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在做口罩,為什麼你還是買不到

2020-12-25 手機鳳凰網

作者 / 姚贇

來源 / 盒飯財經(ID:daxiongfan)

系統提示:雅戈爾、紅豆股份、格力地產、中石化、富士康、比亞迪、廣汽集團,加入「口罩製作商群聊」。口罩缺口下,從服裝紡織業,到汽車製造、電子設備製造,再到房地產、能源,紛紛「降維打擊」——加入了口罩製造大軍。

供應端,超76%口罩企業復工,又有眾多企業紛紛轉行做口罩;需求端,「一罩」依舊難求:從電商到藥房,從微商到代購,從國內到國外,現在能買到或搶到口罩的人都算得上「能人」。

為什麼這麼多企業投入口罩生產,卻還是買不到?何時能緩解口罩供需之間的極度不平衡?這些或緊急轉型或臨時購買設備做口罩的企業,生產出的口罩是否會漲價?等待疫情過去後,這些臨時暴增的口罩產量,又會帶來哪些影響?

帶著這些疑問,盒飯財經(ID:daxiongfan)調研了全國口罩產業分布狀況,採訪了口罩原料供應、生產、批發等從業者,試著從這些毛細血管來解開這些疑問。

復工不代表恢復產能

「萬能的票圈,有沒有渠道能買到口罩啊!醫用外科的就行,需要1千個,有沒有大神能買搞到啊!」 發布10分鐘後,這條朋友圈下,「作者」又自己留言補充了一句:「一兩百個也可以的!」

2月17日,刷朋友圈時,張燕昶(化名)偶然看到了這條求助:「這反應太慢了,1月22日之前可能還能有,現在要找到這個量的口罩,除了直接去廠家預定,沒有其他渠道。另外,廠家生產的口罩也都被統一購買派發到一線了。所以,基本上沒戲。」

張燕昶就職於溫州市特康彈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主要業務是做口罩、紙尿褲等產品上的彈力無紡布,從銷售網絡來看,每年這些原料都被銷往世界各地。而張燕昶在這家企業中,負責的便是包含了日本、韓國、土耳其等國家的外貿銷售。

2月12日,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公布了一份通知——《關於幫助省級應急物資重點企業(第四批)及迫切配套企業(第八批)復工生產的通知》,這份通知的附件中明確了「省級應急物資重點企業(第四批)」 的5家企業,以及「省級應急物資生產迫切配套企業(第八批)」的84家企業,張燕昶所在的特康彈力便是84家企業之一。

換句話說,因為涉及到產品「口罩的彈力耳掛」,她家可以提前開工了。2月13日,更因為成為復工新政策下的一員,特康彈力還上了當地電視臺的新聞。

「年前本來還有庫存,1月22日那天,來了一個客戶,開著車,直接把庫存搬空了一半。現在客戶們拿著現金在廠門口排隊搶材料,但就是忙不過來。」年前訂單暴增,現在還可以提前復工,加上了當地新聞,湊齊了「訂單、政策和品牌」三件套的特康彈力,距離恢復產能全力開工依舊長路漫漫。

「復工第一天,老闆娘和我抱怨了20分鐘,說開還不如不開,工人回不來、物流動不了、通行證也還沒發。後來老闆娘乾脆不上班,回家休息去了。」因人員短缺,目前9條線只開了一條,產量杯水車薪。

復工企業勞務短缺的問題,成為提高產量、平衡供需的攔路虎之一。

2月11日至14日期間,上海美國商會針對進行了一項關於復工的調查。該項調查在進行,共有109家在上海、蘇州、南京和及長江三角洲地區有製造業務的美國企業回應。

報告顯示:約78%的受訪企業表示,他們在中國的工廠缺乏足夠工人來運作完整的生產線(run full production lines)。約69.1%的企業接受調查時已復工,約21.8%企業計劃2月17日當周復工。

