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上次給大家分享了《一文讀懂固態硬碟的NVMe、M.2、PCI-E、SATA、AHCI等概念》這篇文章後,很多小夥伴都在詢問PCI-E到底是個什麼東東,為什麼現在高端SSD都使用PCI-E通道呢?今天小美就給大家普及一下PCI-E這個概念吧!
PCI-E,全稱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或者稱之為PCI Express,它和PCI一樣都是總線接口,PCI是英特爾(intel)公司在1992年提出的總線協議,之後經過幾年的發展,又在2004年推出了PCI-E,也就是新一代的總線接口。
順便說一句,PCI-E官方的寫法應該是PCIe,即PCI express,但是網上普遍使用的都是pci-e或者PCI-E,怎麼寫不是重點,大家只要知道它表示什麼就可以了。
如果只是給大家談概念,那麼到現在很多人可能還是一頭霧水,PCI-E到底是個什麼鬼?但是如果告訴你電腦主板上插獨立顯卡的那個接口就叫做PCI-E插槽,那麼你是不是一下就恍然大悟了?其實,除了顯卡會用到PCI-E插槽外,獨立音效卡、獨立網卡、USB 3.0/3.1接口擴展卡以及SSD(比如M.2 NVMe協議的固態硬碟)等硬體都可以使用PCI-E插槽,因此現在的主板除非是受到板型或者平臺晶片的限制,否則廠商都會給它們裝上足夠多的PCI-E插槽,以確保自家產品的擴展能力,滿足玩家的使用需求。
那麼問題來了,主板上有那麼多PCI-E插槽,並且還長短不一,它們又有哪些區別呢?
按照PCI-SIG提供的規範,PCI-E插槽有x1,x2,x4,x8,x12,x16和x32共計7種版本,對應1/2/4/8/12/16/32通道,其中PCI-E x32由於體積問題,僅應用在某些特殊場合中,對應的量產產品幾乎為零。
PCI-E x12主要用在伺服器領域,基本不會出現在消費級平臺上;PCI-E x2主要用於內部的接口而非擴展插槽,即便是部分有提供該接口的主板,其PCI-E x2也基本是以M.2接口的形式出現,而非PCI-E插槽的形式。因此目前主板上主流的PCI-E插槽,基本就集中在PCI-E x1/x4/x8/x16四種上。
PCI-E x16插槽
PCI-E x16插槽全長89mm,擁有164根針腳,分為前後兩組,位於前面較短的插槽有22根針腳,主要用於供電,後面一組較長的插槽142根,主要用於數據傳輸。這樣設計讓PCI-E x16插槽擁有了極佳的兼容性,可以向下兼容x1/x4/x8級別的設備,在加上其16通道所帶來的高帶寬,因此PCI-E x16插槽可以說是PCI-E插槽在消費級領域中的完全體,其多數用於安裝數據吞吐量很大的產品,如顯卡以及RAID陣列卡等。
由於PCI-E x16插槽常用於顯卡,因此其基本由CPU直接引出,這樣顯卡與CPU之間的數據交換就可以實現最低的延遲,讓系統的性能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相比於PCI-E x8插槽全長56mm,擁有98根針腳,相比於PCI-E x16主要是數據針腳減少至76根,供電針腳並無變化。不過我們很少在主板上看見真正的PCI-E x8插槽,因為它通常會以PCI-E x16插槽的形式出現,但數據針腳只有一半是有效的,也就是說實際帶寬只有真正的PCI-E x16插槽的一半。
PCI-E x4插槽
PCI-E x4插槽的長度為39mm,同樣是在PCI-E x16插槽的基礎上,以減少數據針腳的方式實現,主要用於PCI-E SSD,或者是通過PCI-E轉接卡安裝M.2 SSD等方面。PCI-E x4插槽通常由主板晶片擴展而來,不過隨著CPU內部PCI-E通道數的增多,現在有部分高端主板可以開始提供直連CPU的PCI-E x4插槽,用於安裝PCI-E SSD時理論上可以提供更好的性能。
在主板上一般看不到PCI-E x4插槽?其實它是以M.2接口的形式出現,不過與PCI-E x8插槽相似的是,PCI-E x4插槽現在也是很少以真身示人,更多地是以「速率為PCI-E x4級別的PCI-E x16插槽」的形式登場,又或者是擴展為M.2接口,用於安裝M.2 SSD、M.2無線網卡或者其它M.2接口設備,其餘擴展卡則留給PCI-E x1插槽負責。
PCI-E x1插槽
PCI-E x1插槽的長度是最短的,僅有25mm,相比PCI-E x16插槽,其數據針腳是大幅度減少至14個。PCI-E x1插槽的帶寬通常由主板晶片提供,面向的產品比較廣泛,獨立網卡、獨立音效卡、USB 3.0/3.1擴展卡等都會用到PCI-E x1插槽,你甚至可以通過轉接線給PCI-E x1插槽裝上顯卡,用來挖礦或者實現多屏輸出。
再來了解下PCI-E的版本,目前PCI-E已經經歷了5個版本,分別是PCI-E 1.x、PCI-E 2.x、PCI-E 3.x、PCI-E 4.x、PCI-E 5.x,並且速度也越來越快,如下圖所示,
這裡又有一個概念需要大家知道,PCI-E的傳輸速率為每秒傳輸量GT/s,而不是每秒位數Gbps,且GT/s 與Gbps 之間不存在成比例的換算關係,有點不懂?沒關係,我們再看下圖,
如果對傳輸速率不太明白的話,那看吞吐量是不是就敞亮多了?比如現在很多固態硬碟(M.2 NVMe)就採用的PCI-E 3.0 x4通道,理論極限速度將近4GB/s,也就是上圖中的3.938GB/s。
經過以上的科普,您對PCI-E了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