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智能科技觀察」原創,獨家發布於「頭條平臺」,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9月15日,美新規定就將正式實施了,與華為合作的供應商都非常著急,因為要在這短短的15天時間裡,完成華為的訂單實屬不易,比如說晶片製造領域,臺積電、中芯國際,都在加班加點生產麒麟晶片,就是為了趕在9月14日之前交貨,另外存儲晶片領域,三星、鎂光也是如此。
還有第三方晶片廠商,高通已經發出警告,呼籲解除華為的限制,並且恢復向華為供貨,否則將損失80億美元的市場,高通之後,聯發科也沒有閒著,日前就已經向美申請許可證,希望能夠在9月14日後繼續向華為供貨,不過據行業人士分析來看,聯發科拿到許可證的概率幾乎為0,因為高通、鎂光的申請就已經被拒絕了,何況聯發科。
由此可見,美新規定對於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來說,都是極大的破壞,如果華為真的到了無芯可用的局面,那麼華為受到影響的同時,也將延緩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發展,畢竟華為去年外購的半導體總額就高達208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400多億元,可見對整個半導體產業鏈的重要性,因此在美新規定實施之前,華為只有通過大量外購晶片的方式,才能解決當前的燃眉之急。
近日,三星京東方或被限制,8月28日,根據國外顯示面板產業分析師Ross young的透露,除了手機晶片、存儲之外,屏幕也在美新規定的範圍,包括LCD屏幕、OLED屏幕等,這些屏幕廠商也被要求在9月14日之前完成對華為的供貨,我們都知道,目前華為和三星京東方都有合作,尤其是京東方,華為從mate20開始,就開始在旗艦系列上採用京東方的OLED屏幕。
如今屏幕也被限制,那麼對於三星京東方來說,可是壞消息,為何屏幕也被限制出貨呢?這依然和晶片有關,屏幕同樣需要晶片驅動,作為連接處理器和顯示屏的關鍵部件,非常重要,而屏幕驅動晶片的市場份額幾乎被韓國、TW的供應商壟斷,我們自研屏幕晶片僅僅佔到5%左右,完全處於邊緣地位,而且屏幕晶片設計、製造還是依賴美設備和工具。
因為美新規定,華為現在受影響的業務中,最大的就是手機了,作為全球第二大手機廠商,去年的出貨量達到了2.4億臺,因此對晶片、屏幕、內存等都有大量的需求,雖然華為已經從去年開始就加大了庫存量,但是美新規定一直存在,在沒有購買渠道的情況下,這些庫存總有用完的時候,因此自研成為了唯一出路。
此前,華為已經確認,進軍屏幕晶片領域,從媒體透露的情況來看,在屏幕晶片也遭遇限制的情況下,去年華為就啟動了相關計劃,消費者業務還成立了專門的部門自研屏幕驅動晶片,此項計劃得到了華為的確認,而且第一款OLED Driver已經在流片,屏幕晶片本來都工藝要求就不高,華為也完全可以做到真正的國產化,從而打破三星的壟斷地位。
當然對於如今的華為來說,最大的影響就是晶片,尤其是5nm和7nm的高端晶片,如果無芯可用,那麼直接影響到5G、手機、伺服器等業務,在臺積電無法提供幫助的情況下,華為只能和國產半導體企業一起,儘快組建完全國產的晶片生產線就變得愈發重要了,而中芯國際的工藝提升、國產高端光刻機問世就是重中之重。
好了,京東方或無法供貨屏幕,華為:已進軍屏幕晶片領域,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