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險資舉牌20次!券商預計明年約8500億險資增量資金入市|股

2020-12-28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今年以來舉牌20次,創近五年新高!券商預計明年約8500億元險資增量資金入市(附股)

升溫!2020年以來,險資在二級市場上掃貨、加倉。截至目前,險資舉牌次數已達20次,創近五年新高,涉及股票13隻。

業內人士認為,在政策的支持下,預計2021年各險企同比例增加權益投資規模。

舉牌次數創近五年新高

2020年,險資動作頻頻。舉牌的險資包括華泰資產、中國人壽、太保人壽、太平人壽、中信保誠人壽、泰康人壽、百年人壽、和諧健康保險等,大多是龍頭險企。

來源:中保協網站

從被舉牌上市公司來看,共有13隻股票被舉牌,H股、A股上市公司均有涉及,不過,H股較A股更受險資青睞。「舉牌的成本是險資考慮的重點,H股頻遭舉牌可能與H股估值較低有關。同時,險資舉牌A股的方式,並非在二級市場買入,而是主要通過協議轉讓或定增的形式,可降低買入的成本,同時也降低了因舉牌而帶來的股價波動。」華西證券分析師魏濤表示。

從行業類別來看,低估值、高股息的銀行股和地產股依舊是險資的最愛。其中,險資今年有6次舉牌標的屬於金融業,包括農業銀行(H股)、工商銀行(H股)、中國光大控股(多元金融)。

今年舉牌最為積極的則是國壽系(中國人壽和中國人壽集團),一共舉牌7次,對工商銀行(H股)和農業銀行(H股)各舉牌增持2次。緊隨其後的是太保人壽,共舉牌4次,其中錦江資本三度到達舉牌線,險資增持重倉股趨勢明顯。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市場還出現共同舉牌的案例。例如,2月24日,太保集團及其旗下的太保產險、太保壽險、安信農險、太保安聯健康一同舉牌贛鋒鋰業(H股)。舉牌後,太保及其子公司合計持股5.16%。9月,陽光城引入戰投泰康人壽及泰康養老,「泰康系」合計持股13.53%。

為何今年險資積極投資權益資產?有業內人士表示,在利率下行、非標資產收益率下降及信用風險增加的情況下,險企增加權益性資產配置比重成為有效對衝方式。

與此同時,這是應對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調整的需要。魏濤認為,IFRS9準則變更、政策引導、險資資產配置需求共同推動舉牌潮。保險公司傾向於將股權資產計入FVOCI(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FVOCI科目內的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則無法影響利潤表),在新準則實行前逐步降低股價對利潤表的影響,同時選擇高分紅股票來增厚利潤,將持有股票的收益由交易轉為股息收入。

注重協同效應

國盛證券團隊分析稱,近年來險企的舉牌行為與2015年-2016年的險資舉牌潮有明顯不同,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參與主體方面,以上市險企或大型險企為主,中小公司極少參與,而2015年-2016年基本為以資產驅動負債型保險公司的萬能險資金為主。

第二,以財務投資為出發點,同時被舉牌公司與舉牌的險企之間業務協同性更為顯著, 且舉牌港股明顯增多。

第三,參與方式更為多樣。不僅通過二級市場買入的方式對上市公司進行舉牌,還有通過協議轉讓、大宗交易、非公開發行等方式獲取上市公司股權。

以萬達信息為例,從基本面來看,萬達信息應該不是險資的「菜」。數據顯示,萬達信息2019年歸母淨利潤虧損13.97億元,2020年前三季度虧損2.45億元。

但中國人壽和和諧健康今年卻先後舉牌萬達信息,且中國人壽還是萬達信息第一大股東。中證君注意到,在中國人壽官網的公司新聞中,有如下一段描述,「中國人壽積極踐行健康中國戰略,以科技為重要支撐,不斷提升保險保障和健康管理服務能力,萬達信息在此方面具有技術優勢和實踐經驗。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在市場資源、專業人才、技術創新及管理經驗等方面的優勢,在基礎技術、數位化經營管理、醫保服務、健康管理等多個領域開展深入合作,實現雙向賦能、互利共贏、資源共享、共同發展。」

