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專業學術期刊「自留地」說「不」

2021-01-12 海報新聞

作者:李亞彬

最近幾天,一些專業學術期刊因刊發與自身專業定位、學術規範不符的「奇葩論文」飽受詬病。先是一篇發表在《冰川凍土》上的《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論述生態經濟學的過程中,大篇幅闡述「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優美感」,引爆輿論。後有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原黨委書記王松奇長期在其擔任主編的《銀行家》雜誌開設「父子集」專欄,王氏父子在該欄目發表數十篇書法、散文作品。

看來,專業學術期刊刊發有悖專業、學術要求的「奇葩論文」已不是個例。

大凡專業學術期刊,都有自己的發稿標準。專業學術期刊指系統刊發某一行業或某一學科領域內系列論文的連續出版物,具有學科性、專業性、代表性和受眾面窄的特點,它是科研人員發表研究成果、學術觀點的重要平臺。一般來說,一篇文章要達到某個專業學術期刊的發表要求,至少要過兩道門檻,一是內容要屬於相應的行業、學科領域,符合相應的專業要求,且達到一定質量要求;二是須符合刊物體例和寫作規範。

據《冰川凍土》雜誌官網介紹,該刊為我國冰、雪、凍土和冰凍圈研究領域唯一的學報級期刊;《銀行家》創刊於2001年,由山西省社科院主管,為中國社科院人文核心期刊目錄專業期刊。顯然,大談「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優美感」不屬於冰、雪、凍土和冰凍圈研究領域,書法、散文屬文藝作品,刊登在《銀行家》上實在不合適。

那麼,這些「奇葩論文」是如何繞過兩道門檻,「越位」到身後,從容攻陷「球門」,堂而皇之登上學術殿堂的呢?

究其原因,無非是期刊主編利用權力,為自己開闢了一塊「自留地」。這塊「自留地」屬於「法」外飛地,可以不受期刊定位、學術規範約束,完全由自家支配,想登什麼就登什麼,想怎麼登就怎麼登。刊發「奇葩論文」就如同麥地裡種水稻,菜地裡養雞。主編們之所以能夠在「自留地」裡自由馳騁,固然是權力任性使然,主管部門疏於監管,也有責任。

