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大學林時勝團隊:利用5G信號等無線電波進行直流發電
,通過5G頻段無線電波激發石墨烯產生熱電子,並在內建電場作用下快速分離,通過量子隧穿過程產生電流,實現無線電波環境下直流發電。在5G時代蓬勃發展的今天,利用空氣中存在的射頻波獲取能量,實現信能互傳,將會成為將來非常有前景的研究方向。相比於利用天線對RF波進行整流的半導體異質結構,林時勝教授團隊提出的基於石墨烯/半導體異質結的無線能源發電機結構簡單,可以直接利用石墨烯的等離子體激元激發以及石墨烯與GaAs或GaN之間的量子隧穿過程將RF波轉化為直流信號。
-
南科大團隊在熱電材料領域取得重要新進展
南都訊 記者朱倩 通訊員黃綺夢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物理系講席教授何佳清團隊在熱電材料能量轉換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 「在n型Bi2Te3基熱電材料中實現創紀錄的高性能」為題在能源和環境領域頂級期刊《能源與環境科學》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
馮晶教授團隊在鉍系熱電材料領域取得研究進展
近日,昆明理工大學馮晶教授團隊在鉍系熱電材料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相關工作成果發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和Nano Energy上,昆明理工大學是第一作者單位。兩篇論文的第一作者分別是2018級碩士研究生朱鈺可、2018級博士研究生郭俊。葛振華教授、馮晶教授為論文的通訊作者。
-
電子科技大學張曉升課題組在自驅動智能微系統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該工作對新型微納能源採集器件的電極部分展開深入研究,基於寄生電容效應,提出一種電極小型化策略,實現其高透光性和高電能輸出的集成一體化,進而實現高靈敏透明軌跡追蹤自驅動智能微系統。系統器件原理圖、實物圖及系統架構圖作為一種新興的環境能量收集技術,納米發電機已被證明是一種可靠的微納能源,而且由於其自身具有「供電+功能」集成化的獨特特性,可以作為自驅動傳感器和自驅動執行器來構建智能人機互動微系統。
-
新型摩擦納米發電機問世:「旗形」構造,高效採「風」
論文第一作者、大連海事大學輪機工程學院博士生王巖介紹,過去研究報導了很多將有機介電薄膜置於框架結構中的摩擦納米發電機,例如固定薄膜一端,在風的作用下,使薄膜自由端與固定電極拍打的模式;固定薄膜兩端,薄膜與上下電極發生接觸的模式,這些方法都取得了很好的發電效果。 「然而,由於結構的限制,導致難以有效採集來自各個方向的風能。
-
納米藥物在胰腺癌免疫治療領域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學科中心納米藥物與安全性研究組副研究員李娟與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孟幻合作在胰腺癌治療的納米藥物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Use of ratiometrically designed nanocarrier targeting
-
手機充電不需要充電器,納米發電機自發電技術幫您解難題
很快,他帶領團隊構建了全新納米器件,「摩擦納米發電機」,它可以通過摩擦起電效應,把微小機械能轉換為電能。更重要的是,它既用不著磁鐵也不用線圈,使用的都是便宜的高分子材料。它將給人們帶來多大改變?舉個例子:將摩擦納米發電機整合進鞋墊或鞋跟,可以將人走路的能量收集起來轉變為電能,甚至可以把心跳,肌肉收縮,摩擦產生的能量轉換成電能,這樣很多在身體中的醫療器械,就不再需要電池。
-
中國科大在納米限域毛細凝聚理論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原標題:中國科大在納米限域毛細凝聚理論研究取得重要突破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奉超教授與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安德烈·海姆教授團隊合作,在納米限域毛細凝聚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研究成果於12月10日出版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上。
-
給手機穿上「防水服」:納米塗層領域取得研究進展
日前,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等科研單位在納米塗層領域取得研究進展。通過納米防水塗層技術,給電路板和電子器件表面穿上一層「納米防水服」,穿上這種「防水服」的手機和電子產品,再也不必擔心會進水。日常生活中,人們有時會遇到耳機被雨淋溼而無法使用、電腦被水潑濺而鍵盤失靈,甚至手機掉到水池後無法開機等情況。
-
三維石墨烯超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蘭州大學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在三維石墨烯超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先後在國際材料工程領域頂級刊物Advanced Materials 發表論文2篇,在美國化學學會旗下材料科學Top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發表論文一篇。
