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E固態硬碟中的「PCI-E」到底是個什麼鬼?!

2021-02-13 亦是美網絡

自從上次給大家分享了《一文讀懂固態硬碟的NVMe、M.2、PCI-E、SATA、AHCI等概念》這篇文章後,很多小夥伴都在詢問PCI-E到底是個什麼東東,為什麼現在高端SSD都使用PCI-E通道呢?今天小美就給大家普及一下PCI-E這個概念吧!

PCI-E,全稱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或者稱之為PCI Express,它和PCI一樣都是總線接口,PCI是英特爾(intel)公司在1992年提出的總線協議,之後經過幾年的發展,又在2004年推出了PCI-E,也就是新一代的總線接口。

順便說一句,PCI-E官方的寫法應該是PCIe,即PCI express,但是網上普遍使用的都是pci-e或者PCI-E,怎麼寫不是重點,大家只要知道它表示什麼就可以了。

如果只是給大家談概念,那麼到現在很多人可能還是一頭霧水,PCI-E到底是個什麼鬼?但是如果告訴你電腦主板上插獨立顯卡的那個接口就叫做PCI-E插槽,那麼你是不是一下就恍然大悟了?其實,除了顯卡會用到PCI-E插槽外,獨立音效卡、獨立網卡、USB 3.0/3.1接口擴展卡以及SSD(比如M.2 NVMe協議的固態硬碟)等硬體都可以使用PCI-E插槽,因此現在的主板除非是受到板型或者平臺晶片的限制,否則廠商都會給它們裝上足夠多的PCI-E插槽,以確保自家產品的擴展能力,滿足玩家的使用需求。

那麼問題來了,主板上有那麼多PCI-E插槽,並且還長短不一,它們又有哪些區別呢?

按照PCI-SIG提供的規範,PCI-E插槽有x1,x2,x4,x8,x12,x16和x32共計7種版本,對應1/2/4/8/12/16/32通道,其中PCI-E x32由於體積問題,僅應用在某些特殊場合中,對應的量產產品幾乎為零。

PCI-E x12主要用在伺服器領域,基本不會出現在消費級平臺上;PCI-E x2主要用於內部的接口而非擴展插槽,即便是部分有提供該接口的主板,其PCI-E x2也基本是以M.2接口的形式出現,而非PCI-E插槽的形式。因此目前主板上主流的PCI-E插槽,基本就集中在PCI-E x1/x4/x8/x16四種上。

PCI-E x16插槽

PCI-E x16插槽全長89mm,擁有164根針腳,分為前後兩組,位於前面較短的插槽有22根針腳,主要用於供電,後面一組較長的插槽142根,主要用於數據傳輸。這樣設計讓PCI-E x16插槽擁有了極佳的兼容性,可以向下兼容x1/x4/x8級別的設備,在加上其16通道所帶來的高帶寬,因此PCI-E x16插槽可以說是PCI-E插槽在消費級領域中的完全體,其多數用於安裝數據吞吐量很大的產品,如顯卡以及RAID陣列卡等。

由於PCI-E x16插槽常用於顯卡,因此其基本由CPU直接引出,這樣顯卡與CPU之間的數據交換就可以實現最低的延遲,讓系統的性能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相比於PCI-E x8插槽全長56mm,擁有98根針腳,相比於PCI-E x16主要是數據針腳減少至76根,供電針腳並無變化。不過我們很少在主板上看見真正的PCI-E x8插槽,因為它通常會以PCI-E x16插槽的形式出現,但數據針腳只有一半是有效的,也就是說實際帶寬只有真正的PCI-E x16插槽的一半。

PCI-E x4插槽

PCI-E x4插槽的長度為39mm,同樣是在PCI-E x16插槽的基礎上,以減少數據針腳的方式實現,主要用於PCI-E SSD,或者是通過PCI-E轉接卡安裝M.2 SSD等方面。PCI-E x4插槽通常由主板晶片擴展而來,不過隨著CPU內部PCI-E通道數的增多,現在有部分高端主板可以開始提供直連CPU的PCI-E x4插槽,用於安裝PCI-E SSD時理論上可以提供更好的性能。

