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為何短短十個月不到就被鎮壓了?

2020-12-26 騰訊網

東漢末年出現的「黃巾起義」,可以說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起初聲勢極大,漢末十三州中,有七州都在第一時間爆發了黃巾起義。

但僅僅九個月多一點的時間裡,這些人就成為了漢末三國時期那些軍閥們的戰功。

「黃巾起義」的爆發,就是一筆「糊塗帳」

一般情況下,在封建社會中,以推翻原有封建統治,建立新的封建王朝為目的的武裝鬥爭,都會被認定為「農民起義」。

漢末黃巾起義是一場農民起義,但是它的爆發絕對不是農民與地主鬥爭那麼簡單,所以也就造成了這一場起義在歷史上非常特殊。

它摻雜了「太平道」這一宗教因素。

漢靈帝時期,宦官專權,外戚亂政,和西部遊牧民族長年的戰爭使得財政空虛,兵役、賦稅嚴苛,再加上封建朝代末期經常出現的土地兼併嚴重,遇到饑荒的東漢末年就出現了農民起義。

而這次農民起義是一個叫做張角的人,借用宗教煽動起來的,並且在之前準備了非常久的時間,雖然在預計發動時間的一個月前被「叛徒」告密,但提前發動的黃巾軍幾乎沒有任何的慌亂。

那麼,從這裡就能看出一個問題來,黃巾起義從本質上來說是「農民起義」,但從實現的方式上來說,是被張角等人利用了,借社會上越來越尖銳的階級矛盾來實現自己的野心。

也就是說,張角等主幹人物作為黃巾軍的首腦,他們和黃巾軍的絕大部分「起義者」是同床異夢。

實質上的黃巾起義軍首領,是利用了民眾對於一些幻想事物的熱情,來實現自己的目的,所以這個組織非常鬆散,他必須時時刻刻去畫餅,來增加忠誠度。

比如大家一起帶著「黃頭巾」,喊著「蒼天已死,黃天當立」這種神神叨叨的口號,找認同感。

雖然古代在改朝換代的時候往往會弄一點「祥瑞」等徵兆,比如劉邦「斬白蛇起義」等等,但像張角這種直接把自己化為神靈的方式,這還是頭一次,顯然也是不成功的。

在最初的時刻裡,黃巾軍憑藉著一些共同的理念,也可以說是熱情還打了幾場勝仗,當然也有事起倉促,東漢政權來不及應對的原因。

但是,熱情、口號等等東西不能當飯吃,時間一長,這些起義的農民也就明白過來了,既然搶到了一些耕地和一些物資,已經能解決生存問題了,為什麼還要去拼命呢?

這時候的黃巾軍就開始有了分崩離析的勢頭。

那麼,這樣的一個組織其戰鬥力就可想而知了。

「黃巾軍」的構成,正規軍極少,戰鬥力極弱

也許張角自己都沒想到,如果不是「黃巾起義」的出現,東漢分崩離析的速度可能會更快一點。

當時「黃巾軍」聲勢浩大之時,朝廷當中也有一些有識之士,畢竟漢末就是「三國」時期,這個時代能人輩出,尤其是「士」階層,對於天下大勢那是洞若觀火。

他們敏銳地發現了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一旦外在的黃巾軍和廟堂內部的「黨錮之禍」聯繫起來,那才真是讓人頭疼的事。

「黨錮之禍」是指,東漢桓靈二帝時期,外戚、宦官因為在皇帝的縱容下,與朝廷世家大族出身的大臣之間發生的衝突,並且借皇威來壓制、禁錮士子。

如果這些士子和其背後的家族倒向了「黃巾軍」,那形勢可就不可收拾了。

於是,東漢在靈帝時期短暫地解除了「黨錮」,讓士族重新掌權,極大緩和了朝堂內部矛盾,大家又團結起來了,共同鎮壓「黃巾軍」。

與此同時,地方州郡的權力驟然變大,有著相對獨立的軍事自主權,以此來對抗發生在七州之內的暴亂。

而黃巾軍是個什麼情況呢?

別看人數眾多,但其中能作戰的軍士實際上也就十分之一左右。

這支部隊很奇怪,號稱十萬的軍隊裡,有七八萬都是軍卒的家屬,而剩下正規士兵當中也會分為作戰和非作戰等等不同的種類,所以十萬眾的軍隊實際和萬餘人的戰鬥力相差不多,甚至還不如正規軍。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封建時代下農民具有極強的韌性,他們之所以和張角一起對抗朝廷,是因為饑荒等天災,使得土地荒蕪、賦稅難以上繳,朝廷還沒有寬鬆的意思,所以才不得不如此。

