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盤了!濟南重提國家中心城市,這是要搞啥?

2020-12-19 青城山說

5月29日,濟南又提國家中心城市,請看本文論述緣由——

5月12日,濟南市人代會開幕,濟南市市長孫述濤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將立足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發展定位,加強與沿黃各市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生態保護等領域合作,引領和帶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5月16日,青島市人代會開幕,青島市市長孟凡利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在服從服務全國全省大局、創建國家中心城市進程中展現更大作為。

也就是說,今年濟南的人代會提的是「黃河流域中心城市」,青島提的是「國家中心城市」,「黃河流域中心城市」是區域中心城市,比「國家中心城市」低一個級別。

這個提法一經爆出,就在網絡上吵翻了天,更有小道消息爆出:濟南正式接到國家發改委、中規院不符合國中城市規模的反饋,目前市裡已經表態願意執行省內的新目標新要求。

針對這些繁雜的新聞,我曾寫過《濟南下、青島上?濟南真的放棄國家中心城市了嗎?》《人民日報重提青島創建國家中心城市》兩篇文章進行過系統的分析,認為:

2019年1月,濟南人代會曾提及「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青島卻沒有提及「國家中心城市」,當時也曾一度傳言青島放棄競爭國家中心城市。所以,要是哪一年的人代會沒有提及國家中心城市,也許並不能說明什麼。

並且,我匯總了濟南、青島近些年申請國家中心城市的歷史,發現青島主要在2017年、2018年提及,濟南主要是在2019年,兩個城市提及國家中心城市的頻率都很高,哪一次沒有提及,本不應過度解讀。

果然,沒過幾天,濟南就開始了新一輪發力。

5月29日,濟南市政府信息發布平臺「濟南政務」發布了關於濟南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研討的新聞:

這次濟南對於人代會提及的「黃河流域中心城市」做了調整,加了「國家」二字,變成了「黃河流域國家中心城市」,並強調「努力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先行示範區、黃河流域國家中心城市」。

這個表述很明白:濟南要打造的不是區域中心城市,是國家中心城市,這就消除了上次人代會「黃河流域中心城市」引起的誤解。

同時,這個「國家中心城市」是立足黃河流域的,是立足「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的。

濟南為什麼要這樣提?

我在《濟南下、青島上?濟南真的放棄國家中心城市了嗎?》一文中說過,已經獲批的九大國家中心城市先後在《全國城鎮體系規劃(2010-2020年)》、《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四個文件中公布。

北京、天津背後是京津冀城市群,上海背後是長三角城市群,廣州背後是珠三角城市群,重慶、成都背後是成渝城市群,武漢背後是長江經濟帶,鄭州背後是中原城市群,西安背後是關中平原城市群,這些城市群都是國家級的。

也就是說,已經獲批的國家中心城市都不是一個單獨的存在,背後都有一個國家級的城市群,城市群託起了國家中心城市,國家中心城市反過來帶動城市群共享發展。我想,這才是國家中心城市的真諦。

所以,一個城市一股腦的說「我要創建國家中心城市」,是極不明智的。既是「要創建國家中心城市」,首先你得搞清楚你是誰的中心,誰來託起你、你又將帶動誰

鄭州、西安的國家中心城市批覆在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在後,雖然鄭州、西安地處黃河邊上,但國家是否會因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新批覆國家中心城市?這正是濟南所依託的。

要知道,在2019年提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的那次重要會議上,曾經強調「鄭州、西安、濟南等中心城市和中原等城市群加快建設」。

所謂「大樹底下好乘涼」,不但濟南積極向「黃河流域」靠攏,青島在去年也屢次提出「服務黃河流域以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主動融入和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黃河流域經濟出海口」「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賦能」「全力打造全省、沿黃流域乃至整個北方地區的國際客廳」等,由於青島距離黃河實在太遠了,後來這種提法才淡了些。

濟南在「黃河流域中心城市」上更是不遺餘力。僅在今年,濟南就先後提出過很多次:

5月12日,濟南市市長孫述濤在人代會開幕會上提出:將立足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發展定位,加強與沿黃各市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生態保護等領域合作,引領和帶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5月22日,濟南市召開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講話精神座談會,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孫立成在講話中表示,濟南作為黃河流域中心城市,必須擔負起推動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重大政治責任。

5月28日,濟南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行集體學習研討,提出加快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努力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先行示範區、黃河流域國家中心城市。

可以說,濟南依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競爭國家中心城市的意圖明顯,不是不競爭國家中心城市了,只是換了一種打法

相似的是,青島也開始脫離單打獨鬥競爭國家中心城市的方式。

說起青島競爭國家中心城市,最常提起的劣勢就是青島偏居黃海一隅,是一個沿海終端城市,不具有中心性,要是批覆國家中心城市會名不副實。

現在青島正在改變這種劣勢。今年來,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工作持續推進:

