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賦能透明化工作面智能開採!山東煤礦井下開採將打破「隔皮猜瓜」

2020-12-05 海報新聞

「『郭屯-彭莊』透明化工作面智能開採模式主要關鍵技術和平臺都實現了國產化,不但符合國家自主可控的產業政策,還能為真正實現智能智慧礦山少人化、無人化的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5月6日,山東能源臨礦集團菏澤煤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李存祿表示。

業內專家認為,「該公司正在攻關的透明化工作面智能開採模式,代表了中國煤礦智能化開採的新方向,是真正意義上的煤礦智能化開採」。

「採掘工作面在煤礦涉及設備最多、生產最複雜,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和數位化控制手段,實現自動化、智能化、少人化、無人化,是煤炭工業技術革命的重要目標。」郭屯煤礦透明化工作面智能開採攻關小組組長,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毛善君向記者介紹。

毛善君認為,「在智能化發展方面山東煤礦走在了全國前列,而郭屯礦的透明化工作面走在了山東的前列。」國內煤礦的智能化開採大部分處在1.0時代, 2.0時代主要依託國外技術,但還沒有普及。但這兩種模式都缺乏基於地理信息系統的可視化管控平臺,無法實現基於統一坐標的驅動、三維地質模型和透明化工作面的自適應割煤,信息化、自動化和智能化的集成度不高,實用性受到較大制約。

李存祿在生產管理實踐中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和行業的趨勢,「煤炭開採不能再隔皮猜瓜」,透明化工作面智能化開採技術將會成為未來煤炭工業智能開採的方向。於是,菏澤煤電公司聯合北京龍軟科技公司、北京大學、中國礦業大學等7家單位組建高水平研究團隊,依託郭屯煤礦3301智能化工作面,聯合攻關透明化工作面智能化開採技術。

「『郭屯-彭莊』模式的核心技術主要集中在包括三維地質模型在內的透明化工作面動態構建、高精度導航定位、基於地理信息系統的可視化管控平臺和智能化開採與透明化工作面的融合等方面,這也是攻堅團隊需要攻克的重大技術難題。」毛善君坦言。前期煤層地質條件鑽探、物探數據,煤巖層空間信息不精準不能滿足建模需求;無實時高精度感知定位方法和手段,不能精準控制設備動作;現有綜採裝備控制與煤層信息不關聯等,都成為透明化工作面項目攻關的「攔路虎」。

「我們僅在3301工作面兩個順槽就重新布設了700餘個觀測點,每天下井作業12個小時以上,儘快建立起精準翔實的基礎資料庫。」該項目測量小組組長王金正介紹。最終,原計劃60天的工期僅用了32天就全部完成,並於2019年3月31日建成基礎資料庫。

高精度導航定位系統與井下設備位置的融合是透明化工作面動態修正最重要的一環。高精度導航定位系統在井下複雜開採環境下,其實用性、穩定性受到很大影響。為此,攻關團隊按照各自分工,全力以赴投入到高精度導航定位系統的研究驗證,並通過井下密集試驗和核心技術攻關,現已成功應用於採煤機等設備,定位精度達到了設計要求。

「目前,我們已完成了三維地質模型的動態構建和可視化、三維透明化工作面、高精度導航定位、基於地理信息系統的二三維『一張圖』管控平臺、管控平臺遠程操控和基於『一張圖』的信息共享大數據分析平臺六項技術,將使我國煤炭工業智能化開採技術一舉邁入3.0時代。」毛善君欣慰地說。

據悉,下一步該項目將進入5G工程的施工和調試,主要是利用中國移動5G核心網絡,實現井下視頻交互、監控視頻智能識別和監控數據處理等功能。

「6月底,我們將完成透明化工作面智能開採系統與5G、大地坐標傳導、高精度導航定位、地質模型和三機設備等系統的聯調,最終實現透明化工作面技術的高度集成和實用化。該模式完成後,我們還將繼續攻關建設透明化礦井和礦山,打造煤炭工業『新基建』的『郭屯-彭莊』模式。」臨礦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孝孔說。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左豐岐 通訊員 崔鑫 王鳳斌 報導)

