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亞彬
最近幾天,一些專業學術期刊因刊發與自身專業定位、學術規範不符的「奇葩論文」飽受詬病。先是一篇發表在《冰川凍土》上的《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論述生態經濟學的過程中,大篇幅闡述「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優美感」,引爆輿論。後有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原黨委書記王松奇長期在其擔任主編的《銀行家》雜誌開設「父子集」專欄,王氏父子在該欄目發表數十篇書法、散文作品。
看來,專業學術期刊刊發有悖專業、學術要求的「奇葩論文」已不是個例。
大凡專業學術期刊,都有自己的發稿標準。專業學術期刊指系統刊發某一行業或某一學科領域內系列論文的連續出版物,具有學科性、專業性、代表性和受眾面窄的特點,它是科研人員發表研究成果、學術觀點的重要平臺。一般來說,一篇文章要達到某個專業學術期刊的發表要求,至少要過兩道門檻,一是內容要屬於相應的行業、學科領域,符合相應的專業要求,且達到一定質量要求;二是須符合刊物體例和寫作規範。
據《冰川凍土》雜誌官網介紹,該刊為我國冰、雪、凍土和冰凍圈研究領域唯一的學報級期刊;《銀行家》創刊於2001年,由山西省社科院主管,為中國社科院人文核心期刊目錄專業期刊。顯然,大談「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優美感」不屬於冰、雪、凍土和冰凍圈研究領域,書法、散文屬文藝作品,刊登在《銀行家》上實在不合適。
那麼,這些「奇葩論文」是如何繞過兩道門檻,「越位」到身後,從容攻陷「球門」,堂而皇之登上學術殿堂的呢?
究其原因,無非是期刊主編利用權力,為自己開闢了一塊「自留地」。這塊「自留地」屬於「法」外飛地,可以不受期刊定位、學術規範約束,完全由自家支配,想登什麼就登什麼,想怎麼登就怎麼登。刊發「奇葩論文」就如同麥地裡種水稻,菜地裡養雞。主編們之所以能夠在「自留地」裡自由馳騁,固然是權力任性使然,主管部門疏於監管,也有責任。
「奇葩論文」的發表,是專業學術期刊的恥辱。專業學術期刊應該加強自律,不刊發不達標準的論文;相關行業、學科領域的專家學者要珍惜自己的名譽,不給刊物投不合規矩的稿件;期刊主管部門要負起責任,監管到位。只有三方一起努力,形成合力,對專業學術期刊「自留地」說「不」,才能淨化學術環境,讓「奇葩論文」無處遁形,以高質量論文推動相關行業、專業的發展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