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正式進軍屏幕晶片領域,加速實現國產替代

2020-08-12 鈦媒體APP

華為成立專門部門自研屏幕驅動晶片,正式進軍屏幕領域。

8月11日,數碼博主@長安數碼君 曝料,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近日籤發了《關於終端晶片業務部成立顯示驅動產品領域的通知》,通知中提及此事。

當天下午,據網易科技報導,華為方面確認了這一消息。並且,華為早在2019年底就在布局相關項目了,華為海思第一款OLED Driver已經在流片。

何為屏幕驅動晶片?資料顯示,LED顯示屏專用驅動晶片,是為LED提供補償電流的晶片,充當著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和液晶顯示器(LCD)間的接口。驅動晶片的性能高低決定了LED顯示屏畫面播出的效果,是一個關鍵的零部件,就像人腦的中樞神經,掌管著全身的肢體行動以及大腦思維意識的運轉。

網傳文件內容指出,雖然中國成為了屏幕生產、出口大國,但屏幕驅動晶片,卻主要靠進口,2019年京東方採購屏幕驅動晶片金額超過60億元,其中國產晶片佔比不到5%。

事實上,一直以來,屏幕驅動晶片都為韓國和中國臺灣廠商所壟斷。根據IHS數據,2019年Q1全球AMOLED面板驅動晶片市場中,三星的份額達到64%,處於絕對優勢地位;排名第二的是韓國廠商MagnaChip,份額為25%。

近兩年來,中穎電子、深圳吉迪思、集創北方、顯芯科技等大陸企業也開始投入屏幕驅動晶片的研發,但總體產量較小。

在日前舉辦的信息化百人峰會上,餘承東提到,中國在終端晶片和核心器件方面進展迅速,但跟美國和韓國比仍然還有一些差距。他認為,包括華為在內的中國企業要構築產業的核心能力,要向下扎到根,向上捅破天,根深才能葉茂。

對於華為進軍屏幕驅動晶片市場,有分析認為,此舉一方面將有望加速實現國產替代,擺脫對外部產品的依賴,確保其供應安全;另一方面則有望搶佔先機,進一步鞏固華為的市場地位。

不過,華為此舉也實有無奈的成分。餘承東此前坦承,美國新一輪打壓對準的是華為並未投資的晶片製造業,由此,華為手機麒麟晶片自9月15日之後不能再繼續生產。

在臺積電因禁令無法為華為代工之後,華為現在急需為自己的旗艦手機找到新的晶片供應。三星、聯發科和高通是其僅有三個選擇。

聯發科本就是華為晶片的供貨商。本月初媒體報導,華為和聯發科籤署了合作意向和採購訂單,將向聯發科採購1.2億片晶片。對此,聯發科財務長兼發言人回應稱:「不評論單一客戶相關訊息。」

據中國基金報,三星為華為旗艦供貨的可能性不大。三星並沒有大規模對外供貨晶片的歷史,也沒有相應的客戶支持能力。因為供應晶片並不只是簡單銷量,還需要廣泛的技術合作與支持。

不過,據第一財經報導,三星內部人士表示:「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鎔在此前的內部會議現場聽取了就華為制裁,使晶圓市場排名第一的TSMC(臺積電)失去訂單後,對於三星電子擴大市場佔有率可能造成的有利及不利影響的介紹,並就如何從擴大客戶群、提高技術競爭力方面,如何提高三星電子在晶圓市場的市佔率進行探討。但當天的會議主要是聽取一線情況為主,李在鎔本人在現場並未多做表態。」

就當前現實來說,失去了麒麟高端晶片,華為旗艦要保持Android陣營高端市場產品競爭力,唯一選擇就是高通驍龍8系列旗艦晶片,這也是Android陣營所有高端旗艦的通用處理器。高通也已經與華為達成專利授權,只是目前因限令無法承接華為訂單。

但事情正在發生轉機。8月9日,環球網援引外媒報導,高通正在積極遊說美國政府,要求撤銷向華為出售零部件的限制,否則,當前的限令將給高通的直接競爭對手聯發科、三星等,帶來價值高達80億美元的市場訂單。