據2月10日全國22個重點省份的最新數據顯示,大家關心的口罩企業的復工率已經超過76%,防護服企業的復工率為77%。

對這些復工的企業來說,員工短缺、物流問題被認為是接下來2至4周必須面對的最大挑戰。現金流管理問題反而是最不迫切的。約78.2%的企業表示,沒有足夠的工人來運作完整的生產線。

在製造業密集的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工廠陸續開工,但工人遲遲不到位,已是習以為常的狀況,每年春節後企業或多或少都會遇到招工難的困擾。只不過,這次疫情的衝擊下,讓解決這一問題變得更加急迫和必要。

工人之困

製造業工廠一線工人流動性大,往往是「招八百走一千」,大型工廠幾乎全年在招聘。招工問題也從過去的老闆挑工人,轉變為工人挑老闆。

按照往年慣例,不論是長三角還是珠三角地區,大部分工廠都會刻意選擇在初八開工。

每年初八的8點18分,老闆和部分回崗的老員工們,齊齊集中在工廠門口。鞭炮聲,加上老闆發「開工紅包」,這陣仗下熱鬧的氛圍不輸任何一個傳統節日。八,諧音「發」,初八的8點18分,老闆們都想討個吉利。

正式開工後,才開始陸續招聘員工的工作。

製造業,尤其是一些中小製造企業,一直以來的招工方式與其他行業的招工方式有所不同。

工廠門口,用一張凳子簡單支塊板子,寫著招工啟事;附近的電線桿上,貼上黑白列印的招工啟事,混雜在牛皮鮮廣告之中;稍微講究些的企業,便會去地方的人才市場掛上招工需求,或是在網上掛上招聘信息。

大部分中小製造業務招工的方式,仍停留在網際網路時代之前,線下是主要的招工渠道。而工人們也都摸清了路數,基本都會在年前辭職踏實回鄉過年,初八前後外出回到務工地尋找新的工作機會。

大部分珠三角、長三角地區的民營企業老闆們,沒有淘汰這種「原始」的招聘方式,並不是他們不知道因網際網路興起的線上招聘渠道。

2019年2月,央視針對製造業工廠的「招工難」現狀,進行了採訪。採訪中,一位製衣廠老闆對著鏡頭說,現在來找工作的應聘者多為30至40歲,50歲以上的工人也並不罕見,「90後」應聘者卻少了很多。

(31%的騎手上一份工作正好是產業工人,來源美團點評研究院)

這些年輕人都去哪了?答案是外賣、快遞、網約車之類的新興服務業。

國家統計發布的2017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省內流動農民工佔比增高,從事製造業的農民工比重為29.9%,比上年下降0.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的農民工比重為48%,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

而今年的疫情,對製造業來說,是雪上加霜。

「初三老闆給我打了個電話,說是我們一半的員工是湖北人,開工基本涼了,讓我們做好心理準備了。」疫情爆發前期,延長假期的通知還沒下來,但從武漢封城的狀況來判斷,正常開工的概率很低,「我們本來想把安徽的一些員工提前招回來,但是怕他們萬一在路上被傳染上了呢?只要一個中招,我們一個廠就涼透了,更別提什麼開工不開工了。」

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表統計,人口流出最多的前5名省份分別是安徽、四川、河南、湖南、湖北。根據2018年國家發改委發布的2017年農民工輸出數據表明,前5名的省份分別是河南2670萬、安徽2024萬、湖南1879萬、江西1847萬、四川1679萬。

與上述報告一致,除湖北外,在江浙地區常見的務工人員籍貫,大多來自安徽、四川、河南、江西等地而這些區域不是疫情比較嚴重,就是外出限制要求嚴格——想出來都很難。

這才有了各地方政府誇張的「搶人潮」。

浙江杭州掏錢包下高鐵組織企業員工返程;嘉興嘉善縣為了助企業復工招工,甚至包下專機;浙江湖州對部分行業的新員工給予1000元/人的生活補助;江蘇南京對企業包車組織返崗補貼50%包車費用……

