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課堂】我國繼承法規定的繼承方式有哪幾種?

2020-12-14 澎湃新聞

我們都知道,自然人死亡時往往都會涉及到遺產的繼承問題,但是大多數人對遺產繼承並沒有一個清楚的認識,繼承是指一個對象直接使用另一對象的屬性和方法。也指按照法律或遵照遺囑接受死者的財產、職務、頭銜、地位等。那麼,我國繼承法規定的繼承方式有哪幾種?接下來,找法網小編為您整理解答,歡迎大家閱讀!

遺產繼承是指生前享有財產因死亡而轉移給他人的死者為被繼承人;被繼承人死亡時遺留的財產為遺產;依照法律規定或者被繼承人的合法遺囑承接被繼承人遺產的人為繼承人;繼承人依照法律的直接規定或者被繼承人所立的合法遺囑享有的繼承被繼承人遺產的權利就是繼承權。那麼,我國繼承法規定的繼承方式有哪幾種?找法網小編為您整理如下:

一、遺產繼承方式有哪些

1、遺囑繼承,即被繼承人在生前訂立遺囑,指定繼承人繼承自己的遺產。

2、遺贈即被繼承人生前訂立遺囑,將遺產贈與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

3、遺贈撫養協議即被繼承人與扶養人訂立協議,由扶養人負擔被繼承人生養死葬的義務,被繼承人的全部或部分財產在其死後轉歸扶養人所有。該方式主要出現在老人無人贍養的情況下。

4、法定繼承,即在上面三種情況都不存在的情況下,法律根據親屬關係的遠近確定的順序。

如果同時出現2種以上的繼承情況,在這4種繼承方式中,遺贈扶養協議的效力最高,其次是遺贈,效力最低的是法定繼承。

二、繼承的類別有哪些

1、法定繼承

法定繼承,是指按照法律直接規定的繼承人範圍、繼承順序和遺產分配原則等進行財產繼承的一種繼承制度。法定繼承是一個強制性規範,除被繼承人生前依法以遺囑的方式改變外,其他任何人均無法改變。

根據《繼承法》第27條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的有關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適用法定繼承:被繼承人生前未設立遺囑繼承或遺贈,也沒有遺贈扶養協議的;全部無效或部分無效遺囑所涉及的遺產;遺囑未處分的部分遺產;遺囑繼承人或受遺贈人放棄繼承或受遺贈;遺囑繼承人喪失繼承權;遺囑繼承人、受遺贈人先於遺囑人死亡的。

法定繼承人的範圍,依《繼承法》第10、12條的規定,有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對公婆或嶽父母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喪偶兒媳與喪偶女婿。並按照以下順序繼承: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對公婆或嶽父母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喪偶兒媳與喪偶女婿,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其法定繼承人的繼承權即告成立。隸屬於第一順序的繼承人隨時可提出繼承遺產,亦可在遺產分割前明確表示放棄繼承權。未作明示放棄的,則視為默認其繼承權。當其他繼承人故意拖延,導致繼承權無法實現時,主張分割遺產的繼承人可向法院提出繼承遺產訴訟,其他繼承人均為被告。

2、遺囑繼承

遺囑繼承,又稱指定繼承,是法定繼承的對稱。是指被繼承人生前通過立遺囑的形式確定其個人財產在其死亡後的繼承人及分配的法律制度。《繼承法》第16條規定,「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規定立遺囑處分個人財產,並可以指定遺囑執行人。」

遺囑的形式根據《繼承法》第17條的規定,遺囑有以下五種形式:

(1)公證遺囑。即立遺囑人至公證機關對其遺囑行為及遺囑內容進行公證;

(2)自書遺囑。即立遺囑人親筆書寫的遺囑,該遺囑必須由立遺囑人親筆籤名,並注意年、月、日。

(3)代書遺囑。即立遺囑人委託他人代筆書寫的遺囑。代書遺囑應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其中一人代書,註明年、月、日,並由代書人、其他見證人和遺囑人籤名。見證人不得為遺囑確定的繼承人。

