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林時勝團隊:利用5G信號等無線電波進行直流發電

2020-06-28 科技導報
浙江大學林時勝團隊:利用5G信號等無線電波進行直流發電

浙江大學林時勝團隊:利用5G信號等無線電波進行直流發電


近日,浙江大學林時勝教授團隊提出了一種新型石墨烯/半導體無線電發電機,通過5G頻段無線電波激發石墨烯產生熱電子,並在內建電場作用下快速分離,通過量子隧穿過程產生電流,實現無線電波環境下直流發電。相關成果以「Graphene/semiconductor heterostructure wireless energy harvester through hot electron excitation」為題發表在Research上(Research, 2020 DOI: 10.34133/2020/3850389,宣揚帆、陳紅 陳妍為共同第一作者)。


研究背景

浙江大學林時勝團隊:利用5G信號等無線電波進行直流發電


隨著人工智慧、無人機、可穿戴設備等領域的快速發展以及物聯網的普及,可隨時隨地獲取原位能源的無線充電器件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採用無線充電的方式對電池進行充電,有利於電池的長期運行,節省了大量的電池維護和更換工作。無線電能傳輸技術具有靈活便捷、安全可靠、易於控制及受外界影響較小等優點,從無線電波中獲取能量的技術,有著很好的發展前景。近年來,隨著物聯網和5G的興起,人們越來越需要對廣泛分布的物聯網傳感器件進行無線充電。但目前研究還沒涉及將5G波段無線電能源收集並轉化為電能的石墨烯器件結構,因此,發明一種簡單結構的無線充電器件將可以為物聯網傳感器件和設備提供便捷的能量供給。


<<研究進展

浙江大學林時勝團隊:利用5G信號等無線電波進行直流發電


浙江大學林時勝教授領導的高效發電與信能一體化團隊近來提出了一種基於石墨烯/半導體異質結的無線能源發電機。在5G時代蓬勃發展的今天,利用空氣中存在的射頻波獲取能量,實現信能互傳,將會成為將來非常有前景的研究方向。相比於利用天線對RF波進行整流的半導體異質結構,林時勝教授團隊提出的基於石墨烯/半導體異質結的無線能源發電機結構簡單,可以直接利用石墨烯的等離子體激元激發以及石墨烯與GaAs或GaN之間的量子隧穿過程將RF波轉化為直流信號。圖1是石墨烯/砷化鎵形成的異質結半導體結構,實驗使用了915MHz的無線電波源,在石墨烯表面激發出等離子激元,產生電子,通過量子隧穿過程將RF波轉化為直流電。這一新型無線能量發電機,具有結構小巧簡單、不受環境和外加電路限制、利用空間中冗餘的無線信號即可發電的優點,在便攜化的智能可穿戴設備以及自驅動的物聯網傳感器中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浙江大學林時勝團隊:利用5G信號等無線電波進行直流發電

圖1 石墨烯/半導體異質結構無線電發電機及其原理示意


石墨烯中熱電子壽命較長且石墨烯/半導體異質結快速分離載流子是無線電波激發器件產生電流的根源,由無線源產生的電流信號非常穩定,具有良好的發電效果。為進一步研究本器件對多個無線信號源的響應,團隊還設置了不同角度的源對發電電流的影響,可以發現不同源在器件上產生的發電效果可以進行疊加,其中兩個源成45°角的發電效果最佳,可達0.15mV。相比較於傳統PN器件對無線電的零響應,林時勝教授團隊還發現石墨烯/AlN/Si和石墨烯/Al2O3/Si等石墨烯/矽半導體也對無線信號源產生了類似的發電效果,並且發電效果更好。這論證了石墨烯/半導體結構在無線發電、5G發電領域的可行性。

浙江大學林時勝團隊:利用5G信號等無線電波進行直流發電

圖2 PN Si、石墨烯/AlN/Si和石墨烯/Al2O3/Si結構的發電特性


未來展望>>

浙江大學林時勝團隊:利用5G信號等無線電波進行直流發電


石墨烯/半導體無線電發電機可以利用環境中冗餘的5G信號等無線信號實現對物聯網傳感器等元件的實時持續供電,作為新一代的輕質化可持續原位能源獲取技術可以消除物聯網設備供電帶來的額外設備及管理成本,將大大助力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此無線充電異質器件為5G社會的傳感器原位供電提供了一種新的解決方案,有機會實現信息-能源一體化。


<<作者簡介


林時勝,浙江大學教授,帶領高效發電與信能一體化團隊在高效光電和發電器件領域取得了一些重要研究成果,包括高效新型高效發電器件、高效太陽電池、高效自驅動光電探測等。已在國際期刊發表學術論文近80篇,被引用近3000次,授權發明專利近20項,擔任Science Bulletin副主編等學術兼職。

