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董卓廢了少帝後,為何不直接稱帝?背後原因令人感慨

2020-12-24 勇哥聊歷史

「卓自以與太后同族,有廢立意。」

董卓是東漢時期著名的政治家,他和其他的政治家有著明顯的不同。因為從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到後來權傾朝野,董卓只花了短短幾年。而這顯然不是僅僅具有運氣就可以實現的,那麼董卓究竟為自己下了一盤怎樣的棋呢?他為何在廢了年少的皇帝之後沒有自己繼位登基呢?

董卓不是不想取而代之,而是他名不正言不順,根本無法解決輿論的攻擊。倘若他真的已經在明面上和之前的權力集團撕破臉,那麼就意味著他需要爭取世家大族的支持。

可是事實恰恰不隨人願,也正因如此,董卓才暫時選擇按耐自己的欲望。韜光養晦是為了可以在遇到合適的機會之後立即行動。所以這個時候的董卓必須在劉協和少帝劉辯之間做出選擇,劉辯年紀尚小,易於控制。但是董卓偏偏選了聰明過人的劉協。這背後到底有著怎樣的秘密呢?

除了客觀上的因素之外,董卓自認為是董太后的族人,所以廢帝自立實在有悖人倫。正因如此,血緣和倫理上的束縛讓董卓無法撕開自己的面具。不僅如此,這意味著一旦董卓決定要自立,他也會失去董太后相關的勢力的支持。所以董卓沒有必要在自己的實力尚未發展成熟之前就樹立敵人,相較而言,保存實力韜光養晦才是最好的選擇。

其實董卓之所以選擇劉協,是因為他已經綜合考慮了各種因素。雖然劉辯現在年紀很小,比較容易控制,但是小孩子總有長大的一天。等劉辯真正的成為一個帝王的時候,就一定會拿董卓開刀。而且董卓自己和劉辯並沒有深厚的感情,他們倆也沒有培養感情的契機。

但是董卓和劉協之間就截然不同了。因為董卓曾經救過劉協的命,所以一旦他擁立劉協當上皇帝,那麼董卓一定就能夠登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所以在這樣的利弊得失衡量之後,董卓決定傾全力支持劉協。

事實上,董卓的確猜對了。劉協繼位之後,董卓也漸漸地走向了權力的巔峰。為什麼董卓千算萬算還是百密一疏呢?按道理來說,董卓已經替自己想好了所有的退路,那麼他為何還是失敗了呢?

最關鍵的原因還是因為董卓平時囂張跋扈,所以得罪了不少人。不僅如此,動作還十分擅長打壓異己。所有和他政見不同的人幾乎都能夠受到董卓不同程度的打壓,有些官員甚至因此被滅門。

這讓人感到憤怒的是,董卓還容忍甚至教唆自己手下的士兵去騷擾老百姓。這樣一來,董卓就失去了百姓的支持,可是他自己卻渾然不知,仍然還繼續著為非作歹的生活。於是就在這樣的情況下,當滿朝的大臣、猜忌董卓已久的皇帝和憤怒不已的百姓聯合起來的時候,董卓就徹底失去了翻盤的機會。所以哪怕董卓自己為自己選了一條康莊大道,他也走入了一條死胡同。

