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二戰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損失最慘重的一場戰爭。二戰時期,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參與戰爭,有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這場戰爭。二戰末期,美國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了兩顆原子彈,迫使日本投降。近年來,有考古學家去二戰的遺址考察,竟然發現了日軍的罐頭。
更讓他們驚訝的是,已經放了七十年的罐頭還可以食用。說到罐頭,我們都不陌生,在超市裡經常可以看到,但罐頭的保質期真的有那麼長嗎?一般情況下,超市罐頭的保質期長的也只有一兩年,為什麼日軍的罐頭放了七十年還好好的呢?
據悉,二戰中,日本為了保證士兵的口糧,生產了大批軍用罐頭給部隊,這種罐頭的味道和品質都是很不錯的。畢竟當時作戰部隊過得非常艱辛,能吃飽已經是奢侈,吃肉更是可望而不可及。令人意外的是,日本的這批罐頭就是用肉做的,上面還漂浮著一層油。
不過,日本的罐頭保質期能有這麼久,這和生產的過程是分不開的。他們在生產的時候,除了注重對食品消毒殺菌之外,還必須加一個封口的工序,這樣罐頭裡面就處於真空狀態,軍用罐頭外面的包裝也非常厚,所以時間長了也沒事。
另外,為了使罐頭的保質期延長,他們在製作的時候會採用高油高鹽的方式,還會使用防腐劑。如今,國家更重視食品的安全,對防腐劑含量的管控非常嚴格,所以,現在罐頭的保質期達不到戰爭時期罐頭的保質期。
除了日本外,中國的軍用罐頭保質期也一樣長。對於當時的士兵來說,以填飽肚子為原則,口感好不好是次要的。曾經,有人在河南的一個倉庫發現了一大堆軍用的食物,包括軍用罐頭,這些罐頭雖然是上世紀生產的,但加熱後還是可以食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