常年的招工難現狀下,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加速了「搶人潮」的出現。

全球口罩荒

江力就職於某能源企業,日常工作中也常與國外企業做對接。而年後,她的工作任務只有一項——滿世界買口罩。

「疫情剛爆發那陣子,我找到一家印度公司,可以提供200萬隻口罩,還沒等領導批准,印度就宣布全面禁止出口口罩到中國。」 江力還告訴我們,一旦因為價格原因遲疑,可能連貨都買不到了,「初三,找到一批消毒水資源,但價格比平時高了一半,領導還沒同意,後來初五領導覺得還是買吧,人家的貨已經沒有那麼多了,而且價格已經是上次報價的一倍了。」

年後,在家辦公的江力就打了七八十個國內廠家的電話,而她不是該公司唯一一個聯繫購買此類物資的員工。從美國找到印度,最後聯繫到了土耳其:「之前我們第一時間已經捐了三千萬給紅十字會,現在採購的主要是企業內部自己用,就湖北一線員工就有6000多人,全集團三十萬人,需求量很大。整體預估需求量是600萬個。」

2月11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秘書長叢亮表示:企業要配備消毒液、體溫槍等物資,為職工配發口罩等防護用品。切實保障職工合法權益,未休假期的工資報酬應按照有關政策保障落實,按時發放福利待遇。

國內口罩統一調度一線,對於大部分企業來說「口罩全球購」已成為不得不做的事兒。

2月18日,美國《華盛頓郵報》刊文稱,一位與製造商合作的業內專家透露,美國目前的口罩存貨只能保障醫院和其他前線醫護人員未來4周的用量。政府官員現正在考慮增加採購本地生產商的口罩,每日與十幾家在美國本土進行銷售的防護設備製造商和20家分銷商進行會談。

近期,因囤積、代購等情況導致韓國的醫院也出現了口罩緊缺的狀況。於是,韓國出臺了相關政策:金額超過1.2萬元或者數量超過300個,就要申報出口手續。而只要在申報審批上做出限制,就能限制住出口數量。

根據界面新聞的報導:在日本,口罩廠商尤妮佳的工廠已經1個月沒有停息;一家名為Kolmi Hopen的法國公司突然收到了一大筆訂單——5億個口罩。該公司在暴增需求之下,仍需要延長工作時間、僱傭更多工人,來保證機器的24小時生產。

但,哪怕這樣,還是不能滿足目前大眾對口罩的需求。

2月2日,工信部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醫療物資保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司長王偉在會上提到,高熔指纖維聚丙烯的國內產能比較充足,2019年國內產量約90萬噸,「一噸可生產一次性外科口罩90萬~100萬隻,而生產N95醫用防護口罩只能是20萬到25萬隻」。按此推算,中國一次性外科口罩年產能可達到8100~9000億隻,N95醫用防護口罩年產能可達到1800~2250億隻。

中國工信部曾指出,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產和出口國,年產量佔全球約50%。

而這一統計,還未算上原材料部分。

1月20日後,疫情全面爆發。張燕昶本人還未意識到即將對正常生產影響前,土耳其、韓國、瓜地馬拉等多地的客戶都發來了「問候」。這些問候都有一個套路:先詢問疫情下張燕昶的健康狀況,了解到沒什麼問題後,直接詢問對節後那批貨是否會有影響。

讓張燕昶印象深刻的是一個韓國客戶,接連噓寒問暖,還要給他從韓國寄口罩給她:「給金佰利代工的4家工廠,都是從我們家拿貨的,他們不少原材料都是國內供貨的。國人滿世界買口罩後,全世界都在找口罩。」

SMS無紡布是所需口罩的核心原材料。

據了解,醫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一般採用多層結構,簡稱為SMS結構:裡外兩側為單層紡粘層(S);中間為熔噴層(M),一般分為單層或者多層。