最新消息,8月10日,據高通相關負責人提供的高通第三財季電話會議記錄顯示,公司CEO史蒂夫·莫倫科普夫表示,高通正在努力研究如何向包括華為在內的每家手機企業銷售產品,但目前還沒有可報告內容。

與此同時,華為也在持續探索。8月7日,餘承東宣布,華為要全面紮根半導體,在EDA工具、晶片IP、材料設備、IC製造、封裝等領域選一些難點做突圍。

「不管是彎道超車還是半道超車,我們希望在第三代半導體時代實現領先,天下沒有做不成的事,只有不夠大的決心和不夠大的投入。」餘承東說。

華為內部人士表示,目前華為也在摸索自建或者合作IDM(整合設備生產模式)工廠的可能性,但有時候針尖對麥芒不一定是最佳競爭策略,在新賽道長出核心競爭力是更好的道路。

為應對美國的打壓,華為還啟動了意在規避應用美國技術製造終端產品的「南泥灣」項目,筆記本電腦、智慧屏和IoT家居智能產品此類不受美國影響的產品,就會被納入「南泥灣」項目。

除此之外,包括之前曝光的「星光項目」「鴻蒙」「鯤鵬計算產業」等,華為都是在使其產品「去美化」,盡力讓華為走出困境。

(鈦媒體編輯萌萌綜合自第一財經、界面、中國企業家、中國基金報等)

