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旅聚焦免稅業務淨利增近五成 商品銷售收入兩年增兩倍佔營收...

2020-12-24 騰訊網

‍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記者 徐佳

逐步退出旅遊服務業並專注於免稅業務首年,中國國旅(601888.SH)依舊保持強勁的盈利能力。

4月22日晚間,中國國旅披露年報。2019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79.66億元,同比增長2.0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以下簡稱「淨利潤」)為46.29億元,同比增長49.58%。

在去年年初將國旅總社股權轉讓給控股股東中國旅遊集團後,中國國旅專注於毛利率水平較高的免稅店零售市場,當期主業毛利率提升7.96個百分點至49.07%。

同時,包括免稅商品和有稅商品在內的商品銷售業務已經成為中國國旅最主要的業績支撐。長江商報記者梳理發現,2017年至2019年,公司商品銷售業務營收由156.2億元增長至469.67億元,增幅超過2倍,佔當期營收的比例也由55.99%增長至98.74%。

儘管受到疫情影響今年一季度業績出現虧損,但作為全牌照免稅行業龍頭,隨著經濟逐步回暖及自身優勢增強,業內普遍看好中國國旅後續強勢復甦。

商品銷售業務佔比高達98.74%

全面推進業務重組整合,聚焦免稅店業務,中國國旅主營業務規模和質量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年報顯示,2019年度中國國旅實現營業收入479.66億元,同比增長2.04%,營業利潤71.09億元,同比增長31%,淨利潤46.29億元,同比增長49.58%,不僅大幅超過當期營收增速,且達到近八年來的最高水平。

事實上,以旅遊服務起家的中國國旅近年來通過系列資產併購重組,完成在免稅領域的深度布局。資料顯示,2017年和2018年,中國國旅通過全資子公司中免公司分別以3882萬元、15.05億元的價格收購日上中國和日上上海控股權,布局機場免稅業務。與此同時,公司在去年年初完成對國旅總社100%股權的轉讓,交易總價達到18.3億元。

此次資產出售,也意味著中國國旅進一步退出旅行社業務,明晰戰略定位,集中優勢資源發展免稅業務。

持續布局免稅產業也對中國國旅的經營業績帶來積極影響。2017年至2019年,中國國旅商品銷售業務(含免稅商品和有稅商品銷售)營業收入分別達到156.2億元、343.35億元、469.67億元,同比增長66.55%、119.81%、36.79%,期間整體增幅達到超過2倍,佔各期營收的比例分別達到55.99%、73.64%、98.74%。

與此同時,毛利率水平較高的商品銷售業務規模擴大,直接帶動中國國旅盈利能力提升。2017年至2019年,公司商品銷售業務毛利率分別為44.57%、52.24%、49.55%,而同期旅遊服務業的毛利率僅為9.6%、10.01%、11.44%。

靚麗業績支撐下,中國國旅對於投資者的回饋依舊十分大方。年報顯示,公司擬實施10派7.2元的現金分紅方案,分紅金額為14.06億元,佔當期淨利潤的30.37%,為公司自2009年上市以來的最高金額派現。

長江商報記者粗略計算,包括2019年度分紅在內,中國國旅上市迄今將累計實施現金分紅63.54億元,約為股權融資總額的1.27倍。

多家券商看好公司復甦勢頭

作為目前持有國內唯一全國範圍的出入境免稅牌照、離島免稅和離境市內免稅店等全牌照的行業龍頭,多重政策紅利下中國國旅的業績潛力也多為市場看好。

年報顯示,2019年,其旗下三亞國際免稅城全年接待顧客731萬人次,購物人數217萬人次,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04.65億元,同比增長30.65%,其中免稅商品銷售收入101.74億元,同比增長30.93%。

同期,上海機場免稅店(含浦東國際機場和虹橋機場免稅店,2018年3月納入合併報表)實現營業收入151.49億元,同比增長44.95%;首都機場免稅店(含T2、T3航站樓和大興機場免稅店)實現營業收入85.89億元,同比增長16.25%;香港機場免稅店實現營業收入24.02億元,同比增長14.54%;廣州機場免稅店實現營業收入19.22億元,同比增長117.46%。

不過,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免稅商店客源下降,短期內對旅遊行業公司造成衝擊。中國國旅同日披露的一季報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6.36億元,同比減少44.23%;淨利潤虧損1.2億元,同比減少105.21%。

對此,中國國旅表示,公司積極採取應對措施,在做好防疫措施的嚴格落實、保證消費者和員工健康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減少因客流下降帶來的銷售損失;同時根據自身經營特點不斷創新和優化線上購物模式,加大免稅品線上預定的銷售和促銷力度,減少疫情對公司經營的衝擊。

西部證券分析,目前公司離島免稅正逐步恢復,自2月20日起三亞實體免稅店恢復營業,在促銷力度加大、購物渠道持續寬鬆的驅動下,公司離島免稅表現出強勁的復甦勢頭,清明假期三天銷售額逆勢增長30%,且4月份以來增速進一步擴大。

