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低撿貨險資接連南下舉牌港股,偏好稀缺、高股息率個股

2020-12-17 藍鯨財經

近日,太保壽險增持港股錦江資本(2006.HK),二度觸達舉牌線,持股比例增至10.46%,而這距其初次觸達錦江資本舉牌線僅有一月時間。受疫情影響,主營酒店、旅遊相關業務的錦江資本股價一路下行,進入估值低點,太保壽險的加碼,也正是看中其「高性價比」,同時太保壽險表示,不排除在後期繼續追加投資的可能。

2020年以來,險資在港股市場動作頻頻,相繼舉牌農業銀行(1288.HK)、中廣核電力(1816.HK)等。對於險資南下抄底動作,業內指出,在全球疫情影響下,港股與海外市場具有更強的聯動性,因此在調整中跌幅也大於A股,目前不少優質股票處於估值低位,屬於較好的布局時機。險資所看重的個股,主要涵蓋在A、H股中有折溢價優勢、稀缺優勢、低估值及高股息率個股、類債券型個股。

太保壽險二度舉牌錦江資本,酒、旅企業陷低估值或臨加倉時機

首先來看太保壽險的此次舉牌動作。近日,太保壽險公告稱,3月18日,其受託管理人太保資管通過受託管理的QDII帳戶在香港市場買入錦江資本股份,形成舉牌。太保壽險對錦江資本的持股數量從13658.6萬股,增至14557.2萬股,佔錦江資本流通股比例約為10.46%。此次舉牌錦江資本的資金來源,為「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分紅—個人分紅帳戶」,目前該帳戶可運用資金餘額為4651.83億元。

以2020年3月18日錦江資本港股收盤價和同日日終港元兌人民幣匯率為基準,太保壽險持有錦江資本股票的帳面餘額約為1.66億元,佔太保壽險2019年末總資產比例約為0.013%。

藍鯨保險注意到,此次已是太保壽險對錦江資本在2020年的第二次舉牌,就在1個月前,太保人壽剛剛完成對後者的首次舉牌。

2020年2月19日,太保壽險通過二級市場完成對錦江資本股票的買入,加倉後太保壽險持有錦江資本股票6978.6萬股,佔錦江資本流通股比例約為5.015%。不僅如此,在兩次觸發舉牌線期間,太保壽險也多次對錦江資本進行增持。

錦江資本主營酒店投資和運營以及相關業務、汽車運營與物流相關業務以及旅遊中介及相關業務,屬消費服務業,正是受此次疫情明顯行業。

2020年以來,錦江資本的股價整體震蕩下行,截至3月23日,以1.19元收盤,較2020年初1.61元開盤價,已下跌26.1%。

「疫情對酒店、旅遊行業有直接明顯,原預定機酒退訂、短期難有收入,導致企業現金流出現重創,經營困境直接反映於個股股價,多個個股處於估值低位」,金融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對於投資方而言,目前入局投資看好的是性價比」。

藍鯨保險注意到,對於此次加碼投資錦江資本,太保壽險在公告中強調,根據規定,太保壽險將本次投資納入股票投資管理,受託管理人太保資管公司會密切關注企業的經營狀況及市場後續反應,不排除在後期繼續追加投資的可能。

近日,中國太保披露2019年年報,總投資收益率數據顯示,中國太保在2019年的權益投資類收益率達到6.3%,高於固定收益類1.2個百分點,與2018年1.1%的投資收益率相比,則高出5.2個百分點。

險資接連舉牌「高性價比」港股,高股息率、類債券型個股受寵

險資在港股的動作不僅於此,今年以來,險資已數度舉牌港股,參與險企、舉牌頻次均明顯高於去年同期。

2月19日,中國人壽(601628.SH)舉牌農業銀行港股(1299.HK),持股比例達5.0018%,同日,太保壽險增持錦江資本,實現對後者的首度舉牌。

2月24日,太保財險、太保壽險、安信農業、太保集團共同增持贛鋒鋰業(1772.HK),形成一致行動人,共同觸達舉牌線,持股比例合計達到5.16%。

3月13日,中國人壽年內舉牌第二隻港股,加碼增持中廣核電力,持股比例達到10.005%;3月18日,太保壽險二度舉牌錦江資本。

頻頻南下背後,是險資布局港股的投資邏輯。

時機尤為重要。受疫情影響,2月中旬以來,恒生指數持續下行3月24日收於22663.49點,較年初28543.52點,下跌21.8%,當前,港股處於明顯低估值時點。

