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慢步工作比較忙,有那麼一丟丟挫傷了學習的積極性。積極性受挫的另一個原因是,慢步對自己給讀者提供的內容有些困惑,「我能提供什麼有價值的內容?」
不斷重複書籍的知識點,好像並不能生產價值。
那麼慢步來說說自己對程式語言的學習理解吧。
關於語言的共性——累積
學習程式語言,跟一個人學習一門自然語言(英語、日語)是差不多的。學習在某種情景下使用語言的詞彙/語句來表達。比如表達善意的問候:「你好」、「hello」、「こんにちは(抗你知哇)」。語言的學習,就是不斷的累積相應情景下的語言表達。
程式語言的學習,也在於累積程式語言語句的使用情景和效果。因此學習編程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編寫實例程序。不在於程序的完備,在於理解程序原始碼的適用場景和效果。
例如筆者之前寫的一個實例代碼
對於編程老鳥筆者不敢說啥,但對於初學者,這樣的例子,真的很實用,簡短,容易理解,還具備一定的功能。
簡單解釋一下實例內容:
引用 python-docx庫的Document模塊/函數/對象,打開目標操作文檔作為變量d,輸出目標操作文檔標題(即第一行內容,這個是筆者用來顯示操作前後變化用的),將修改後的標題內容賦值給變量changetotext,再將這個變量內文本賦值給目標操作文本。最後保存文檔,保存的文檔命名為修改後標題.docx。
語言的學習,就是去理解一個場景中語言的運用,然後不斷累積。之後,遇到類似的場景,你能使用這個語言,你就是會用這個語言了,你能應對的場景越多,你的語言能力級別就越高。
上述例子,上述功能的實現,你理解以後,再自行重現。這種事情做多了,你會發現自己脫離小白群體的那一條腿已經往外跨了。
語言的基本組成——詞彙
python語言和咱剛開始學習英語一樣,需要學習詞彙,上述例子中就有「詞彙」。
from docx import Document。黃色字體為python的關鍵字(又稱保留字),from 與import連用,指從……引入……,這是引用的一個方式。對於引用筆者也有文章寫過相關內容。
藍色字體print也是關鍵字,作用是輸出文本內容。
= 也算是編程的一個詞彙,賦值號,把右側內容賦值給左側。
其餘的詞彙又從屬於python-docx庫的內容。python-docx庫,是處理word文檔的第三方庫,集成了大量的處理word文檔的功能代碼,通過引用庫的代碼,可以大大簡化編程的難度。這裡的Document、paragraphs、runs、text、save都是docx庫裡面的詞彙。
Document(文件名) 打開word文檔
save(文件名)保存為文件名的文檔
paragraphs、text分別是段落、文本,runs是python-docx庫的一個概念,類似帶格式單元。
這部分是python編程學習的主體內容,但這部分內容,無法一口吃個大胖子,還是需要一點一滴累積。
程式語言與自然語言的差異
程式語言,困擾人們的是,它需要通過恰當的途徑轉達給計算機閱讀理解。
計算機是個不太聰明的鐵塊,你不按它的方式跟它就無法溝通。計算機只能理解機器語言(它的語言是這樣的:0000 0101 1111 0111 1111……)。我們用python語言編寫原始碼,通過pyinstaller庫,將代碼轉換成目標程序(機器語言)。只有這樣,我們的程式語言才能被計算機理解。
程式語言與自然語言的差異在於,程式語言需要通過具體計算機和相應的編譯軟體,才能使用。這是把90%編程愛好者攔在編程外的攔路虎。
這個python使用和代碼編譯的具體過程,筆者也有詳細的介紹,近乎傻瓜式描述了。歡迎翻閱筆者其他文章。
寫在最後
慢步已經寫了比較多細節詳盡、實操可行的內容了,就是有時覺得重複太簡單的內容不好,心累,又顯傻。寫複雜點,很多小白又雲裡霧裡。
慢步太難了。
大家有什麼建議的話,可以給慢步留言。也可以針對某個問題寫內容。(能力範圍內哈)。慢步儘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說出自己的理解。感謝閱讀。