但是,隨著戰果擴大,這些人具有了土地,也能解決生存狀況,所以也就不願意去打仗了。這才有了軍卒之後跟著大量家屬、耕牛等現象的出現。

而朝廷對這些黃巾軍是絕不姑息的,採用了非常強力的手腕進行鎮壓,幾乎不接受投降,因為擔心讓社會上出現以反叛來獲得好處的不良風向。

這一做法很有效,歷史上出現過反面教材,宋朝就是因為對於一些嘯聚山林的綠林人士不斷招安,所以才出現先落草為匪寇,勢力壯大之後再接受招安,去朝廷當官的荒唐現象。

這樣一來,早就已經喪失了戰鬥力的黃巾軍被各路勤王軍隊剿殺得四處逃竄,甚至很多人不得不就此逃亡山林之中,成為匪寇,亂世之中才出來投靠某一方勢力。

想想看,這樣一群實際數量眾多,但真正戰力極少的叛軍,在曹操、劉備等當時還沒有明顯功勞在身的人眼中,這就是天賜的軍功。

所以,除了朝廷派遣出的平叛軍隊在之外,幾乎所有在三國初期有點勢力可以割據一方的「諸侯」基本都參與了這一次「撈取軍功」的行動。

一時間,黃巾軍從聲勢浩大的新興勢力成為了過街老鼠、待宰肥羊,可以說是遍地皆敵,無從逃竄,大有「僧多粥少」的趨勢,短短十個月不到,就灰飛煙滅了。

相關焦點

  •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爆發,高喊「蒼天已死,黃天當立」,什麼意思?
    東漢末年,靈帝劉宏昏庸無道,朝中宦官外戚爭鬥不止、邊疆戰事紛爭不斷,國家實力日益衰弱。 光和七年,全國大旱,老百姓們顆粒無收,朝廷的賦稅卻一分不減,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在巨鹿人張角的號令下,紛紛揭竿而起,他們頭扎黃巾,高喊「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 東漢末年是四國鼎立,為何大多數人只知魏蜀吳,被刪除的是哪國?
    東漢末年,三國鼎立,群雄相爭,也是在這個時期,不少英雄人物輩出,比如諸葛亮,關羽,劉備,曹操,孫權等,都是歷史上流傳古今的名人,如果用簡單的話來概括就是,曹魏、蜀漢、東吳三國相爭,其中劉備,孫權,曹操分別代表三個不同陣營的人,因為他們實力相當,從而導致了三國鼎立的局面,但是大家知道嗎,其實在東漢末年,是四國鼎立,但是我後世看到的為何只有三國
  • 從漢末黃巾起義中,我們可以學到哪些可貴的經驗?
    起義爆發後,鎮壓黃巾軍不僅有龐大的東漢官軍,而且還有各地豪強的大小武裝,由於農民起義損害了地主豪紳商賈富人的利益,所以他們也願意出錢出力幫助朝廷鎮壓黃巾軍,在面對整個地主階級的瘋狂鎮壓中,最終寡不敵眾,終於失敗。
  • 三國志11黃巾起義時,三國大佬都在做什麼?劉備原來並非在賣草鞋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率先向朝廷發難的便是以張角為首的張氏三兄弟所發起的黃巾起義,這場起義雖然失敗,但為了鎮壓起義導致東漢兵權失散,群雄割據,此時的漢室其實早就名存實亡了。不過各位最後也都知道奠定新王朝的是曹操、劉備和孫權三人,而在黃巾起義的時候,三位將來的大佬又都在做什麼呢?雖然歷史不能回溯,但是阿鴦能夠藉助依附三國歷史所改編的三國策略遊戲《三國志11》來以三人的第一視角,看看三位究竟當時在幹什麼,結果不看不知道,一看那真是大跌眼鏡,原來我們的劉皇叔根本不是什麼賣草鞋的等閒之輩!
  • 多幅地圖展示,從東漢黃巾起義到南北朝,中國最混亂的一段歷史
    公元184年的漢末黃巾大起義。自此以後,開始了數百年的亂世。鎮壓黃巾起義,東漢政府號召地方勢力起兵,由此,董卓,曹操,袁紹,劉備,孫堅等一批英豪走上歷史舞臺。其後各路諸侯勢力不斷洗牌,最終形成了魏蜀吳三國。
  • 黃巾起義讓人細思極恐,雖然被很快平定,但國家已經陷入了深淵
    在此,我們可以看到,自創始以來,張角的宗旨就是借宗教的名義拉攏信徒,策划起義。等到時機成熟,張角提出「蒼天已死,黃天已立,歲在甲子,天下大亂」的口號,悍然發起黃巾起義。那為什麼把張角的軍隊叫做「黃巾部隊」?
  • 禍亂北方、自稱天子,聊一聊東漢末年張純、張舉的起義
    漢末三國時期是一個亂世,外部的入侵、內部的起義頻繁發生,大規模的起義不僅有「黃巾起義」,稱王稱帝者也不僅有袁術等人。在當時的東北方曾經有過一支起義軍,由漢人與烏桓人組成,眾至十餘萬,寇犯四州之地,持續了兩年的時間,才被東漢朝廷所平定。在剿滅這支起義軍的時候,公孫瓚和劉備都曾經陷入絕境,劉備更是要用裝死的手段才從戰場上活命。
