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9月開放以來,合肥市和平路街道綠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每天8:00至17:30大門敞開至少9.5個小時,目前已累計開放1542天14649小時,輻射周邊近1萬多人,不斷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量體裁衣,差異化打造服務平臺。綠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地處寶業城市綠苑東區內,佔地面積2000多平方米,配有志願服務廣場1000平方米,嚴格按照「三中心六站一校一家園」配置,合理布局布點,在黨群服務中心門口設置無障礙通行。設立文化活動中心、綜合服務中心、日間照料中心、殘疾人康復站、黨員活動站、計劃生育服務站、綜治信訪服務站、流動人口服務站、消防服務站、居民學校和城市E站各功能間。同時還設立了科普館、農家書屋、公共電子閱覽室、黨員活動室、棋牌室、電影院、曲藝室、手工坊、理髮室書畫室、居家養老室、遠程教育站點等,並配備了投影儀,觸控螢幕、LED電子屏、電腦、電視、音響等文化活動設備。一樓設有大舞臺和近400平方米的室內下沉式綜合服務中心羽毛球、桌球等各類健身器械齊全,室外設有600平方米的多功能球類運動場,為居民開展文化活動創造了有利條件。
凝聚力量,多元化提升服務品質。綠苑社區辦公區域的前身為原安徽拖拉機廠廠區,社區規劃時考慮了安拖人的香樟樹情結,保留原有香樟樹,並在此基礎上,綠苑社區黨委傾力打造「香樟樹黨建」品牌。在「香樟樹黨建」引領下,社區成立了由黨委書記任組長、社區其他成員和社區共建單位主要領導組成的「文化」活動領導小組,制定年度工作計劃,落實措施。指派素質高、有能力勝任此項工作的社區幹部為文化專幹。依託社區「黨群議事會」,小區「紅色物管辦」「主題黨日」「黨群齊奉獻、共建美家園」等平臺和活動,整合轄區資源,今年以來共開展群眾性文化、文體活動50多次,豐富了社區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斷滿足廣大居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四年來,已吸納了黨員、幹部、文藝愛好的志願者200餘人,並組建社區「香樟樹」文體藝術團和居民自治文體協會。目前,藝術團下設腰鼓隊、廬劇社、黃梅戲社、老年合唱隊、太極隊、舞蹈隊、手工班等7支隊伍,調動文藝骨幹參與社區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做好社區文化的宣傳、發動、組織工作,實現「居民自我組織、自我活動、自我管理」。
貼近需求,個性化溫暖服務對象。「好玩、開心,放學後就能和奶奶一起來,還能學到東西。」和平東校二年級的張同學,這樣形容他眼中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除了孩子喜歡,社區居民也對黨群服務中心點讚認可。「帶孫子雖然很忙,但是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可以老少同樂。白天孩子上學,我參加手工班、腰鼓隊的訓練;傍晚孩子放學,參加社區的讀書活動和三點半課堂,我就一起學學書法。不誇張地說,黨群服務中心都快成了我們另一個溫馨『小家』。」正在參加活動的李奶奶表示。
自2019年3月開始,為進一步營造社區青少年課外學習的健康環境,開拓思維,綠苑社區黨委聯合和平東校打造「三點半」公益課堂,邀請大學生、居民志願者、教師志願者每周二下午三點半在黨群服務中心為孩子們義務提供書法、太極、手工、課輔等課程志願服務,讓散學的孩子不再「放羊」,在家門口就能享受自己喜愛、家長滿意的興趣課堂。
此外,綠苑社區持續深入推進「兩單五微」工作,關心關愛社區特殊群體,聯合轄區十餘戶心智障礙者家庭的熱心成員自發成立的「綠苑融合教育家長互助會」,對轄區特殊群體兒童開展自我管理、社交、生活、課堂學習的相關技能的融合教育。今年,「綠苑融合教育家長互助會」共開展非洲鼓、少兒籃球、繪畫、手工、自主觀看電影、故事宣講會等特殊群體社會融合活動30場次,較好地解決了特殊群體兒童沒有興趣班願意收、困難兒童沒有條件上興趣班的社會問題。
社區黨委發揮「香樟樹黨建」統攬作用,組織轄區企事業單位黨員認領「微心願」,今年以來,幫助轄區低保貧困家庭實現夢想、達成「微心願」12個,解決民生微實事5件。(解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