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微:我把青春留在了昌都

2020-12-07 湘湘愛旅行

文\何瑞 圖\群旦次仁

吳微:我把青春留在了昌都

在成都街頭清涼的秋風裡,吳微聽說記者是從昌都來的,顯得很激動:「我在昌都工作了20多年,見到你們真高興!」

吳微,18軍後代,藏二代,曾在西藏工作20多年,其間修過墨脫公路、在昌運司成都站當修車修理工、在昌都運輸公司機關當過打字員,後調至昌都地區行署經貿委工作,1997年內調回成都。

人回去了,吳微的心卻留在了雪域高原,她用文學作品表達了對西藏的不舍和熱愛,出版有《奔向墨脫的靈魂》散文集。

吳微與母親張曉帆在一起

接力: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1959年11月,吳微出生於西藏公學院(西藏民族大學舊稱),她的母親張曉帆,是隨18軍進藏的女兵,後在藏成家立業生子。

當時正值西藏建設的關鍵時期,張曉帆夫婦不得不將兩歲大的她留在成都洗面橋的西藏工委(成辦)小學和保育院。

1968年,正讀一年級的吳微,放學後發現兩個陌生人在等她:「叔叔阿姨,你們能給我一顆糖嗎?」這兩位在吳微眼中不認識的叔叔阿姨,正是她的爸爸媽媽。她伸出手要糖吃的情景讓母親張曉帆頓時傷心落淚。

離家多年的父母突然請假回來,是因為當時學校即將關閉,年幼的子女無人照顧。事出突然,父母請來了遠房親戚來照顧吳微,便匆匆返回了昌都工作。父母不在身邊,她逐漸養成了讀書的習慣,無事從家裡到處找書看,從簡單的連環畫、到《青春之歌》《紅巖》《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長篇小說,家裡有的書幾乎讓她讀了個遍。

1969年,父母將吳微和哥哥一起接到了昌都,一家四口幾度分離終於團聚。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父親不幸患上腦瘤。1971年,為照顧父親,母親張曉帆調入昌都運輸公司成都站,四處求醫,可父親病逐漸惡化,到後期已經癱瘓在床。1975年,波密至墨脫公路籌建中,西藏交通廳來成都招工,16歲的吳微作為昌都運輸公司的子弟報名,義無反顧離家奔赴波密的扎木修路工地。

「爸爸生病了,我在家裡看著他,心裡很難受很無力。」吳微回憶,當時,為了給爸爸治病,花光了家裡所有積蓄,要強的她與哥哥商量,「我去波密,你留在家裡照顧爸媽。」

憑著一個樸素的願望,吳微放棄了學業,告別了生病的老父,舍下全家人,坐在「解放」牌大貨車的貨箱從昌都走了4天至扎木,從此便開始了漫長的築路生涯……

那時,吳微每天面對著修橋鋪路、長途背運物資、重體力勞動、飢餓等,嘎隆拉山橫亙在必經之地,身側是金珠河洶湧的咆哮,每天都在與理想極度衝突的現狀中度過,還有泥石流、雪崩、滑坡、烈日、暴雨等災害,考驗著她的毅力,也讓她經歷著成長的洗禮。

「當時一起築路的老工人說,修築墨脫公路比紅軍長徵過草地、比上甘嶺戰役還要苦。我深有感觸,很多時候我覺得自己快要挺不住了。可又想到同父母親一樣的老西藏人,在解放西藏時那樣艱苦卓絕的歲月裡都走了過來,我也要同他們一般,再大的苦難都打不倒我。」吳微總是用老西藏精神激勵著自己,默默地接過父輩手中的接力棒,在建設西藏的徵程中,再多汗水和辛酸也都咬牙挺了過來。

年輕時的吳微

蛻變:高海拔,就要把困難踩在腳下

1981年底,因公路全線停工,吳微從扎木橋工隊調回到昌運成都站當修理工。

「初學修車,我像修路那樣用蠻力,結果弄得手上傷口累累。帶我的是林師傅,脾氣好,手把手教我修理知識,細到如磨氣缸、調閥門間隔、調剎車和變速檔位、打黃油、換機油,大到使力氣換輪胎和鋼板、修傳動軸、前後橋保養等,都逐漸上手。」吳微回憶。

