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這些天最關心的就是口罩、口罩、口罩。
為了搶N95,硬是把微商都逼著出來賣假口罩。
為了省口罩,甚至想出了各種奇怪的方法,給一次性口罩消毒。
還有搶不到口罩,用文胸、橘子皮自製口罩的。
哭笑不得的背後,我真覺得有點心酸。
所以,今天邀請了北京協和醫學院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專業碩士生童彤,給大家送上一份最全口罩購買佩戴指南。
希望大家在搶購口罩的路上,少走彎路。
1、哪種口罩最有效?
我知道很多人現在的狀況並不是沒有口罩,而是買不到N95口罩。
只買到了一次性或普通外科口罩,到底能不能防病毒?
中國醫用口罩的防護能力由高至低依次是:醫用防護口罩(標準高於KN95/N95口罩)、醫用外科口罩、普通醫用口罩。
如果買不到KN95/N95,或者醫用外科口罩,你只在人流不密集的公共場所活動,就用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是完全可以的。
如果你去醫院或者超市這種人流比較大的高危場所,而且你要待很久,還要接觸其他人,建議你佩戴醫用外科口罩。
現在疫情還很嚴峻,市場上口罩短缺,一些不法商家售賣一些不合格的口罩,大家購買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觀察外包裝。
醫用外科口罩的行業標準為YY0469-2011,外包裝需明確註明醫用外科口罩。
如果能買到,我們最推薦你日常防護佩戴醫用外科口罩。
實在不行,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也可以。
它的行業標準為YY/T0969-2013,市面上多數一次性、而且名稱裡沒有「防護」、「外科」字樣的口罩,均屬於此類。
這類口罩的標準要求具有合格的細菌過濾效率和通氣阻力,但不要求對血液具有阻隔作用,對密閉性也沒有要求[1]。
所以在日常佩戴中,要注意佩戴方法,將口罩與臉部貼合併捏好鼻夾才可以更好的保護自己。
除了外包裝,大家還查詢自己購買的醫用口罩是不是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註冊的醫療器械生產商生產的:
但像棉紗口罩、海綿口罩、活性炭口罩,這些都不行。
它們對預防病毒感染,幾乎沒有保護作用。
也就是說,冬天保暖用的口罩、明星同款PITTA黑色口罩在抵禦新冠病毒是毫無用處的。
其實PITTA的廣告只說了自己防止花粉侵入,花粉的粒徑10um以上,冠狀病毒大小僅125nm,相差百倍以上。
一次性非醫用普通口罩也沒有關鍵的中間過濾層,所以同樣不能有效阻隔病毒。
附上1月31日國務院疫情防控組發布《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2]對何種情況佩戴何種口罩給了明確的指導:
2、有沒有必要搶N95?
大家最想買的KN95、N95其實不屬於醫用口罩標準範疇,以職業防護為目的。
KN95是中國GB2626-2019呼吸防護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標準,適用於過濾非油性顆粒物,可以阻擋病毒,但未對血液穿透進行測試。
N95符合美國職業安全與衛生研究所NIOSH標準,用於防護非油性懸浮顆粒。比如「非典」時期,WHO就推薦醫務人員用N95口罩 。
醫用防護口罩規定口罩的過濾效果要求達到N95標準,而且要求必須有抗溼型和血液阻隔能力。
可以說,N95是目前防護級別最高的口罩。
相比其他口罩,N95絕對可以對醫護起到更好的防護作用。
KN95的執行標準遠比普通醫用口罩嚴格,過濾要求更高,密閉性更好。
除非這種病的感染率極低或不通過呼吸系統傳播....可那不是我們現在的討論範疇。
所以我再次呼籲,普通群眾沒必要搶N95,貴而且沒有必要,可以把資源留給需要的人。
在這場戰役中,請一定給醫護人員最好的防護!
3、一次性口罩能戴多久?
一次性醫用口罩一次佩戴4小時需要更換,如果沒有去過高危場所,可適當延長時間。
但如果口罩如被分泌物弄溼或弄髒,一定要及時更換。
如果去過醫院等高危公共場所,一定要及時更換。
關於各種消毒及重複利用的辦法,曾主持完成針對「非典」疫情的「抗SARS病毒防護紡織品研製」項目的東華大學非織造材料與工程系靳向煜教授曾在光明日報採訪中表示[3]:
不可以在家消毒後重複使用。
因為,醫用口罩中間過濾層及N95口罩內層材料均有靜電吸附效果。
蒸煮、洗滌會損害口罩的過濾層,使其中發揮吸附作用的電荷消失。
酒精噴灑會損害外面的防水層,使防護效果減弱。
紫外線燈我們也不建議,因為紫外線臭氧燈在照射殺菌過程中,還會不斷產生臭氧氣體,反而加重你肺部的負擔。
而正規廠商用的是環氧乙烷氣體消毒,普通人在家是無法實現的。
而且靳向煜教授的課題組曾經做過實驗,如果對N95級別的口罩進行水蒸、水洗、紫外燈消毒,它的過濾效率將由95%快速降低到60%以下,和普通的紗布口罩、棉布口罩差不多。
而我們知道棉紗布口罩是不能抵抗新冠病毒的。
所以,放棄各種消毒方法吧,還能省一點消毒水。
4、口罩到底該怎麼摘戴?
不去人流密集的高危場所。
出門儘量躲著人,帶口罩外出儘量錯峰出行和其他人保持一米甚至兩米以上安全距離。
口罩回來內面朝裡,摺疊,儘量不要碰口罩外側。
如果你沒有去過高危場所,也沒有接觸過陌生人,口罩可以繼續使用,好鋼用在刀刃上。
但如果去過高危場所,也接觸過人群,不管你是收在紙袋裡,還是保鮮袋裡,都沒必要再用了。
5、有沒有必要戴雙層口罩?