在主板上一般看不到PCI-E x4插槽?其實它是以M.2接口的形式出現,不過與PCI-E x8插槽相似的是,PCI-E x4插槽現在也是很少以真身示人,更多地是以「速率為PCI-E x4級別的PCI-E x16插槽」的形式登場,又或者是擴展為M.2接口,用於安裝M.2 SSD、M.2無線網卡或者其它M.2接口設備,其餘擴展卡則留給PCI-E x1插槽負責。

PCI-E x1插槽

PCI-E x1插槽的長度是最短的,僅有25mm,相比PCI-E x16插槽,其數據針腳是大幅度減少至14個。PCI-E x1插槽的帶寬通常由主板晶片提供,面向的產品比較廣泛,獨立網卡、獨立音效卡、USB 3.0/3.1擴展卡等都會用到PCI-E x1插槽,你甚至可以通過轉接線給PCI-E x1插槽裝上顯卡,用來挖礦或者實現多屏輸出。

再來了解下PCI-E的版本,目前PCI-E已經經歷了5個版本,分別是PCI-E 1.x、PCI-E 2.x、PCI-E 3.x、PCI-E 4.x、PCI-E 5.x,並且速度也越來越快,如下圖所示,

這裡又有一個概念需要大家知道,PCI-E的傳輸速率為每秒傳輸量GT/s,而不是每秒位數Gbps,且GT/s 與Gbps 之間不存在成比例的換算關係,有點不懂?沒關係,我們再看下圖,

如果對傳輸速率不太明白的話,那看吞吐量是不是就敞亮多了?比如現在很多固態硬碟(M.2 NVMe)就採用的PCI-E 3.0 x4通道,理論極限速度將近4GB/s,也就是上圖中的3.938GB/s。

經過以上的科普,您對PCI-E了解了嗎?