對於一個女孩來說,修車髒且苦。尤其冬天,在汽油裡洗零件,寒冷從手指傳導全身,那種滋味真不好受。鑽底盤的活兒,又髒又累不說,在地溝下拆零件,有時得半蹲著,腿腳不一會就酸痛了,有時得仰頭,車上的泥巴灰塵就掉入眼鼻嘴,稍不注意身上少不得蹭上廢油和泥巴。最重的活就是換剎車片了,貨車後輪幾百公斤重的輪胎要先拆下來放氣,用撬胎棍將輪轂取出,再把剎車片去舊換新,原樣裝回,一天工作下來,往往一身泥,汗出如漿,渾身酸痛……

「回想當年我從波密修路再到成都修車,與其說是我生存的必須,不如說是雪域高原賜予了這個機遇,讓我學到了不少技術。即使我做一顆小小的螺絲釘,也要將自己的能量和真誠奉獻出來,為美麗西藏的建設盡一片心出一份力。」吳微感嘆。

1982年底,吳微被調到西藏昌運司機關當打字員。當她抬起因修車變得粗糙的手指,推動打字機的操縱杆敲出第一個字符時,裂嘴笑了:比起修車,打字機只要熟悉了其性能和操作原理,就能輕鬆掌握。

唯一的難點就是字釘正面全是反向的,辨認起來相當費勁。她就先打出一張字盤布局全景圖,天天看、默默記,再加上時時列印文件,慢慢就熟悉了。甚至有一天,吳微看到用了一段時間的打字機已經很油膩了,就三下五除二拆了,倒進汽油裡清洗,再組裝好打上縫紉機油,整得煥然一新的。事後,一位副書記告訴她:「那天不少科室的人站在樓上,看你把打字機大卸八塊,好擔心不能還原,而且正值年底會議特別多,如果機器壞了不能列印會議文件,大家加班事小,問題嚴重是要上綱上線的哦……」

之後,她又換了幾個單位當打字員,前後又接觸了「四通」MS2401型打字機、586MSDOS系統的電腦等機器。雖然每個機型的操作方法各異,需要克服的學習障礙各不相同,但都沒有她克服不了的。「我要感謝在西藏當打字員的經歷。這段經歷是我此後對電腦產生興趣、對練腦智力開發、對文字應用直至對文學的敬畏,起到了決定性的奠基作用。」

變遷:我目睹了昌都翻天覆地的變化

吳微記得,當她1969年第一次來昌都時,她跟隨父母住在地委行署大院,看見從南到北四棟將軍樓無人居住,門斜牆裂,窗破漆剝,荒草叢生,不少毛驢來閒逛啃食。

「將軍樓外靠近行署的大院裡,有大、小禮堂,壩子上長著十多棵大麻柳樹,當時的將軍樓很荒涼,卻是我們玩耍的好去處,看到毛驢就騎上去,將軍樓外有茂密的蘋果樹,果子熟了,就偷偷去摘幾個來吃……」近半個世紀過去,她依舊懷念少年時光。

1987年秋,她調到昌都行署經研室工作(後改為經貿委);1989年單位搬進20多年後的再次相遇的將軍樓辦公,這裡建設得美觀舒適:二層小樓粉刷一新,有獨立的廁所、自來水。後來單位部門擴大了,辦公室不夠用,又把旁邊的樓合併成大園子,在空地上,大家動手修建了會議室和停車庫;園子裡有空地,大家齊動手在裡面種菜、栽花、植樹,務使將軍樓每個角落物盡其用。

1997年,為照顧在成都的寡母,吳微調入四川省文聯,離開了奮鬥過20多年的昌都。回去後,她一直關注昌都的變化發展,收集了很多關於藏民族的文史資料,不斷寫作有關昌都的散文。每每在手機裡、電視上、書中收集到昌都的消息和照片,依舊心潮澎湃。

