉措,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布局最前沿的科研平臺,集聚運籌全球高端要素資源。6月9日,成都市與上海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分別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創新人才資源引聚等方面展開全方位合作,助力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建設,構築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和動力源。
為創新企業配置最優質的資源要素,培育有活力有競爭力的創新主體。6月29日,成都召開以「場景匯·賦能科創 築夢天府」為主題的2020成都新經濟「雙千」發布會高品質科創空間專場。徵集第一批創新應用實驗室、未來場景實驗室,同時聚焦「硬核黑科技」「五大築夢空間」等關鍵詞,成都面向全球發布100個新場景、100個新產品,全面釋放科創機遇。
企
加速落地
不僅是項目聚集地更是企業發展「叢林」
栽好梧桐樹,自有鳳來巢。啟程之月裡,快手、百度Apollo、京東方……科技創新頭部企業、領軍企業一個月裡加速「搶灘」科學城,擇此「城」而棲。
6月24日,快手科技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餘海波在協議上籤下名字,快手直播電商全國總部項目在成都高新區新經濟活力區落戶。同一天,新經濟活力區還迎來百度智能駕駛項目入駐。「依託快手直播電商全國總部項目,快手將構建直播電商產業生態,同時還將在成都高新區打造國內首個『5G+短視頻產業基地』。」餘海波說。
百度Apollo則與成都高新區聯合推動四川省第一個智能駕駛標杆項目並建設Apollo智能駕駛創新中心。將在成都5G智慧城(新川創新科技園)主幹道、支路以及從地鐵1號線廣都站—人工智慧創新中心—智慧醫療醫學中心的閉環線路進行車路協同智能基礎設施建設。
緊隨其後,成都高新區與京東方就京東方(成都)智慧系統創新中心項目投資合作協議達成一致,將依託京東方智慧系統創新能力,打造京東方(成都)智慧系統創新中心,聚焦顯示領域新型材料的應用研發及相關高端設備的工藝改良創新,打造綜合性成果轉化平臺,快速實現成果轉化及產業落地。
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不僅是項目聚集地,更是企業發展成長的「叢林」。
在新經濟活力區,規劃面積4.6平方公裡的瞪羚谷,將構築湖墅生態、產業社區、文化藝術中心交相輝映的瞪羚企業快速成長聚落。目前,瞪羚谷天府長島一期已經建設完成,毛球科技、諾安資產等企業已首批入駐。
在成都科學城,總建築面積約145萬平方米的獨角獸島,致力於打造獨角獸企業話語引領者、場景培育地、要素聚集地和生態創新區。目前,人工智慧獨角獸企業商湯科技、雲從科技以及知名企業前海金控等已確定作為首批企業上島辦公。
學
人才驅動
成渝雙城青年創業孵化載體聯盟成立
6月10日,成渝兩地高新區頒發首張異地營業執照;6月19日,天府新區與兩江新區聯合成渝兩地10家孵化載體成立「成渝雙城青年創業孵化載體聯盟」;6月20日,首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論壇舉行……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亮相一月以來,成渝兩地創新對話、互動頻頻。
科技創新企業的發展,背後實質上是人才驅動。「成渝雙城青年創業孵化載體聯盟」的成立,正是通過聯合成渝兩地孵化載體、青年創業者協會、投資機構等雙創平臺,通過交流、合作幫助成渝兩地青年創業者對接雙創資源,幫助青年創業項目孵化加速。
121所高校、178萬在校大學生、18個國家重點實驗室、7290家高新技術企業和87個眾創空間……成渝兩地之間,這些數據正在裂變,產生乘數效應,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研
創新策源
從基礎研究到成果轉化構建全鏈條創新生態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在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這片創新熱土上,科學家們勇攀科技高峰,開闢「領先一公裡」賽道。在這裡,一個個大裝置、「國之重器」加速研發,牽住應用基礎研究這個「牛鼻子」,站上與未來相見的最前沿。
6月11日,首屆超級計算創新應用天府論壇舉辦,成都迎來又一個「高光時刻」。總投資約25億元的成都超算中心將於今年9月建成投運,填補我國西部地區國家超級計算體系的布局空白。中國計算機學會高性能計算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超級計算創新聯盟秘書長遲學斌認為,成都超算中心將為成都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發揮重大支撐作用。
在進入一個萬物互聯的數字智能化時代,算力和數據已成為新的生產力和生產資料。6月23日,成都華為雲與計算(Cloud&AI)生態圈構建專場首場活動「雲」上舉行,為「成都智造」新技術新產品研發生產企業與鯤鵬建立精準的線上對接通道,推動成都雲計算產業生態圈建設。
成都深知,科技創新絕非一夕之功,只有堅持在創新策源上下功夫,才能突破科技壁壘,佔領先機。
一批重大基礎研究機構的加持,讓此番遠景漸入佳境。目前,作為「一核」的成都科學城已落地多態耦合軌道交通動模試驗平臺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交叉研究平臺7個,引進中科曙光先進微處理器國家工程實驗室等國家級創新平臺16個,清華四川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等校院地協同創新項目37個,構建從基礎研究到成果轉化的全鏈條創新生態。
從謀略到規劃,再從亮相到加速,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應時而生、應勢而成,致力走穩「最先一公裡」,全速跑贏「最後一公裡」, 在成渝雙城「圈」之中構築起城市面向未來的增長極和動力源。
【來源:成都全搜索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