相關焦點

  •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袁術卻因稱帝淪為笑柄,他到底憑什麼稱帝?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戰敗後,袁術先擊敗了阻止自己入城的陳瑀,後又殺死揚州刺史陳溫而自領揚州牧,又兼稱徐州伯。之後,袁術又趁呂布奪取徐州之時,趁機佔領了徐州廣陵等地,地盤得以進一步擴大。
  • 劉秀建國稱帝後,為何都不認親爹了?
    公元25年,劉秀於河北登基稱帝,為延續兩漢完整,劉秀將國號定為「漢」。後世將其稱之為「東漢」或者「後漢」,劉秀則是大家最熟悉的東漢光武帝。 按照祖制,古代開國皇帝正式建立基業後,需昭告天下,在太廟裡追認自己七代先祖。
  • 東漢末年是四國鼎立,為何大多數人只知魏蜀吳,被刪除的是哪國?
    東漢末年,三國鼎立,群雄相爭,也是在這個時期,不少英雄人物輩出,比如諸葛亮,關羽,劉備,曹操,孫權等,都是歷史上流傳古今的名人,如果用簡單的話來概括就是,曹魏、蜀漢、東吳三國相爭,其中劉備,孫權,曹操分別代表三個不同陣營的人,因為他們實力相當,從而導致了三國鼎立的局面,但是大家知道嗎,其實在東漢末年,是四國鼎立,但是我後世看到的為何只有三國
  • 從劉秀到漢獻帝,為何說東漢「成也豪強,敗也豪強」?
    從地皇三年(22年)起兵,到更始三年(25年),僅僅三年時間,劉秀就據有河北,建漢稱帝。其後劉秀以河北作為根據地,開始了統一漢朝的戰爭。縱觀劉秀的發家史,不難發現他之所以能夠如此順利的發展壯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得到了豪強們的支持。西漢末年的戰爭實際上更像是西漢宗室們的戰爭,從更始政權到劉秀政權,其背後的主導勢力都是西漢宗室豪強,綠林軍最初是由一群農民組成的軍隊。
  • 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為何短短十個月不到就被鎮壓了?
    東漢末年出現的「黃巾起義」,可以說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起初聲勢極大,漢末十三州中,有七州都在第一時間爆發了黃巾起義。 但僅僅九個月多一點的時間裡,這些人就成為了漢末三國時期那些軍閥們的戰功。
  • 董卓進京第一件事就是廢少帝立獻帝,這是蠢事嗎,他為何要這麼做
    東漢由於獨特的政治結構,到了末年朝廷權力在外戚、宦官與士族之間輪流控制,這是支撐東漢朝廷穩定的三駕馬車,缺一不可,但是東漢末年發生的以外戚何進為首的外戚集團與宦官集團發生了大火拼,然後兩敗俱傷,如果沒有外來勢力進入的話,朝廷權力應該被控制在以袁隗、袁紹、袁術為首的士族集團手中。
  • 《三國志14》廢立少帝事件怎麼觸發 廢立少帝事件觸發條件一覽
    導 讀 廢立少帝作為三國志中的歷史事件,其背景就是董卓進入洛陽後廢掉了漢少帝劉辯,另立劉協為漢獻帝.這段事件在三國志14中也有體現,那麼廢立少帝事件應該如何觸發呢
  • 禍亂北方、自稱天子,聊一聊東漢末年張純、張舉的起義
    東漢末年時期,幽州的東北方的四股烏桓勢力:遼西郡烏桓大人丘力居、上谷郡烏桓大人難樓、遼東屬國烏桓大人蘇僕延、右北平郡烏桓大人烏延,這就是大家比較熟悉的所謂「三郡烏桓」(為什麼四個郡的烏桓被稱為「三郡烏桓」,小編也搞不清楚,個人猜測是因為遼西郡、遼東屬國、右北平郡三郡相連,忽略了上古郡),也是張舉、張純起義的主要力量。
  • 袁術手下無能臣能將,為何能首先稱帝,你看他稱帝時實力有多強?
    東漢末年,群雄紛爭,董卓被呂布殺死之後更是天下大亂,各方諸侯都佔有一片土地,等待時機一統天下。當時的漢朝已經名存實亡,漢獻帝就是一個傀儡,各路諸侯都可以自立為皇帝,但是大家都心照不宣地稱自己是漢朝臣子,沒有人願意第一個站出來自立。然而袁術卻做了出頭鳥,袁術手下無能臣能將,憑什麼第一個稱帝,你看他稱帝時實力有多強?
  • 廢少帝、立獻帝,董卓為何看劉辯不順眼,有何意圖?