來源:中國人壽官網

至於和諧健康的舉牌,萬達信息方面也表示,新進股東將新增資源導入和業務協同,合作空間巨大。和諧健康與萬達信息可在健康管理、科技金融、智慧城市等眾多領域進行廣泛深入的業務協同。

險資明年繼續貢獻增量資金

日前,銀保監會相關人士表示,保險資金將上市公司作為重要投資標的,直接或間接投資各類股票、債券約10萬億元。促進保險公司發揮自身優勢,為資本市場提供更多長期資金,允許保險資金投資創業板、科創板上市公司股票。

華北地區一家中型險企投資總監透露,權益投資方面,明年險資財務性股權投資預計會出現很多新行業、新方向,同時險資通過較大比例增持上市公司股票而實現長期股權投資的案例預計會逐漸增多。此外,險資對定增的投入預計也會增加。

多位險資人士日前對中證君表示,隨著保費增加,2021年各險企預計同比例增加權益投資規模,全年險資權益類投資將增加3000億元左右。

「假定在保險新規等政策推動下,明年權益資金佔險資的比例提升3個百分點至16.2%,考慮保險資金可運用餘額增至23.6萬億元,測算得到2021年險資將為A股帶來增量資金約8524億元。」華西證券表示。

東吳證券稱,明年穩定擴張下,假設保險類資產總額達到34.7萬億,樂觀、中性、悲觀三種假設下分別假設明年綜合持股比例11%、10.5%、10%,對應保險資金淨流入5697億元、3964億元、2231億元。