相關焦點

  • 山東移動菏澤分公司實現全省首次5G+井下工作面智能開採
    中國山東網9月27日訊(通訊員 胡夢海) 近日,菏澤移動聯合華為公司、山東能源菏澤煤電公司共同推進研究應用,實現了菏澤市鄆城郭屯煤礦負800米下工作面5G全覆蓋。這是全省首次將5G技術應用與煤礦井下工作面智能開採工作相結合。
  • 王慶利到郭屯煤礦調研督導透明化工作面工作
    我的煤炭網>新聞>礦企資訊>王慶利到郭屯煤礦調研督導透明化工作面工作 王慶利到郭屯煤礦調研督導透明化工作面工作   臨沂礦業集團 發布日期:2020-03-14 13:56:53 新聞歸檔
  • 山東首創煤礦透明化智能綜採工作面自適應採煤技術,達到國際領先
    9月12日,臨礦集團郭屯煤礦「透明化智能綜採工作面自適應採煤關鍵技術及系統」項目鑑定會在北京召開。專家認為,透明化自適應開採是智能化建設的方向,也是煤炭開採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 鑑定委員會認真聽取項目匯報,審查相關資料,並通過與郭屯煤礦地面調度指揮控制中心現場視頻連線方式,觀摩了2305工作面遠程控制自適應採煤的過程,就項目的重要技術指標、創新點、穩定性能等方面進行了質詢和討論。
  • 山西金益泰分析:煤礦開採設備智能化開採處於什麼階段
    針對目前煤礦井下綜採工作面無人化開採的概念、可行性及實現方式等存在爭議的現狀,提出了綜採工作面無人化開採的內涵,並闡明了工作面無人化與工作面智能化、自動化等內在聯繫與區別;分析了影響無人化開採的技術因素和非技術因素,並提出了無人化開採需經歷遙控型無人開採和智能型無人化開採2步走的技術路線。
  • 重點推薦:「煤礦智能開採設備安全技術與裝備研發?」學術專題
    目前在地質條件簡單的煤層採用人工遠程幹預的智能控制模式已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在地質條件複雜的工作面,存在工作面生產及環境狀態不透明、裝備適應性差、巷道超前支護難度大等問題,現有技術無法實現智能開採,亟需研發新技術和裝備解決這些難題。
  • 5G「挖煤」,7個人搞定一個工作面
    「而5G網則可為智能化煤礦鋪就一個「高速公路網」,大大提高煤礦開採數據可視化、開採過程透明化、開採設備智能化、開採現場少人化的進程,促進我國煤礦進一步向本質安全生產邁進。」王國法表示。然而,礦用5G技術並不是簡單地將地面技術移至井下。
  • ​5G「挖煤」,7個人搞定一個工作面
    「而5G網則可為智能化煤礦鋪就一個「高速公路網」,大大提高煤礦開採數據可視化、開採過程透明化、開採設備智能化、開採現場少人化的進程,促進我國煤礦進一步向本質安全生產邁進。」王國法表示。然而,礦用5G技術並不是簡單地將地面技術移至井下。
  • 山東規範煤礦充填開採產能增量置換
    煤礦充填開採,是指隨著採煤工作面的推進,向採空區送入矸石、沙石、膏體等充填材料,並在充填體保護下進行採煤的技術。山東省能源局此次下發的《通知》,對充填開採技術作了明確規範。資源回收率符合有關規定。對建(構)築物下採用充填開採的必須要經過充分技術論證,確保需要保護的地面建(構)築物等達到相應保護等級。充填開採設計必須經主體企業批准後先進行試採。通過試採,加強觀對影響範圍地表變形觀測、總結和分析,及時調整充填參數,修改完善設計,確保原設立保護目標不受影響。健全完善監測臺帳制度。
  • 同煤集團智能開採邁進5G智慧時代
    本報訊 8月13日,同煤集團同忻礦綜採隊8102智能化綜放工作面正在技術人員的操控下自動掘進。綜採隊機電隊長楊繼彪端坐在地面智能化工作室內,看著操控平臺電腦上平滑的電流監控曲線圖。同煤智能開採正式邁進5G智慧時代。
  • 同忻煤礦大力建設井下5G網絡
    「5G下井,工人出井。我們已經把井下放煤控制設備全部搬到了地面聯合樓『創新工作室』裡,真正實現了井下放煤與地面操控同頻共振……」日前,同煤集團同忻煤礦井下8102智能化綜放工作面成功實現了5G網絡全覆蓋,工作面採煤放煤工效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同忻煤礦大力建設井下5G網絡,在8102工作面安裝了5個井下5G防爆專用基站,網絡覆蓋採煤區、皮帶運輸區、遠程集中控制室和部分巷道、硐室。
  • 全球首套礦用高可靠5G專網系統啟用 400米深礦井實現「無人開採」
