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說我們社區黨校和社區學校聯合辦班,黨員和群眾可以一起報名參加十九屆五中全會的專題學習。
平時我在這裡參加文化活動,周末媳婦帶著孫子在這裡參加親子活動。這裡還有豐富的傳統文化研習、樂寧書坊閱讀活動。接下來,我還準備參加各種志願活動。
這些在昌平路710號
社區黨群服務綜合體
就能實現。
社區黨群服務綜合體整合了原先的黨群服務中心、文化活動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市人大常委會基層立法聯繫點等各類服務黨員群眾的功能和資源。
這裡設有綜合服務窗口,黨建、黨群、文化、精神文明等相關辦理事項十分齊全,前來的市民可以在這裡體驗到一門服務、一口受理,以及公共服務事項諮詢受理等綜合業務。
記者從江寧路街道了解到,除了探索打造「開放式、集約化、共享性、樞紐型」的社區黨群服務綜合體,街道還充分利用昌平路上公共服務點位相對集中的特點,進一步集聚便民服務,全面推進黨群服務陣地體系建設,打造「10分鐘昌平路黨群服務帶」,讓社區居民少跑路、就能體驗到便捷、高效的服務。
江寧路街道黨工委書記沈虹表示:
按照『共享集約、便捷可及』的原則,街道將繼續通過社區黨群服務綜合體建設,一體化推進黨建引領下的自治、共治、德治、法治,更好地聯繫服務群眾、引領凝聚社會、徵詢引導民意,實現群眾動員更廣泛、聯動整合更有效、平臺吸納更充分、治理方法更多元、引領效應更凸顯。
一門受理多樣體驗
打造黨群服務綜合體
上午,在江寧路社區黨群服務綜合體,居民馮先生正在諮詢社區黨校和社區學校聯合辦班的事宜。工作人員向他進行了細緻的解答。
馮先生既是社區居民,也是居民區的黨支部書記。他告訴記者,最近社區黨校和社區學校將聯合辦班,黨員和群眾可以一起報名參加十九屆五中全會的專題學習,他過來了解相關情況,並同步預訂綜合體共享空間開展支部活動。
此外,由於所在小區有一些老年人要離開本小區照看第三代,考慮轉到其他小區參加組織生活,希望了解黨員組織關係轉出轉入的情況,「我回去可以和他們說,在昌平路710號社區黨群服務綜合體就能就近諮詢和辦理。」
居民章阿姨平日積極參與小區志願服務,也喜歡到樂寧書坊參加閱讀活動。看到新亮相的綜合服務窗口有志願者註冊辦理的業務,章阿姨興衝衝地報了名,「希望接下來作為圖書館的志願者,參與整理圖書、服務參與活動的居民,我對這些志願服務的內容非常有興趣。」
記者注意到,在這個綜合服務窗口,醒目地標註了綜合服務窗口的「屬性」,江寧路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街道社區志願服務中心等三個中心的服務功能,都在這裡可以諮詢或辦理。
除了新亮相的
辦理綜合業務的服務窗口,
美麗江寧體驗館也全新升級。
無論是「孺子牛」情景微黨課,還是美麗江寧的歷史文化展現,都讓前來的居民有更加豐富的體驗。
除了精心準備的各種展覽之外,近日,區外商投資協會、星巴克烘焙工坊志願者隊伍聯合街道的工作人員,為社區老年人日間照護服務中心的老人,帶來了一場互動的社區文化活動。
作為全新打造的
社區黨群服務綜合體,
黨建、文化、志願服務等
各項體驗一應俱全。
比如在中國福利會少年宮江寧教學點,社區居民王女士的孩子,周日在中福會上小記者班,王女士則在二樓的樂寧書坊參與社區服務,幫忙整理書架等,還可以獲得志願者服務積分。同時,王女士的孩子還參加了社區舉行的消防安全宣傳活動,兩人通過志願服務獲得的積分,兌換了江寧治造文創筆袋,非常有特殊意義。
在三樓的樂寧議事廳,
則是拓展聽民意、
集民智的平臺渠道,
切實體現
「人人都能有效參與城市治理」的
理念目標。
設在江寧路街道的市人大常委會基層立法聯繫點,經常就涉及民生社區的地方性法規向轄區單位和普通居民徵求意見,並將來自基層的建議直報市人大,不少意見都被立法機構最終採納,為立法民主化、科學化貢獻基層觀點和群眾智慧。
街道政協聯絡組加強與社區的有效聯動,進一步暢通社情民意溝通渠道,推動社會主義全過程民主和協商民主在基層落地生根。
江寧的居民們也可以在這裡有一個共享活動的空間,通過自由發表觀點、交換意見,有效參與社區各類問題的共建、共商、共治。
集聚多種公共服務
建成10分鐘黨群服務帶
在構建覆蓋全區域的黨群服務陣地體系建設上,江寧路街道在規劃布局上因地制宜,以1個社區黨群服務綜合體為樞紐,打造黨群服務陣地的「橋頭堡」,完成黨群、文化、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基層立法聯繫點四位一體建設。
在這個黨群綜合體的對面,就是江寧路社區事務受理中心。在這裡,與居民息息相關的各項社區事務一應俱全。
