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戰疫雖然很難,但做得很好!這部全景紀錄片讓人淚目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4月2日電 一部系列全景紀錄片《中國戰疫錄》近日刷屏,諸多網友留言:中國戰疫,雖然很難,但做得很好!看著看著就哭了!





  那些距離疫情最近的網友們,分享了他們的親身經歷。網友@姐在吃飯呢留言:「看哭了,被隔離一個多月,回家一個多月了,從最初的恐懼到現在,不知道經歷了多少內心折磨,還好都挺過來了,感恩國家,感恩所有幫助過湖北的人。謝謝!」

  回溯疫情暴發以來的經過,網友@零訊zz評論稱,「摸著石頭過河,很不容易!」@給師的海角珊1990:「雖然很難,但是做得很好。」網友@可靠的apiao留言,「歷歷在目,事事在心。」網友@木辛三雲表示,這是「2020庚子鼠年,中國人民的集體記憶。」

  網友@小肥俠愛小贊_DAYTOY向挺身而出的英雄們比心致敬:「銘記醫者大恩,感謝維持基礎運轉的志願者,快遞小哥,外賣小哥志願者~愛你們!最後!愛你!我強大的祖國,此生無悔做你的女兒!」網友@尉遲二十三:「一次疫情,突然明白哪怕平凡如你我,也是可以化身頑石抵禦在災難面前,真的要努力啦!」

  寒冬凜冽,無數中華兒女,守望相助,共渡難關。網友@霖淼by留言,「這一段記憶真的是會銘記一輩子的,大家各有難處,卻都還在在默默地堅守著自己的角色,不拋棄不放棄,很贊了。」 網友@林壹壹:「不論以後遇到天災或是人禍,希望都不會忘記曾舉國同心。」

  疫去春來,那段日子終將遠去,但總有一些瞬間值得銘記。網友@阿May正版說:「從春節前夕到全國抗擊疫情基本被控制,這一路,甚是不容易....留個紀念吧,給自己,給祖國.... 」網友@檸檬鯨blue留言:「一起銘記中國戰疫,銘記那些回不來的人。」@林子林子木:「感念往昔,立足當下,疫情雖緩解但未過去,提高警惕不鬆懈。」

  這部由中新社攝製出品的系列全景紀錄片《中國戰疫錄》,持續追蹤從疫情暴發到本土疫情傳播基本阻斷的中國戰疫進程,既有對事件演變脈絡的宏觀梳理,亦有在極致環境下平凡人的心路歷程。

  自3月30日上線後,迅速佔據海內外各類社交媒體顯著位置,《人民教育》雜誌刊文,「家長老師們,不妨帶孩子一起觀看這5集紀錄片,這是難得的教育素材哦」。截至4月2日,累計播放量近億次,僅微博話題閱讀量就超過1.3億次。

  30多名中新社一線記者,他們有的去年12月底即赴發熱門診等現場採訪,有的在武漢「封城」之後「逆行」。而成百上千的中新社採編同仁則在北京總部及全球各地報導抗疫進展。他們在記錄時代的同時,也留下了「記錄者」的所思所想。

  監製王玉平:

  短時間內推出一部五集的紀錄片,殊為不易。一線記者的使命不是為了這個紀錄片而工作,而是要報導戰疫的全貌,所以我們搞不出一部拍攝得溜光水滑的「講究片」。後方創作組成員,篤定自己要為戰疫做些事情,所以面對海量素材,真心實意付出,加班加點,毫無怨言。於是才有了《疫病突襲》的冷峻、《全民戰疫》的綿密、《中國速度》的緊促、《醫者大愛》的情感釋放以及《四海同心》的同理心。很多人說看後感動,一歸結為戰疫本身的震撼力,二是因為其實所有人都是戰疫的參與者,三是創作組成員真的用了心用了情。

  記者楊程晨:

  農曆大年三十,武漢新冠肺炎疫情正處於最為焦急的時刻。我前往父親所工作的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食堂報導。當時那樣的情緒如今回憶,已很難用語言形容,正如那幾天在朋友圈寫到的「此刻的武漢,只有、只能加油」。

  記者鄒浩:

  一次在隔離病房採訪結束,我往身上噴完了半瓶消毒液。同事一邊笑我,一邊朝他們自己身上噴灑得更加猛烈。在採訪中,我問過很多人同一個問題:「你怕不怕?」,他們都告訴我「怕」。但是,他們也都會說:「這是我的工作,就該肩負起這份職責。」

  記者孫恆業:

  採訪武漢當地發熱門診護士,「最美面罩姐姐」喻銀燕時,隨著疫情日漸向好,能發現她也在變得樂觀,不像她走紅的那張照片那樣眉頭緊鎖,整個人都放鬆了。拍攝空鏡頭時我要求她坐在曾經人滿為患的醫院大廳。她坐下後不知道在想什麼,但她想得很認真。

  編導宋哲:

  當醫生們摘下口罩,脫掉防護服,做回自己的時候,他們的脆弱往往只在那時流露出來。其實英雄主義,不過是咬牙挺住,和堅持要贏的決心。

  編導紀若晨:

  「別怕,我們來了,各地醫療隊支援武漢!」,這是片子用到的一條素材,讓我印象深刻。不需要激昂的口號,一句簡單的話,就讓人體會到什麼是中國戰疫,全民戰疫。

  編導李妍:

  「時間」從未如此刻骨銘心。在諸多不確定中,在患者的每次呼吸之間,那些爭分奪秒、夜以繼日,那些言必信、行必果,治癒著患者,治癒著人心,也創造著屬於14億人的「中國時間」。

  這場「史詩級」的抗擊疫病與醫療救援行動進程,不僅值得被記錄、被見證,更應該被思考。那些因痛苦和希望而更加團結的日子,那些赴死相救,以命相搏的時刻,那從困難、痛苦、迷茫到逐漸明朗的過程,那些屬於凡人英雄的犧牲與壯舉,都將作為集體記憶的一部分,被載入史冊。