2018年,她再次回到了心心念念的昌都,親眼見證了昌都巨大的發展變化。

看到當時的將軍樓已經變成了昌都革命歷史博物館,得到了保護,吳微很感欣慰,同時驚嘆道:「現在昌都城市建設的太漂亮了,我都不認識了,像是天上的人間,群眾的衣食住行和精神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呈現出很和諧的景象。」

如今,吳微常將飽經磨難的歲月寫進散文,將往事一一記錄下來,讓更多的讀者了解西藏的魅力。

她表示,要是身體條件允許,以後川藏鐵路修好了,還是要回昌都看看,這是父母和我兩輩人付出過青春和生命的地方,希望她能發展得越來越好。

採訪手記>>>

讓夢想在苦難中開花

吳薇是藏二代,父母常年在西藏工作,從小,她就無法理解為何小夥伴們有爸爸媽媽陪著,她身邊的長輩卻只有保育院的阿姨和學校裡的老師。

孤單的童年時代,吳薇便開始自己找慰藉。她對家裡的書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連環畫開始讀,到《紅巖》《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她夢想成為一名作家。

父親重病,16歲的她不得不放棄學業來到高原,成為一名修路工人,忍受著重體力勞動、飢餓。6年後,她又成為昌都到成都公路上的一名修理工,日子很難,吳薇卻一直在堅持用筆把這些往事記錄下來。

最暗的夜,才會看到最美的星光。吳薇的文字,格調清新雋永,文筆簡潔生動,內容豐富多彩……記者作為一名西藏的工作者,我們感情有著共鳴,因此讀她的作品感到分外親切,有如故友重逢。更對她們這些「藏二代」接過老一輩的旗幟,主動投身到西藏的各項事業建設中,不斷發揚「老西藏」精神的做法所感動和鼓舞。