而中國作為無紡布的出口大國,SMS無紡布的佔比也在逐年提升。

2019年8月,中國紡粘和熔噴法非織造布行業年會暨第四屆四次理事會在江蘇常州舉行會上,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紡粘分會會長陳立東給出一組數據:2018年,我國紡粘行業運行質量穩步提高,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紡絲成網法非織造布總產量達到302萬噸,同比增長5.38%,速度增長符合宏觀形勢和發展預期;新增紡粘法生產線65條,其中SSS、SMS在線複合生產線增加近13%。

中國熔噴無紡布的產能到底是多少?

根據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紡粘法非織造布分會對國內企業的年度工業統計數據可知,截止2018年12月底,中國紡粘法非織造布的總生產能力為4,375,500噸/年,紡粘法非織造布總產量為2,971,204噸/年,其中在線複合SMS工藝非織造布實際產量為634,695噸/年。2018年中國熔噴法非織造布生產能力達到83,240噸/年,實際產量為53,523噸/年。

那國內生產SMS無紡布的企業集中哪些地方呢?

盒飯財經(ID:daxiongfan)以「sms無紡布」為關鍵詞,在百度愛採購、傳眾網、阿里巴巴等平臺進行了數據爬蟲。簡單整理了一份「sms無紡布」廠家所在地的名單,同時,以這份名單為基準,進行了分析。(數據可能會存在一定的誤差,但一定程度上也能體現SMS無紡布大致分布的情況)

(製圖:盒飯財經)

本次統計共爬到有效數據3125條(含有所在地信息),去重後得到1317條最終進入統計圖表的數據,依據省份來劃分後,發現浙江佔比26.55%、江蘇佔比16.81%、廣東佔比15.93%、湖北佔比11.5%。

而這些佔比靠前的省份,受到本次疫情影響較大。

缺口之下

政策鼓勵,又加上存在巨大的市場缺口,這種時候,除了各大轉型做口罩的企業外,還夾雜著不少「小白」湧入者。

他們與之前提到的雅戈爾、紅豆股份、格力地產、中石化、富士康、比亞迪、廣汽集團等企業不同,沒有任何基因,只是因為看到機會,便躍躍欲試。

有媒體在12日報導:從25萬到120萬,漲價380%,這是目前一套口罩生產設備的價格。從1.8萬到8萬,漲價440%,這是口罩原材料熔噴布的價格。每一天一個價格的口罩原料和口罩設備,背後是大量從業者的加入。

浙江籍的周杭雲便是蠢蠢欲動者之一。

年前辭了工作,從北京回到紹興。疫情爆發後,因為每天搶口罩,認識了不少如批發商、3M經銷商等產業鏈上的人。本就想著找個機會創業的周杭雲意識到,或許現在是做口罩的好時機:「當時想的很簡單,這麼缺,做了肯定有銷路。但,想著存在風險的可能性,那時計劃是先買一套設備,找家裡人做著,也挺不錯的。」

然而,隨著不斷深入的了解,周杭雲的想法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越了解越覺得我這種小白不適合,原料、機器設備瘋漲不說,根本買不到現貨,就算預約上了機器交付也還有很長一段時間。」

設備之外,還有原料的供不應求:「這種緊缺的情況下,原料供應商肯定會先緊著老客戶、大客戶。而且這種情況下,就算人家願意給你,你也得拿著足夠誠意的現金去支付一部分預付款。這對我來說,成本太高了。」

艾媒發的《2020-2021年中國口罩行業市場狀況與趨勢研究報告》中提到:對於口罩生產上遊的口罩機製造商,由於口罩機的製造經過設備零件製造、組裝、調試以及交付一般需2個月的周期,且設備對資金成本佔用較大,相關應警惕產能過剩的風險,用儘可能柔性的供應鏈系統分攤風險。