-
重慶理工大學在納米時柵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華龍網10月12日15時訊 近日,國際重要學術刊物《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SCI一區,IF=7.168,IEEE旗下的TOP期刊)發表了重慶理工大學機械檢測技術與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機械工程學院劉小康和彭東林教授課題組的研究論文「Features of
-
具有高輸出可拉伸納米纖維素/MXene液體電極摩擦納米發電機
摩擦納米發電機(TENGs)是一種新型高效的能量採集器件,可以有效的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同時提供了一種新型的自驅動傳感機制,可以實現無需外部電源供給下的信號感知,對解決電子器件能源供給問題提供了無限的可能。隨著柔性電子技術向智能化、功能化、集成化的快速發展,智能可穿戴設備在個性化健康監護、人機互動、人工智慧等領域的應用受到了廣泛關注。
-
又一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科技日報記者 吳長鋒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奉超教授與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安德烈·海姆教授團隊合作,在納米限域毛細凝聚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他們建立了納米限域毛細凝聚的新理論,修正了經典的開爾文方程,並將方程適用性拓展到亞納米尺度。
-
華東理工大學在中空介孔納米催化反應器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化學領域知名期刊Chem. Mater.以「Coordination-Enhanced Synthesis for Hollow Mesoporous Silica Nanoreactors」和工程技術領域知名期刊Chem. Eng.
-
二維層狀超導體二硒化鈮的非互易天線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
打開APP 二維層狀超導體二硒化鈮的非互易天線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 微波射頻網 發表於 2020-12-02 14:06:30
-
上海矽酸鹽所在「納米催化醫學」的腫瘤治療領域取得多項重要進展
近日,該科研團隊在「納米催化醫學」的腫瘤治療領域再次取得突破,三項相關研究成果分別聚焦於抑制細胞自噬增強內場響應催化腫瘤治療、外場激發光合作用增強光動力學催化治療以及外場超聲引發壓電催化腫瘤治療,先後發表於國際高水平學術期刊Advanced Materials(2篇)及Angewandte
-
直流發電機,你知道多少?
這就是直流電機的逆運行一一發 電機運行。目前,直流發電機的生產已經很少,它最終必將被體積小、效率高、成本低、使用維護方便的整流電源代替。直流發電機也可分為他勵和自勵兩大類,自勵發電機按勵磁繞組的接線不同,又可分為並勵、串勵和復勵3種。本節僅介紹目前仍有不少場合還在使用的並勵發電機和直流電機。
-
氣球遇到海水能夠全天候發電?浙大學者研製多倍頻高性能摩擦納米...
近年來,隨著各國實現工業化,能源消耗不斷增加,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變得越來越重要。值得注意的是,海洋能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無汙染的巨大可再生能源。因此,海洋能源的開發利用,尤其是波浪能的研究可以說是海洋能源利用領域中最為重要的一項工作,今年來成為了研究者們關注的焦點。
-
它能滿足全人類用電需求,中國研發全新納米發電技術,國外會有?
雖然我們在風能,水力發電,再到後來的核能發電上,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但是,這些發電方式,還是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很明顯,這是我們短期之內無法解決的。我們甚至一度想把這個研究方向轉向外太空。但是,我們現在的能力很明顯是很難實現的,而面對這一囧境,中科院也迎來了一個好消息,他們研發了一種納米能源技術,經過專門的納米蝕刻的薄膜材料,最終形成一個納米發電機,改變了以往傳統發電機的笨重,體型越大能量越大的定律。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納米限域毛細凝聚理論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科學學院中科院材料力學行為和設計重點實驗室王奉超教授與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諾貝爾物理獎得主Andre Geim教授團隊合作,在納米限域毛細凝聚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