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DC大會上,谷歌正式公布了雲遊戲平臺「Stadia」,而騰訊也緊隨其後,悄悄開啟了對Start雲遊戲內測工作。我認為,這兩個超級大廠同時開始對「雲遊戲」的探索可以說宣告了「雲遊戲」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
什麼是雲遊戲?
雲遊戲(Cloud gaming)又可稱為遊戲點播(gaming on demand),是一種以雲計算技術為基礎的在線遊戲技術。
簡單來說雲遊戲技術可以使圖形處理與數據運算能力較差的設備運行高品質遊戲。原理就是遊戲的渲染和運算交由雲電腦進行,雲電腦處理完畢後將畫面直接發送給玩家,這樣玩家的設備只需要有接收視頻所需的網絡和完成視頻解碼的工具就可以了。
這種方式我最早接觸到的還是電視點播遊戲,我記得小時候只需撥打電視上的電話就可以點播動畫片或是遊戲,當時記得最清楚的遊戲應該就是《KOF95》和《雷電》,靠手機上的「4、5、6、2」移動,「1、3」開火用技能,現在看來還是挺有意思的。
當然,這種並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雲遊戲。真正意義上的雲遊戲應追溯到2009年,諸如OnLive、Gaikai等雲遊戲平臺開始出現,然而受限於當時的網絡和技術並沒有取得太大成功。
而今天,索尼的PlayStation Now以及英偉達的NVIDIA Shield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國產的「雲電腦」和「格來雲」等平臺也是商業化運營較為成功的典範。
雲遊戲的優劣
由此看來雲電腦的優勢可以說是很明顯了,由於傳輸的只是視頻,因此玩家並不需要多好的設備,PC或是遊戲主機並不需要頻繁的更新換代就可以以全特效、高幀數遊玩到當前時代的大作。
但是「雲遊戲」的問題也相當明顯,遊戲交互延遲取決於網絡延遲。也就是說當網絡延遲較大時,玩家會直接感受到從指令輸入到畫面更新間的延遲較高,從而顯著降低遊戲質量。並且,由於畫面渲染質量取決於網絡質量,因此「雲遊戲」需要佔用更大的網絡資源,就像你在線觀看藍光質量的直播一樣。
雲遊戲能代替遊戲主機嗎?
我認為,就目前來說「雲遊戲」還是很難代替主機與個人電腦的。
首先就是「雲遊戲」對於網絡的要求過於苛刻,雖然5G網絡開始普及但是「雲遊戲」依然很難在極高的畫質下還要保證視頻的幀數在60以上,並且還要讓玩家感受不到操作延遲。畢竟玩家需要的是幾毫秒的響應速度,而不是高達上百毫秒。
其次就是費用問題,就拿「格來雲」舉例,高於原價的價格購買遊戲和永久使用權,但是畫面和幀數整體並不樂觀,而且對網絡要求極高。可見,如果像谷歌宣傳的達到全高特效、4K加上60幀恐怕就不止是「格來雲」這麼點錢就可以買到的。
還有一點就是玩家體驗,「雲遊戲」的操作體驗顯然不如電腦直接遊玩的體驗好,尤其是動作遊戲和射擊遊戲,雖然不會像以前電視點播遊戲的延遲那麼誇張,但也不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
我認為「雲遊戲」想要真正的代替掉主機或是PC遊戲目前來說還是相當困難的,這不單單是5G普及和網絡提速就可以解決的。也許在將來「雲遊戲」可能成為遊戲市場中的主流,但目前看來「雲遊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