    近年來,為搶抓5G發展機遇,賦能數字經濟發展,山東圍繞5G及其相關產業,開展了一系列工作。 全省16個設區市均已開展5G網絡建設。在工業網際網路、智慧交通、智慧碼頭、文體旅遊、智慧醫療、智慧農業、智慧能源等領域湧現了海爾智能製造工廠、濟南軌道交通3號線、青島港、泉城馬拉松、青大附院、海洋牧場、兗礦智慧礦山等一大批5G典型應用場景。
  • 中國電信首個煤礦井下5G通信試驗網絡開通
    山西新聞網訊 2020年9月14日上午8時51分,隨著位於山西省忻州市河曲縣的國家能源集團上榆泉煤礦井下5G射頻拉遠單元(RRU)設備開通測試完成,中國電信首個煤礦井下5G通信專網在原有煤礦井下4G通信網絡基礎上升級改造完成,這是山西電信聯手合作夥伴連續奮戰10天的成績,標誌著山西電信開啟了礦山開採和管控信息化、智能化的新篇章。
  • 我省推動煤礦井下「機器人代人」作業
    本報訊(記者閻建軍)11月26日,從省工信廳傳來消息,我省將推動煤礦井下危險生產崗位由機器人替代人工進行作業,全面提升煤礦機器人新裝備產學研用水平,大力推進煤礦掘進、採煤、運輸、安控和救援5類38種機器人的研發與應用,不斷支持煤機裝備企業聯合科研單位進行關鍵技術攻關,使煤炭開採進一步向「科技驅動」靠攏,從而實現使煤炭開採逐步由「人力驅動」向「科技驅動」轉型。
  • 山東能源集團以智能化建設推進轉型升級
    「5G網絡的高速率、低時延和廣連接,為透明化礦山建設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化開採開通了信息化『高速公路』,將引領新一輪煤炭工業技術革命。」山東能源臨礦集團菏澤煤電公司董事長李存祿介紹說,今年6月18日,山東省首個井下5G基站在菏澤煤電郭屯煤礦開通,該項技術將5G通信應用於井下,利用「一張網」實現採煤機的自適應精準開採,顛覆了「一鍵啟停、記憶割煤」模式。
  • 國內5G礦用基站成立,山東建成10個智能礦山,實現採煤不見煤
    據山東省新聞聯播報導,目前,山東能源已建成80個智能採煤工作面、71個智能掘進工作面、10個智能礦山示範點,山東本部衝擊地壓礦井全部實現智能化開採,累計減少井下作業人員9700餘人。地面控制中心摁下啟動按鈕後,只需要0.025秒,距離地面400多米的井下採掘設備就能接收到指令,按預設程序自動運行,實現了「採煤不見煤」。智能化採煤,得益於企業在技術和裝備上的持續改造。過去,採煤機需要工人在現場對機器進行操作。而現在則可以根據煤層情況,實現智能記憶切割。
  • 袁 亮院士——煤炭精準開採透明地質條件的重構與思考
    重點結合礦井靜態地質要素大數據信息庫、多災害源全程信息感知與監測、動態地質要素虛擬實境展示、特殊地質因素動態評判與風險判識、預警等智慧模塊的交互應用,從多源、多參、多態、多維地質要素精細化探查的實施與透明地質條件構建和立體動態展示的角度,指明了實現煤炭精準生產全過程中地質信息透明化的思路,並對礦山透明地質條件構建中涉及的諸多關鍵技術的實現、集成與利用進行了構想,為煤炭資源開發智能、安全、高效、綠色發展提供借鑑
  • 中國能源報|5G下井,能為煤礦智能化建設帶來什麼?
    自2015年4月黃陵一礦開創綜採工作面採場無人化採煤先河以來,我國煤礦智能化發展腳步不斷加快,全國已建成300多個智能化工作面。但即便如此,目前,行業對煤礦智能化建設的定位是「仍處於初級階段」。針對無人化工作面,多位煤礦總工程師也向記者直言「還不敢讓其常態化地進行遠程控制」。
  • 虹膜識別、礦燈智能充電、井下人員精確定位 山西一煤礦打造智慧礦山
    「圍繞系統升級,融合創新,同忻礦對礦井綜合自動化系統進行了升級改造,將綜採工作面及皮帶控制系統等共21個子系統統一接入綜合自動化系統,統一資料庫接口,為實現大數據信息處理奠定了基礎。」劉寶志說,同忻礦還建成了煤礦多網融合通信系統,對井下程控電話、應急廣播、擴音電話等音頻系統進行集成,通過軟體平臺實現了井上下自由通話。
  • 論文推薦|韓科明等:上下盤開採影響下斷層滑移失穩力學機制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開採研究分院 2.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採設計事業部研究背景斷層是礦山開採活動中經常遇到的地質構造之一,斷層的存在破壞了巖層的連續性和完整性,一直以來都是影響煤礦安全開採的重要因素,比如衝擊礦壓、礦井突水、地表臺階式下沉等很多礦井災害都是因為開採造成斷層活化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