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是手機硬體成本的大頭,旗艦機更換原裝屏幕的價格高達上千元。而且屏幕素質的好壞非常影響手機的使用體驗,不過在屏幕的選擇上有人說「LCD永不為奴」,還有人說「OLED才是大勢所趨」。不過小胖身邊所有懂手機的人都寧願選擇OLED屏幕,也不選更「護眼」的LCD,這三點原因很關鍵!
顯示效果
首先從顯示效果上來說,OLED屏幕可以說秒殺LCD。這事要從兩者的顯示原理說起,OLED和LCD都是由無數個像素點組成的,LCD的背面有白色的背光板,光線透過上方紅綠藍彩色濾光片,就顯示了像素點顏色,而OLED則是由無數個自發光「小燈泡」組成的。
因此OLED屏幕可以通過全部「關燈」的方式顯示純黑的畫面,而LCD由於偏光板不能完全閉合的原因,因此只能顯示灰色。所以OLED的畫面對比度要比LCD高很多,整體的畫面看起來更加的通透銳利。
另外由於像紅米K30 Pro等不少中高端手機用上了三星的E3發光材料,因此其峰值亮度可以高達1200尼特,對比度高達500萬:1,這樣的數據意味著在陽光下可以輕鬆看清屏幕,而且在看視頻時擁有更高的動態範圍。而目前頂級的LCD手機iPhone 11,其屏幕亮度只有625尼特,對比度只有1400:1,陽光下看屏幕非常勉強。
目前高刷新率已經成為手機發展新趨勢,小胖實測紅米K30 5G的LCD屏幕在120Hz刷新率下,滑動時能感受到明顯的拖影現象,高刷體驗還不如90Hz的OLED,影響了屏幕體驗。
LCD真的更「護眼」嗎?
LCD目前很大的一個賣點就是「護眼」,確實OLED屏幕由於低頻PWM調光的原因,PWM調光指的是屏幕在一段時間內不斷的亮-滅、亮-滅、亮-滅的「閃屏」,只要「閃」的足夠快,屏幕就「騙」過了你的眼睛,讓你以為它一直在亮。而OLED屏幕的PWM調光就是調節亮和滅的時間佔比,從「宏觀」上就調節了屏幕亮度。
在低亮度下由於「滅」的時間佔比很大,所以用久了不少人眼睛會出現乾澀、流淚等問題,這是OLED屏幕的一大槽點。但是目前絕大部分OLED手機都有「類DC」調光的選項,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個問題。
而且從市場層面來看,除了iPhone之外,目前LCD屏幕只有低端機在使用了,這些LCD屏幕素質本身就比較差,用久了反而更加費眼。比如筆者去年使用了榮耀9X,屏幕整體觀感偏白、偏藍,色域和色彩飽和度都不高,而且屏幕亮度只有357尼特,陽關下根本看不清,這樣的LCD比OLED更費眼。
OLED在結構上有優勢
OLED在結構上具有不小的優勢,首先由於OLED屏幕厚度更薄,重量更輕,因此在整機的厚度和重量的控制上往往做得比較出色。另外OLED由於具有可彎折的特性,所以可以做曲面屏,從手感上要比直屏更好。
總的來說,不管是從哪個方面來看,OLED屏幕都要比LCD好很多很多,而且根據爆料來看,在iPhone 12全系列均會採用OLED屏幕,屬於LCD將徹底結束了。留言說說,你的手機是LCD還是OLED,體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