相關焦點

  • PCI-e固態硬碟是什麼
    PCI-e固態硬碟是什麼 2019年08月22日 22:21作者:王偉銘編輯:王偉銘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PCI-e固態硬碟是目前主流的高速固態硬碟。
  • 經驗分享:Intel PCI-E SSD P3600系列硬碟選購注意事項
    近期有不少網吧購買了Intel p3600 pci-e SSD系列固態硬碟,但部分網吧反饋這種硬碟用在無盤伺服器上做"遊戲盤"時無盤軟體的三層更新下載遊戲時會提示
  • 主板插M.2接口的固態硬碟,結果無法識別?
    1、M.2固態硬碟,仔細看缺口,分二種外觀(一個缺口和二個缺口的)兩個缺口的M.2固態硬碟既有可能是NVMe協議,也有可能為
  • PCI、PCI-x,PCI-E
    由腳本之家、百度、中關村在線綜合而成主題為腳本之家:https://www.jb51.net/hardware/xianka/56902.html一、PCIPCI接口分為32bit和64bit兩種,一般為白色插槽,32bit就是一般臺式機使用的普通的pci
  • 別讓主板m.2接口閒置,orico迅龍V500固態硬碟帶來飛速體驗
    隨著固態硬碟(SSD)的日益成熟,現在裝機固態硬碟已是首選,而固態硬碟的接口有多種,消費級常見的就有:sata、msata、pci-e、m.2,其中m.2還分為了ngff與nvme規格,是不是有種很凌亂的感覺?
  • 硬碟測速——AS SSD Benchmark
    現在網上的固態都很便宜,但是我們不知道他好不好,關於固態的接口有兩種,一種是比較久的也是最普通的一種使用sata通道,而另外一種是使用的pci-e的通道
  • PCI-E硬碟是什麼?PCI-E硬碟和SSD有什麼區別?
    隨著機械硬碟的沒落,SSD已經開始獨佔鰲頭,但估計大家不清楚,在SSD之中是有PCI-E的SSD。那麼問題就來了,PCI-E硬碟到底是什麼呢?而PCI-E硬碟和SSD存在什麼區別呢?感興趣的朋友就跟小編來好好了解一下吧。
  • PCI總線和PCIE總線的差異
    由於公司產品一直以X86架構為基礎發展,在前幾年中一直受到ASIC、NP架構等廠商的攻擊,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在PCI-E架構出現後,效率的瓶頸得以突破。  最初PCI總線是32bit,33Mhz,這樣帶寬為133Mbps。
  • 【乾貨】PCI、PCI-x,PCI-E兼容以及他們之間的區別詳細圖解
    一、PCI  PCI接口分為32bit和64bit兩種,32bit就是一般臺式機使用的普通的pci接口(圖一、圖三),64bit接口比
  • SATA固態硬碟和PCI-E固態硬碟,怎麼選?
    我們對固態硬碟的速度追求是越來越高,而固態硬碟的讀寫速度的主要影響因素就是數據通道,PCI-E和SATA,那麼PCI-E通道和SATA通道的固態硬碟有什麼區別
  • 全面剖析固態硬碟M.2接口與PCI-E SSD固態硬碟的關係
    到底是購買的產品質量有問題,還是搭配的平臺環境有問題?還是我們對固態硬碟的接口概念一知半解?今天聚百匯網絡小編就給大家講講固態硬碟M.2接口與PCI-E SSD的關係。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固態硬碟M.2接口,M.2接口是英特爾公司推出的一種替代MSATA接口的新接口規範標準,也就是我們以前經常提到的NGFF接口,並且M.2接口有兩種規格類型:Socket 2和Socket 3,其中Socket 2類型支持SATA和PCI-E 2.0雙通道接口,最大讀取速度為700M/S,最大寫入速度550M/S;
  • PCI-E 4.0規範日程:2015年初0.9版本
    M-PCIe的傳輸速度有三個檔次,第一檔是1.25-1.45Gbps,第二檔是2.5-2.9Gbps,第三檔是5.0-5.8Gbps,也就是最慢156MB/s、最快725MB/s。M-PCIe規範下載:http://www.pcisig.com/specifications/pciexpress/specifications/ECN_M-PCIe_22_May_2013.pdfM.2
  • 為什麼SSD接口不一樣 SATA、PCI-E和M.2有什麼區別?
    固態硬碟,也就是SSD,在目前的裝機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硬體。為什麼它如此重要?因為SSD對比傳統的機械硬碟速度提升不少,但由於初期的造假昂貴,SSD也是近10年來逐漸進入消費市場。我們目前所使用的固態硬碟一般而言是使用快閃記憶體作為存儲介質,把傳統的磁存儲改為集成電路存儲,利用主控控制快閃記憶體擦寫,從而達到比機械硬碟更快的速度。
  • Indilinx英洛迪PCI-E固態硬碟強勢推薦
    在計算機發展的這六十三個年頭中,從最初的打孔卡到今天的固態硬碟,存儲介質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近幾年固態硬碟更是發展迅速,隨著固態硬碟生產工藝以及用戶對讀寫速度的追求,越來越多的中高端SSD開始選擇PCI-E接口來進行SSD與主板的對接。
  • 全面剖析固態硬碟M.2接口與PCI-E SSD固態硬碟的關係,註定了快
    但是很多小夥伴都會有一個疑問,那就是為什麼我的固態硬碟明明是PCI-E接口,但是經過跑分測試後,它的速度卻與SATA 3.0接口的固態硬碟速度差不多?這是為什麼?到底是購買的產品質量有問題,還是自己搭配的平臺環境有問題?還是自己對固態硬碟的接口概念是一知半解的?
  • 把M.2固態硬碟插到PCI-E裡-M.2,固態硬碟,轉接,PCI-E,玄人志向...
    日本廠商玄人志向今天推出了一款特殊的轉接卡,可將M.2轉接為PCI-E,因此如果你有M.2固態硬碟,但主板上沒有對應插槽,就可以試試它了。這種轉接卡很小巧,形似網卡(本體尺寸107×49×10毫米),上邊也很乾淨,只有一個M.2 Type M接口,轉接接口則是PCI-E 2.0 x4。
  • M.2/PCI-E合體了:浦科特M6e固態硬碟實測-浦科特,M6e,M.2,PCI-E...
    M.2/PCI-E合體了:浦科特M6e固態硬碟實測 如今固態硬碟的讀取性能愈來愈快,不只早已超越原本的傳統式硬碟,就連現在最常用的SATA傳輸接口也開始有點跟不上固態硬碟的傳輸速度,甚至成為了侷限性能的瓶頸。
  • 硬碟評分最高!PCI-E固態硬碟日常應用評測
    RAID0陣列的PCI-E接口固態硬碟進行更加深入的了解。RAID0陣列與這款內部組建RAID0陣列的OCZ RevoDrive PCI-E固態硬碟進行實際應用的對比,同時還加入一款SSD固態硬碟進行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