相關焦點

  • 華為正式進軍屏幕晶片領域 加速實現國產替代!
    華為成立專門部門自研屏幕驅動晶片,正式進軍屏幕領域。8月11日,數碼博主@長安數碼君 曝料,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近日籤發了《關於終端晶片業務部成立顯示驅動產品領域的通知》,通知中提及此事。網傳文件內容指出,雖然中國成為了屏幕生產、出口大國,但屏幕驅動晶片,卻主要靠進口,2019年京東方採購屏幕驅動晶片金額超過60億元,其中國產晶片佔比不到5%。
  • 華為正式進軍屏幕晶片領域 加速實現國產替代
    據華富康供應鏈了解到最新消息: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近日籤發了《關於終端晶片業務部成立顯示驅動產品領域的通知》,通知中提及此事。當天下午,據媒體報導,華為方面確認了這一消息。並且,華為早在2019年底就在布局相關項目了,華為海思第一款OLED Driver已經在流片。
  • 華為進軍屏幕驅動IC市場!最容易實現的國產替代領域?
    、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近期籤發了名為《關於終端晶片業務部成立顯示驅動產品領域的通知》的文件。該文件中提到,華為將成立製造屏幕驅動晶片的部門,這意味著該企業將開始進軍屏幕行業。何為屏幕驅動晶片呢?目前,中國成為了屏幕生產、出口大國,但屏幕驅動晶片,卻主要靠進口。資料顯示,LCD驅動晶片領域,韓國、日本以及我國香港和臺灣成為主導者,在AMOLED驅動晶片領域,三星、Magna Chip、Silicon Works這三家韓系供應商在全球市場上都佔據著主導地位。
  • 華為海思正式進軍新領域,加速實現「國產化」
    事到如今,華為也只能憑藉著自己的力量來實現突破,衝破重重的枷鎖,讓自己實現發展。之前有消息稱華為開啟了「南泥灣」項目,為的就是能夠儘快排除美國企業的技術,繼而實現真正的自研和發展。這一步對華為可謂是相當重要,正所謂「去美化」的實現,才是國產科技發展的根本所在,不再讓美國壟斷國內市場,才是「自主化」的第一步。
  • 任正非深謀遠慮,華為海思正式進軍新領域,「國產化」加速實現
    這一步對華為可謂是相當重要,正所謂「去美化」的實現,才是國產科技發展的根本所在,不再讓美國壟斷國內市場,才是「自主化」的第一步。華為再次突破,正式進軍新領域,國產化加速實現繼麒麟絕版後,根據相關消息表示,去年京東方在屏幕驅動方面所花費的採購成本費用就超過了60億元,而在這當中,國產晶片的產品佔比僅僅不到5%。
  • 京東方或無法供貨屏幕,華為:已進軍屏幕晶片領域
    一、導讀9月15日,美新規定就將正式實施了,與華為合作的供應商都非常著急,因為要在這短短的15天時間裡,完成華為的訂單實屬不易,比如說晶片製造領域,臺積電、中芯國際,都在加班加點生產麒麟晶片,就是為了趕在9月14日之前交貨,另外存儲晶片領域,三星
  • 最容易實現的國產替代?屏幕顯示驅動IC領域引關注
    來源:財聯社周二(11日)上午,有市場爆料稱,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籤發成立顯示驅動產品業務部的通知,研發生產屏幕驅動晶片,進軍屏幕行業。另據產業鏈消息,華為早在2019年年底就啟動了相關項目,華為海思第一款OLED Driver已經在流片。華為方面尚未對此事作出正式回應。
  • 屏幕驅動晶片,每年外企從中國賺取57億元,傳華為正式進軍該領域
    8月11日,有傳華為進軍屏幕驅動晶片行業,繼續打造核心屬於自己的核心技術。根據信息顯示,華為CEO餘承東近日將會籤發「關於終端晶片業務部成立顯示驅動產品領域的通知」的文件,該文件提到華為會專門成立一個打造屏幕驅動晶片的部門。
  • 成功破局,華為正式進軍「雲手機」
    但近日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籤發了一份《關於終端晶片業務部成立顯示驅動產品領域的通知》的文件,宣布華為成立專門部門自研屏幕驅動晶片,正式進軍屏幕領域,研發「雲手機」。屏幕晶片是控制一塊屏幕顯示、亮度和色彩的核心樞紐。與手機晶片相比,屏幕晶片的工藝要求並沒有那麼高,我們國內現有的光刻機技術完全能夠滿足屏幕晶片的生產。華為的破局之路正式開啟,屏幕晶片的生產工,將使華為徹底擺脫高端晶片對其約束。也就是說,即使失去美國技術,華為依然能夠通過屏幕晶片技術實現在手機行業的平穩發展。
  • 華為突圍:正式進軍屏幕驅動晶片,首款OLED驅動晶片已流片
    ,進軍屏幕行業。另外,本月早些時候,也有媒體爆料華為已經啟動南泥灣項目,加速推進筆記本電腦和智慧屏等業務。因此,不知此次曝光的屏幕驅動晶片業務是否也意味著南泥灣項目已經打響第一槍。網傳文件內容指出,雖然中國成為了屏幕生產、出口大國,但屏幕驅動晶片,卻主要靠進口,2019年京東方採購屏幕驅動晶片金額超過60億元,其中國產晶片佔比不到5%。外企單單對京東方一家企業出口屏幕驅動晶片,每年就可以賺走57億元。
  • 華為正式進軍新領域:大力扶持國產供應商