林時勝個人主頁:https://person.zju.edu.cn/shishenglin

相關焦點

  • 浙江工商大學:本科學子衝擊汙水發電難題—新聞—科學網
    在北京舉行的第十五屆世界厭氧消化大會上,浙江工商大學的本科生應賢斌就首次發現的陽極電勢與電子供體對產電微生物群落結構的調控機制進行了匯報,這成為浙商大本科生在國際會議上匯報成果的首例,更意味著未來用生活汙水發電不是夢,微生物燃料電池應用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 新型能量採集設計:利用Wi-Fi信號為手機充電
    Isobe 的合著者包括: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副教授 Liang Fu、前任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後研究員、現任哈佛大學化學系助理教授 Su-yang Xu。他們這麼做主要是通過整流器,這種裝置可以將電磁波從交流轉化為直流。大部分的整流器都是用於轉化低頻波例如無線電波,它們採用一個帶二極體的電路來生成一個電場,這個電場可以讓無線電波以直流電的形式通過該裝置。這些整流器只能工作在一個特定的頻率下,不能達到太赫茲波的頻率範圍。
  • 利用陰影發電的太陽能電池
    能利用陰影發電的光伏電池問世了。4月15日,科學雜誌《能源與環境科學》報導了一款能夠利用「陰影效應」發電的光伏電池。一個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以及新加坡國立大學物理系的團隊創造了一種叫做陰影效應能量發生器(SEG)的裝置,它利用照明和陰影區域之間的照明對比來發電。
  • 美國研製「太赫茲整流器」雛形 以打造WiFi信號給設備充電為目標
    整流器是把交流電轉換成直流電的裝置,可用於供電裝置及偵測無線電信號等。整流器可以由真空管,引燃管,固態矽半導體二極體,汞弧等製成。相反,一套把直流電轉換成交流電的裝置,則稱為「逆變器」。整流器是一個整流裝置,簡單的說就是將交流(AC)轉化為直流(DC)的裝置。
  • 美國凡德比特大學團隊研發人體動能薄膜發電設備
    來自美國凡德比特大學的科研團隊正研發一款能夠利用人體動能的超薄發電器。該設備能夠利用人體在坐下等動作時發出的動能發電,或許這個設備能夠允許科學家開發出能夠為手機或LCD屏幕充電的衣服。  該團隊利用的發電材料針對的是利用機械壓力的壓電系統。這個系統由微小的黑色磷層組成,這些磷層只有幾個原子那麼厚。當材料彎曲或者受到擠壓時,它就會產生一個小的電荷。輕薄的材料利於穿戴。
  • 如何更好地利用風能發電?
    文章指出,美國提出了採用改造美國電網並增加長距離高壓直流輸電線路的方案,但因面臨經濟和政治方面的障礙,是否建造新的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尚不確定。中國正在積極提高高壓直流輸電線路的輸電能力,如建設超高壓線路,同時升級換代輸電系統以更有效地利用風電等可再生資源;歐盟將可再生能源併入電網,著眼於增加其電力系統之間的整合。
  • 康奈爾大學科學家:截獲51光年星球無線電波,外星人離地球不遠?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已經對1萬光年以內的行星進行了掃描,都沒有發現外星人的痕跡,於是有不少科學家認為,在人類的探測範圍之內,不可能存在外星人,至少不會存在高等級文明。儘管尋找外星人的希望非常渺茫,但仍有不少人執著於尋找外星人的計劃。
  • 如何更好地利用風能發電?-虎嗅網
    文章指出,美國提出了採用改造美國電網並增加長距離高壓直流輸電線路的方案,但因面臨經濟和政治方面的障礙,是否建造新的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尚不確定。中國正在積極提高高壓直流輸電線路的輸電能力,如建設超高壓線路,同時升級換代輸電系統以更有效地利用風電等可再生資源;歐盟將可再生能源併入電網,著眼於增加其電力系統之間的整合。
  • 無線電波傳輸技術_無線電波傳輸基本概念
    無線電技術中使用的這一段電磁波稱為無線電波。   無線電波傳輸基本概念   理論分析和實驗都表明無線電波是橫波,即電場和磁場的方向都與波的傳播方向垂直。而且電場強度與磁場強度的方向也總是相互垂直的。   無線電波在空間傳播時,必然要受到大氣層的影響,尤其以電離層的影響最為顯著。
  • 無線電波的傳播方式是怎樣的
    無線電波的傳播方式對於自由空間,在自由空間中由於沒有阻擋,電波傳播只有直射,不存在其他現象。   而對於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傳播環境,由於地面存在各種各樣的物體,使得電波的傳播有直射、反射、繞射(衍射)等,另外對於室內或列車內的用戶,還有一部分信號來源於無線電波對建築的穿透。
  • 真·無線充電:MIT團隊可利用WiFi信號給設備充電
    不過麻省理工大學的科研團隊已經向我們勾勒了真無線充電藍圖,利用散布於空氣中的環境輻射為設備進行充電。 它們是由許多電子設備生產的,基本上包括發出Wi-Fi信號的任何設備。 但是現有的科技手段很難充分利用這座「能量金礦」,而麻省理工大學的新方案似乎找到了新的突破口。不過目前依然停留在藍圖階段,還沒有經過實際的測試。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Hiroki Isobe說:「我們被太赫茲的電磁波所包圍。