(4)錄音遺囑。即立遺囑人通過錄音或錄像的形式,確定其遺囑的內容。錄音遺囑同代書遺囑一樣,需要有兩個以上的見證人在場,並將其見證的情況進行錄音、錄像。完後,應將錄音、錄像內容封存,封口由見證人及遺囑人籤名蓋封。

(5)口頭遺囑。即立遺囑人在危急情況下,無條件書寫、錄音或辦理公證時,口頭訂立遺囑的行為。口頭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危急情況解除後,遺囑人能夠用書面或者錄音形式立遺囑的,所立的口頭遺囑無效。

由於法律並不限制公民立遺囑的次數及形式,實質上亦為尊重公民隨時改變遺囑的意願,因而在現實生活中會存在多份遺囑並存的情況。對於多份遺囑的效力認定,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42條:「遺囑人以不同形式立有數份內容牴觸的遺囑,其中有公證遺囑的,以最後所立公證遺囑為準;沒有公證遺囑的,以最後所立的遺囑為準。」

遺囑中所確定的繼承人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的,該遺囑即告失效。在繼承人死亡後,遺囑中所涉及的遺產應按法定繼承辦理。

3、代位繼承

代位繼承,又稱「間接繼承」。是指在法定繼承中,被繼承人的子女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的,被繼承人的子女的晚輩直系血親代替其父母的繼承順序繼承被繼承人的遺產的法律制度。該制度的設立是基於,繼承權的行使主體應為實際生存,若繼承人先於被繼承人死亡,顯然無法行使繼承權利。為了保障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的繼承人的晚輩直系血親的物質及經濟利益,因而設立了代位繼承制度。《繼承法》第11條規定,「被繼承人的子女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的子女的晚輩直系血親代位繼承。代位繼承人一般只能繼承他的父親或者母親有權繼承的遺產。」

4、轉繼承

轉繼承,又稱為再繼承、連續繼承,它是指繼承人在繼承開始後、遺產分割前死亡,其應繼承的遺產轉由他的合法繼承人來繼承的制度。實際接受遺產的已死亡繼承人的繼承人稱 為轉繼承人;已死亡的繼承人稱為被轉繼承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2條規定:「繼承開始後,繼承人沒有表示放棄繼承,並於遺產分割前死亡的,其繼承遺產的權利轉移給他的合法繼承人。」轉繼承的規定,不光適用於法定繼承,還適用於遺囑繼承,以及遺贈。上述《意見》第53條還規定:「繼承開始後,受遺贈人表示接受遺贈,並於遺產分割前死亡的,其接受遺贈的權利轉移給他的繼承人。」

5、遺贈

所謂遺贈,就是指公民通過設立遺囑,將其個人所擁有的財產的一部或者全部,待其死亡後無償贈送給國家、集體組織、社會團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的行為。《繼承法》第16條規定:「公民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贈給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

公民通過遺贈給與受遺贈人的既可以是財產權利,也可以是免除其財產義務。公民訂立遺贈時,可以對遺贈附加條件,也即可以要求受遺贈人履行某種義務。但該附加的義務並不是遺贈的對價,也不能超過受遺贈人所得的財產利益。《繼承法》第21條規定:「遺囑繼承或者遺贈附有義務的,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應當履行義務。沒有正當理由不履行義務的,經有關單位或者個人請求,人民法院可以取消他接受遺產的權利。」

此外,遺贈的設立應當對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保留必要的遺產份額。同時,對出生後將成為法定繼承人的胎兒,亦應當保留繼承份額。

在司法實踐中,有判例將贈與給婚外情人的遺贈予以撤銷,主要基於該遺贈行為違背社會公序良俗原則而歸於無效。

以上是找法網小編為您整理的有關我國繼承法規定的繼承方式有哪幾種的內容,希望能幫助到大家。綜上,在我國,遺產繼承的方式分為如下四種:遺囑繼承、法定繼承,如果同時出現2種以上的繼承情況,在這4種繼承方式中,遺囑扶養協議的效力最高,其次是遺贈,效力最低的是法定繼承。

