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樊曉鑫
5G、人工智慧方興未艾,給縣級融媒體建設帶來的挑戰的同時,也帶來新的機遇,在12月5日首屆全國縣級融媒體中心輿論引導能力建設年會專題論壇現場,來自人工智慧領域的專家學者、行業人士以「5G、人工智慧在融媒體中心建設中的未來使命」為主題,分別發表自己對人工智慧賦能縣級融媒體建設的意見、看法。
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執行主任、人民在線網絡有限公司總經理董盟君從人民在線和地方融媒體中心的融媒體協同發展出發,著重闡述藉助人民雲」開放戰略推動「媒體上雲、服務上鏈」,以及「1+5+N」融媒方案,通過一朵「人民雲」、一條「人民鏈」的方式輸出給各地、各級融媒體中心,提升地方融媒體中心內容影響力和經營能力賦能,探索建立'新聞+政務服務商務'的運營模式,助力縣級融媒體中心「建強、用好」。
封面傳媒首席安全官、融媒體建設技術負責人餘欣認為,智媒體的三個關鍵詞就是創新,融合、轉化。他從自主研發,場景加持,開放合作,不斷迭代四個方面展示智媒雲的智能技術矩陣的創新源泉,以及與新技術的「融合」如何通過團隊、生產流程、業務形態驅動智媒雲的智慧文博矩陣,內容科技矩陣,數據營銷矩陣。
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駱正林則從國家頂層規劃、智慧中國建設、人工智慧在新聞傳播領域應用等三個維度,闡述了人工智慧是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動力源泉,是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媒介變革與融合的必由之路,指出,當人工智慧逐漸從「弱」向「強」發展時,將給新聞傳播生態的挑戰和機遇。最後以「學習強國」APP「融媒建設」欄目為例,建議各地縣級融媒體加強學習借鑑,在技術人才培養、數字服務平臺的建設加大力度。
阿里雲智能事業群廣電傳媒行業總經理程國鋒以阿里雲在縣級融媒的實踐分享為主題,介紹了阿里雲在產品、技術、渠道、應用場景等方面的技術優勢,以及在推進融媒體建設當中的技術支撐和合作保障的作用。
主題演講之後,來自全國各地的5家融媒體中心和技術公司代表結合本單位實踐,分享了自身應用人工智慧技術提升新聞生產力的具體經驗。
廣東省高州市融媒體中心主任譚慶茂與大家分享了他們在疫情期間開通電商直播帶貨,暢通高州荔枝產品銷售渠道,提升果農收入以及對接數字鄉村建設、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的經驗。
北京大興區融媒體中心主任馬憲穎介紹了當地在應用5G和人工智慧的最新進展,包括即將啟動5G直播區「兩會」,引入虛擬主播,提升新聞生產能力和應急播報的能力,以及2021年準備搭建5G+4K/8K的虛擬演播室等情況。
江蘇江寧區融媒體中心副主任施金龍從技術專業人員角度,向觀眾分享分析了他對技術、人工智慧、5G的獨特看法,他認為人工智慧不僅帶來效率的提升,還要注重在日常工作訓練、指導、應用,更好的在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當中發揮獨特作用。
四川合江縣融媒體中心主任臧東升從當地利用5G信號開展應急廣播案例出發,介紹了5G在當地新聞傳播領域的具體實踐,以及依託5G信號和人工智慧的優勢在短視頻、直播、客戶端的建設成果,探討了未來版權保護、內容審核等應用場景。
中科聞歌科技有限公司CTO曹家結合縣級融媒體中心的三個功能、定位,全面介紹了其公司產品、平臺在地方、行業、系統的具體應用,並指出未來人工智慧技術將不斷向行業融媒體、高校融媒體等行業滲透,將對人才培養模式、應用場景提出新的挑戰。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通過交流與分享,大家一致認為既不能對新技術視而不見,也不能過度追求技術,要腳踏實地從自身實際需求出發,以打造本地精品化內容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依託技術的合理化應用來賦能縣級融媒體中心的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