相關焦點

  • 百年人壽舉牌浙商銀行背後:險資入市兇猛,「野蠻人」捲土重來?
    作為東北地區首家中資壽險法人機構,百年人壽今年以來在證券市場頻頻出手。其在二級市場的舉牌動向、經營狀況廣受各方關注的同時,也令業界疑惑:為何舉牌方是百年人壽?又為何會選中浙商銀行?險資入市熱潮是否已經捲土重來?
  • 險資再度舉牌!今年第六例 頻頻瞄準H股原因何在?
    根據公告,截至3月13日,中國人壽對中廣核電力H股持股11.17億股,佔其H股股本比例10.005%,超過10%的二度舉牌線。這是中國人壽系今年以來的第二例舉牌,上月剛舉牌農業銀行H股。這也是今年險資舉牌的第6例,險資整體舉牌的動作明顯升溫。
  • 險資2020年舉牌次數已達20次創近四年新高 保險公司強調協同效應布局
    2020年以來,險資在二級市場上不斷「掃貨」加倉,掀起「舉牌」潮。截至目前,險資全年舉牌次數已達20次(以交易日為基準),涉及13隻股票,創2016年以來險資舉牌次數新高。同時,險資舉牌A股的方式,並非在二級市場買入,而是主要通過協議轉讓或定增方式,既可以降低買入成本,也能減少因舉牌而帶來的股價波動。」華西證券分析師魏濤表示。   從行業類別來看,低估值、高股息的銀行股和地產股依舊是險資的最愛,其中,險資今年有6次舉牌標的屬於金融業,包括農業銀行(H股)、工商銀行(H股)、中國光大控股(多元金融)。
  • 又見險資密集舉牌:國壽中信保誠同時出手 新高背後有秘密
    來源:券商中國6月1日,市場迎來兩家險資機構舉牌的消息。這兩個舉牌消息分別是,中國人壽二度舉牌農業銀行H股,中信保誠人壽舉牌中集集團,今年1月初中信保誠人壽曾舉牌中集集團H股。6月1日之前已有近2個月未見險資舉牌。
  • 中國人壽舉牌工行H股2000萬股 險資19次舉牌A股H股公司
    來源:新華網作者:向家瑩作為A股第二大機構投資者,保險資金的動向一向備受市場關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官網披露,中國人壽日前買入工商銀行H股2000萬股,均價4.2339港元,斥資8467.8萬港元,最新持股43.59億股,比例增至5.02%。
  • 股東高管相繼增持 險資舉牌 市場迎...
    股東高管相繼增持,險資頻頻舉牌,市場迎建倉良機? 摘要 【港股金融地產飆升 發生了啥?股東高管相繼增持 險資舉牌 市場迎建倉良機?】今天下午,香港市場突然暴發,本地銀行、地產以及券商股突然大漲。截至收盤,恆指大漲1.66%。
  • 險資權益投資比例最高可至45% 增量資金入市可期
    專家認為,險資權益類投資比例提高有利於引導保險資金為實體經濟提供更多長期資金,進一步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本報記者 劉琪  A股將迎重磅增量資金。多位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的專家測算,險資投資權益資產最高可至公司總資產45%,有望為市場帶來1萬億元左右的增量資金。
  • 險資上半年密集舉牌!百年人壽「突襲」顧家家居,大險資偏愛港股藍籌
    據《紅周刊》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6月底,險資年內已舉牌上市公司達15次,創2014~2015年險資舉牌潮以來新高。整體來看,這輪險資舉牌有幾大特點:首先是舉牌標的已明顯由A股轉向港股,且更偏重於高股息大盤藍籌;其次,舉牌方由過去「激進」的中小險資轉向當下「穩健」的大型險資為主;第三,由此前「謀求控股」或追漲殺跌為主轉向以長期資產配置、財務投資為主。
  • 險資年內21次舉牌創近5年新高 密集加碼金融地產股
    近日,和諧健康舉牌萬達信息,再次受到資本市場關注。《證券日報》記者梳理後發現,截至12月21日,今年以來險資已合計舉牌21次,超越了2016年至2019年曆年舉牌次數。今年被險資舉牌的對象中,金融、地產、公用事業、計算機軟體等行業的公司成為重點。
  • 中國人壽又掃貨 增持3000萬股農行!今年以來險資頻頻舉牌
    今年來險資動作不斷,已多次公告舉牌在香港上市的內地公司。鍾情港股銀行股3月3日,國壽集團以每股均價3.2176港元增持農業銀行H股3000萬股,合計9652.8萬港元。2月24日,中國人壽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網站披露,在2月17日至19日連續三日通過滬港通分別從港股二級市場增持農業銀行620萬股、3000萬股、4500萬股,共計8120萬股。中國人壽持有農業銀行H股股份升至5.0018%,該公司及其一致行動人持股比例升至5.2470%,觸發舉牌。公司此次增持農業銀行股票的資金來源為保險責任準備金。
  • 險資大軍再度殺到!國壽公告舉牌工行H股,高股息率不是空話,將坐享...