「奇葩論文」的發表,是專業學術期刊的恥辱。專業學術期刊應該加強自律,不刊發不達標準的論文;相關行業、學科領域的專家學者要珍惜自己的名譽,不給刊物投不合規矩的稿件;期刊主管部門要負起責任,監管到位。只有三方一起努力,形成合力,對專業學術期刊「自留地」說「不」,才能淨化學術環境,讓「奇葩論文」無處遁形,以高質量論文推動相關行業、專業的發展進步。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痛批學術期刊發布讚美導師論文:毫無底線
    (原標題:學術期刊不是私人菜園子)近日,一篇刊發於核心期刊《冰川凍土》的論文,在輿論場中引發軒然大波。原因在於,作者在正文中,用較長篇幅大談特談「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優美感」。這篇論文在眾多嚴謹科學的學術論文中顯得格外另類,堪稱奇文。無論「望之可讓人頓生一種崇高感」,還是「近處讓人能感到春草的芬芳,優美感四溢」……這類表述不像學術語言,不合學術規範,為何能出現在學術期刊上?奇文背後有很多對現實的追問。
  • 核心期刊論文夾帶「私貨」,人民銳評:是對學術尊嚴的侮辱
    近日,一篇刊發於核心期刊《冰川凍土》的論文,在輿論場中引發軒然大波。原因在於,作者在正文中,用較長篇幅大談特談「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優美感」。這篇論文在眾多嚴謹科學的學術論文中顯得格外另類,堪稱奇文。
  • 學術期刊如何高質量發展?專家這樣說
    此外,吳尚之稱,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要以高質量的文章和高質量學術創新成果來衡量,學術期刊要特別關注理論創新、學術創新、科學技術創新,提升服務和引領科技創新能力水平,著力抓好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的重點。」懷進鵬說,要不斷提升中國科技期刊的影響力、引領力,要強化與國際科技期刊界出版界的務實合作,增進開放、信任、團結,共同完善全球科技治理體系,讓科技更好增進人類福祉,更好支持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科學公正的學術評價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期刊的發展質量。」吳尚之說,完善評價體系注重評價導向,有利於引導學術期刊突出科學精神、學術貢獻和學術價值。
  • 法制日報關注學術期刊論文風波:規範編審建立良好學術共同體
    「學術期刊應當成為一個鼓勵各類學術人才交流思想和觀點的地方,不應該成為少數學術精英的集聚地。目前越來越多的核心期刊更傾向於約稿而不是投稿,背後的原因很簡單,因為『約』來的稿件大多是名校專家的文章。一般學術期刊都希望成為核心期刊,而核心期刊的評選標準就是文章的引用率等。
  • 從《冰川凍土》到《銀行家》,輿論聚焦核心期刊墮落
    媒體觀點:人民日報評論稱:學術期刊不是個人的菜園子,不能想種什麼就種什麼。如果公器私用,將公共資源私有化,成為「門生」的自留地,毫無規範和底線,不僅傷害公共利益,更寒了嚴謹鄭重的學者們的心,汙染學術空氣,敗壞學術生態。
  • 學術期刊亂象:為什麼我們期刊的影響力難以具有真正的「權威」
    這篇文章說的很有道理,不過一下觀點還是值得商榷,比如學術平庸對學術的蛀蝕,比學術不端更為普遍,但究其危害來說,平庸比蛀蟲還過分?另外,還有一些理由作為既得利益者沒有進行分析,比如關係文章泛濫、馬屁類文章空洞不著調、期刊近親發表情況嚴重。
  • 學術期刊應堅守本真
    近日,幾則新聞將關於「核心期刊」的討論推到了風口浪尖。繼核心期刊《冰川凍土》出現吹捧「導師崇高感」和「師娘優美感」的論文之後,又一核心期刊「不務正業」引發爭議。《銀行家》雜誌的主編長期在行業專業核心期刊開設「父子集」專欄,刊發自己的書法和兒子的散文、詩歌等文章。
  • 電子發行碼在學術期刊中的應用
    ,主要針對的是在雜誌上發表論文的作者和醫藥廠商,還有一部分是通過郵局訂閱,主要針對的是有專業研究需求的作者。APP, 用戶通過掃碼後可以註冊成為用戶,獲取期刊的信息,參與期刊組織的活動。期刊可以通過APP的形式了解用戶的構成。
  • 國內外學術期刊常識大科普
    版權聲明:來源(首發):微信公眾號《技能Tools》是不是有的小夥伴論文都發了好幾篇了,但對一些期刊的專業術語還雲裡霧裡,這期為大家介紹一些國內外學術期刊的一些基本常識情況,投稿前對一些期刊常識有個大概的了解,做到心裡有底。由於文章涉及內容比較多,先來個小目錄理理。
  • 發表論文的你,知道什麼是學術期刊嗎?
    提到期刊,可能我們首先想到的是《讀者》、《青年文摘》、《意林》這些面向大眾發行的讀物,此類期刊收錄的一般都是通俗易懂的故事、散文、人文採訪等文章,適合大眾閱讀,是非學術期刊。而學術期刊則與此不同,它是一種經過同行評審的期刊,發表在學術期刊上的文章通常涉及特定的學科。學術期刊展示了研究領域的成果,並起到了公示的作用,其內容主要以原創研究、綜述文章、書評等形式的文章為主。顧名思義,「學術期刊」就是用於學術研究的期刊,刊登各專業的研究者的學術論文,記錄、公布他們的研究成果。
  • 發垃圾期刊會不會成為學術汙點?
