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供暖季不再成為汙染季
————秦皇島城市集中供熱管網互聯互通工程探訪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孫也達 通訊員薛飛)歲末年初,一股寒潮讓秦皇島市最高氣溫降至冰點之下,供暖壓力隨之而來。一面是保民生保供暖的剛需,一面是大氣汙染防控的硬槓槓,供暖與大氣汙染防控這兩難選擇,秦皇島是如何破解的?
「現在秦皇島市不用面對兩難的局面了,因為我們已經採用熱電聯產集中供熱了。」秦皇島市城管執法局二級調研員王泰說,去年以來,秦皇島市巧用「加減乘除」法,大力實施城市集中供熱管網互聯互通工程,全面提升城市供熱綜合保障能力,大幅削減汙染物排放,讓供暖季徹底告別汙染季,讓溫暖過冬和藍天白雲均衡處於天平的兩端。
●升級擴能,穩定供熱保障源
秦皇島市原供熱模式是以熱電聯產和區域鍋爐房為主的集中供熱模式,部分縣區仍存在一定數量的分散燃煤小鍋爐。隨著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居民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城市供熱負荷迅速增加,現有熱源已滿負荷運行,入網面積已超過熱源設計供熱能力,熱量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熱電聯產集中供熱具有高效的能源利用率和較低的汙染排放量等優勢,正逐漸成為我國北方城市主要的冬季採暖方式。」王泰說,近年來,秦皇島大力推行熱電聯產集中供熱模式,京秦熱電1號、2號機組分別於2019年底和2020年6月投產運行,兩臺350MW的供熱機組,不僅解決了開發區的熱源保障,還具備了輻射帶動撫寧區供熱的能力。
與此同時,位於城區東部的秦皇島熱電廠供熱系統(秦皇島發電有限公司、秦皇島秦熱發電有限公司)也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兩家熱源企業分別出資4500萬元和1700萬元,對現有4臺供熱機組進行零出力改造,將供熱能力從672MW和700MW提升至1272MW和940MW,極大提升了全市供暖保障能力。截至目前,該市海港區、開發區、撫寧區、山海關區的城市區已實現熱電聯產供熱全覆蓋。
●整合關停,全力剷除汙染源
往年每到供暖季,位於海港區北部富陽熱力公司的高爐煙囪總是會如期冒起滾滾白煙。此次採暖季,高聳的煙囪卻並未冒煙,顯得格外冷清。「公司原有的兩臺46MW鍋爐已運行了11個採暖季,運行時間過長。另外兩臺70MW鍋爐也需要提升煙氣處置裝置,目前4臺鍋爐都已關停轉為備用鍋爐。」富陽熱力工作人員告訴筆者。
同富陽熱力鍋爐房一樣,開發區煙臺山鍋爐房、撫寧區驪城熱力鍋爐房、山海關區北控鍋爐房等,也都在2020年先後關停。
「噸位較小、排放量高,難以滿足熱負荷需求和排放要求,這些都是除熱電聯產項目外的供熱燃煤鍋爐,面臨的普遍問題。」秦皇島市大氣辦專家團隊首席研究員王同猛說,正因如此,供暖燃煤鍋爐成為了冬季汙染天氣的重要汙染源之一。
既要藍天白雲,也要溫暖過冬。秦皇島市委、市政府攻堅克難,瞄準「最大限度節能減排」這一目標,通過集中供熱管網互聯互通這一系統解決方案,向供熱能源整合挖潛問效,先後關停了主城區富陽熱力公司、開發區泰盛動力公司、撫寧區驪城熱力公司、山海關區的建投河北熱力有限公司秦皇島分公司共計28臺、2500噸燃煤鍋爐,每年可減少汙染物排放量1.7萬噸,減少煙塵排放量3300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1.2萬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量14萬噸。
在關停排放高、汙染大的大型採暖設備同時,秦皇島也堅決取締各縣區分散的燃煤小鍋爐,徹底剷除了溫暖過冬和藍天白雲之間的障礙。據統計,2020年以來,全市各縣區共拆除分散燃煤小鍋爐146臺。2020年12月23日,隨著山海關區鑫聖鍋爐房停爐,該市城市區的供熱鍋爐全部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濃煙滾滾已成為冬季供暖的一個特殊記憶。
●互聯互通,織就能源「一張網」