    來源:券商中國6月9日,國壽系公告舉牌工行H股,一周前,國壽剛二度舉牌農行H股。險資對上市銀行H股的偏愛始自2018年以來中國平安不斷增持工商銀行,並在今年呈現出行業性的趨勢。目前,工行H股已經被平安、國壽兩隻險資舉牌,農行H股也被國壽、太平人壽分別舉牌。
  • 又見險資舉牌,如果舉牌的目的僅僅是為這一點,並沒有什麼意義!
    2020年短短半個月時間內,就有兩家險資斥次近22億元舉牌兩家上市公司,這在此前是不多見的。對於為何舉牌,兩家險資幾乎都表達了相同的觀點。如太平人壽表示,一直將資產優質、風險可控及估值合理的標的公司作為長期投資對象,期望分享其穩定的財務收益。華泰資產則表示,本次增持國創高新股票,主要是看好行業和公司長期發展潛力。
  • 險資舉牌潮強勢歸來!年內21次創近5年新高,金融、地產股備受青睞
    今年以來,險資已合計舉牌21次。以大型險企為主,以財務投資或戰略協同為舉牌目的。 其中,金融與地產股依然是險資布局的「香餑餑」。 近日,和諧健康舉牌萬達信息,躍至其第二大股東一事,受到資本市場關注。而這只是年內險資舉牌熱潮的一個縮影。 記者統計發現,今年以來,險資已合計舉牌21次,創下近五年新高。2016年至2019年,險資舉牌上市公司案例分別為11次、10次、10次和9次。
  • 險資再度開啟舉牌模式,瘋狂買買買,這些股票要火了?
    大型險企又舉牌了,這次還是港股。   3月23日晚間公告顯示,時隔一個月太保人壽第二次舉牌錦江資本,持股佔比上升至10.46%,也是今年內第五次買入錦江資本。  今年以來市場大幅震蕩,險資權益投資熱情卻十分高漲。
  • 險資年內19次舉牌A、H股上市公司創近三年紀錄 青睞金融、地產企業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官網披露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9月23日,險資共19次舉牌A、H股上市公司,已經遠超2019年(8次)、2018年(10次)、2017年(7次)的舉牌次數。而且,今年險資舉牌的資金來源多為自有資金或分紅險、傳統壽險等帳戶資金,前幾年曾備受資本市場詬病的萬能險已不再是險資舉牌的主要「彈藥」。
  • 入市資金源源不斷 險資入市總資產可至45%
    記者獲悉,銀保監會下發的統計月報顯示,截至10月末,險資年內投資運用餘額20.8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2.51%。今年前10個月,險資實現投資收益共計8656.93億元,平均收益率達4.32%。其中,在今年險資配置的各類資產中,權益類資產實現的投資收益率遙遙領先。
  • 險資一年加倉僅740億 難怪A股跌成狗
    儘管健康險和意外險保費收入分別達到3796.43億元和714.51億元,同比增長均接近20%,但是由於這兩項保險佔比人身險比例依然不高,難抵壽險業務的頹勢。更加值得關注的是,在保險資金運用項下,截至今年8月末險資權益類投資19532.4億元,佔比12.43%;去年同期險資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持倉18792.29億元,佔比12.99%。
  • 逢低撿貨險資接連南下舉牌港股,偏好稀缺、高股息率個股
    險資所看重的個股,主要涵蓋在A、H股中有折溢價優勢、稀缺優勢、低估值及高股息率個股、類債券型個股。太保壽險二度舉牌錦江資本,酒、旅企業陷低估值或臨加倉時機首先來看太保壽險的此次舉牌動作。近日,太保壽險公告稱,3月18日,其受託管理人太保資管通過受託管理的QDII帳戶在香港市場買入錦江資本股份,形成舉牌。太保壽險對錦江資本的持股數量從13658.6萬股,增至14557.2萬股,佔錦江資本流通股比例約為10.46%。此次舉牌錦江資本的資金來源,為「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分紅—個人分紅帳戶」,目前該帳戶可運用資金餘額為4651.83億元。
  • 中國人壽又一次舉牌銀行!險資舉牌銀行H股僅為財務投資?
    財聯社(上海,記者 丁豔)訊6月9日,中國人壽公告增持並舉牌工商銀行H股,截至6月3日,「國壽系」合併持有工商銀行H股43.40億股,約佔工行H股股本的5.0001%,觸發舉牌線。這是繼上周二度舉牌農行H股後,中國人壽在銀行股的又一大動作。此外,其還控股了廣發銀行,中國人壽對銀行的鐘愛可見一斑。
  • 險資「買買買」模式開啟 太保、國壽「掃貨」低估值港股成流行
    近日,太保人壽在中國保險業協會官網公告,公司已於2月19日通過二級市場完成對錦江資本的舉牌。太保人壽受託管理人太保資管公司通過受託管理的QDII帳戶直接在香港市場買入錦江資本29.20萬股,佔其香港流通股比例約為5.015%,觸發舉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