1月28日,人民日報客戶端援引的消息稱,據當地企業介紹,口罩專用過濾材料熔噴布的市場價格從原來的1.8萬元/噸漲至2.9萬元/噸。2月12日,界面新聞採訪一家熔噴布小廠家時,熔噴布的價格已達到每噸8萬元。

然而,不少「蠢蠢欲動者」已將想法變成了行動。

根據企查查專業版數據顯示,自2020年1月1日至2月10日,經營範圍涉及醫療器械、消毒產品等防護製品的企業增勢喜人,全國範圍內醫療器械新增企業數超2萬家,消毒產品次之。

從行業來看,全國醫療器械新增企業中,批發和零售業以增加14900家排名第一;全國消毒產品新增企業中,批發和零售業仍以近2500家遙遙領先。

口罩有1-2周不等的生產周期,當這批設備漲了3.8倍、原料漲了4.4倍、員工需要支付3倍工資的「超高成本」口罩面世時,消費者的接受度又將如何?

趁著未雨得綢繆

「一次性的、醫用外科的、棉紗的、放毒的、防霧霾的,好多好多品種,市面上有的種類都有吧。不過年前,除了棉紗的,其他口罩都賣光了。」老陳是義烏小商品城一個做手套、口罩的批發商,夫妻兩人在這裡經營了幾十年,從沒有想過,有一天他店裡的口罩會如此緊俏。

年前所有口罩,在到處橫行中「天價口罩」的市場上,老陳依舊選擇全部無保留平價賣出。而老闆娘顯然不這麼看:「還是得留一點年後再賣,萬一老顧客要的話,又進不到貨,還能有現貨給他們。」

僅是小學文化的老陳還是選擇了全部平價賣出,做出這個選擇的原因也很簡單:「我兒子就是個醫生,這個時候,怎麼能這樣呢。」

根據規定,老陳所在的小商品城還未全部開業。但就是開業了,目前來看,老陳也很難進到貨:「拿不到貨,廠家那邊的貨都直接統一調到一線去了。挺好的,這樣醫生、護士們就有保障了。」

對於口罩成本飛漲的情況,熱血的老陳也一臉愁容:「看新聞說,有些藥房因為進貨成本高了,口罩零售價也漲了,一個口罩賺3元,其實也還好,但是還是被舉報了。不知道我進貨漲價後,會不會被舉報。」

除此,老陳還在擔心,疫情下口罩瘋狂擴產,一旦疫情結束,需求沒有那麼大的時候,這些新擴的設備,這些徒然陡增的口罩將會對市場生產不可避免的衝擊,「漲價應該是一時的,可能口罩下半年能恢復到去年的平均價格吧。」

確實,疫情不可能延續一年半載,而口罩的庫存堆起來可能就是一瞬間的事。據了解,目前不少當地政府意識到此類物資儲備不夠,疫情結束後會收儲。

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安全健康防護用品委員會會長雷利民表示,目前企業生產狀況極為複雜,信息溝通不暢,使得復工率和新投產生產線的進一步情況難以確切了解。預計的產能最後能否達到還取決於行業的努力和投入,以及政府的幫扶措施。但是,從幾次比較重大的疫情事件來看,口罩納入國家戰略物資是有必要的。

同樣憂愁的還有張燕昶。

「估計今年要喝西北風吧。」自從初三接到領導電話後,負責外貿銷售線的張燕昶就隱約意識覺得今年自己只能緊衣縮食了,「哪怕招到員工,恢復產能了,那也得先保障國內的需求。現在9條線全開了,也不夠,沒有多餘的生產線留給外貿口了。」

張燕昶的擔心不無道理。作為一家一半產量靠外銷的企業來說,目前因為情勢集中火力主攻國內業務,外貿方面的訂單等同於直接放棄。而這不算是最嚴重的,如果因為這次的延誤發不出貨,客戶直接換了供應商,那損失就不止眼前這幾單了。

那這些口罩相關企業更換供應商的機率如何?

