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海口9月28日訊 (記者尤夢瑜)2020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於9月27日至30日在海口召開。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德國汽車工業協會編著的《中德電動汽車合作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於大會期間正式發布。
《報告》以三個篇章回顧中德電動汽車合作發展歷程,詮釋中德新能源汽車產業現狀,並對中德電動汽車的未來進行展望。
《報告》指出,進入21世紀,隨著氣候、環境、能源問題的出現,汽車電動化逐漸成為交通領域解決上述問題的重要方向,中德兩國在電動汽車領域有著廣泛的共同利益,在應對全球氣候、環境及能源挑戰方面肩負著重要責任,兩國逐漸在電動汽車領域開始了新的合作。2011年6月,中德籤署《關於建立電動汽車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明確了兩國在電動汽車領域開展廣泛合作的重要意義,並指明了合作方向。十年來中德電動汽車合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共同推動了中德電動汽車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
海南日報記者在《報告》中看到,過去十年裡,在產業合作方面,德國大眾、戴姆勒、寶馬在整車層面與中國汽車企業合作建立多個合資汽車有限公司、動力電池中心等;而在零部件層面,德國博世、大陸、西門子、採埃孚、舍弗勒等企業抓住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機遇,建立合作。中國寧德時代也與德國圖林根州政府籤約,在德國埃爾福特建立電池工廠。除了產業層面的合作,十年來,中德高校、研究機構等也建立了密切合作,通過合作研發等多種方式為兩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在談及未來願景時,《報告》指出,中德雙方應大力推進政策創新、科技創新,推動形成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新興產業生態。兩國可藉助「中德電動汽車充電項目」「中德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項目」等,加強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合作。同時,還將在無線充電、大功率充電、自動充電、動力電池等方面加強標準法規的合作。
中德兩國在人才培養和職業教育方面的合作歷史悠久。《報告》建議中德兩國加強高校博士生和研究生在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研究領域的學術交流和聯合培養,共同開展共性技術研究及推廣;加強與德國漢斯·賽德爾基金會、德國汽車工業協會、德國手工業行業協會等部門的深度合作,促進中德職業院校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師資培訓項目實施,加強中德在實訓基地建設方面的經驗交流。
原標題:《中德電動汽車合作發展報告》發布 推動政策科技創新 加強基礎設施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