相關焦點

  • 全景紀錄片《中國戰疫錄》:簡明有力講故事 準確深刻抓重點
    中新社的5集全景紀錄片《中國戰疫錄》,各集的標題分別為《疫病突襲》《全民戰疫》《中國速度》《醫者大愛》和《四海同心》,從中可以看出,這部紀錄片選擇用5個明確的主題來呈現這一大事件。而且,和一般紀錄片的主題劃分不同,《中國戰疫錄》沒有選擇單純用時間、地域或者人群來進行劃分,而是以時間為主線穿起5集內容,集中挑選這次疫情中最顯著的特點進行呈現。
  • 這部英文紀錄片,讓全世界看到最真實的武漢「戰疫」
    楚天都市報記者戎鈺一個國家沒有紀錄片,如同一個家庭沒有相冊。近日,中國國際電視臺推出時長33分鐘的英語新聞紀錄片《武漢戰疫紀》,回顧武漢「封城」1個多月來發生的真實故事。這也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首部展現武漢「抗疫」歷程的英文紀錄片。
  • 《武漢戰疫紀》全球熱播
    近日,中國國際電視臺推出時長33分鐘的英語新聞紀錄片《武漢戰疫紀》,回顧武漢「封城」一個多月來發生的真實故事。這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首部展現武漢「抗疫」歷程的英文紀錄片。截至目前,視頻觀看量已經過千萬,其中,海外觀看量超過500萬,成為國外網友了解中國「抗疫」真實情況的一扇窗口。
  • 紀錄片《中國醫生》口碑獲贊 讓無數觀眾淚目
    人們對白衣天使充滿敬意,也有很多人想知道,他們平時的真實生活是怎樣的?紀錄片《中國醫生》給出了解答。 這部豆瓣評分高達9.2分的紀錄片,也讓南京鼓樓醫院和醫生成了焦點。 《中國醫生》正在愛奇藝和安徽衛視熱播。
  • CGTN英文紀錄片《武漢戰疫紀》引發海外熱烈反響
    日前,CGTN(中國國際電視臺)推出英語新聞紀錄片《武漢戰疫紀》,這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首部全景展現武漢「抗疫」歷程的英文紀錄片。《武漢戰疫紀》用33分鐘時間,回顧了過去一個多月,在這座千萬級人口的城市裡,疫情是如何從快速暴發到逐漸被遏制的全過程。
  • 英文抗疫紀錄片《中國戰疫紀》
    當中國已從疫情中逐漸恢復,我們仍有必要去回顧當時的驚心動魄。這場戰「疫情」不僅僅是某個人某座城的故事,你我,都是這部紀錄片的主角。 繼《武漢戰疫紀》後,CGTN打磨半年,再次推出英文抗疫全景紀錄片《中國戰疫紀》,眾多一手素材,首次披露,真實記錄14億平凡人在病毒肆虐下團結自救,如何從磨難中奮起,還原背後的動人細節。
  • 英語紀錄片《武漢戰疫紀》緣何贏得全球網友點讚
    祝願患者趕快好起來,每個人都快點回到親人身邊。」中國國際電視臺推出時長33分鐘的英語新聞紀錄片《武漢戰疫紀》,網名為SoLo 85美國網友看完後如是感慨。這部紀錄片成了全球網友了解中國「抗疫」真實情況的一扇窗,在疫情蔓延的當下,它還為全球抗疫提供了經驗。
  • 英語紀錄片《武漢戰疫紀》感動全球
    原標題:英語紀錄片《武漢戰疫紀》感動全球 近日,中國國際電視臺推出的英語新聞紀錄片《武漢戰疫紀》受到全球關注,截至3月9日,《武漢戰疫紀》視頻觀看量已突破2000萬,其中,海外觀看量高達500萬。該片通過新聞紀錄片的形式,對過去一個多月的重要節點進行梳理,用海外受眾熟悉的語態,用感人至深的人物故事,記錄武漢抗疫過程,為海外觀眾展示了他們知之甚少的抗疫中的武漢。在該片總導演葛雲飛看來,這部紀錄片的價值在於如實記錄這個城市此刻的狀態和情緒,「全世界可以更直觀地看到,武漢為全中國、為全世界的疫情控制作出了何等的貢獻。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首部抗疫紀錄電影《2020,中國戰疫》
    作為全國首部全景式反映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的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的紀錄電影,《2020,中國戰疫》充分利用總臺數百名記者一線採集回來的上萬小時新聞素材及獨家視頻成片,同時積極向社會各界徵集抗疫影像資料,從海量資源中精心選取典型人物,精心編織故事主線,用國際化的語言,圍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這一主題,全景式重現了人民領袖、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人民英雄、醫療專家、熱忱志願者、普通市民上下齊心、
  • 首部武漢戰疫紀錄片引爆海內外反響:武漢!全世界挺你!
    近日,中國國際電視臺推出時長33分鐘的英語新聞紀錄片《武漢戰疫紀》,回顧武漢「封城」1個多月來發生的真實故事。這也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首部展現武漢「抗疫」歷程的英文紀錄片。 截至3月9日,《武漢戰疫紀》視頻觀看量已經突破2000萬,其中,海外觀看量高達500萬。這部紀錄片成了全球網友了解中國「抗疫」真實情況的一扇窗,而該片導演葛雲飛9日接受楚天都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這也是這部紀錄片的創作初衷之一。
