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手機作為現代最頂尖科技融合的代表性產物,擁有普通人難以理解的精密技術和知識,無論是硬體還是軟體,我們能熟練地使用它,但卻很難去完全了解它。
手機快充作為近十年來全球手機廠商不斷尋求完善的技術,從5w到20w再到堪比一臺55寸電視耗電功率的120w,全球快充技術的發展超乎想像。
而我國在快充領域的發展絕對算得上是一騎絕塵,當隔壁三星才開始支持45w快充技術的時候,我國多個手機廠商已經開始量產支持120w功率快充的旗艦手機。
手機軟硬體方面,國產手機或許不敢自稱第一,但在快充技術方面,國產「友商」們絕對能在top10排行榜上佔據大部分名次。
發展得如此迅猛的手機快充技術到底安全嗎?
畢竟短短只用了七年時間,我國就直接從高通定下的第一代QC快充協議規定的7.5w變成高達120w的超級快充功率。
高速的發展是否會帶來某些被人忽視的安全隱患?下面就由小獸為大家簡單解釋一下吧!(下文內容部分源自西瓜視頻創作人「X科技實驗室」)
功率P(W)=電壓U(V)*電流(A)
這也就意味著想要提升手機充電功率必然繞不開電壓和電流,提升其中一個,或者兩個同時提升,都能起到提高功率的作用。
現在市面上最常見的快充技術便是依託這一公式進行的,主要分為兩種快充方案。
上文提到了兩種實現手機快充的主流方案,既然出現了不同,那不同者之間必然會產生優點爭論和相對缺陷。
高壓低流方案
優點:對充電線和插頭的質材要求較低,對不同手機的充電兼容性極強。
缺點:手機充電發熱極為嚴重(近兩年有改善,增加多種降溫方案),充電效率極低。
低壓高流方案
優點:手機充電發熱小,安全性較高,充電效率高。
缺點:對充電線和插頭質量要求極高(該方案充電線普遍比較粗)且伴隨著發燙,對於不是原裝手機可能不兼容。
另外單買的話,價格比另一種方案要貴得多。
總結:總而言之,高通和OPPO各自製定的快充方案都缺陷,但這些一般都不會對手機造成影響,因為現在的智慧型手機都會配置電源管理晶片。
該晶片中設置有相應的充電協議,能夠在手機充電時將充電器輸入的電能進行控制,調整到手機適合的電壓和電流。
所有現代手機很難發生充電爆炸的情況,一般出現這種問題都是因為電池和電路設計,比如三星note7爆炸就是因為電池設計造成的。
看了這麼多,大家是否產生許多疑問。
世界上五花八門的快充協議這麼多,那有沒有一個能夠統一這些協議的組織呢?
使用非原裝充電器對手機到底會不會產生損害?
想要了解上述問題答案,請上西瓜視頻,搜索「X科技實驗室」,觀看西瓜視頻《手機快充靠譜麼?偷別人的充電頭能快充嗎?會炸麼?》。
(PS:上西瓜視頻看最實際的科技視頻,獲取最新科技資訊,增長自身科技文化底蘊,成就最潮數碼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