花旗近日報告指出,目前南向投資港股資金升高,渠道監測顯示國內險資為購買主力,H股股價便宜,市盈率相對低於過去十年的歷史均價。

「港股與海外市場具有更強的聯動性,全球風險偏好走低,受外圍因素影響,在當前調整中跌幅也明顯大於A股,估值較低,存在折價。其中,不少優質股票處於估值低位,對於險資來說,是不錯的布局時機」,一位保險資管業內人士向藍鯨保險分析道。

「港股和全球股市一樣都遭受了巨大的損失,而目前來看,港股也沒有顯示出即將觸底反彈的跡象」,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同時向藍鯨保險指出,「險資加倉港股,一方面是港股的交易屬性使其要比A股對風險的釋放更強,另一方面是在香港的H股多數都是國有或重點民企,險資入局,有助於穩定」。

沈萌進一步提出,目前港股估值雖然走低,但並不意味著很快就會出現反彈,從長期看,目前的估值下跌屬於非結構性變化,因此還具有回歸的基礎,而險資作為長期機構投資者可以承受時間的成本。

多家保險公司資管部門也表示,對港股的投資價值保持看好,正在推進或有意推進港股投資,並且對預期的投資收益表示看好。

那麼,大舉南下的險資,挑選標的的標準是什麼?業內人士指出,險資投資以穩健為重,在港股之中,穩定絕對收益是險資最為看重的,具體涵蓋A、H股中有折溢價優勢、稀缺優勢、低估值及高股息率個股、類債券型個股。

具體來說,「險資追求長期投資,港股中有不少成長股是A股中少見的稀缺品種,這本來也是險資選擇的目標之一,近兩年準備入局,趁當前低估值時點介入,算是相對較好的時機」,前述保險資管業內人士指出,「這對於保險資管部門的戰略眼光也是一種考驗,需要分辨企業所處行業、市場規模、目前的競爭格局、盈利空間等多重因素」。

盈利能力與分紅潛力也是險企選擇投資對象時的重要考量要素之一,「穩定、持續的盈利能力,以及較好的分紅潛力,是企業持續吸引投資者、吸引優質、長期投資者的核心要素。此外,險資布局之中,也有業務協同、戰略投資的考量」。

從具體領域來說,沈萌提出,新基建與國產替代仍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內國內投資主線。此外,銀行等金融股也飽受青睞,主要基於 H股中的銀行股相對A股來說估值更低,股息更高。在中國疫情得到明顯控制的前提下,A股拉動 H股受益,使銀行領域港股類債券優勢發揮,符合險資穩定投資的偏好。

近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中,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提出,目前,國際金融市場大幅波動,但總體來看,中國股市較為平穩。下一步,銀保監會將賦予保險公司更多的自主權,對償付能力充足率較高、資產匹配狀況較好的保險公司,允許在現有權益投資30%上限的基礎上,適度提高權益類資產的投資比重。

信號放出,對於盯準低估值時期,準備加大布局的頭部險企而言,減少了投資比例約束的顧慮。

業內有聲音指出,雖然目前險資看好H股折價之下的高性價比,謀求長期投資,但從流動性方面來看,H股不及A股,這也是當企業在A+H股同時上市後,A股股價溢價率相對較高的原因。港股對於險資進行長期投資來講是不錯的選擇,但也需保持謹慎態度。(藍鯨保險 石雨 shiyu@lanjinger.com)