    很多人認為發垃圾期刊是學術汙點,但是也有人不這樣認為,他們認為現在的核心評定也充斥了很多媚俗和失真的東西,很多所謂的核心水平甚至還不如所謂的垃圾期刊(比如安徽農業科學,逢稿必收,容量極大,現在已經辦成了旬刊,正向周刊、日刊方向努力),而且核心的版面普遍偏高,讓很多自己負擔版面的處於上升期而又沒有畢業要求負擔的研究生望而卻步
  • 劉京希 | 計量時代綜合性學術期刊的困境與出路
    如果沒有清晰的優先次序,理性評估和選擇就不可能發生。」「偏好替代」反映在績效評估上,就是迫於嚴峻的定量排序壓力,業者極端關注與追逐影響因子指標,甚至出現「影響因子崇拜」症候群。諸多綜合性學術期刊甚至不惜變更辦刊宗旨與方向,置期刊的既有學科與專業特色於不顧,「計不旋踵」地向高被引學科變移。行政性「量化剃刀」的「一刀切」效應,消滅事物自然演化規律與差異化發展格局,尤其不利於人文學術期刊的生存。
  • 那些知名的學術期刊
    那些知名的學術期刊我們都知道世界上有許多頂尖的學術期刊,你可以從中找到當前科學前沿,你可以追尋知識,你可以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現在,讓我們看看有哪些期刊吧!《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綜合性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是由美國麻州醫學協會所出版的同行評審性質之醫學期刊。期刊內容包含有:主題性之社論,原創性的論文,旁徵博引性的評論性文章,即時短篇論文,案例報告它也是一種目前全世界最受歡迎,及廣受閱讀的同儕審閱性質之綜合性醫學期刊。《科學》美國科學促進會官方刊物《科學》是美國科學促進會出版的一份學術期刊,為全世界最權威的學術期刊之一。
  • 中國百種中英雙語學術期刊在美發布
    來自北美地區中國研究的知名學者、東亞圖書館館長、雙語期刊的主編、本地服務商等近百人就中國學術期刊依託雙語出版傳播當代中國學術研究的重要意義展開了討論。  同方股份集團副總裁、同方知網本部總經理王明亮表示,過去20年,中國知網傳播的主要學術內容是立足於中文學術期刊的內容,在傳播中國學術成果、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方面起到了一定積極的作用。
  • 重磅,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
    自2012年起,中國知網和清華大學圖書館每年聯合研製《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通過對2萬餘種國際學術期刊引文大數據的挖掘,分析我國學術期刊的國際引證情況,目的是客觀反映我國學術期刊在國際學術研究領域的話語實情。
  • 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召開
    本報訊 (記者杜一娜)12月17日—18日,2020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召開。該論壇首次以線上形式召開,今年的主題為「共擔歷史使命、共建創新生態、共謀高質量發展、共創期刊未來」。全國學術期刊界近7200人線上參會。
  • 一文看懂國內學術期刊與新媒體融合之路
    學術期刊普遍存在嚴重的「重內容輕經營無技術」的問題,導致技術的地位極為邊緣化,不重視複合型人才的培養和儲備。我國學術期刊的主辦單位以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學會為主,由「體制內」任命的多數期刊領軍人物,具有很好的專業水平和學術理念,卻缺乏駕馭新媒體業務的技術素養,缺乏拓展新媒體業務的基本目標,更缺乏規劃新媒體業務的長遠戰略。
  • 增強「四力」 助推新時代學術期刊轉型
    學術期刊的意識形態問題是大問題,它不僅體現著學術期刊的立場方向,是其運行發展的紅線、底線,更體現著學術期刊的政治站位,是其生存發展的生命線。因此,學術期刊應嚴守意識形態主陣地,在大是大非問題上不含糊、不猶豫,時刻保持警醒,在思想交鋒中勇於亮劍、敢於亮劍,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旗幟鮮明講政治,加強政治歷練、強化思想站位,在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 集中學術期刊的級別等問題的統一答覆
    這種由各地組織的評比,由於各地的評比標準不統一,也不是單從學術水平的高低對期刊進行評價,是地方新聞出版管理部門就本地期刊的出版質量進行的一種綜合評價,因此不能完全以此來衡量期刊的學術水平。03"核心期刊"是怎麼回事?答:"核心期刊"是國內幾所大學的圖書館根據期刊的引文率、轉載率、文摘率等指標確定的。
  • 光明時評:10歲孩子散文怎麼就上了核心期刊?
    不錯,是有文學類學術期刊會刊發文學作品,但也大多是學界備受認可的學術大家,一來與學術領域相關,二來具備文學價值,但一位10歲孩子的散文或詩歌,很難想像會對學界產生什麼啟發。而且從公開信息來看,《銀行家》是山西省社科院主管、被列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人文核心期刊目錄的專業刊物,宣稱「以推動中國金融業改革與發展為己任,密切關注中國金融改革和金融發展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