上述分析師認為,隨著國內疫情的有效控制以及短期海外疫情的搖擺,將激發未來國內遊市場的率先復甦,或進一步利好離島免稅的復甦勢頭。

天風證券分析師指出,中國國旅旗下中免是國內最強的免稅運營商,藉助自身優勢已卡位國內核心樞紐機場免稅運營,並且獨享海南離島免稅。隨著國內消費水平以及旅行消費需求的提升,免稅行業將快速增長,基於現有政策及行業格局,國旅將持續穩定的享受行業增長紅利,同時隨著自身規模優勢增強,免稅商品供應鏈優化,公司有望持續引領國內免稅行業的發展。

視覺中國圖

相關焦點

  • 中國國旅免稅業務淨利增近五成 商品銷售收入兩年增兩倍佔營收98%
    在去年年初將國旅總社股權轉讓給控股股東中國旅遊集團後,中國國旅專注於毛利率水平較高的免稅店零售市場,當期主業毛利率提升7.96個百分點至49.07%。同時,包括免稅商品和有稅商品在內的商品銷售業務已經成為中國國旅最主要的業績支撐。
  • 中國國旅去年營收超過470億元,七成來自免稅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商品銷售業務為中國國旅創造了超過七成的營收,而商品銷售業務主要便是指中國國旅的免稅業務。對於業績的增長,中國國旅表示,主要原因是報告期內公司通過收購日上上海、鞏固優化現有離島免稅業務和開展首都機場及香港機場免稅業務帶來收入增量173.23億元,以及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增量5.04億元。
  • 中國國旅18.31億剝離國旅總社 聚焦免稅業務
    中國國旅再次加碼免稅業務。12月24日,中國國旅發布公告,把旗下國旅總社轉讓給自己的控股股東中國旅遊集團,表示要退出旅行社業務,聚焦免稅主業。從另一方面來看,越來越依賴免稅業務的中國國旅也要面臨越來越高的免稅牌照風險。
  • 免稅牌照太熱!中國國旅更名「中國中免」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國旅股價最近一個月上漲47.52%,上榜滬股通23次,累計淨賣出21.73億元;近兩個月上漲58.77%,上榜滬股通35次,滬股通累計淨賣出25.54億元。壟斷國內免稅業中國國旅的母公司中國旅遊集團成立於1992年,產業布局涵蓋六大業務,其中旅行服務業務就包括大家熟知的港中旅、中旅總社和國旅總社等;旅遊零售業務的代表,就是中免集團。
  • 中國國旅(601888)股票 全牌照免稅王者,聚焦免稅主業競爭力持續提升
    中國國旅(601888):全牌照免稅王者,聚焦免稅主業競爭力持續提升  (註:本文轉載自天風證券研報,分析師:劉章明 2020-02-21)公司於 2019 年初剝離旅行社業務後,專注於中免公司經營的免稅運營業務,目前持有國內唯一全國範圍的出入境免稅牌照、離島免稅(未來有望整合海免成為唯一牌照)和離境市內免稅店等全牌照。公司旗下中免是國內最強的免稅運營商,藉助自身優勢已卡位國內核心樞紐機場免稅運營,並且獨享海南離島免稅。
  • 中國國旅「吞下」日上免稅行 或中標首都機場免稅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24日,首都機場國際區免稅業務發布招標公告,而日上免稅行是目前首都機場免稅業務經營方,此次中免集團控股日上免稅行,並擬參與投標首都機場免稅項目,這一消息直接刺激中國國旅股價大漲。執惠旅遊創始人兼CEO劉照慧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也坦言,中國國旅在出入境遊以及旅行社方面面臨較大壓力,而免稅購物則是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中國旅遊有一個明顯特點就是消費力特別強,佔旅遊收入的比例很大,中國國旅也在積極發展該業務板塊。」中免集團中標結果將於4月6日揭曉,《證券日報》記者將持續關注。
  • 免稅牌照成了聚寶盆!中國中免橫空出世,一個月大漲近50%,北上資金...
    中國中免(601888)6月18日晚間公告,公司召開第四屆董事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變更公司證券簡稱的議案》。為適應公司業務發展需要,突出公司免稅主業特徵,提高公司品牌辨識度,同意將公司證券簡稱由「中國國旅」變更為「中國中免」(下文均改為「中國中免」)。
  • 免稅牌照成了聚寶盆!中國中免橫空出世 一個月大漲近50% 北上資金...
    截止今日收盤,中國中免流通市值為2520.26億元。壟斷國內免稅業需要說明的一點是,中國中免的母公司中國旅遊集團成立於1992年,產業布局涵蓋六大業務,其中旅行服務業務就包括大家熟知的港中旅、中旅總社和國旅總社等;旅遊零售業務的代表,就是cdf中免集團。上市公司中國中免是中國旅遊集團的二級子公司。
  • 中國國旅專注賣貨,淨利潤大增50%,市值比攜程多3個同程藝龍
    中國國旅(601888.SH)2019年報顯示,共實現營業收入480億元,同比增長2%。其中,商品銷售業務實現營業收入470億元,同比增長37%。再具體細分:免稅商品銷售業務實現營業收入458億元,同比增長38%;有稅商品銷售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1.5億元,同比增 長3.75%。按照各個免稅店貢獻來細分。