1月14日,山東省發布《關於加快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

5月7日,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工作推進會議舉行。

5月10日到14日,濰坊、煙臺、威海、日照四市黨政考察團先後抵達青島進行考察,共同探討一體化發展。

濰坊、煙臺、威海、日照四市位於青島的周邊,青島是絕對的中心和老大。所以,青島也不再是一個城市在單打獨鬥,而是綁定了膠東五市的利益來參與競爭國家中心城市

因此,我說濟南、青島競爭國家中心城市進入了一個新的級別、一個新的狀態、一個新的方式,而不是哪個城市悄悄退出了。

我認為這是一個好現象,黃河流經山東北部,濟南是魯北中心,青島是膠東中心,濟青競爭中心城市的過程,就是做大做強兩個城市的過程。這或許能改變山東沒有特大城市、沒有明星城市、沒有有競爭力的龍頭城市的窘境,進而吸引新產業、留住山東的高端人才。

在做大做強濟南、青島的同時,省內其他城市的影響力會逐漸變弱,以至於默默等待變大變強後的濟青來帶動。

山東省內的城市布局,也將由如下圖所示的群狼模式演變成雙核模式。

相關焦點

  • 第10個國家中心城市:濟南還是瀋陽?
    時隔15年,我國確定的國家中心城市有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四個直轄市,以及西北城市西安、西南城市成都、華南城市廣州、華中城市武漢、華北城市鄭州,合計有9個國家中心城市。 自從2018年宣布西安為國家中心城市以來,網友就猜測和議論第10個國家中心城市是誰。名單也列好了,理由也比較充分。
  • 濟南和瀋陽競爭國家中心城市,誰能勝出呢?
    山東雖是北方第一大省,但近幾年的發展勢頭對比南方也要弱許多,在這樣的背景下山東急需一座能夠帶動全省,參與全國核心競爭的城市,因此國家中心城市成為了山東發展路程上的「爭取項」;值得注意的是山東也與遼寧相似,省內都有兩座超級城市;前段時間山東發文明確支持濟南創建國家中心城市,這標誌著山東省內的發展路線正逐漸清晰化。
  • 泉城濟南成為第十個國家中心城市的勝算有幾何?
    京滬與膠濟這兩條山東省最重要的鐵路幹線在濟南交匯,讓她成為重要的交通樞紐。濟南也許不是很完美的省會,但從區位、文化、交通上而言,她是最合適引領山東的。濟南地處是京滬發展軸與山東半島的交點,位置非常重要,控制住濟南就能控制住全省。經濟和環境俱佳的青島沒有取代濟南成為省會,主要原因就是濟南的陸路交通優勢和傳統政治中心的延續。
  • 2020年國家中心城市指數報告出爐,濟南多項排名大幅提升!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範佳近日,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國家中心城市課題組聯合《華夏時報》發布「2020年國家中心城市指數」報告,該榜單是繼2018年後的第二次發布。國家中心城市課題組對25個樣本城市的指標數據進行了測度,由政治、金融、貿易、科技、文化、教育、醫療、交通、信息、對外交往十大專項功能的專項指數合成得到的綜合指數即國家綜合中心指數,反映國家中心城市的綜合功能。值得欣喜的是,濟南在國家貿易中心城市、國家醫療中心城市、國家金融中心城市的排名中,位次提升不少,有可喜的進步。
  • 最後一座國家中心城市會花落誰家?濟南有沒有希望晉級?
    山東對於濟南和青島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定調一直很模糊,今年1月份山東省政府報告提出支持青島和濟南同時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後來又支持濟南建設大省會。終於在9月25日最終定調:全力支持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但這似乎傷了青島的心,於是給了一個虛名,全力支持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 濟南如何爭創國家中心城市?專家提供三個「金點子」
    濟南如何爭創國家中心城市?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原標題:濟南如何爭創國家中心城市
  • 國家中心城市競爭加劇:山東改變戰略布局 全力支持濟南
    我們先把時間的軌跡轉回到兩年之前的2018年2月7日,國家發改委批覆《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西安由此成為國家中心城市(以下簡稱國中),再此後的兩年多的時間裡,再沒有任何一座城市入選。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了如此之久,但是國中的熱度依舊不減,甚至競爭更趨於白熱化。
  • 第十個國家中心城市,呼之欲出?
    不過就在這兩天,另一個競爭城市濟南,發布了兩份相當值得玩味的重要文件:1月5日上午,濟南市委經濟工作暨「四個中心」建設推進大會召開。《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指標體系》和《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同時發布,為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繪製了藍圖。
  • 瀋陽、濟南、南京、杭州……誰會是下一個國家中心城市?
    還有南京、青島、濟南、長沙、合肥、烏魯木齊、長春、南昌、廈門先後在不同場合明確要向「第十個國家中心城市」發起衝刺。   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城市有13個。目前的9個國家中心城市並不能輻射到東北,東北還是需要有一個國家中心城市。因為在整個城鎮體系裡,東北要有一個中心。」
  • 山東:支持濟南青島一起拿下國家中心城市!會不會有點難?
