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日報評論員
最美最濃是紅色。湘潭最美的底色,一定是流淌在湘潭歷史血脈中的紅色。
湘潭的生態綠很美,兩型社會,森林城市;湘潭的湖湘灰也很美,文脈源頭,大師輩出。但深入其中,還是會覺得湘潭的紅色最美。這種美,閃耀著理想的光芒,傳遞出信念的力量。
歷史成就了湘潭的紅色基因。紅色精神,不但最高尚、最美麗,而且是最科學、最進步的思想傳承。湘潭是「紅太陽升起的地方」,是「紅色文化的搖籃」,紅色精神就是這座城市的基因。這片紅色沃土,孕育了偉大領袖毛澤東,走出了彭德懷、羅亦農、黃公略、陳賡、譚政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們給湘潭這座城市根植了永不褪色、代代相傳的紅色基因,留下了信仰的種子、奮鬥的動力、勝利的密碼。毛主席一家六烈士,以及在反帝反封建、抗擊侵略者、推翻反動派、建設新中國時犧牲的無數湘潭革命先烈,他們的精神,融入了湘潭歷史的血脈之中,成為了這座城市最鮮明的本色。
湘潭人民繼承發揚了這種紅色基因,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英雄氣概,譜寫了一曲曲奮鬥的史詩。紅色,是奮鬥的顏色。這一抹奮鬥的紅色,是韶山灌區建設者劈山開石迸出的星火。十萬大軍,半年建成灌溉百萬畝良田的超級工程,創造了世界水利建設史上的奇蹟,留下的韶灌精神永放光芒。這一抹奮鬥的紅色,是湘鋼建成後產出的第一爐鋼水。當年那批拓荒者,面對艱苦環境,一邊自力更生,一邊建設企業,「懷著革命激情,建設社會主義」,才有了湘鋼、江麓、江南、江濱等一大批國有企業落戶湘潭,為湘潭奠定了工業城市的基礎。這一抹奮鬥的紅色,是湘潭大學初創時的那一片紅土地。湘大的創業者,當年離開生活條件優越的城市和辦學條件好的名校,懷著辦好毛主席家鄉大學的赤誠情懷,開荒山、住茅棚,邊勞動建校,邊教學科研,為湘大乃至湘潭高等教育的發展開創了一片廣闊的天地。進入新時代,湘潭的紅色傳承催動著奮鬥者的腳步,湘潭人民正以「擼起袖子加油幹」的精神,為湘潭未來的發展和建設不懈拼搏。紅色,成為了湘潭改革發展的力量源泉,湘潭人民拼搏奮鬥的永續動力。
歷史因銘記而永恆,精神因傳承而不滅。正是有了紅色基因的賡續,我們才有了前赴後繼的勇氣、開天闢地的志氣、制勝未來的底氣。開創新時代改革創新發展新局面,擔負起建設「偉人故裡、大美湘潭」、奮力推進基本現代化的歷史使命,更加需要紅色基因灌注豐富的政治營養、提供正確的思想航標、系牢堅固的情感紐帶。我們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指示精神,實踐將紅色資源轉化為紅色產業、紅色基因轉化為紅色傳承、紅色精神轉化為時代精神、人文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四個探索,真正讓紅色激蕩在每個人心中,確保黨的事業薪火相傳、根基永固、血脈永續。
我們更要將這紅色,用我們的忠誠、我們的信念、我們的汗水,滋潤得更加濃鬱、更加鮮明、更加靚麗,始終成為湘潭永不褪色永不淡化的最美底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