相關焦點

  • 險資大軍再度殺到!國壽公告舉牌工行H股,高股息率不是空話,將坐享...
    銀行股H股的優勢不言自明,估值低、股息率高,正是大型險資偏好的類型。工商銀行即將迎來派息。其2019年末期派息每股股息0.2628元人民幣,股權登記日6月23日,7月21日為股權發放日,以國壽系持有的43.40億股工行H股計算,國壽系僅持有工行H股就將獲得工行11.4億元分紅。
  • 險資上半年密集舉牌!百年人壽「突襲」顧家家居,大險資偏愛港股藍籌
    據《紅周刊》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6月底,險資年內已舉牌上市公司達15次,創2014~2015年險資舉牌潮以來新高。整體來看,這輪險資舉牌有幾大特點:首先是舉牌標的已明顯由A股轉向港股,且更偏重於高股息大盤藍籌;其次,舉牌方由過去「激進」的中小險資轉向當下「穩健」的大型險資為主;第三,由此前「謀求控股」或追漲殺跌為主轉向以長期資產配置、財務投資為主。
  • 港股金融地產飆升 發生了啥?股東高管相繼增持 險資舉牌 市場迎...
    原標題:港股金融地產飆升,發生了啥?股東高管相繼增持,險資頻頻舉牌,市場迎建倉良機? 摘要 【港股金融地產飆升 發生了啥?
  • 中國人壽又掃貨 增持3000萬股農行!今年以來險資頻頻舉牌
    來源:香港聯交所網站本周,農業銀行H股連續四個交易日上漲,累計漲幅4.17%。同期農業銀行A股漲幅3.23%。今年來險資動作不斷,已多次公告舉牌在香港上市的內地公司。某險資投資經理認為,農業銀行H股具備低估值、高股息的特點,動態市盈率只有5.11倍左右。「港股銀行股的估值更低,更有吸引力。」他說。
  • 中國人壽舉牌工行H股2000萬股 險資19次舉牌A股H股公司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官網披露,中國人壽日前買入工商銀行H股2000萬股,均價4.2339港元,斥資8467.8萬港元,最新持股43.59億股,比例增至5.02%。目前,國壽集團合併持有工行H股46.94億股,約佔其H股股本的5.4077%。 根據統計,今年以來,險資共19次舉牌A股或H股公司,已遠超去年的8次。其中,國壽系已舉牌6次,次數位居險企榜首。
  • 中國人壽又一次舉牌銀行!險資舉牌銀行H股僅為財務投資?
    值得注意的是,鍾愛銀行股不為中國人壽特有。截至目前,中國平安也已舉牌工商銀行H股,而中國太平亦舉牌了農業銀行H股。多數業內人士認為,險資喜好上市銀行H股主要出於財務投資方面的考慮,銀行安全性好,估值低,股息率高,在沒有明確高收益的資產配置情況下,舉牌銀行股是個不錯的選擇。
  • 又見險資密集舉牌:國壽中信保誠同時出手 新高背後有秘密
    來源:券商中國6月1日,市場迎來兩家險資機構舉牌的消息。這兩個舉牌消息分別是,中國人壽二度舉牌農業銀行H股,中信保誠人壽舉牌中集集團,今年1月初中信保誠人壽曾舉牌中集集團H股。6月1日之前已有近2個月未見險資舉牌。
  • 中國人壽又一次舉牌銀行! 險資舉牌銀行H股僅為財務投資?
    值得注意的是,鍾愛銀行股不為中國人壽特有。截至目前,中國平安(601318)也已舉牌工商銀行H股,而中國太平亦舉牌了農業銀行(601288,股吧)H股。多數業內人士認為,險資喜好上市銀行H股主要出於財務投資方面的考慮,銀行安全性好,估值低,股息率高,在沒有明確高收益的資產配置情況下,舉牌銀行股是個不錯的選擇。
  • 險資年內19次舉牌A、H股上市公司創近三年紀錄 青睞金融、地產企業
    從今年險資舉牌的公司來看,金融、地產企業依然是險資最愛。《證券日報》記者梳理後發現,在險資年內的19次舉牌中,11次舉牌對象為港股公司。從行業分類來看,有5次舉牌標的屬於金融業,4次為地產業。長期以來,低估值、高股息的金融企業、地產企業及公用事業企業能完美地匹配險資對投資收益穩定的要求,又能與保險主業產生共振協同效果,一直是險資持續投資甚至舉牌的重要對象。
  • 險資再度開啟舉牌模式,瘋狂買買買,這些股票要火了?
    大型險企又舉牌了,這次還是港股。   3月23日晚間公告顯示,時隔一個月太保人壽第二次舉牌錦江資本,持股佔比上升至10.46%,也是今年內第五次買入錦江資本。  今年以來市場大幅震蕩,險資權益投資熱情卻十分高漲。
  • 險資再度舉牌!今年第六例 頻頻瞄準H股原因何在?
    根據公告,截至3月13日,中國人壽對中廣核電力H股持股11.17億股,佔其H股股本比例10.005%,超過10%的二度舉牌線。這是中國人壽系今年以來的第二例舉牌,上月剛舉牌農業銀行H股。這也是今年險資舉牌的第6例,險資整體舉牌的動作明顯升溫。