看到很多人說,N95比較金貴,外面再套一層棉布口罩,可以減少汙染,省一省下次繼續用。
沒有必要。
當然,戴兩層也不會更危險,只是浪費且有點憋得慌。
如果手裡口罩實在是多,與其雙層重複用,不如單層勤更換。
相比之下,佩戴符合標準的口罩,和標準的佩戴口罩對抵禦病毒更有效。
6、能不能戴有呼氣閥的口罩?
呼吸閥的設計本質上是為了優化長時間佩戴口罩的舒適感。
呼吸閥單項通氣,在呼氣的時候,呼吸閥被呼出的氣體推開,氣體不經口罩材料過濾,從呼吸閥流出。
吸氣時由於壓強影響,呼吸閥自動關閉,氣體經口罩材料過濾流入。
所以出於保護自己的目的,戴呼吸閥的口罩是有效的,但並沒有起到保護其他人的作用。
《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中明確指出:
有疑似症狀到醫院就診時,需佩戴不含呼氣閥的顆粒物防護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
確診或高度疑似病人,更不能戴有呼吸閥的口罩。
因為攜帶病毒的空氣不會被口罩材料阻隔而留在口罩內面,而是通過呼吸閥直接進入空氣,對周圍其他人來說,是非常危險的。
7、能不能自制口罩?
請放棄文胸、橘子、方便麵盒、柚子皮等自製口罩,風險大到和不戴口罩一樣。
前面提到棉紗口罩、海綿口罩和活性炭口罩對預防病毒感染無保護作用。
這些自製口罩,您細琢磨看行不行。
口罩要起效果,首要條件是標準佩戴,即和你的臉緊緊貼合良好,空氣通過口罩材料過濾,安全地進入你的鼻腔。
文胸、橘子、柚子皮……哪一個都無法和你的臉精準貼合。
方便麵盒後麵皮筋緊點確實能和面部貼合密閉,甚至在臉上壓出一道印,但大哥您真的不憋的慌麼,方便麵盒不透氣啊。
更重要的是,醫用口罩中間有有效的過濾層。顯然,自製口罩都沒有。
所以,我們還是要想盡一切辦法購買正規符合標準的口罩。
哪怕僅僅防護能力最低的一次性醫用口罩,效果也是好於自製口罩的!
登記搖號的快登記,聽說誰家有趕快下單呀~
8、小孩能不能戴大人的口罩?
小孩子臉小,基本不能和大人用的口罩充分貼合,空氣會不經口罩材料過濾,沿口罩縫隙漏進去。
所以,不建議兒童佩戴具有密合性要求的成人口罩[4]。
也就是說如果小孩子佩戴成人的N95,效果大概和佩戴不要求密合性的普通一次性醫用口罩是一樣的。
按《指南》建議,兒童應該用符合國家標準GB2626-2006 KN95,並標註兒童或青少年顆粒物防護口罩的產品。
小孩子抵抗力普遍較低,如果能買到,最好比成人佩戴的口罩標準高一些。
如果確實購買不到,幫小孩子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的時候要注意和臉部貼合,口鼻、下頜罩住,鼻夾捏好。
掛在帽子上還是系在後面怎樣可可愛愛都無所謂,讓口罩和小孩子的面部緊密貼合才是要義!
另外,KN95口罩正確佩戴時呼吸阻力較大,小孩子可能會感到憋悶,家長應特別關注兒童口罩佩戴情況,如有不適需要及時調整或停止使用。
9、實在買不到口罩怎麼辦?
買不到口罩,還有一個辦法:買防護面具,曲線救國。
這裡要跟大家強調,不是普通工業用的防塵面具,或者普通工業防塵過濾器,那種沒用。
注意,這些防護面具必須配備P100標準的濾棉。
P100的防護等級比N95更高,所以戴著也更憋悶,需要適應。
所以,我們推薦高危人群,比如隔離病房或者高危醫護人員,以及去疫區發熱門診時,佩戴。
就是看起來有點隆重:
當然,你預算充足的話,購買更專業更隆重的防毒面具也是可以的。
防毒面具裡有專門的空氣過濾器,可以專門對付空氣中有毒的顆粒,當然也可以。
當然,最好的「口罩」,就是囤好糧食,宅在家不出門,勤洗手,這樣既不消耗口罩,又安全又舒服。
肥宅們,你們說,對嗎?
參考資料:
[1]左雙燕,陳玉華,曾翠,吳安華,任南,黃勳.各國口罩應用範圍及相關標準介紹[J/OL].中國感染控制雜誌:1-8[2020-02-07].https://kns-cnki-net.webvpn.cams.cn/kcms/detail/43.1390.r.20200206.1649.002.html.
[2]《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國務院疫情防控組
http://www.beijing.gov.cn/zhengce/zhengcefagui/202002/t20200204_1624647.html
[3]《水煮、噴酒精、照紫外線…… 防病毒口罩不能用這些方法循環使用》科技日報,2020-02-03
http://tech.ce.cn/news/202002/03/t20200203_34210752.shtml
[4]應豔琴,溫宇,趙瑾珠,劉豔,張建玲,葉楓,唐麗娜,何天禕,陳萍,高桃珍,王邦彥,藍弘文,張偲,仇麗茹,郝燕,羅小平.2019-nCoV病毒感染流行期間兒童分級防控建議[J/OL].中國兒童保健雜誌:1-11[2020-02-07].
https://kns-cnki-net.webvpn.cams.cn/kcms/detail/61.1346.R.20200205.1708.002.html.
[5]《協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護手冊》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