原標題:《【普法課堂】我國繼承法規定的繼承方式有哪幾種?》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普法小課堂:父債子還合法嗎?最新法律是怎麼規定的
    普法小課堂:父債子還合法嗎?通常在父母去世後,子女繼承了父母的遺產,這時父母生前的債務就需要子女用遺產來償還。那對於「父債子還」的說法,我們在法律上應該怎麼去理解呢。下面給各位朋友說說具體的內容。一、父債子還合法嗎「父債子還」只是我國民間的說法,並沒有相關的法律作為依據,因此是不合法的。
  • 【普法課堂】2019繼承父母財產是否要交稅
    【普法課堂】2019繼承父母財產是否要交稅 2020-06-06 02: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普法課堂】農村房屋繼承需要什麼手續
    【普法課堂】農村房屋繼承需要什麼手續 2020-04-26 17: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普法小課堂】百萬家產誰來繼承?繼承者們必須要看!
    今天的普法小課堂 主角是坐擁百萬家產的老王 請指出老王的全家福裡 法定繼承是指被繼承人死亡時沒有留下遺囑,其個人合法財產的繼承由法律規定的繼承人範圍、順序和分配原則進行遺產繼承的一種繼承方式。 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的適用效力具有不平等性,繼承開始後,遺囑繼承具有優先性。
  • 【普法課堂】農村房屋繼承需要多少錢稅費
    【普法課堂】農村房屋繼承需要多少錢稅費 2020-12-24 17: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繼承法新規:你可能繼承不了……
    理財技能哪學好,就來理財充電寶。大家好,我是你們的理財小助手~ 「如果不努力讀書,他就要回去繼承家業了。」 呸呸呸,大吉大利! 繼承可不是這麼用的。
  • 【普法課堂】房屋繼承稅費怎樣計算
    繼承除了法定繼承還有遺囑繼承並且房屋的繼承是指被繼承人生前享有的房屋及其財產因其死亡而轉移給繼承人的一種財產轉移方式。那麼,房屋繼承稅費怎樣計算?遺產繼承順序是什麼?接下來就是由找法網小編帶來房屋繼承稅費怎樣計算的有關知識,以供大家參考借鑑。
  • 共有產權房能繼承嗎 繼承法具體有這些規定
    不少人會有這樣的疑問,那就是共有產權房能繼承嗎?下面小編帶大家一起來看看。根據對《繼承法》和共有產權住房管理暫行辦法的理解,共有產權住房的個人份額是可以繼承的。如果子女符合共有產權住房的資格,那麼繼承的便是共有產權房的使用權和部分產權。
  • 公房承租權能不能繼承,有什麼法律規定?
    近年來,公房承租拆遷糾紛屢見不鮮,有公租單位直接騰退不予補償的,有居住人私自變更承租人導致繼承人拆遷利益受損的,有居住人因戶籍問題不予安置的,有居住人、繼承人、實際贍養人拆遷利益分配不均等糾紛。那麼,公房承租權能不能繼承,有什麼法律規定?
  • 【金鄉每日一法• 2020第211期】普法課堂 | 獨生子女能不能繼承...
    繼承父母房產新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從2021年1月1日開始實行,其中就對父母的房產如何通過繼承的方式轉讓給子女們做出了詳細的規定,在這些規定中,有不少內容是結合當前的情況提出的新規定。1、新的繼承權增了2種立遺囑的方式 立遺囑在我國並不普及,因為在常人的觀念中,遺囑就等同於「將要去世」,有種不安的感覺。
  • 被繼承人生前立有多份遺囑的,依哪一份來繼承?
    被繼承人生前立有多份遺囑的,依哪一份來繼承?現實生活中,常常有死者生前立了好幾份遺囑,而且這些遺囑內容又互相矛盾的情況。那麼,如果被繼承人生前立有多份遺囑,且多份遺囑內容互相矛盾,當被繼承人去世後,遺產的分配應該依據哪一份遺囑來進行呢?這就涉及到多份遺囑的效力排序問題,按照我國繼承法的規定,應當按照以下規則來處理:1.一般情況下,當立有多份遺囑時,應該以最後訂立的遺囑為準。