在我們問及這個問題後,張燕昶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了一句:「3M N95的口罩戴著很不舒服吧?他們自己也說他們的N95太勒耳朵。而我家的產品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但是我跟了他們好幾年了,一直沒有換,知道為什麼嗎?」

3M明知佩戴不舒適,同時也知道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為何還是不換供應商解決這個問題呢?

他們考慮的還是安全和密閉的標準,」張燕昶與3M方面溝通後了解到這些情況,「而且像他們這種大公司,研發新產品和替換材料流程都很長,很費力。

「客戶問起來,我們只能說實情,然後告訴他們很快就結束了。」面對疫情的影響和遠在萬裡之外的客戶,張燕昶只能先穩著他們,「一個客戶的貨10號到港,單據寄不出去,沒法清關提貨;還有兩個信用證,一個貨做好了不能出,一個沒法做;然後還有兩個柜子,沒法生產.......」

「這種時候只能實話實說,儘量爭取客戶理解。一部分訂單流失也是必然的,而且極有可能有可能把訂單送到競爭對手手上。」清算了一遍手上客戶產品的情況後,張燕昶總結,「真的是對良心和生意的雙重考驗。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你永遠買不到N95口罩?
    「我還有30個口罩,但總覺得不夠,還是想買。」過年期間,這算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裡話,但誰要真敢當街說出來,怕是要被暴打一頓。因為還有很多人從除夕到大年初七,一隻口罩都沒搶到。山西一個老奶奶到處都買不到口罩,坐動車時就沒戴,結果一問她就急哭了,乘務員把自己的口罩送給了她。呼和浩特的一個老太太因為沒戴口罩出門,讓無人機大喇叭給喊回了家。
  • 為什麼藥店口罩買不到,微商卻一大堆口罩,請問這是怎麼回事?
    但是,這個時候的朋友圈卻熱鬧非凡,以前沒做微商的人突然紛紛開始買起了口罩、酒精,而且號稱庫存充足,貨源保證。其實,藥店進貨渠道管控比較嚴,而且必須有進貨發票,大部分只能賣國產的,很少有藥店賣進口的,但是國產的基本上都供給醫療人員和一線人員了,藥店也基本上進不到貨,進到貨也是極少一部分,老百姓基本上都買不到國產口罩用,生產量遠遠無法滿足基本需求。
  • 為什麼我們還是買不到口罩?業內:卡在熔噴布生產上
    道恩股份是國內最大的口罩布聚丙烯熔噴料生產商,市場份額佔到40%左右。聚丙烯熔噴料是口罩最核心、最關鍵的原料,目前,僅道恩股份的熔噴料產量已經可以滿足2億多隻口罩產能,可為什麼口罩產量還是上不去?我們還是買不到口罩呢?道恩股份董事長於曉寧近日接受《中國企業家》專訪,細說緣由。下面是於曉寧口述,有刪節。
  • 中國口罩產能產量雙雙過億,我們為啥還是買不到?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3月4日電(記者 吳濤)中國口罩產能和產量雙雙過億!  你是不是被這個消息震了一下,然後開始想:我能買到口罩了嗎?  你去試一下,就知道答案了,「口罩依然難買」。  電商內部人士都買不到口罩  「口罩產能過億的消息傳出後,我趕緊給周邊藥店打電話,看是否有口罩了,雖然感覺希望渺茫,但還是想讓老闆告訴我答案,好讓我死心。」京東搜索「口罩」周邊藥店顯示「無此類商品」。  果真,口罩日產量過億隻,但藥店依然缺貨!