  • 低估值、高股息,是中國人壽舉牌農業銀行的理由?
    具體看,中國人壽通過滬股通從港股二級市場買入農業銀行H股股份,2月17日增持了620萬股,2月18日增持了3000萬股,2月19日增持了4500萬股,最終持有農業銀行H股股份15.37億股,佔比5.0018%,達到了舉牌紅線。那麼,為什麼險資就獨愛銀行股呢?為什麼險資就獨愛港股銀行股呢?為什麼險資就獨愛港股的十大行呢?
  • 今年來險資舉牌20次!券商預計明年約8500億險資增量資金入市|股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今年以來舉牌20次,創近五年新高!券商預計明年約8500億元險資增量資金入市(附股)升溫!2020年以來,險資在二級市場上掃貨、加倉。截至目前,險資舉牌次數已達20次,創近五年新高,涉及股票13隻。
  • 險企舉牌創近3年新高,地產、銀行股為何成為「香餑餑」?
    險資偏愛銀行、地產股據《每日財報》了解,截至今年三季末,保險資金共現身56個行業、358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而2017年、2018年、2019年,險資分別舉牌上市公司7次、10次和8次。9月21日,中國人壽壽險公司通過港股二級市場買入工商銀行H股股份,增持資金來源為保險責任準備金。交易完成後,該公司持有工商銀行H股股份約43.59億股,持股比例由4.9989%上升至5.0219%。9月26日,中國平安以平均每股28.2859港元的價格,增持1080萬股滙豐控股。
  • 險資年內調研810股 偏好科技及大消費
    (原標題:險資年內調研810股 偏好科技及大消費)2020年A股市場結構性行情突出,為此各大機構都加大了調研力度。以投資穩健見長的險資年內調研了810家公司;其中, 227家公司累計接受了超過10家險資的調研。
  • 百年人壽舉牌浙商銀行背後:險資入市兇猛,「野蠻人」捲土重來?
    險企舉牌熱潮又來了?事實上,活躍於二級市場的百年人壽並非個例,2019年下半年開始,險資舉牌的步伐逐步加快,到了2020年,險資布局權益市場的積極性到達了一個高峰。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險資舉牌次數已達20餘次,達到2017年來的最高值。
  • 險資年內21次舉牌創近5年新高 密集加碼金融地產股
    其中,金融、地產企業是險資舉牌的重中之重,年內有7次被險資舉牌標的是金融企業、4次為地產企業。愛心人壽資管部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保險公司普遍重倉並繼續加倉銀行、地產等板塊,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估值較低,盈利確定性強,尤其是相關行業的龍頭企業;二是分紅比例高,股息率優於債券;三是盈利能力強,資產回報率與市淨率匹配度高,適合作為股權投資長期持有。」
  • 一季度險資大筆加倉!青睞銀行、材料 也投醫藥、半導體
    的確,今年以來險資在資本市場「掃貨」動作頻頻,據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一季度險資累計已舉牌9次,與去年全年水平相當。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中國疫情防控逐漸趨穩、市場動蕩時存在個股投資機會、政策層面鼓勵險企提高權益配置佔比等,都成為險資加倉的動力。
  • 險資舉牌潮強勢歸來!年內21次創近5年新高,金融、地產股備受青睞
    今年以來,險資已合計舉牌21次。以大型險企為主,以財務投資或戰略協同為舉牌目的。 其中,金融與地產股依然是險資布局的「香餑餑」。 近日,和諧健康舉牌萬達信息,躍至其第二大股東一事,受到資本市場關注。而這只是年內險資舉牌熱潮的一個縮影。 記者統計發現,今年以來,險資已合計舉牌21次,創下近五年新高。2016年至2019年,險資舉牌上市公司案例分別為11次、10次、10次和9次。
  • 險資「買買買」模式開啟 太保、國壽「掃貨」低估值港股成流行
    近日,太保人壽在中國保險業協會官網公告,公司已於2月19日通過二級市場完成對錦江資本的舉牌。太保人壽受託管理人太保資管公司通過受託管理的QDII帳戶直接在香港市場買入錦江資本29.20萬股,佔其香港流通股比例約為5.015%,觸發舉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