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和初中成績好,到了高中成績就一定好嗎?對於多數學生來說,這是沒用問題的,但是作為一名重點高中的老師,我也見過很多學生小學和初中是學霸,高中變學渣的例子。我能理解這些學生家長焦慮的心情,畢竟已經到了十年的「學霸家長」,誰也不能接受孩子高中變差的現實,更接受不了「贏在起跑線」卻「輸在重點線」這種殘酷的現實。但是,這種情況確實存在,而且還不是個例,有些家長在焦慮了一短時間、給孩子補了一段時間課後,只能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高中真的靠智商,孩子確實不夠聰明。
但是,事實上真是這樣嗎?「贏在高三」老師幫大家來分析一下:
一、初中成績好,高中就一定好嗎?
對於多數學生而言,初中成績好,高中成績也會好,否則各個學校也不會展開「生源大戰」了,可以說,學生生源決定著學校成績。但是也確實存在初中成績很好,高中成績一落千丈的情況。
從客觀角度看,初中和高中在學習內容、學習方法、講授方法、考試形式、生活狀態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
1、學習內容的變化:高中內容不僅多,而且跨度大,難度高
很多學科,在高一一年學習的內容,比初中三你學習的內容還多,比如數學,高一要學4本教材,二初中一共才6本教材。英語高中要掌握3500個單詞,而初中只需要1600個詞彙量,高一一年基本上就要求學生背誦這麼多詞彙了。這就意味著,高中不會像初中那麼用幾節課去落實,進度會很快。
不僅內容多,進度快,高中課程難度也很大,各科在高一階段就會遇到重點和難點的內容,導致學生掉隊。初中學習只需要學生知道」是什麼「,很多內容即便不了解,也可以」記下來「,但是高中需要學生知道」為什麼「、」怎麼樣「,如果學生不了解,就很難學好了。
2、學習方法的改變:高中內容知識量大、難度大、進度快,綜合性強,對學生學習能力的要求更高,學生不僅要想學,更要」會學「,否則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業,每天都會熬夜到凌晨,成績還會一塌糊塗。
學習的過程,應該包括:預習——上課——複習——作業這麼一個過程,但是初中時,有的老師會把預先當成家庭作業發給學生,即便不預習,上課聽懂也沒有問題,即便聽不懂,下節課老師還可能會進一步講解。但是,到了高中,老師沒用那麼多時間讓你預習,沒用預習,上課就可能」聽天書「,抓不住重難點,做作業就會出問題,就會形成惡性循環。
3、講授方法的改變:在高中,老師會趕進度,不會把一個問題反覆講,直到給你講會。高中老師更注意分析,更注意拔高,對於基礎的內容,需要學生課下落實好,需要學生更有自覺性。如果學生課下落實不好,久而久之,就會出問題。
4、考試形式的變化:首先考試的分數有變化,語數外都是150分,其他各科是100分,分值的增加,會拉大學生的差距。其次,高中考試內容更加靈活,通俗地說,就是讓學生開卷考試,學生也在教材上找不到答案,這和初中是不一樣的。
5、生活狀態的變化:在高中,很多學生要遠離父母,獨立生活,住校帶來的新的變化,對有的學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宿舍環境如何,也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學習狀態,那些不善於處理同學關係的同學,會影響學習狀態;那些晚上喜歡開」臥談會「的學生,會影響學習精力。
這些客觀影響,都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哪一個方面出問題,都會影響孩子的學習。
二、哪些類型的學生,高中容易掉隊?
上述原因,都是客觀原因,高中掉隊的學生,主觀原因才是主要的,那麼高中學習受哪些主觀因素的影響?哪些類型的學生,高中會掉隊?」贏在高三「老師根據多年的經驗,總結出下面三種類型:
1、初中靠拼命死學考上高中的:
這裡並不是否定初中拼命學習,而是說那些學習低效的學生,到了高中會不適應。簡單說,初中學習只要拼命學習,成績一般會很好,而高中則不一定,初中可以拼」體力「,但是到了高中,就要拼」智力「,拼」效率「了。那些把」腦力勞動「變成」體力勞動「的學生,高中就會下降,而且很難改變。
努力學習不等於死記硬背,」粗放型「的學習方式,在高中並不可取,這也是為什麼有的民辦學校,初中辦的很好,但是辦高中就無法成功的原因。
2、初中靠課外輔導考上高中的:
有的學生學習態度有問題,但是家長很重視教育,孩子成績一有下滑,馬上給孩子安排輔導,依靠輔導,孩子可以把課上沒掌握的知識練好,這讓孩子有了依賴性,長期」拄著拐杖前行「。
到了高中,學生沒用時間補,而且補課的效果也不明顯,孩子如果不把精力放在課堂上,而幻想依靠輔導班,成績必然會下降。高中一周學不好的內容,指望在輔導班一兩個小時學好,那可能嗎?
3、心理素質和適應能力很差的
還有一類掉隊的學生,是心理素質差的學生,這類學生裡面包括很多成績很好的學生,但是因為不適應,高一就會出現轉學、休學甚至退學的可能。每一屆高一,都是休學和退學的一個高峰期,就是因為這些學生不能適應高中生活,成績的下滑,產生心理問題,不得不選擇休學和退學。
三、這個假期,幫孩子「補上去」
遇到上述問題,應該如何解決呢?我覺著疫情帶來的超長假期,給每個學生一個反思的機會,也給這些學生一個彌補的機會。
1、補心態:有個好心態,是學好的前提,好心態來自正確的自我定位,這非常重要。進入高中,所有學生都要重新定位自己,初中優秀,那已經成了歷史,高中學生需要重新定位,你越優秀,周圍的同學也越優秀,因為高中是經過選拔考試的,你可能不再是班裡的佼佼者了,你也不再會是老師眼中的「紅人」了,這些都需要重新定位,沒用正確的地位,目標過高,自己又沒用能力短期內實現,就會產生學習焦慮,也會因為心理壓力或者打擊,而產生厭學情緒。
2、補學習習慣:在學校裡,老師布置的作業太多,自己沒用時間預習和複習,而假期裡,要把這個習慣補回來,尤其是對於思維含量要求高的學科,必須養成預習和複習的習慣。除此之外,還包括及時整理錯題,分析錯題的習慣,題目做完了,不代表做會了,遇到不會的,一定要自己想辦法解決,實在解決不了的,可以整理下來問老師。
3、補學習方法:學生有三個層次:要我學——我要學——我會學!對於學習態度好但是學習成績不高的學生而言,你缺少的是學習方法。舉個例子,如果問你有個知識點,你會說:我知道這個知識點,但是你真的理解這個知識點了?除了掌握「是什麼」,還要問「為什麼」、「怎麼樣」,這樣才能全方位理解概念、理解公式定理,知識點掌握才算過關。對於做題,不要一味地刷題,關鍵要總結,總結錯題的原因,總結不同類型題目的解題方式,只刷題不歸納的學生,是不可能學好的。
4、補基礎知識:對於高一上學期沒有學好的學生而言,不要急於學習新課,利用這個超長的假期,把基礎知識落實好,該記得記住,該理解的理解透徹,不能理解的,可以藉助網課進行進一步的學習。如果現在開學了,你的基礎不紮實,跟別人的差距會越來越大,而現在則給你一個很好的彌補機會。
這次疫情,給所有人按了一次「暫停鍵」,也給很多人停下來認真反思的機會,「停課不停學」,希望那些在高一沒用適應好的學生,能夠認真反思,抓住機會,重振往日的輝煌。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問題, 如果對你有幫助,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