  • 為什麼買不到口罩?口罩原材料是什麼?看完終於明白
    為什麼買不到口罩口罩原材料是什麼 看完終於明白醫用一次性口罩,主要由三層無紡布組成內層、外層、中間層。內層是普通無紡布,外層是做了防水處理的無紡布,主要用於隔絕患者噴出的液體;中間過濾層用的是經過駐極處理的聚丙烯熔噴無紡布。口罩生產完,要經過環氧乙烷消毒並靜置7天讓表面有毒物質完全揮發毒性後,經過密封包裝,才能出廠銷售。
  • 買不到口罩,汽車廠都開始拼命造口罩了
    疫情一爆發,我們不但搬空了藥店口罩,也幾乎買空了世界各地的口罩 。有的地方開始推行搖號或者預約買口罩,網友感嘆:「萬萬沒想到,我人生中第一次搖號竟然是買口罩」。口罩消耗得也實在太快了。
  • 日產量破億,為什麼口罩還是買不到!卡在熔噴布生產上!
    僅僅不到一個月時間,全國口罩日產量實現12倍的增長!圖:重慶市渝北區一企業工作人員在醫用N95口罩生產包裝車間內作業。新華社記者王全超攝那麼你,買到口罩了嗎?是的,只要你去藥店問一下就會發現依舊是一「罩」難求。
  • N95口罩,為什麼你永遠搶不到
    如果雙黃連排第二的話,只能是口罩排第一了。想必很多人從除夕到大年初七,一隻口罩都沒搶到。01真的是有錢人才能買口罩嗎?某寶上3M 1860 N95口罩20個裝奸商把價格一度整到了800-1200元。微博上有人發起投票:「你們那裡還能買到口罩嗎」——近30萬人投票,其中26萬人表示買不到了。
  • 買不到口罩怎麼辦?關於口罩你最關心的9個問題
    如果買不到KN95/N95,或者醫用外科口罩,你只在人流不密集的公共場所活動,就用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是完全可以的。出門儘量躲著人,帶口罩外出儘量錯峰出行和其他人保持一米甚至兩米以上安全距離。口罩回來內面朝裡,摺疊,儘量不要碰口罩外側。如果你沒有去過高危場所,也沒有接觸過陌生人,口罩可以繼續使用,好鋼用在刀刃上。但如果去過高危場所,也接觸過人群,不管你是收在紙袋裡,還是保鮮袋裡,都沒必要再用了。5、有沒有必要戴雙層口罩?
  • 出門買不到口罩,沒口罩不能出門,我太難了
    微博一投票,發現大家都是沒口罩的人。口罩,仿佛變成了隨機掉落的獎勵,只能一家家碰運氣。「剛剛那個人買走了最後一批」,「你早來幾分鐘就好了」,我爸跑遍了附近幾家藥店,都一無所獲。日文的,韓文的,中文的,英文的,不知道什麼文的,在病毒面前,人們終於不再糾結是買國貨還是進口貨。實體店不好買倒是早有心理準備,電商平臺更難買到則出乎意料。朋友圈看到很多朋友曬出和客服的對話,各廠家的口罩都優先向一線的醫務人員供給,普通消費者的發貨時間遙遙無期。
  • 為什麼你還買不到口罩?「亦青藤體溫測量兒童電話手錶」
    那肯定是「口罩」全國各大藥店一直無貨各大電商平臺也一直缺貨面對疫情各口罩等防護生產企業積極復工復產開足馬力擴大生產新建車間產線跨界生產另外前期國際大力援助防護物資國家也是積極鼓勵支持企業擴大產能......
  • 約1萬隻N95口罩將在這兩天抵杭!杭州的導遊領隊正從全世界買口罩...
    「杜拜有40萬個捐贈口罩,求領隊帶回」「泰國有80箱捐贈口罩,求領隊帶回」……最近,杭州旅遊人的朋友圈裡經常會看到這些特別的求助信息。圖片來源:記者朋友圈疫情爆發後,杭州的旅行社正自發組織號召在各地的導遊領隊從全世界買口罩、運口罩。
  • 買不到口罩也別慌,教你如何DIY
    新冠病毒肆虐之下,口罩成了日常必需品,也成了稀缺物品。買不到口罩又要出門怎麼辦?那就自己動手做吧!雖說是無奈之舉,也是應急之舉,有總比沒有強。 _ _ 準備材料 醫用外科口罩的主要材料是紡粘無紡布和熔噴無紡布。如果買不到,也不用著急,我們身邊就有一些常見的物品可以替代。