  • 浙江大學844信號與電路基礎考研
    【導語】浙江大學844信號與電路基礎考研分享給大家。本學習內容全面豐富,共分為6個部分12份電子書資料,助力全面備考。首先通過歷年來的考研試題進行彙編整理,幫助廣大考生朋友有針對性、有重點的掌握專業課考試的側重考點、核心知識點,總結命題規律和特點,做到知己知彼、針對性備考;結合指定的參考教材的重難點筆記、配套練習題、課後練習題答案、典型題目總結歸納等分析等來幫助全方位地吃透教材;各院校出題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和相關性,因此最後根據本校出題特點又整理彙編了全國各名校的考研試題,幫助考生朋友在衝刺階段提高實戰能力,檢驗學習效果
  • 香港中文大學團隊用外骨骼發電:只要路在走,電力總是有
    圖 | 香港中文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廖偉新教授(來源:香港中文大學)近日,由香港中文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的教授廖偉新領導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以輕質智能材料為基礎的能量獲取外骨骼,其可在人們行走或跑步的過程中,產生可持續的電力供應。
  • 天津工大在納米發電機直流發電集成化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天津工業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王聞宇副教授和林童教授課題組在納米發電機直流發電集成化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Direct-current Energy Generators from Polypyrrole-coated Fabric
  • 「青豫直流」工程配套電源建設穩步進行
    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簡稱「青豫直流」工程),是世界上第一條專為清潔能源外送建設的特高壓通道。目前該項目配套電源建設穩步進行,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境內的黃河水電公司220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和130萬千瓦風力發電項目現場,施工人員正在加緊施工,確保「青豫直流」工程配套電源項目順利投運。
  • 科學家多次接收到重複的無線電波信號,會是外星文明發出的嗎?
    只有極少數的神秘信號可能是外星文明發出的,如果有外星文明已經非常強大,通過觀測技術發現了地球的存在,可是不確定地球是否有文明存在,就有可能向地球方向發出強烈的無線電波來進行探測。還有可能,宇宙中的強大文明會向宇宙各個方向發射強烈的無線電波信號,用撒網的方式進行搜尋。
  • 浙江大學發布植入式腦機接口臨床研究成果 系國內首例
    新京報訊(記者 樊朔)1月17日,記者從浙江大學獲悉,該校求是高等研究院「腦機接口」團隊與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外科合作完成了國內第一例植入式腦機接口臨床研究。浙江大學發布的視頻顯示,一名72歲的高位截癱患者可通過「意念」控制外部機械臂及機械手來完成握手、拿飲料、吃油條、打麻將等動作。浙江大學官方微信號資料顯示,參與這一實驗的患者可以完全利用大腦運動皮層信號精準控制外部機械臂與機械手實現三維空間的運動,同時該實驗首次證明高齡患者利用植入式腦機接口進行複雜而有效的運動控制是可行的。患者通過「意念」控制機械手臂吃油條。
  •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和劍橋大學團隊聯合發布「中資企業國際化...
    該商會旨在幫助民營企業在新形勢下更好利用兩種資源、服務兩個市場,促進民營企業開展國際經貿交流與合作,推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會上,由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和劍橋大學嘉治商學院中國管理研究中心聯合編制的「2020中資企業國際化指數」及百強榜單正式發布。
  • Bioo利用光合作用進行發電,潛力無限,或引起能源界的變革!
    可傳統的太陽能面板轉化率低,受自然條件影響較大,人類對太陽能的使用量還不到太陽能總量的萬分之一,我們知道地球上種植著無數的植物,如果植物能進行發電的話,將會滿足整個人類的用電需求。為此外國一團隊發明了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來發電的神器BIOO。的外形就是一個花盆,與正常的花盆一樣。我們可以在花盆中種植植物並正常的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