本期編輯:魏健楠

審核:劉曉江

【來源:昌都發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西藏昌都,美劇天堂
    地處於橫斷山脈核心地帶的昌都地區,在西藏的東部,這裡天高雲闊,雨落風輕,陽光明媚,空氣清淨,是藏東最接近神明的地方,讓人心靈寧靜,無比嚮往。偌大的昌都地區,我們該去哪裡呢!就去這幾個必遊的地方吧。昌都最大的格魯寺寺院強巴林寺強巴林寺是藏東最大的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寺院,建築保存完好,寺內數以百計的佛像和得道高僧的雕像,還有精巧絕倫的壁畫等等,這裡有面目猙獰的「古慶」神面具,場面神秘,動作誇張。各具特色的來古冰川來古冰川是西美冰川,雅隆冰川,雄加冰川等冰川的統稱,位於然烏湖附近。
  • 留在那裡的愛情(4)留在那裡了,我的愛情和青春
    4、留在那裡了,我的愛情和青春!上海姑娘,這樣我的親家就是上海的。大城市啊,做夢都在想去一趟啊。連長用他手中的權力開始幫著兒子對小翠發起了強烈的攻勢。 很快,小翠繳械投降。連長的兒子在一個月圓的深夜,悄悄地爬進了小翠的宿舍。沒等到小翠清醒過來,他已經爬進了小翠的被窩裡。 啊,男人,是一個男人,一個熟悉的男人。
  • 帕巴拉·格列朗傑在昌都強巴林寺舉行佛事活動
    中新社昌都十月十九日電(毛爭春)日前,應邀前來昌都參加昌都解放五十周年慶祝活動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西藏自治區政協主席帕巴拉·格烈朗傑在強巴林寺舉行佛事活動,一萬八千多名僧俗眾人到場參加。  帕巴拉·格列朗傑是現任強巴林寺寺主——第十一世帕巴拉活佛,也是中國著名的愛國人士。
  • 建證先鋒 | 劉成文,我把青春留在這裡
    建證先鋒 | 劉成文,我把青春留在這裡 時間:2020-12-17 17:19:59 來源:搜狐 他是劉成文他用十年堅守「建」證瀋丹高鐵順利驗收他以青春熱血寫下土木人持之以恆的信念讓我們一起聆聽劉成文在土木的歲月點滴自白我叫劉成文2008年,我還是個學生的時候,就老愛看電視機上的新聞報導
  • 特變電工:減持計劃完成 郭俊香、吳微共減持公司股份約19萬股
    本次郭俊香女士、吳微女士的減持計劃均已實施完畢。 2019年年報顯示,特變電工的主營業務為變壓器、新能源產品及集成工程、電線電纜、煤炭、輸變電成套工程、電費、貿易、其他,佔營收比例分別為:24.56%、20.48%、18.22%、11.84%、10.45%、5.41%、4.33%、2.41%。
  • 魅力長江行,第二站《西藏昌都市》,去體驗昌都的文化及美食
    簡介篇昌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下轄地級市,地處以昌都為中心,東與四川省相望,東南面與雲南省接壤,西南面與西藏林芝市毗鄰,西北與西藏強巴林寺內主佛為強巴(大慈)佛,故對該寺的起名為昌都強巴林寺。傳說格魯派宗師宗喀巴16歲時由青海到拉薩學經途中,路過這兩水交匯的秀美之地時預言這裡將是弘揚佛法之地.後在1444年由宗喀巴的晚年弟子西饒桑布在此歷時八年建成。建寺時西饒桑布在一千戶家去講經化緣,該千戶就將自己家的草場奉獻了出來作建寺之址。
  • 重慶女牙醫支援昌都認了仨徒弟
    近日,在西藏昌都市人民醫院口腔科,牙科醫生王園園在藏族女「徒弟」達瓦的陪同下,與一位藏族患者交流,叮囑其注意口腔衛生,為手術做準備。患者向王園園表示感謝。今年32歲的王園園,是重醫附屬口腔醫院一名牙醫。今年5月,她被市第九批援藏工作隊以柔性援藏的方式引入昌都,開展技術幫扶。目前,她已幫100多位患者拔掉了壞牙,在當地開展了首例種植牙手術。
  • 航拍西藏昌都邦達機場,距昌都市區126公裡
    昌都邦達機場,位於我國西藏昌都市八宿縣,是4C級支線機場,也是高原機場,海拔4334米。昌都邦達機場航站樓面積5018.32平方米,航站樓改擴建工程正在進行中,擴建航站樓面積為12000平方米。機場有一條長4500米,寬45米的跑道。
  • 七年間西藏昌都市經開區迅猛發展 成為投資興業的樂土
    恩威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同樣是一家入駐昌都新區較早的企業。7年來,該公司發展順風順水,2013年至今實現入庫稅收28868.78萬元。今年1至5月完成銷售收入18120.07萬元,實現入庫稅收1470.44萬元。
  • 《既然青春留不住》影評:我願年少輕狂,護你一路遠航
    這部電影由陳喬恩跟張翰主演,說實話在看到這樣的演員陣容後我當時是比較抗拒的,畢竟三十多歲的人來出演青春的少男少女還是比較有違和感。但是看完之後我覺得或許他們更能表現出經年之後對摯愛缺失的遺憾。故事背景發生在21世紀的千禧年,那時候的日子細水長流,青春往事的一幕幕都在記憶的閘門中被打開。電影採用的是倒敘方式,用現在的眼光看過去是對以前的祭奠也是告別。