    濟南「支持濟南、青島市建設成為國家中心城市以同城化為方向,培育發展濟南都市圈和青島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山東半島城市群。」這是繼2020年山東工作報告中提出,「支持濟南、青島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培育發展濟南都市圈、青島都市圈」以來,山東又一次將「支持濟南、青島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寫入文件中。
  • 濟南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11月27日,在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的「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時代」發布會上,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呂建濤介紹相關情況並表示,這標誌著濟南科創城建設正式進入中科院發展戰略,標誌著濟南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打造科創高地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
  • 「2020年國家中心城市指數」報告:濟南青島排名如何,有哪些進步
    此前,官方文件提到的國家中心城市共有九個:2010年2月,提出五大國家中心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國家又先後支持成都、武漢、鄭州、西安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這九座城市都是區域核心城市和樞紐城市,而且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
  • 這些逆勢上升的城市能成為北方翻盤的希望嗎?
    但是,北方僅有一個北京的帶動遠遠不夠,需要有更多的城市和北京遙相呼應。而上述逆勢崛起的北方城市濟南、鄭州、西安和徐州自然會被寄予厚望。但是,它們真的能承擔起如此重任嗎?如果按照行政等級來劃分,北京、濟南、鄭州和西安大致屬於同一類城市,都是行政中心城市。
  • 經濟強省的山東省,為什麼沒有國家中心城市,濟南和青島2選1
    國家中心城市是在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層級之上出現的新的「塔尖」,集中了中國和中國城市在空間、人口、資源和政策上的主要優勢,是中國城鎮體系規劃設置的最高層級,目前我國有九座國家中心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成都、武漢、鄭州和西安。
  • 支撐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濟南都市圈內將規劃「高速大四環」
    濟南再次顯露創建國家中心城市的雄心。  濟南東站定位陸路核心  戰略規劃意見稿提出,近期到2025年,基本建成山東半島以及濟南都市圈樞紐組織中心;遠期到2035年,基本建成內陸開放型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成為我國內陸地區以內需為主的重要組織服務中心和策源中心。  濟南未來一級綜合客運樞紐4個,分別為遙牆國際機場、濟南東站、濟南西站、濟南站綜合客運樞紐。
  • 第10個國家中心城市懸念再起!
    01  濟南與青島之爭,有了答案。  近日,山東省發改委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將支持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這意味著,山東省內的國家中心城市候選名額之爭告一段落,濟南或將成為山東的代表。  青島則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為目標,這一定位雖然層級同樣不低,但短期利好可能不及國家中心城市。
  • 支撐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濟南綜合交通樞紐發展戰略規劃徵求意見...
    濟南再次顯露創建國家中心城市的雄心。10月28日,濟南市政府網掛出《濟南綜合交通樞紐發展戰略規劃(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戰略規劃意見稿」)並公開徵求意見,濟南北站、濟南都市圈「高速大四環」、市域鐵路環線、「田」字形市區快速通道等一大批交通工程浮出水面。
  • 國家中心城市之爭濟南力壓青島,沈長、寧杭、福廈分對角逐
    爭相拉攏周邊城市,以此來擴大輻射影響力,是都市圈建設的必然,對爭創國家中心城市同樣會有很大的幫助。它也反映出,長三角城市群內的競爭之激烈。第三組是濟南和青島。地方申報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離不開省一級的支持,而在扶持哪個城市「上位」上,山東曾出現了幾次的變化。
  • 誰將是第十個國家中心城市
    2020年瀋陽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著力提升城市發展等級,加快推動瀋陽從區域中心城市向國家中心城市邁進,爭取早日納入國家中心城市體系。 因此,山東對於濟南和青島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定調也比較模糊,今年1月份山東省政府報告提出支持青島和濟南同時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 第十個國家中心城市深圳、杭州、南京、瀋陽、青島、濟南花落誰家
    中國自改革開放後經濟飛速發展,目前國家已經有了九大中心城市分別是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鄭州、西安、成都、重慶、武漢。那第十個國家中心城市誰最有可能晉級呢?國家九大中心城市目前深圳、杭州、南京、瀋陽、青島、濟南六個城市呼聲最高,最有競爭優勢。其中瀋陽已經開始積極建設國家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