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濟南又提國家中心城市,請看本文論述緣由——
5月12日,濟南市人代會開幕,濟南市市長孫述濤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將立足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發展定位,加強與沿黃各市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生態保護等領域合作,引領和帶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5月16日,青島市人代會開幕,青島市市長孟凡利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在服從服務全國全省大局、創建國家中心城市進程中展現更大作為。
也就是說,今年濟南的人代會提的是「黃河流域中心城市」,青島提的是「國家中心城市」,「黃河流域中心城市」是區域中心城市,比「國家中心城市」低一個級別。
這個提法一經爆出,就在網絡上吵翻了天,更有小道消息爆出:濟南正式接到國家發改委、中規院不符合國中城市規模的反饋,目前市裡已經表態願意執行省內的新目標新要求。
針對這些繁雜的新聞,我曾寫過《濟南下、青島上?濟南真的放棄國家中心城市了嗎?》《人民日報重提青島創建國家中心城市》兩篇文章進行過系統的分析,認為:
2019年1月,濟南人代會曾提及「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青島卻沒有提及「國家中心城市」,當時也曾一度傳言青島放棄競爭國家中心城市。所以,要是哪一年的人代會沒有提及國家中心城市,也許並不能說明什麼。
並且,我匯總了濟南、青島近些年申請國家中心城市的歷史,發現青島主要在2017年、2018年提及,濟南主要是在2019年,兩個城市提及國家中心城市的頻率都很高,哪一次沒有提及,本不應過度解讀。
果然,沒過幾天,濟南就開始了新一輪發力。
5月29日,濟南市政府信息發布平臺「濟南政務」發布了關於濟南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研討的新聞:
這次濟南對於人代會提及的「黃河流域中心城市」做了調整,加了「國家」二字,變成了「黃河流域國家中心城市」,並強調「努力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先行示範區、黃河流域國家中心城市」。
這個表述很明白:濟南要打造的不是區域中心城市,是國家中心城市,這就消除了上次人代會「黃河流域中心城市」引起的誤解。
同時,這個「國家中心城市」是立足黃河流域的,是立足「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的。
濟南為什麼要這樣提?
我在《濟南下、青島上?濟南真的放棄國家中心城市了嗎?》一文中說過,已經獲批的九大國家中心城市先後在《全國城鎮體系規劃(2010-2020年)》、《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四個文件中公布。
北京、天津背後是京津冀城市群,上海背後是長三角城市群,廣州背後是珠三角城市群,重慶、成都背後是成渝城市群,武漢背後是長江經濟帶,鄭州背後是中原城市群,西安背後是關中平原城市群,這些城市群都是國家級的。
也就是說,已經獲批的國家中心城市都不是一個單獨的存在,背後都有一個國家級的城市群,城市群託起了國家中心城市,國家中心城市反過來帶動城市群共享發展。我想,這才是國家中心城市的真諦。
所以,一個城市一股腦的說「我要創建國家中心城市」,是極不明智的。既是「要創建國家中心城市」,首先你得搞清楚你是誰的中心,誰來託起你、你又將帶動誰。
鄭州、西安的國家中心城市批覆在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在後,雖然鄭州、西安地處黃河邊上,但國家是否會因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新批覆國家中心城市?這正是濟南所依託的。
要知道,在2019年提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的那次重要會議上,曾經強調「鄭州、西安、濟南等中心城市和中原等城市群加快建設」。
所謂「大樹底下好乘涼」,不但濟南積極向「黃河流域」靠攏,青島在去年也屢次提出「服務黃河流域以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主動融入和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黃河流域經濟出海口」「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賦能」「全力打造全省、沿黃流域乃至整個北方地區的國際客廳」等,由於青島距離黃河實在太遠了,後來這種提法才淡了些。
濟南在「黃河流域中心城市」上更是不遺餘力。僅在今年,濟南就先後提出過很多次:
5月12日,濟南市市長孫述濤在人代會開幕會上提出:將立足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發展定位,加強與沿黃各市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生態保護等領域合作,引領和帶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5月22日,濟南市召開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講話精神座談會,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孫立成在講話中表示,濟南作為黃河流域中心城市,必須擔負起推動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重大政治責任。
5月28日,濟南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行集體學習研討,提出加快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努力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先行示範區、黃河流域國家中心城市。
可以說,濟南依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競爭國家中心城市的意圖明顯,不是不競爭國家中心城市了,只是換了一種打法。
相似的是,青島也開始脫離單打獨鬥競爭國家中心城市的方式。
說起青島競爭國家中心城市,最常提起的劣勢就是青島偏居黃海一隅,是一個沿海終端城市,不具有中心性,要是批覆國家中心城市會名不副實。
現在青島正在改變這種劣勢。今年來,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工作持續推進:
1月14日,山東省發布《關於加快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
5月7日,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工作推進會議舉行。
5月10日到14日,濰坊、煙臺、威海、日照四市黨政考察團先後抵達青島進行考察,共同探討一體化發展。
濰坊、煙臺、威海、日照四市位於青島的周邊,青島是絕對的中心和老大。所以,青島也不再是一個城市在單打獨鬥,而是綁定了膠東五市的利益來參與競爭國家中心城市。
因此,我說濟南、青島競爭國家中心城市進入了一個新的級別、一個新的狀態、一個新的方式,而不是哪個城市悄悄退出了。
我認為這是一個好現象,黃河流經山東北部,濟南是魯北中心,青島是膠東中心,濟青競爭中心城市的過程,就是做大做強兩個城市的過程。這或許能改變山東沒有特大城市、沒有明星城市、沒有有競爭力的龍頭城市的窘境,進而吸引新產業、留住山東的高端人才。
在做大做強濟南、青島的同時,省內其他城市的影響力會逐漸變弱,以至於默默等待變大變強後的濟青來帶動。
山東省內的城市布局,也將由如下圖所示的群狼模式演變成雙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