    近日,華為就確認了其進軍的新領域——做屏幕驅動晶片實際上,不同於手機核心層面的處理器而今,華為一方面大力扶持國產屏幕供應商京東方,另一方面則發力新領域、通過成立專門的技術部門來專門做屏幕驅動晶片。而在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近日籤的《關於終端晶片業務部成立顯示驅動產品領域的通知》中,也指出了一項數據:目前手機上的屏幕驅動晶片,主要依舊依賴進口,其中19年京東方採購的屏幕驅動晶片金額超過了60個億,但國產晶片的比例不足5%。
  • 華為自研腳步加快,進軍屏幕驅動晶片領域
    8月11日,知名數碼博主「長安數碼君 」爆料,華為成立了專門部門做屏幕驅動晶片,進軍屏幕行業。此外,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還籤發了一份《關於終端晶片業務部成立顯示驅動產品領域的通知》。 為什麼要做屏幕驅動晶片? 中國雖然是屏幕生產、出口大國,但在屏幕驅動晶片領域,卻一直受制於人,拿國內屏幕製造巨頭京東方舉例,去年光採購屏幕驅動晶片就花費了60多億元,而其中大部分都是進口晶片,國產屏幕驅動晶片佔比甚至不到5%。
  • 華為海思正式確認,將轉型屏幕晶片領域
    華為海思正式確認,將轉型屏幕晶片領域眾所周知,最近這一段時間,有關於華為海思麒麟晶片的討論一直都沒有停止過;由於美國在今年5月份頒發了新的禁令,所以也導致華為的海思麒麟晶片供應鏈體系遭到了封鎖,而近日,華為消費者業務CEO
  • 華為將自研屏幕驅動晶片
    從文件的內容來看,華為將成立顯示驅動產品業務部,主要用於製造屏幕驅動晶片。如果消息屬實,這意味著華為將正式進軍顯示屏市場。而華為於上周啟動的「南泥灣」項目裡,智慧屏正是重要的產品之一。華為在此時進軍國產屏幕驅動晶片市場,主要有三個考量:首先是想加速國產替代,擺脫對進口產品的依賴,確保供應鏈安全;另一方面自然是看上屏幕驅動晶片龐大的市場前景,拓展華為的產品業務;最後是為了改善手機設計和顯示效果,以提高旗艦機差異化競爭力。
  • 快看|華為進軍屏幕晶片領域,意圖分食三星蛋糕
    記者|陸柯言8月11日,社交媒體帳號「長安數碼君 」爆料,華為消費者業務成立了專門部門自研屏幕驅動晶片。這意味著,華為正式進軍屏幕領域。據網易科技報導,華為內部確認了這一消息。並且,華為早在去年年底就已啟動相關項目,華為海思第一款OLED Driver已經在流片。華為切入這一領域的意圖十分明顯。如今,智慧型手機越來越普遍地搭載AMOLED屏幕,而AMOLED屏幕驅動晶片正是連接處理器和顯示屏的關鍵部件,在改善畫質、省電、降低成本等方面都能發揮重要作用。
  • 麒麟晶片成絕唱後,華為正醞釀一場突圍:正式進軍屏幕驅動晶片
    8月11日,數碼博主@長安數碼君曝料稱,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近日籤發了一份名為《關於終端晶片業務部成立顯示驅動產品領域的通知》的文件,內容顯示華為要成立部門做屏幕驅動晶片,進軍屏幕行業。網傳文件內容指出,雖然中國成為了屏幕生產、出口大國,但屏幕驅動晶片,卻主要靠進口,2019年京東方採購屏幕驅動晶片金額超過60億元,其中國產晶片佔比不到5%。外企單單對京東方一家企業出口屏幕驅動晶片,每年就可以賺走57億元。
  • 華為海思正式確認,將轉型屏幕晶片領域發展
    餘承東很遺憾華為只擁有研發晶片的能力,沒有提前布局晶片生產領域的發展,在美國禁令的影響下,不僅臺積電無法給華為代工晶片,甚至就連國產的中芯國際也無法給華為代工晶片,而三星就更不用說了這樣來看的話,華為現在想要在短時間內解決麒麟晶片生產的難題也幾乎是很困難的,而就在這個關鍵時刻,華為海思正式確認,將轉型屏幕晶片領域發展,據悉,近日華為海思已經成立了一個屏幕驅動晶片部門
  • 華為進軍OLED驅動晶片領域:首款晶片已流片
    餘承東近日籤發《關於終端晶片業務部成立顯示驅動產品領域的通知》。在該文件當中就有指出,雖然中國目前成為了屏幕生產、出口大國,但屏幕驅動晶片,卻主要靠進口,2019年京東方採購屏幕驅動晶片金額超過60億元,其中國產晶片佔比不到5%。在不久前的信息化百人峰會上,餘承東就有指出,中國在終端晶片和核心器件方面,進展非常快,但跟美國和韓國比仍然還有一些差距。
  • 進軍屏幕驅動晶片行業,又研發雷射雷達技術,華為是要全面發展
    華為終究會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不是因為它產品有多好,而是它對技術的探索是永無止境的。華為正式進軍屏幕驅動晶片行業,海思未來可期。今年的華為是最艱難的一年,同時也是最勵志的一年,面對外界打壓和封鎖,華為沒有選擇放棄,而是選擇了迎難而上。華為旗下的海思半導體成為了美方制裁華為的「犧牲品」,麒麟晶片的發展受到了嚴重影響。
  • 網傳華為正式進軍屏幕行業,相關部門已經成立
    對於國產手機巨頭級品牌華為來說,今年是艱難的一年。由於受到「制裁」,全面的打壓和封鎖讓華為像是被束上了手腳。華為一直引以為傲的麒麟晶片,也在這一過程中成為了犧牲品。在8月8日的中國信息化百人會2020年峰會上,華為常務董事、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坦言「我們的晶片沒辦法生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