  • 【法治宣傳】2020年民法典繼承編具體內容(最新繼承法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六編 繼承第三章 遺囑繼承和遺贈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條【遺囑處分個人財產】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規定立遺囑處分個人財產,並可以指定遺囑執行人。第一千一百三十五條【代書遺囑】代書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由其中一人代書,並由遺囑人、代書人和其他見證人籤名,註明年、月、日。第一千一百三十六條【列印遺囑】列印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遺囑人和見證人應當在遺囑每一頁籤名,註明年、月、日。
  • 所有房產都可以進行繼承嗎,房產繼承的規定都有什麼?
    房產繼承是指按照《繼承法》的規定,是指依照法定程序把被繼承人遺留房屋所有權及其土地使用權轉移歸繼承人所有的法律行為。房產繼承,是所有權及使用權繼受取得方式的一種。那麼,所有房產都可以進行繼承嗎,房產繼承的規定都有什麼?
  • 承諾的方式有哪幾種
    如果要約中明確規定承諾必須以一定方式作出、否則承諾無效,根據要約的拘束力和意思自治原則,此規定為有效,那麼承諾人作出承諾時,必須符合要約人規定的承諾方式,在此情況下,承諾的方式成為承諾生效的特殊要件。如果要約沒有特別規定承諾的方式,則不能將承諾的方式作為有效承諾的特殊要件。
  • 【普法小課堂】民間借貸利息在法律中是如何規定的?
    【普法小課堂】民間借貸利息在法律中是如何規定的?3、在有息借貸中,利率可適當高於銀行利率,但是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即不得搞高利貸。如果超過四倍,出現糾紛時,法院不保護超出部分。4、出借人不得將利息計入本金計算複利,否則不受法律保護。這條規定在司法實踐中具備一定的懲罰性,如果違反了該規定,有可能被法院判定為同期貸款利率支付利息。
  • 房屋繼承法2020年新規定 房屋繼承和贈與哪個合適
    一、房屋繼承法2020年新規定1、根據房屋繼承法2020年新規定來看,繼承必須在被繼承人死亡後開始。法律規定的繼承權,只是繼承人享有的一種期待權,如果被繼承人沒有死亡,繼承關係就不會發生,只有在被繼承人死亡以後,繼承權才會成為既得權。
  • 現在有很多丁克,以後這些去世大量房產無人繼承,該怎麼辦?
    而這夫妻倆的收入是比較高的,一年的收入至少達到六七十萬以上了,而且他們在深圳工作,在上海有一套房,這個收入養育孩子絕對是沒有什麼問題的,那為什麼他們不想要孩子呢?曾經我也問過我們那個領導,他給出的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說丁克自由一些,想到哪就到哪,不用有太多的牽掛。
  • 【普法微課堂】新修訂《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解讀(一百...
    【普法微課堂】新修訂《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解讀(一百零七) 2021-01-04 1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繼承法律有新規,自明年起侄子外甥有權繼承叔叔舅舅的財產
    我國現行的《繼承法》將於明年被《民法典》中的繼承編取代,原有的繼承法律制度將有所變化,特別是對繼承人範圍做了調整,使被繼承人原先法律規定沒有繼承權的也納入進來了,這樣的規定是為了避免在遺產繼承沒有繼承人時,使公民的私有財產被收歸國家、集體所有的情況發生。那麼《民法典》中的繼承有關的,對繼承人有哪些新規定呢?
  • 看繼承法最新變化!
    繼承,關係著自然人死亡後財產的傳承,事關千家萬戶。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施行後,從1985年起施行的繼承法將被替代。從妥善管理遺產,到減少遺產糾紛,民法典在繼承編中作出了一系列新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