  • 中國「免稅之王」幹翻樂天?沒了「中國金主」,韓國免稅店收入驟降9成
    業內人士透露,在中國市場設立免稅店需要具備符合海關監管要求的計算機管理系統,能夠向海關提供免稅品出入庫、銷售等信息;具備一定的經營規模,其中申請設立口岸免稅商店的,所在口岸年進出境人員應當不少於5萬人次等;加上跨部門審核嚴格、牌照數量有限,所以免稅牌照可謂「一票難求」。
  • 中國國旅:擬更名為「中國中免」
    來源:東方財富網中國國旅(601888)6月18日晚間公告,公司召開第四屆董事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變更公司證券簡稱的議案》。為適應公司業務發展需要,突出公司免稅主業特徵,提高公司品牌辨識度,同意將公司證券簡稱由「中國國旅」變更為「中國中免」。
  • 中國國旅還能買嗎?
    中國國旅在2019年之前,中國國旅的業務範圍包括旅行社業務和免稅業務兩塊,隨著2019年1月國旅將旅行社業務出售剝離,目前專注免稅業務,並將於今年6月29日將證券名稱由「中國國旅」變更為「中國中免」。中免集團的免稅業務具體包括哪些方面呢?這部分和大家的生活還比較貼近。
  • 中國國旅:剝離旅行社業務 聚焦免稅主業
    類別:公司研究 機構:民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員:鍾奇 日期:2019-01-24  一、分析與判斷  剝離旅行社業務,聚焦免稅發展 公司當前已通過18.3億元轉讓國旅總社100%股權給控股股東中國旅遊集團的股東大會議案。
  • 中國國旅2個月急漲60%,究竟發生了什麼?
    一方面是個人免稅額和免稅品種上去了,營收規模將會更大;另一方面公司稅收會降低10%,此前是25%。那麼,海南免稅店業務對國旅又意味著什麼呢?把2019年國旅的營收進行拆分,三亞免稅城的銷售收入為105億元,佔比公司總收入的22%。(來源:西南證券整理)然而,三亞免稅城淨利潤卻高達14億元,同比增長29%,且佔總利潤的64.4%。
  • 發力線上渠道疊加離島免稅紅包 中國中免三季度淨利增142%
    今年6月,中國中免由「中國國旅(中國國旅股份有限公司)」更名而來,而其更名的背後是其所坐擁的全資子公司中國免稅品(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免公司)。  中免公司在全國擁有240多家免稅店,是國內最大的免稅運營商。中免公司旗下三亞海棠灣免稅購物中心也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單體免稅店,2019該店年免稅商品收入破百億大關。
  • 中國旅遊企業龍頭——長線大牛股中國國旅
    從中國國旅的主營業務看,旅遊業務和商品銷售業務對公司的收入貢獻差不多,2017年度其收入分別佔比為44.01%和55.99%,商品銷售收入及貢獻的增加主要是因為收購日上免,不過商品銷售收入未來將成為中國國旅最主要的業務,而且也是毛利貢獻最大的業務,旅遊業務在2017年毛利率僅為9.6%,而商品銷售收入達到44.57%。
  • 中國國旅擬更名為中國中免 突出免稅主業特徵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證網訊 (記者 於蒙蒙)中國國旅(601888)6月18日盤後公告稱,公司召開第四屆董事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變更公司證券簡稱的議案》, 同意將公司證券簡稱由「中國國旅」變更為「中國中免」,英文簡稱由「CITS」 變更為「CTG DUTY-FREE
  • 三月內兩進澳門,中國國旅免稅版塊布局加速
    設立澳門市內免稅店7月24日晚間,中國國旅宣布,中免國際在澳門設立「中免集團澳門市內免稅店有限公司」(暫定名),註冊資金1億元,資金來源中免國際自有資金。中國國旅公告截圖中國國旅主要從事旅遊業務和免稅業務,其中,免稅業務主要包括菸酒、香化等免稅商品的批發、零售等業務。
  • 一場免稅牌照引發的「吸金」大比拼,格力地產開掛大漲,對中國國旅...
    據了解,珠海免稅集團,成立於1980年代初,1995年正式設立集團,目前已發展成為以口岸免稅品供應服務為龍頭,集百貨零售、商業物業經營、國內外貿易、倉儲物流為一體的集團式企業。珠免是國內5家獲得國務院批准在口岸經營免稅品業務的國有企業之一,擁有國內稀缺出入境免稅牌照,擁有近40年免稅運營經驗,目前以免稅業務為主,並包括部分有稅物業。
  • 167億元市值蒸發,中國國旅如果真的失去免稅牌照護城河,還剩下什麼?
    新京報快訊(記者王勝男)3天市值蒸發近167億元,佔據國內免稅行業霸主地位的中國國旅受到一則「增加免稅牌照」的傳言影響,股價連日跌停。無論傳言是否屬實,強烈的市場反應讓行業不禁思考,如果失去免稅牌照的護城河,中國國旅該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