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的製造一直都是各大科技公司爭相關注的焦點,目前全球在晶片製造上做的最好的企業非臺積電莫屬了,作為目前全球唯一一家已經投入量產的5nm級別晶片的生產廠商,像蘋果公司的A14仿真晶片、華為公司最新的麒麟9000晶片所採用的都是臺積電的5nm製造工藝。
而蘋果的A14晶片已經正式在其最新旗艦——iphone 12系列中正式亮相,而華為的麒麟9000晶片不久後也將在10月22日正式與大家見面,根據官方最新的消息將會搭載在華為最新的Mate 40機型上。但是大家也能夠看到,目前我國的高端晶片還不能夠掌握在自己手裡,大陸現在在晶片製造實力上最強的企業—中芯國際,依舊還只能夠量產14nm級別的晶片,與臺積電的5nm級別的晶片產品相比較,還存在兩代的技術差距。
美國也正式看到了這一點,所以已經對我國以華為公司為代表的的高科技企業進行了一系列的打壓限制措施,而小編對於中國未來的晶片產業也充滿了信心,我國的晶片行業必將獨步天下,因為直到現在為止,我國在晶片的設計與封測上已經有了巨大的突破,甚至可以說是領跑部分外國企業,因而剩下最卡脖子的兩點:基礎軟硬體和製造,卡的越緊越是奇蹟誕生之處。
而中芯國際的最新的消息傳來:其自研的FinFET N+1先進工藝正式成功試驗,而其所帶動的一系列晶片的相關流片和測試技藝也已經成功,相關技術要求全部通過測試!在缺少像高端EUV光刻機的背景下,中芯國際能夠靠自己的能力突破在晶片製造上最重要的一塊短板,可想而知要付出多麼巨大的努力。
中芯國際聯合執行長梁孟松亦在第二季度財報會議上透露了中芯國際下一代「N+1」工藝的詳細數:中芯國際的下一代N+1工藝和14nm相比,性能提升了20%,功耗降低了57%,邏輯面積縮小了63%,SoC面積減少了55%,在晶片的功率和穩定性方面,N+1代工藝和7nm工藝非常相似,區別僅僅在於性能及成本方面,而只要在給我們一些時間,相信中芯國際會帶給我們更多更好的消息!
而對於一家商業公司來說,是要賺錢吃飯的的,以中芯國際的營收體量利潤人才,跟三星和臺積電目前還不是一個層次,而晶片製造越到後面就越需要大量的資金和人才投入,在得益於國內市場的良好態勢下,中芯國際在今年的的營收表現十分亮眼:中芯國際在今年的Q1財務報表表示:第一季度銷售額為9.059億美元,相較2019年第四季度增長7.8%;毛利為2.3億美元,較2019年第四季度增長17.1%;毛利率為25.8%,較2019年第四季度增長23.8%,淨利潤達到了6416.4萬美元,同比增長更是達到了422.8%。
所以一方面,中芯國際的技術工藝迎來了振奮人心的突破,但同時也面臨一些外部的挑戰。通訊、消費品,仍是營收主力在國內半導體需求迅猛增長的情況下,希望中芯國際能夠穩得住腳步,按部就班取得技術突破,曲線代替臺積電,為我國半導體行業做出貢獻。
中芯國際此次技術工藝的突破,對中國半導體企業來說也具有戰略意義。一方面,中芯國際的技術突破讓「中國芯」在半導體產業有了更多的話語權,為中國電子產品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中芯國際的新工藝也為我國半導體企業研發爭取了更多的時間。那麼大家對此有什麼想要說的呢?歡迎大家在下方的評論區中留言討論!喜歡的可以點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