  • 英文紀錄片《武漢戰疫紀》獲全球網友點讚:他們為保護人類作的努力...
    「一線醫護人員們太不容易了,我感謝所有『戰疫』的人們。祝願患者趕快好起來,每個人都快點回到親人身邊。」中國國際電視臺推出時長33分鐘的英語新聞紀錄片《武漢戰疫紀》,網名為SoLo 85美國網友看完後如是感慨。
  • 中國少年拍出日式熱血,這部FIRST紀錄片讓人沸騰
    中國少年拍出日式熱血,這部FIRST紀錄片讓人沸騰 2020-08-03 21: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這部紀錄片名叫《中國》,畫面極致唯美,主題宏大不枯燥
    為了讓觀眾感覺真實,紀錄片雖然由演員飾演歷史人物,但人物沒有對白,也沒有對人物的特寫鏡頭,而是以全部全景式、大廣角來呈現古人的某種狀態,比如聚會、出行、拜訪、爭論、行禮等,讓觀眾有一種全景觀看歷史,而非觀看表演的感覺。這種類似用寫意筆法來描繪歷史的方式,避免了將紀錄片拍成電視劇。
  • 央視播出首部33分鐘英語新聞紀錄片《武漢戰疫紀》
    3月13日,記者從北京獲悉:日前,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電視臺推出了由著名記者葛雲飛拍攝的時長33分鐘的英語新聞紀錄片《武漢戰疫紀》,引起了很大反響。影片真實回顧武漢「封城」1個多月來發生的真實故事。據悉,這也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首部展現武漢「抗疫」歷程的英文紀錄片。截至3月13日,《武漢戰疫紀》視頻觀看量已經突破2000萬,其中,海外觀看量達600萬。這部紀錄片成了全球網友了解中國「抗疫」真實情況的一扇窗,而該片導演葛雲飛是央視的優秀記者。中國國際電視臺決定拍攝一部英文紀錄片,真實記錄武漢城裡發生的故事。
  • 【熱播】淚目!16集文獻紀錄片《不朽的豐碑——中國人民志願軍英烈...
    【熱播】淚目! 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由遼寧省廣播電視局策劃組織指導、遼寧廣播電視臺承制的16集文獻紀錄片《不朽的豐碑——中國人民志願軍英烈故事集》,於10月18日開始,陸續在遼寧衛視等遼寧省市縣電視主頻道黃金時段
  • 彼得·傑克遜新拍的披頭四紀錄片讓人淚目
    當麥卡特尼唱出Get Back這句歌詞時,不少網友瞬間淚目:真希望回到搖滾樂的黃金年代,和約翰·列儂們來一次邂逅。《披頭四樂隊:回歸》選用《Get Back》做主題曲用心良苦,除了點題「回歸」,而且還有這首歌本身的份量。
  • 中國少年拍出日式熱血,這部院線紀錄片讓人沸騰!
    少年導演: 許慧晶編劇: 許慧晶主演: 馬虎 / 梁正雙 / 張錦新 / 孫嶺峰 / 郭忠健類型: 紀錄片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語言即使鏡頭只紀錄了他是如何日復一日為棒球事業奔波勞碌的,但這條支線起著一個很好的潤色作用,棒球老年也朋克,升華了這種強烈的競技精神。在這一屆FIRST電影展上,《棒!少年》猶如一匹黑馬殺出紀錄片重圍以觀眾口碑9.2的好成績交了一份不錯的作業,它紮實的內容,節奏漸佳的剪輯都可以凝練成了兩個字:成熟。
  • 「中國新冠疫苗」誕生背後的故事,都在這部紀錄片裡了
    △紀錄片《中國生物:我們的「戰疫」》2021年1月8日,紀錄片《中國生物:我們的「戰疫」》,在騰訊新聞首頁率先發布,24小時內播放量突破兩百萬。節目由中國報導社解讀中國工作室、企業外宣智慧傳播工作室和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策劃製作,生動揭秘「中國新冠疫苗」誕生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國資委新聞中心新媒體帳號「國資小新」和「共青團中央」「觀察者網」等大V紛紛在新浪微博推送該節目。截至目前,紀錄片在新浪微博播放量近百萬,全網播放量突破三百萬,引發網友熱議。
  • 在南京生活的日本導演卻拍下了這部令無數人淚目的紀錄片
    在疫情爆發的前幾個月的時間裡,武漢發生了太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同時武漢也成為了無數人的牽掛。當疫情過去,我也曾想去武漢看一看這座英雄城市現在如何了,但當我想到那邊是否真的安全了?可以放心去嗎?會不會有些隱秘的角落沒被發現?每每想到這些顧慮時都會心頭一緊,逐漸地也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 請收好這份深圳人的戰疫影像記憶!
    6月9日21:23,深圳衛視首播60分鐘紀實片《深圳戰疫實踐啟示錄》,並在深圳廣電全媒體矩陣同步播出。這部被稱為深圳人的戰疫影像史,平實地記錄了疫情發生以來深圳的抗疫故事,全景式展現了深圳的戰疫實踐,更將深圳放置於全球視野之下,層層剖析戰疫成果背後的「必然性」,予人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