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分期」的投訴越來越多了:暴力催收、威脅恐嚇爆通訊錄、邊騷擾邊誘導多頭貸款、不能提前還款、拒絕提供完整合同……
數據來自聚投訴
4月6日,一位廣東的來分期借款人在微博控訴「來分期申請疫情延期還款不答應,完全沒有人性化,不理國家政策,都要你按時還?這種公司還要存在嗎?」
其實吧,不論是「來分期」,還是它的母公司「趣店」,一直是備受質疑的存在。
「趣店」原名「趣分期」,靠校園貸起家,彼時各種裸貸、砍頭貸盛行,害得毫無還款能力的學生要麼還不起貸款自殺,要麼被網貸平臺以裸條要挾,各種醜聞泛濫逼得監管機構不得不對校園貸舉起了砍刀。
校園貸業務不能做了,於是「趣分期」改名為「趣店」,又從原趣分期內部整合出面向上班族的現金貸平臺「來分期」,結果運氣賊好,正踩中了現金貸這個暴利風口賺得盆滿缽滿,直接搞上市了。
但是吧,這校園貸起家、現金貸發家的出身確實不太光彩,導致「趣店」即使在資本推動下上市洗白,卻也難逃世人的詬病和詰責。
眼下疫情肆虐,普通老百姓受影響最大。特殊時期,百姓總是希望大企業能為社會做出點什麼。企業做得越大,承擔的社會責任就越多。越是國難當頭,越是體現企業格局的時候。百度、阿里這樣的大企業已經用大額捐款彰顯了自己的大企業風範。
「趣店」怎麼說現在也是一家上市大公司,是不是可以多一點社會責任,把做校園貸、現金貸掙的錢回饋一點給社會?也給自己掙點好名聲不是。
國家危難時應該先擔當,再考慮企業盈虧。當國家和民眾需要時,你主動承擔起了責任,疫情過去後,國家會記得你,民眾會尊重你,你的企業才能做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