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和大數據的結合可以說是相輔相成,因為雲計算為大數據提供了可以彈性擴展相對便宜的存儲空間和計算資源,使得中小企業也可以像大型企業一樣通過雲計算來完成大數據分析。大數據是對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最終根據我們的需要分析加工形成我們能夠理解的可視化資料。
大數據與雲計算的關係就像一枚硬幣的正反面一樣密不可分。
大數據的對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的過程離不開雲計算的支持。大數據必然無法用單臺的計算機進行處理,必須採用分布式架構。它的特色在於對海量數據進行分布式數據挖掘。但它必須依託雲計算的分布式處理、分布式資料庫和雲存儲、虛擬化技術。大數據分析常和雲計算聯繫到一起,因為實時的大型數據集分析需要框架來向數十、數百或甚至數千的電腦分配工作。並且,大數據需要特殊的技術,以有效地處理大量的容忍經過時間內的數據。適用於大數據的技術,包括大規模並行處理資料庫、數據挖掘、分布式文件系統、分布式資料庫、雲計算平臺、網際網路和可擴展的存儲系統。
大數據的處理技術與提供雲服務的技術是不盡相同的,但是又有所交集。可以說,雲服務是基礎設施,是市政工程,而大數據是城市裡的高樓大廈。大數據可以基於雲,也可以不基於雲。
利用雲計算和大數據,很多創業者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風險投資和技術發展方向,為他們的發展指明道路。
如今我們能夠看到,無論是從基礎設施的布局,再到數據的挖掘,還是到傳統IT公司的整合,都有大數據參與當中。因此,人們非常關心大數據能夠如何幫助企業增加收入,降低成本,規避風險,以及能夠創造出什麼樣的新業態。
由雲計算提供的彈性和按需配置,為讓企業組織能夠試驗和嘗試解決大數據的新方法提供了核心力量。企業可以根據供應的基礎設施,用不同的迭代方式嘗試和操縱他們的數據。基礎設施不再限制用什麼來處理數據。這些相同的靈活性使企業即使有高可變負載的情況下也不會超支。
從當前整個產業網際網路的技術體系結構來看,無論是物聯網技術體系還是人工智慧技術體系,都離不開雲計算和大數據的支撐。以物聯網技術體系為例,雲計算處在物聯網體系結構的第三層,而大數據則處在第四層,二者最終為智能決策層提供服務,所以大數據和雲計算這兩個技術本身就很難分割看待。
大數據處理是一個挑戰,對於這些數據,如果沒有強有力的硬體做支撐處理,對其進行有意義的分析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幸運的是,雲計算爆炸和彈性使用處理的能力意味著小型企業組織現在可以完成曾經只有大企業才能完成的任務。雲計算已經使大數據更易於管理,而且還可以對這些數據做更多,更快的分析。隨著大數據還在不斷變大,更大的雲計算將在那裡等待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