兩個月前,筆者在供熱管網互聯互通工程(富陽熱力——市熱電廠段)施工現場,看到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秦皇島地區地下土質情況複雜,地下水位高,工程施工必須使用鋼板樁。」富陽熱力公司總工程師李劍鋒,指著不遠處的施工坑位說。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一根根鋼板樁通過鎖扣緊緊連在一起,阻擋著泥沙和地下水的侵入,確保施工安全。
「對供熱管網進行互聯互通,就是想打通城區之間、熱源之間的供熱壁壘,讓熱源可以互相連通、連片成網,實現可分、可合、可調、可控的供熱能源『一張網』,全面提高全市供熱系統運行的安全性與可靠性。」秦皇島市供熱中心主任程傑說,當某一管段或某一熱源發生故障時,他們可以通過連通的管網從其他熱源實施供熱,最大程度降低或消除故障造成的影響。
號令既出,動若風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多次召開調度會,並深入項目一線協調解決有關問題;四級聯動、步調一致,全力保障工程建設順利推進;熱源企業、供熱企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爭分奪秒搶工期、趕進度。供熱管網互聯互通工程多點開花、齊頭並進,一場聲勢浩大的供暖攻堅戰全面打響。
大氣治理任務迫在眉睫,保障冬季供暖同樣刻不容緩。撫寧區至開發區16.2公裡的管線連通,開發區泰盛動力至市熱力0.74公裡的管線連通,富陽熱力至市熱電廠的15.8公裡管網連通…………隨著一段段熱力管網的連通投產,全長60.77公裡的城市集中供熱管網互聯互通工程全線貫通,供熱能源「一張網」新格局已然織就。
「工程量再大,工期再緊,工程質量也必須保證,否則會給供熱安全帶來極大的隱患。」程傑說,工程施工過程中,所有的施工單位都放棄了常規的無損抽檢,而是對全線管網的每一道焊口都採取磁粉檢測和射線探傷,為工程質量和供熱安全加上了「雙保險」。
據了解,供熱管網互聯互通工程(富陽熱力——市熱電廠段)工程總造價約3.4億元。「入網前,企業每天都要面對幾百噸的減排任務,現在解決了熱源問題,可以說是一勞永逸了。」李劍鋒說,管網互聯互通不僅解決了企業的後顧之憂,熱電廠提供的安全穩定的熱源,也有助於企業更好地服務百姓。
●管網改造,精準服務暖民心
2020年12月29日,筆者走進海港區煤港裡居民周林萍家中,明顯感到暖意融融。「往年冬天家裡大概20℃,現在最低都能達到22℃,暖氣給得好,冬天也能開窗通風了,原來哪敢想?」周林萍說,她家是1樓,溫度相對低些,樓上鄰居家平均能達到24℃。
「改造前,部分老舊小區供熱採取一個閥門控制一個單元或多個單元,一旦有居民家中出現故障,就會對其他用戶造成影響。加之供熱管道腐蝕,堵塞、漏水情況較多,即使頻繁維修,供熱溫度仍不夠理想。」秦皇島市熱力公司河東供熱分公司工作人員說,改造後的串聯供熱方式,讓每家都成了獨立的循環系統,既保證了入戶熱水溫度的一致性,又把熱損耗降到了最低。
2020年以來,市城管執法局根據供熱發展和資源整合要求,統籌協調供熱企業推進老舊供熱管網改造,對運行15年以上或材質落後、管道老化腐蝕嚴重並存在漏損隱患的老舊供熱管網實施重點改造,55.8公裡的供熱管網改造任務目前已全部完成。
為了讓群眾在藍天白雲下共享寒冬裡的溫暖,市委、市政府多措並舉、重拳出擊,決戰決勝藍天保衛戰,全力削減汙染物排放,深入推進工程減排、結構減排和管理減排三大舉措,實施清潔取暖改造、工業爐窯超低排放改造,推進燃氣、生物質和醇基燃料鍋爐治理,完成13.82萬戶清潔取暖改造任務。據環保部門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28日,全市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為4.49,同比下降15.9%;PM2.5平均濃度為34.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7%;達標天數294天,同比增加22天,達標比例為81%。
「提前供熱啦,去年11月1日家裡就開始暖和了!」「室內溫度比往年高了,夜裡也不冷了!」「冬天的小島天更藍、空氣也更加澄淨了!」…………這個冬天,享受著冬日暖陽帶來的愜意,市民們紛紛拿出手機,一邊拍攝著「高顏值」的藍天白雲,一邊分享著溫暖過冬的喜悅心情。
來源:河北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