  • 昌都維護社會穩定工作綜述:三江大地高唱和諧幸福歌
    原標題:昌都維護社會穩定工作綜述:三江大地高唱和諧幸福歌   樂聲悠悠,衣袂飄飄,黃髮垂髫或在廣場、或在家中歡快地跳著民族舞蹈;歌聲悅耳,笑聲響亮,父母妻兒或攜三五好友在鬱鬱蔥蔥的草坪上席地而坐,共同唱響心中幸福之歌……   漫步在昌都的街頭巷尾,這樣幸福和諧的場景隨處可見。
  • 昌都尼龍穿線拖鏈參數
    昌都尼龍穿線拖鏈參數企業之間相互壓價競爭等都直接影響我市五金工具行業的發展壯大。(一)我們要增強五金工具行業的意識。市場競爭非常激烈,目前全國各地各五金工具企業都在發展壯大,搶佔市場,技術創新,如果我們仍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就會被淘汰。必須千方百計揚長避短,壯大自己實力。
  • 西藏昌都發現疑似馬門溪龍類足跡群
    足跡保存於昌都地區的中侏羅統察雅群紅色泥質粉砂巖或紅色粉砂質泥巖中,含足跡地層的巖性以及原生沉積構造和無脊椎動物遺蹟指示了濱湖相的沉積環境,說明這些恐龍曾經活躍於古昌都湖周圍。該發現增加了昌都地區的恐龍足跡數量,豐富了當地的恐龍足跡類型,並擴大了西南地區的恐龍分布範圍。
  • 昌都人的「萬達廣場」誕生了——眾科.高新廣場將於10月開業
    高新廣場將辦公、購物、公寓融為一體,將成為昌都經濟開發(高新)區發展的重要節點,標誌著經開區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著力打造與之相適應的工作生活配套設施。更為難能可貴的是獲得了全國各地投資機構與企業的認可,昌都高新區的發展速度與質量將會快速上升。隨著高新區的發展,外來人口越來多,如何讓投資人安居樂業就提上了日程。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人,有人的地方就必然要有與之相適應的生活配套設施。
  • 把青春留在身體裡才會誕生陽光
    我夢到了,日有所思 夜有所夢的那種夢。我一個三十歲的人,人生過半,而立之年,上半生把所有能經歷的苦都經歷了一遍,撕心裂肺的分手,一事無成的尋覓,難怪期待的婚姻,無法接受的欺騙,無奈的離婚。人生真的很奇妙,總會有不同的苦難找到你,他們就像老師一樣,但也想病毒,總是在教會你一些東西的時候帶給你一段刻骨銘心的痛。
  • 「二級醫院」開到昌都百姓家門口
    原標題:「二級醫院」開到昌都百姓家門口   12月10日,西藏昌都市洛隆縣新榮鄉
  • 國網昌都供電公司 推廣「網上國網」APP
    商報訊(加永措姆 記者 盧彪)近日,國網昌都供電公司組織共產黨員服務隊開展「網上國網」APP宣傳推廣活動。 通過本次活動,提升了國網昌都供電公司服務水平,提高了「網上國網」APP的註冊使用率,使用戶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用電服務。據了解,當天累計完成註冊用戶132位,註冊率達到20%,綁定率達到6.17%,活動得到了用戶的一致好評。
  • 申通快遞董事長陳德軍赴西藏昌都網點調研指導工作
    近日,申通快遞董事長陳德軍一行赴西藏昌都網點調研指導工作,慰問一線快遞員工,並進行座談。陳德軍現場參觀了昌都申通場地建設,並詳細了解網點運營情況後表示,西藏昌都申通目前的快遞業務以進港快遞為主,出去的東西很少,如何打通整個快遞鏈條,通過自己製造更多快遞訂單,是下一步發展要著重思考的問題。
  • 普布頓珠任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委書記(圖/簡歷)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12月21日電 (任佳暉)據昌都報社微信公眾號「昌都發布」消息,近日,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召開全市領導幹部大會,宣布自治區黨委決定:普布頓珠同志兼任昌都市委委員、常委、書記。 普布頓珠同志簡歷
  • 西藏昌都發現恐龍足跡群—新聞—科學網
    此次發現增加了昌都地區的恐龍足跡數量,豐富了當地恐龍足跡類型,並擴大了西南地區的恐龍的分布範圍。研究論文發表於《歷史生物學》雜誌。 足跡保存於西藏自治區昌都地區的中侏羅統察雅群紅色泥質粉砂巖或紅色粉砂質泥巖中,含足跡地層的巖性以及原生沉積構造和無脊椎動物遺蹟,指示了濱湖相的沉積環境,說明這些恐龍曾經活躍於古昌都湖周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