    東漢末年,董卓入京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廢掉少帝,重新擁立獻帝為大漢的天子,原本劉辯被廢掉之後的生活就過得不很好,沒想到董卓依然不放過他,最終在董卓的脅迫下自盡,同為大漢的天子劉辯、劉協,董卓為何如此看劉辯不順眼呢?這個看似讓人不解的作法,其實只是董卓在完成先帝的願望而已。其實劉辯從來都不被漢靈帝劉宏所喜愛,可能是從小就沒有在劉宏的身邊長大的原因。
  • 東漢末年的十三州,劉氏宗親佔了五州,卻還是無法興復漢室!
    在東漢末年,很多實力強勁的諸侯,都不是漢室後裔,比如袁紹、袁術、孫策、呂布、公孫瓚、馬超、曹操等。  不過,實際上,在東漢末年,劉氏宗親一度在東漢十三州中佔據了五個州,但是,因為種種原因,這些漢室後裔相繼敗亡,最終還是無法挽救漢朝。  東漢末年,幽州曾經是公孫瓚和袁紹的勢力範圍。但是,在公孫瓚之前,幽州是劉虞這位劉氏宗親來執掌的。劉虞(?-193年),字伯安。東海郡郯縣(今山東郯城)人,漢光武帝劉秀之子東海恭王劉強之後。在東漢末年,曾任幽州刺史、甘陵國相、宗正等職,頗有名望。
  • 清朝末年老照片:大清門早已不在,臺灣總督府成為歷史,令人遺憾
    【大清門】這是一組來自清朝末年的老照片,很多建築在民國以及新中國建立後隨著經濟的發展而消失殆盡。也有很多在國破家亡的動亂中見證了歷史,也同時成為了歷史的遺蹟,令人遺憾不已。比如圖中的大清門,就見證了晚清末年的多災多難,據說大清門牌匾的背後刻著大明門三個字,只不過如今這個老建築已經不復存在了。
  • 世人都說東漢是西漢的延續,其實,這根本就是兩個不同的朝代
    新朝末年爆發綠林赤眉起義,西漢宗室劉秀趁勢而起。公元25年,劉秀稱帝於鄗城,後定都於雒陽,延續「漢」的國號,史稱東漢。 190年,董卓挾漢獻帝遷都長安朝廷大權旁落,揭開了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的序幕。 劉秀,劉邦的九世孫。按照血脈關係看,他有著高貴的皇室血統。當時,人們就認為:漢室被王莽變著法的給奪了,當然,後來的朝代得由劉氏的後人再去繼承。這個觀點其實是有點「自圓其說」的意味,如果,新朝的各項改制能推進的很好,還有東漢的事麼?
  • 古代6大權臣,手握大權,但為何就是沒有稱帝?
    諸葛亮在蜀漢後期的權利有多大不言而喻,就連劉備在白帝城託孤時也和諸葛亮說如果阿鬥輔佐不起來,讓諸葛亮自己稱帝。 曹操可以說是東漢末年,手握權力最大的,且是漢室正統大臣的唯一一個,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實質上,他就已經是天子。
  • 東漢末年的一場大瘟疫,死亡上千萬人,卻誕生了一位「醫聖」
    雖然不是直接的一瞬間置人於死地,但是它的可怕性仍然給人類留下了深深的陰影。現在科學發達,醫療方面的專家比較多,就拿這次新冠來說,雖然沒有具體的正式的宣布一疫苗的正式發行。但是已經有幾支藥效不錯的疫苗已經研製出來。
  • 袁紹不迎獻帝: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非也,破幡一面,不上道也。 以結果倒推原因,是很不合時宜的。 以官渡勝敗歸因於「袁紹不尊奉天子」,與緣木求魚、刻舟求劍何異?界橋之役,時人皆重公孫而輕袁紹,結局卻是兵弱敵強,尊卑易主。前世之事,後事之師。謹戒。
  • 架空爽文:武痴男主穿越到東漢末年,收名將,降美女,威凌天下!
    架空爽文:武痴男主穿越到東漢末年,收名將,降美女,威凌天下!書蟲們大家好,小編又來賣安利了!文荒的日子是不是很難熬呢,沒有精神食糧的日子真是太可怕了,簡直抓心撓肺有木有,這種感覺小編也深有體會啊,所以美麗又可愛的小編今天來給大家安利,如果有喜歡的可以加入自己的書架哦!
  • 劉備稱帝,卻不給關羽、張飛封王,並非不器重二人,而是另有原因
    第二年,即221年,劉備也在成都稱帝。222年,孫權雖然沒敢稱帝,卻也自稱吳王。估計漢獻帝還在嘆息,老曹呀,你咋丟下朕就自己走了呢?現在朕好想你呀!可惜,事已至此,他也只能去做曹丕封給他的山陽公了。世上沒有賣後悔藥的,曹操死了,曹丕篡位稱帝了,漢獻帝也成了山陽公,還莫名其妙地被遠在蜀川的劉備給辦了一場大喪,甚至還有了諡號孝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