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末,在寶山區大場鎮的申泉花苑41號樓,一個全新加裝的電梯剛剛啟用,樓道門口赫然貼著3個字:「回來啦」。
在新裝的電梯旁邊,貼著樓道居民的全家福、生日照,掛著愛心雨傘。樓裡的居民說,因為加裝電梯,鄰居們不僅建了群,還第一次彼此敞開心扉。在樓道門口貼「回來啦」,是為了讓大家走進樓道的時候,就像回到家一樣。
記者了解到,2020年,大場鎮全年完成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立項100臺,已開工40臺。一個鎮有如此大規模的加裝電梯數量,在全市也是極少的。
把一樓居民納入加裝電梯小組
大場鎮房管所所長吳明唐還記得,去年初,鎮裡定下老房加裝電梯的目標後,房管所的工作人員們開始也是一臉懵,因為之前沒有操作過。
為此,大場鎮4次組織召開加裝電梯工作專題布置研討會。一次次民主集中之後,探索出了「廣撒網、找重點、宣政策、組核心、求突破」五步走思路,結束了此前打亂戰的局面。
大場鎮副鎮長曹維淵坦言,加裝電梯這項惠民工程在推進中,難就難在除了讓老百姓掏大筆資金外,無法讓全體居民受益,每層樓居民的需求和想法有時是矛盾的,是一項翹翹板的工作。
正因為此,大場鎮要求先廣撒網,凡所有符合加裝電梯的小區全面鋪開選苗子,每個居委會深入樓道聽取意見,並要求每個小區至少必須上報一個加裝電梯「苗子」樓道,力爭使「苗子」樓道數與目標完成數形成3:1到4:1,結果確定的立項「苗子」樓道一度超過了100個,並建立了基礎資料庫。
之後,分析梳理基礎資料庫,找出最有可能立項成功的樓道,進行重點攻破。「環鎮北路至祁連一線地區的小區,居民的經濟條件相對差點,我們就重點攻一梯三戶、四戶的樓道,居民分攤的資金就少點,壓力也小些。大華地區居民整體經濟水平比較好,我們就攻需求比較強烈的樓道。」吳明唐說。
通過開座談會、上門一戶戶宣講政策,引導居民認識加裝電梯的意義,明確加裝條件和工作流程,了解電梯功能和施工工序等。值得注意的是,大場鎮會在每個樓道組一個3至5人的加裝電梯工作小組,特別會把一樓居民納入進來。
曹維淵介紹,一樓居民在工作小組裡,往往可以更真切地了解到樓上居民的種種不易。比如,有一戶一樓青年原先反對,但了解到六樓的老伯因為腿腳不好已經近10年沒有下樓了,聽大家多次講述後十分感觸,最後同意了加裝電梯;還有些一樓居民在和其他居民充分溝通後,說出了難處,在居民區黨總支的協調下,幫助其進行了庭院美化、在綠化帶闢一塊地方放殘疾人車等,從而在其他方面做一些彌補。
本文來源:上觀 作者:周楠 責任編輯:顧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