  • 優衣庫宣布生產口罩,用內衣材質,66元的優衣庫口罩你會買嗎?
    事實上,優衣庫的母公司迅銷公司此前一直否認會參與口罩業務, 迅銷會長兼社長柳井正還曾在今年4月的財報說明會上說,「比起口罩,將通過服裝來做貢獻」,但近日柳井正對日本經濟新聞說,其改變了方針,「顧客對口罩的呼聲最高。」據悉,AIRism系列產品在全世界的年銷量近1億件,主要在中國和東南亞等地生產。
  • 自日本買不到口罩之後,他們已經開始用紙、布自製口罩了……
    日本「1都1道2府43縣」陸陸續續地有新的地方出現了確診病例,小編詢問了周邊的民眾,大家都擔憂地認為「全國開花」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註:1. 國內感染者不包括鑽石公主號。2. 藍色為出現新型肺炎確證地區。這種擔憂並不是空穴來風,因為儘管政府強調一直在不停地增產口罩投放市場,但是大部分民眾口罩還是買不到!
  • 水桶、柚子皮...自製口罩刷屏!順豐員工截留口罩販賣?為什麼我們買...
    最關鍵的問題來了,  實在買不到口罩該怎麼辦?!  醫生教你口罩再利用小竅門  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感染病中心  教你口罩再利用小竅門  溫馨提示:  這是買不到口罩時迫不得已的方法  原則上不建議口罩二次利用    還有一圖讀懂
  • 口罩產能恢復近100%怎麼還買不到?央視解疑
    假期結束,很多公司已經復工,也意味著又一個口罩需求高峰的到來。根據此前發改委的消息,截至2月11日全國口罩產能恢復率已達94%,醫用N95口罩產能已達128%。但是很多人不管是網絡上還是線下藥店,至今仍然沒有購買到口罩。
  •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買不到醫用外科口罩怎麼辦?各種奇思妙想!
    現在藥店都是一兩個最多5個的賣,誰有那閒空排完這家隊去另一家排隊買口罩囤貨。說到底還是生產不足,至於一直在家待著,我也想呀,可是現實不允許啊!理雖然是這麼個理,但是真的有很多人瘋搶口罩嗎?能搶到嗎?從疫情開始到現在我都沒買到過一個n95口罩,出門買菜戴n95的也很少,普通群眾買口罩導致醫護人員沒有口罩用,難道醫護人員的口罩是一家藥店一家藥店挨著去買的嗎?
  • 美國不想買都不行,全世界只有一家中企在做,你有啥招?
    其實除了華為之外,還有很多厲害的中國企業,我們要說的這一家中企就比華為更加霸道:做出來的產品美國不想買都不行,全世界只有一家中企在做,你有啥招?,美國也不例外,尤其是最出名的特種玻璃,只有福耀能夠生產出來,美國不想買都不行,因為全世界都找不到第二家!
  • 孫耀威與陳美詩頭上套內褲引爭議,買不到口罩還是博眼球?
    孫耀威與陳美詩頭上套內褲引爭議,買不到口罩還是博眼球?文/陸地上的海蠣子對於孫耀威這位藝人,可能年輕人並不是太熟悉,不過早在九十年代末期的時候,他還是蠻紅的,拍的《陸小鳳》以及《新楚留香》或者是《烏龍闖情關》這些電視劇都讓人非常喜歡,不過隨著歲數的增加,如今47歲的孫耀威慢慢地也快要成為邊緣人物,也許是不甘如此,也許是生性喜歡玩,前兩天他在網上曬了一段視頻。嬌妻陳美詩罕見出鏡,夫妻二人緊貼在一起,看上去十分恩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