走出社區事務受理中心,步行不到5分鐘,就是位於昌平路414號的江寧路街道企業服務中心,這裡設有「一網通辦」智能服務平臺,通過企業服務專員隊伍、企業服務專家顧問團、政策指導平臺、「一站式」的落地歸口服務等多項舉措,為前來的企業、白領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同時,企業服務中心內特設公共法律服務專窗,每周五下午安排專業律師坐堂,為來訪企業提供法律諮詢和服務。此前,樓宇黨群工作者和居民區黨總支組團當起「紅娘」,為上海滬紡大廈有限公司牽線搭橋,合力研究白領午餐方案,通過市場供需的精準對接,緩解企業因疫情帶來的經營壓力。
此外,企業服務中心還設立了戶外職工愛心接力站、職工書屋、業務諮詢室、共享會議空間等服務載體,以轄區入駐企業和各類群團組織、群團對象的需求為導向,不斷延伸服務觸角,提升服務效能。今年,受疫情影響,在市總工會流動體檢車進市區受限的情況下,街道總工會與上海國賓醫療中心合作,為靈活就業會員實施腫瘤指標和彩超檢查「定製版」健康體檢服務,共計172人。其中,1人查出肝癌早期,目前正在接受積極治療。
據悉,在這條昌平路上,集聚了社區黨群服務綜合體、社區事務受理中心、社區生活服務中心、企業服務中心、青年中心、家庭文明建設指導中心、樓宇黨群服務站、人大代表之家、退役軍人服務站、巧博職業指導工作站、戶外愛心接力站、愛老家園、康健驛站、街道城市運行綜合管理中心等公共服務點位,打造「10分鐘昌平路黨群服務帶」。
在這個黨群服務帶,黨建群團、社區生活、政務受理、城區管理、衛生健康、法律諮詢等各類服務資源,形成縱向貫通、橫向聯動、高效響應的聯繫服務群眾「工作網」,解決黨員群眾身邊的「關鍵事」。
優化服務聯動融合
促進黨群服務深入人心
記者了解到,街道方面將
以16個「靜·鄰一家」
居民區黨群服務站為延伸,
形成黨群服務陣線聯盟。
依託「四縱四橫」江寧黨建網格架構,充分發揮居民區黨總支的軸心作用,帶動網格內樓宇、園區黨群服務站及社會力量聯動融合。
在各類服務站點陣地,建立活動型黨組織或黨建聯絡員制度,結合各黨群服務站點的定位,形成貼近黨員群眾需求的服務清單,培育研發符合社區實際的服務項目,將黨群服務陣地打造成加強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的堅強陣地、學習傳播科學理論的大眾平臺、培養時代新人和弘揚時代新風的精神家園。
同時,
街道進一步深化社會動員,
平臺吸納更有力。
以項目化建設為抓手,增強對各年齡段群體的吸納凝聚,孵化一批如「銀鴿藝術團」「蔣家巷居民講師團」「社區家委會」等為群眾接受、為社區所用的團隊和自治組織。
在黨群服務陣地內拓展聽民意、集民智、聚民力的平臺渠道,深入挖掘社區群文團隊、各類黨群和志願者活動以及「社區微項目」帶頭人,培育一批在社區中有影響力、有話語權的黨員和基層治理骨幹,激發社會參與活力。
在品牌建設方面,
街道將促進黨群服務深入人心。
圍繞社區治理重點環節,依託江寧社區聯盟區域化黨建載體,著力打造江寧黨群服務的「樂寧」品牌。
創新社區黨校、社區學校聯合辦班模式,結合江寧「孺子牛」情景黨課,打造「樂寧學堂」黨群教育品牌。
挖掘社區親子服務資源,打造「樂寧一家親」親子服務品牌。整合志願者服務基地、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兒童之家資源,打造「樂寧公益坊」志願公益品牌。
激發群眾文體自治團隊活力,打造「樂寧夢想舞臺」群文活動品牌。
依託基層立法聯繫點、社區微項目大賽,打造「樂寧議事廳」協商自治品牌。
優化企業服務中心、江寧商會資源,打造「樂寧私董會」企業服務品牌。
在智能化場景應用方面,
街道在黨群服務圈內
著力提升服務能級,
全面升級完善
綜合體智能化管理系統。
對接市、區「智慧黨建」平臺,依託「in江寧」微信公眾號,深化在線預約受理、教育培訓、志願者服務積分兌換等模塊,使各項服務「一鍵即達」,更優落地。
同時,也將安排工作人員,對老年人等群體提供優質的現場指導、幫助預約、幫助辦理等多項服務,讓智能運用和現場辦理同時進行,讓精細的服務覆蓋到轄區更多的社區居民。
記者:張琦
圖片:受訪者供圖
編輯:史笑雨
轉載請註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可能你還想看↓
▶
▶
▶
▶
原標題:《全新打造!這個「社區黨群服務綜合體」厲害了!黨建、文化、志願服務……一應俱全→》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