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科大重慶仁濟醫院(重慶市第五人民醫院)骨科完成了一例右側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後18年假體鬆動再次行人工全髖關節翻修術,術後僅用7天時間,患者便康復出院。
人工關節置換經過多年的發展,90%以上都能使用10-15年,最新的人工髖關節已經能夠使用20年左右。隨著人口老齡化,行關節置換術的人員越來越多。隨著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的普及,關節置換術後翻修的病例也正在逐年增加。
舊疾復發,骨科「老大夫」接診翻修
今年67歲的肖阿姨,18年前因患股骨頭壞死,行走困難,實施了全髖關節置換術。一年前出現右髖部疼痛、出行困難,因實在無法忍受病痛折磨前往重慶市第五人民醫院骨科尋求治療。
骨科主任醫師丁雪勇在詢問病史、查看患者的CT影像學檢查後,確診肖阿姨為右全髖關節置換術後髖臼鬆動,需行右全髖關節置換術後翻修術。
據了解,肖阿姨已術後十八年,病程長,右髖關節周圍組織粘連嚴重,右髖關節活動差,假體柄取出非常困難,手術難度高,手術成功後肖阿姨將可以行走正常,完全恢復正常生活。
開展多科聯合會診,精準施治解決患者煩惱
入院後骨科主任丁雪勇和骨科團隊每天都到肖某的病房詢問病情,反覆查體,研究患者的影像資料,科內多次組織術前討論,並請麻醉科、呼吸及危重症醫學科、心內科聯合會診,最終確定了手術治療方案。
(術前影像資料)
(術後影像資料)
7月10日,由骨科主任丁雪勇主刀,科室副主任醫師文濤、主治醫師康德配合下為患者成功施行手術,完成了右髖臼金屬環取出、聚乙烯臼取出、髖臼周圍瘢痕切除、關節松解。因原手術材料是原京航老款全髖材料,取出工具時間年久,假體柄取出非常困難,經反覆小心松解股骨近端與假體之間的間隙,股骨近段部分骨幹開槽,才順利取出假體柄。
為節約病人費用,當即用鋼絲捆綁股骨近端,捆綁牢固、固定確切後,植入聚乙烯臼,保持正常的前傾角,植入翻修加長柄,雙下肢長短合適後,植入標準的陶瓷頭假體,復位檢查活動正常,安乳膠管傷口引流,皮膚另戳口穿出,縫合傷口,歷時3小時完成了肖某的右髖關節置換術後翻修手術,手術圓滿成功。
7天康復,治療效果滿意患者出院感謝不斷
住院期間,骨科護士長曾秀瓊帶領護理團隊每天都會到病人床前噓寒問暖,幫助病人翻身,並給病人CPM機和空氣壓力波治療,幫助病人恢復髖關節功能,預防深靜脈血栓,手術後三天,病人已下床自行行走。手術後七天,肖阿姨右髖部傷口癒合好,病人行走正常,右髖關節運動功能恢復正常,雙下肢無腫脹,趾端血循好,治癒出院。
肖阿姨的女兒說:「沒想到的是,右髖部行走疼痛,跛行一年的母親,在市五院治療,手術七天就出院了,回想起我母親住院的這段時間,我深受感動,感謝重慶市第五人民醫院骨科醫護人員高超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讓我行走困難的母親重新恢復正常生活。」( 文圖/丁雪勇 楊道鳳)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