  • 三國志11手機版,東漢最後的希望,是從這三人開始破滅的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三國時期是一個頻繁戰爭的年代,同樣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說到善於領兵打仗的將領大家都會想到誰?五虎上將,江東十二虎臣,五子良將,這些都是當時帶兵的良將,並且他們的數據通常在遊戲中也是很強的存在,但有這三位將領,可以說是東漢末年最厲害的將領,而他們的數據你覺得合適嗎?
  • 東漢末年的十三州,劉氏宗親佔了五州,卻還是無法興復漢室!
    也即從黃巾起義開始,直至曹丕篡漢或三國鼎立(東吳孫權於229年稱帝)結束,持續36年(或以東吳建立計算,為45年),這段時間內諸侯割據,彼此混戰。在東漢末年,很多實力強勁的諸侯,都不是漢室後裔,比如袁紹、袁術、孫策、呂布、公孫瓚、馬超、曹操等。
  • 東漢三國年代,老百姓的生活條件有多苦
    東漢末年,延綿四百多年的漢帝國敲響了喪鐘。亂世的開始,由朝堂蔓延至民間。廟堂之上,從帝王到王公大臣,個個安於享樂。漢靈帝甚至賣了一批官爵,用來滿足自己的奢靡生活。到後來又引起黃巾之亂。漢朝天子大權旁落,董卓,曹操等人先後挾天子以令諸侯,漢天子成了虛號。漢靈帝在位時期大權被宦官所奪。天下混亂,平民也陷入水深火熱的生活。
  • 東漢末年,董卓廢了少帝後,為何不直接稱帝?背後原因令人感慨
    董卓是東漢時期著名的政治家,他和其他的政治家有著明顯的不同。因為從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到後來權傾朝野,董卓只花了短短幾年。而這顯然不是僅僅具有運氣就可以實現的,那麼董卓究竟為自己下了一盤怎樣的棋呢?他為何在廢了年少的皇帝之後沒有自己繼位登基呢?
  • 從莊園經濟的形成上看東漢為什麼會滅亡?
    公元220年,這一年曹丕篡漢,東漢正式宣布滅亡。後世不斷總結東漢滅亡的原因,有人說是因為皇帝無能導致國家走向滅亡、也有人說是黃巾起義動搖了國家統治、還有人說是因為董卓霍亂朝綱導致的。眾說紛紜,一時間不知道該相信哪一個說法。
  • 東漢三國時期五大名將,有你喜歡的嗎?
    東漢三國時期群雄輩出,無數英才為一統中原之大業奮鬥終身。哪些可以稱作名將,其實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諸葛亮沒錯,就是那位字孔明,號臥龍的蜀國丞相兼職武鄉侯。無論如何盤點東漢三國名將,只要繞過諸葛武侯這個大神的都是耍流氓。
  • 架空爽文:武痴男主穿越到東漢末年,收名將,降美女,威凌天下!
    架空爽文:武痴男主穿越到東漢末年,收名將,降美女,威凌天下!書蟲們大家好,小編又來賣安利了!文荒的日子是不是很難熬呢,沒有精神食糧的日子真是太可怕了,簡直抓心撓肺有木有,這種感覺小編也深有體會啊,所以美麗又可愛的小編今天來給大家安利,如果有喜歡的可以加入自己的書架哦!
  • 東漢最後的守護者——漢末三將,孫堅曹操劉備都在他們手下打過工
    東漢末年,這個延續了四百年的王朝已經搖搖欲墜,桓帝和靈帝昏庸無道,宦官專權加上全國範圍內爆發的黃巾起義,使得大漢治下生靈塗炭。就在這個危急關頭,有三個人站了出來,他們成功討伐了起義的黃巾軍,穩定了局勢,是東漢最後的守護者,被稱為漢末三將。不僅如此,三國的君主們都與他們有著密切的聯繫。
  • 歷史上,大多數農民起義為什麼以失敗而告終
    我國歷史上發生了無數次的農民起義,但是真正取得成功的就三次。 第1次是秦朝末年劉邦, 第2次是西漢末年的劉秀,第3次是元朝末年的朱元璋。 三次農民起義成功之後,建立了三個偉大的大一統王朝。
  • 黃巾軍起義的口號:「蒼天已死,黃天當立」,啥意思,至今未破解
    每一個朝代的更迭,首先就會在農民階層有所體現,中國歷史上有不少的農民起義,農民被政權所壓迫剝削,農民不得不站起來為自己發聲。但是,很可惜的是,由於自身階級的狹隘性以及領導人的搖擺等原因,大多數農民起義最終都沒有得到一個好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